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地膜育秧是早稻稳产高产的一项成功经验,不仅可以提早播种,防雀害,防烂秧,而且能争季节保丰收。其技术要点是:  相似文献   

2.
蓝膜育秧效果好李劲松,李勋远(湖北省长阳县农技推广中心443500)1994年我县在水稻育秧上进行了不同类型的微膜覆盖技术试验,以摸索不同颜色地膜的透光性、升温性和保温性,从而筛选出适合我地水稻育秧生产最佳地膜类型,达到保温育秧、培育壮秧的目的。根据...  相似文献   

3.
水稻地膜育秧技术,自1981年在我省开始试验、示范和推广以来,深受农民群众欢迎,逐年有所发展。几年生产实践证明,地膜育秧是当前我省水稻生产上较为经济有效的一种新的育秧方法,不仅解决了我省水稻常因低温冷害造成烂秧的问题,而且是水稻生产保面积、保良种、争季节、省成本、创高产的一项有效措施。 (一) 我省属于云贵高原山区。粮食生产以水稻为主。在水稻育秧时节,由于春季气温低和“倒春寒”的危害,给水稻育秧带来了极大的  相似文献   

4.
通过试验示范表明,烟后稻塑盘旱育秧,具有出苗成秧率高,秧苗素质好,抛栽后表现发根力强,分蘖发生早,成穗率高,增产增收的优势特点。在育秧技术上应掌握培肥、精播、细管、化控等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5.
针对新疆地区残膜回收含杂率高、地膜抗拉强度差回收不完整等问题,对耐候型地膜开展了对比试验,对其性能变化、试验棉田生长情况进行全生育期跟踪监测,并完成数据的采集、收集与整理。建立新型残膜回收机具的作业试验示范,验证其残膜回收率、含杂率、可靠性等相关性能指标。试验结果表明,耐候型地膜性能稳定,保水保墒性能良好,秋后产量与普通地膜一致;新型秸秆粉碎与残膜回收联合作业机实现了残膜卷收作业,膜杂分离效果好,回收率大于90%。  相似文献   

6.
以水稻品种黄金晴为供试材料,对地膜打孔育秧、秧盘育秧、传统育秧三种育秧方式进行了比较,包括出苗率,30天龄秧苗数量及生长指标、杂草状况、恶苗病发病情况等。结果表明:地膜打孔育秧法的秧苗,除株高外,主茎叶片数、分蘖数、主根长及根数的数值均最大,分别为4.2片、0.8株、6.14 cm和22条;杂草抑制能力达到96.7%。地膜打孔育秧法的秧苗恶苗病病株率最高,为0.3%。传统育秧法的生产成本低,操作方便,但杂草多,恶苗病发病率较高,为0.21%。从秧苗素质、育秧成本等综合因素考虑,地膜打孔育秧法在三种育秧方式中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7.
水稻机插双膜育秧底孔密度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水稻机插秧在江苏省已进入示范推广阶段,2OO2年全省机插面积超过2万hm~2,本县机插面积达753.5hm~2。水稻机插秧有几种育秧方式,其中之一为双膜育秧(双膜指底铺有孔地膜、上覆增温保湿地膜),实践表明,双膜育秧可大幅降低育秧成本,是替代硬盘育秧的有效手段,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但双膜育秧尚有一些关键技术不够明确,今年本县进行了水稻机插双膜育秧底孔密度研究,以期为今后大面积推广提供可靠的技术依据。  相似文献   

8.
南方稻区是我国稻谷的主要产区,播种面积和总产量均占全国的93%以上。发展稻谷生产的首要关键是育秧。南方春季育秧期间,寒流频繁侵袭、冷热变化大,阴雨低温天气多,常出现“倒春寒”,易造成大范围内烂秧,严重阻碍了水稻生产的发展。为解除对烂秧的威胁,南方于1981年开始对地膜育秧的作用效应与育秧技术进行深入、系统的研究,经1984年291.21万亩、和1985年478.65万亩的大面积育秧实践,充分证实地膜育秧不仅是防止烂秧、培育壮秧的最经济有效方法,而且是争早播、早栽、早熟、高产的有效措施。为正确指导今后更广泛地推广地膜育秧,充分发挥其效果,根据各省、市试验研究和大面积推广中的成功经验,并经南方水稻地膜育  相似文献   

9.
铜仁地区望天田面积比重很大,干旱农业区等水打秧田,田等秧栽尤为普遍,以致延误农时,遭受伏早威胁,造成水稻产量不高,不稳。为了解决旱区水稻早播、壮秧问题,1987年我们在铜仁县茶店区大坪乡.鱼塘乡,黑岩乡、新场乡试行了“早育水促”育秧方法,试验示范面积39亩,86家农户旱育水促秧田的秧苗素质普遍比水育秧好,分蘖多,长势比水秧快,成秧率高,不烂秧,栽插的380多亩大田返青快(或无返青期).经省、地、县科技部门多次现场考察,认为早育水促育秧方法实验是成功的,有效地解  相似文献   

10.
刘付仁 《中国种业》2021,(3):106-108
为了解决机插秧育秧环节机械化程度低的问题,引进水稻精准印刷播种育秧新技术。对机械选择、印刷播种、秧盘育秧、秧田管理、机插秧等进行示范,结果表明:水稻精准印刷播种育秧所培育的秧苗素质好、比较均匀一致、大小苗现象轻,秧龄弹性大、中苗机插返青快、成活率高,可减少用种量。经测产验收为4077公斤/hm2,比人工移栽田增产11.3%。说明该项技术成熟,可在大面积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为了解决机插秧育秧环节机械化程度低的问题,引进水稻精准印刷播种育秧新技术。对机械选择、印刷播种、秧盘育秧、秧田管理、机插秧等进行示范,结果表明:水稻精准印刷播种育秧所培育的秧苗素质好、均匀一致、大小苗现象轻,秧龄弹性大、中苗机插返青快、成活率高,可减少用种量。经测产验收为4077kg/hm2,比人工移栽田增产11.3%,说明该项技术成熟,可大面积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我国水稻育秧新技术应用情况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耕作与栽培》1992,(2):62-64
近10年来,我国水稻育秧技术发展取得了显著的成就,形成了培育多种类型壮秧的育秧配套技术,北方建立起以旱育秧为主的培育壮秧的系列技术,南方发展到以地膜育秧、温室育秧、两段育秧、湿润育秧等为主的多种育秧技术,把我国水稻育秧技术推向一个新阶段。现将我国目前重点推广应用的水稻育秧新技术、  相似文献   

13.
水稻不同育秧方式效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水稻几种不同育秧方式对比试验,结果表明:水稻“无纺布、旱育保姆”旱育秧具有不用寄栽小秧、秧苗素质好、产量高、投入少、省工、省力、管理方便、增产增收、经济效益好等技术特点,是一项值得大力推广的农业实用新技术。  相似文献   

14.
水稻直播就是不进行育秧和移栽而直接把种子播于大田的一种栽培方式。水稻直播具有四大优点:一是省工省力,二是生育期短,三是产量较高,四是有利于规模化生产。当然直播水稻也并非十全十美,在大面积生产上目前仍存在三大难题:苗难全、草害重、易倒伏,因此,农民朋友采用该技术时,应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先试验示范,再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不同育秧方式与不同移栽方式效果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同一密度,相同管理水平条件下,探讨不同育秧方式与不同移栽方式两因素之间的平均效应和各因素之间的交互作用。试验结果表明旱育保姆旱育秧比常规旱育秧和塑盘育秧的秧苗素质好,产量高;在试验密度范围内旱育保姆旱育秧比常规旱育秧以栽插的产量高,而塑盘育秧以抛秧方式产量高;旱育保姆旱育秧的抛秧与塑盘育秧抛秧方式间产量无显著差异。试验说明旱育保姆旱育秧完全可代替塑盘育秧作抛秧,并可减少塑盘成本,可大力推广应用,而劳动育足地区可采用旱育保姆旱育秧直插方式,以进一步提高产量。  相似文献   

16.
地膜直播稻应用效果及栽培技术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水稻覆膜直播栽培技术是一项节水、节支、省工、省投、增产的高效技术,也是一项减少技术环节、降低劳动强度的轻型栽培技术,该技术具有“一早、两免、三省、四提高”的显著特点,其突出效果在于成熟期提早10d左右,免去了育秧和薅秧环节,667m^2节水70%以上、节省育秧物资(膜、种、肥、管等)投入40元,比常规栽培增产30%以上,比覆膜插秧稻增产5%~10%,667m^2增收节支340元左右。现将我县近年地膜直播稻示范效果及栽培关键技术简述如下。  相似文献   

17.
<正>笔者从湖南省植保植检站获悉,近日,该站在益阳市大通湖区举办了"高效植保机械及农药减量控害技术推广应用培训班"。与会代表首先观摩了自走式喷杆喷雾机、自主飞行植保无人机、超远程喷杆喷雾机等高效植保机械施药作业演示与农药减量控害试验示范田间现场,大通湖区植保站、万家丰病虫防治  相似文献   

18.
何新 《中国种业》2013,(5):73-74
针对杂交稻制种成本高和 F 优498亲本的特征特性,通过近5年的试验示范,建立起了 F 优498“母直父插”高产节本制种技术,包括父母本播种期确定、母本直播技术、父本育秧及栽插、田间管理、花期调节等。示范表明,F 优498“母直父插”制种技术每 hm2产量与常规制种技术持平,但可节省育秧、栽插等成本320元。  相似文献   

19.
培育父本多蘖壮秧是杂交稻制种高产的前提和关键。地处黄海之滨的盐城 ,七八十年代父本育秧一直沿用的是水田湿润育秧法 ,进入 90年代又大面积推广地池两段育秧法 ,近几年才开始试验、示范、推广父本肥床旱育稀播育秧法 ,目前已全面推开 ,成效显著 ,一般增产 10 %~ 15 %以上。1 父本肥床旱育稀播优势分析杂交水稻制种产量的提高 ,在保证花期相遇良好的情况下必须有足够的父本花粉作基础。尽管 90年代采用的地池两段育秧法具有秧苗素质高、平衡性较好的优势 ,但也有诸多不足 :一是成本高 ,费工费地 ;二是环节多 ,管理繁 ;三是栽插时遇高温…  相似文献   

20.
我们从1982年起分别在云梦、应山两县进行了杂交水稻旱育抛寄两段育秧试验,1984年在全区示范,1986年在湖北省部分县推广。实践表明:旱育抛寄两段秧,秧苗好扯又好抛,克服了人工寄插水育秧难扯难插的缺点。实际操作中前者比后者工效提高8倍。第1段旱育,水气协调,种子萌发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