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油桐角斑病由尾孢霉菌Cercosporaaleuritidis Miyake引起,在油桐叶、果上产生病斑和黑疤,使叶、果早落;使桐籽出油率降低6.4—30.5%。近年来该病在南方诸省油桐产区均有不同程度发生,对贵州省桐区危害也日  相似文献   

2.
油桐尺蠖(Buzura Suppressaria Guenee),又名大尺蠖,属鳞翅目,尺蛾科。是我区油桐主要的食叶害虫,常常周期性大发生。一旦猖獗,大面积桐林被吃得片叶无存,严重影响桐林的生长发育,使桐籽大量减产,甚至造成桐林枝枯树死。油桐尺蠖在我区除严重危害油桐外,还危害油茶、茶叶、乌桕、花生、乔麦、玉米等作物。利用现有生产的化学农药防治油桐尺蠖,在桐林中,将药剂均匀的施在叶面上是很困难  相似文献   

3.
油桐叶肉细胞原生质体分离及瞬时转化体系的建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索油桐叶肉细胞原生质体分离的最适条件,建立油桐原生质体的遗传转化体系,使在油桐体内研究自身基因的功能成为可能。【方法】以油桐成熟叶片和组培苗幼叶为材料,通过酶解法成功分离得到油桐叶肉细胞的原生质体并确定最适分离条件。在此基础上,以获得的原生质体为受体系统,建立PEG介导的油桐原生质体基因转化方法。【结果】原生质体分离结果表明,酶解时间对原生质体产量和活性的影响最大,其次是纤维素酶浓度,而离析酶浓度和甘露醇浓度对原生质体产量和活性的影响较小。以成熟叶片为材料分离原生质体的最适条件为纤维素酶浓度1.5%、离析酶浓度1%、甘露醇浓度0.6 mol·L-1、酶解时间12 h,以组培苗幼叶为材料分离原生质体的最适条件为纤维素酶浓度2%、离析酶浓度1%、甘露醇浓度0.7 mol·L-1、酶解时间6 h。为了建立油桐原生质体的瞬时转化体系,通过PEG介导法将拟南芥MGT6基因导入到油桐原生质体中,结果发现MGT6蛋白定位于原生质体质膜,与之前报道的研究结果一致,这表明本研究建立的油桐原生质体转化方法可成功将外源基因导入油桐原生质体并使其表达。【结论】建立油桐成熟叶片和组培苗幼叶叶肉细胞原生质体的高效分离方法,综合考虑取材的便利性和对后续原生质体培养的影响,建议以组培苗幼叶为材料分离原生质体,分离条件为纤维素酶浓度2%、离析酶浓度1%、甘露醇浓度0.7 mol·L-1、酶解时间6 h。在分离得到油桐叶肉细胞原生质体的基础上,本研究建立的PEG介导的原生质体遗传转化方法能以油桐叶肉细胞原生质体为受体,高效地将外源基因导入其中并使外源基因表达。本研究结果不仅可促进油桐基础研究的发展,在通过细胞融合和基因工程手段进行油桐种质创新方面也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六点始叶螨Eotetranychus Sexmaculatus Riley.属蜱螨目,叶螨科.群众称油桐黄蜘蛛,落叶蜘蛛或过火风.六点始叶螨是我省油桐最严重的害虫.六点始叶螨在桐叶背用口针吸取养分,引起叶子变形、形成褐色块斑、变黄、枯焦、脱落,造成桐果不饱米,油质降低,出油率下降3—5%.严重受害时,桐叶落光,桐果干瘪,秋后又发叶开花,消耗大量养分,使树势生长衰弱,几年不能恢复正常年产量.  相似文献   

5.
油桐尺蠖研究简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油桐尺蠖是油桐树的主要害虫。油桐林严重被害的树叶全被吃光,受害较轻的则产量受到影响。油桐尺蠖是一种食叶害虫,此虫食量大,繁殖力强,发展快,容易成灾。为了摸清油桐尺蠖的生活史、生活习性及防治办法,作者曾于1958、59两年进行了室内外的观察、调查、饲养、访问,现将两年来调查研究的初步结果介绍如下:(一)油桐尺蠖在湖南一年发生两代,以食油桐叶为主,但其杂食范围很广,当油桐叶不够吃时,可食马尾松幼林、油茶、茶叶、麻栎、桃、枣、柏  相似文献   

6.
叶分析在油桐营养研究上的应用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油桐是我国主要的木本油料树种,种植地区广泛,栽培历史悠久,但目前各地营造的大面积桐林因栽培技术落后,管理粗放,产量很低。研究油桐营养特性,掌握油桐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之间保持均衡的辩证关系,能为油桐丰产栽培提供可靠的理论依据。叶分析是当前  相似文献   

7.
桉树油桐尺蛾生物学特性及防治策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阐述了油桐尺蛾作为桉树主要食叶害虫的危害情况及其生物学特性,并从营林措施、化学防治、生物防治及林间施药技术等方面对危害桉树油桐尺蛾的防治技术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8.
毛股沟臀叶甲Colaspoides femoralisLefevre是油桐、油茶和茶树的重要害虫,以危害油桐为甚。1978—82年在湖南、广西、贵州、浙江等地发现桐叶被食呈筛孔状,严重影响光合作用。在  相似文献   

9.
根据1965年在四川万县市召开的全国油桐品种现场讨论会提出的油桐(Vernicia fordii)品种分类的试行标准,我们把油桐划分为"叶里藏""五爪桐""满天星""股爪青""葫芦桐""桃形桐""单吊桐""野桐"8个地方品种,并对其主要特征、经济性状分析评价。  相似文献   

10.
油桐卷斑螟是油桐类主要食叶害虫之一,近年来,在福建省建阳市苗圃和新造林地猖獗危害,给当地的千年桐生产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为了有效防治此害虫,在对油桐卷斑螟发生及危害特点认识的基础上,分析了油桐卷斑螟的发生成因,提出了走集约化经营路子,辅以化学药剂防治的综合性措施。  相似文献   

11.
本文提出低效油桐林经营类型划分原则,将低效油桐林经营类型划分为纯林经营和桐农间种两大类型,又将桐农间种类型划分为油桐-高秆农作物、油桐-矮秆农作物、油桐-藤蔓农作物三个亚类型。对低效油桐林经营类型要综合应用,达到经济和生态效益双赢的目的。  相似文献   

12.
低温对油桐伤害研究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油桐是亚热带地区主要的经济林木,在北亚热带地区油桐冻害是影响桐林丰产因素之一,研究低温对油桐生长发育的影响,进行抗冻害因素分析,从而控制低温对油桐的伤害,使桐林达到丰产栽培的目的。1983—1985年我们在浙江富阳亚林所、城阳乡双江村油桐试验林和建德县新安江林场苗圃对油桐枝条抗寒性能周年变化,实生苗和无性系苗木抗寒性能,油桐挂果多寡枝条的抗寒性能、油桐施肥种类与抗寒性的关系,及油桐受低温伤害与树林营养关系进行了初步研究,  相似文献   

13.
郭渊 《陕西林业》2000,(2):14-15
安沟村位于商南县过风楼镇北缘,该村充分发挥山坡耕地优势,大力发展油桐产业,使油桐产业成为全村经济增长点和农民收入的支撑点。目前已建起400亩油桐良种种子园,500亩丰产园,油桐面积达到2500亩,去年产  相似文献   

14.
我省油桐原产安康、汉中、商洛三个地区,解放后随着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发展,关中地区不少县引种了油桐。为进一步了解关中油桐生长、结果情况,给今后在关中地区发展油桐提供依据,我们在过去调查的基础上,对关中油桐引种及栽培作了进一步调查。现将调查结果分述如下。  相似文献   

15.
在大气CO2体积分数为700×10-6条件下,对油桐和烟草的光合CO2同化速率、光呼吸18O2吸收速率、光合色素、叶的脂类和脂肪酸组成等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大气CO2体积分数为700×10-6时油桐和烟草的光合速率有所增加,并抑制光呼吸18O2的吸收,但是,油桐对CO2浓度升高比烟草敏感,它的光合速率在700×10-6CO2时增加了2倍,而光呼吸18O2吸收则完全消失;油桐在700×10-6CO2下生长,光合色素合成量增加较多,其中叶绿素b及类胡罗卜素等属于捕光色素系统的色素增加尤其明显,叶绿素a/b值显著下降,在同样条件下,烟草的叶绿素含量还略有减少,类胡罗卜素含量则明显减少;高浓度CO2影响这两种植物叶的脂类和脂肪酸的组成,700×10-6CO2下生长的这两种植物叶的饱和脂肪酸和磷脂含量有所增加,但油桐叶的糖脂含量有所下降,烟草的糖脂含量则不受CO2浓度升高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选择油桐优良单株,建立良种繁育基地,是逐步实现油桐生产良种化,达到油桐优质、高产、稳产的重要措施之一.油桐在我国分布广,地理生态类型较多;同时,油桐是雌雄同株异花授粉植物,天然杂交后变异较大,这就使地理产区之间,类型之间和个体之间存在很大变异.因此,在栽培多年的油桐林中,选出一批抗寒高产的优良单株,经复选、决选、子代鉴定等工作,建立一批种子园和母树林,是当前油桐良种选育工作的重要任务.油桐选优是全省科研协作项目,由省林科所主持.我们在地区林副业局、县林业局的支持下,根据全国油桐科技协作组制定的“油桐优良单株选择的标准、方法及其鉴定”的试行方案,从1979年春开始在傅家边油桐林内,进行花期观察及果期调查,现已选出优树15株,具体做法如下:  相似文献   

17.
人们曾根据油桐的花性和果型,来区别油桐的品种;或研究油桐花芽的形成和分化,来观察油桐雌花的发端和子房的形成。但对油桐结籽、长油等胚胎发育过程,却很少研究。研究油桐胚胎发育过程及丰产条件对油桐增产具有重要意义。一、研究方法本文所用的主要研究方法是:石腊切片、整体解剖、花粉培养和装片,在观察和分析中注意结合外界条件对油桐结籽的影响。从3月中旬到油桐开花前,分期固定油桐花芽;在绽蕾时对雌花套袋,开花时进行人工授粉,并逐日固定人工授粉的胚珠;然后将上述的花芽和胚珠,进行石腊切片;观察油桐胚珠的形成过程和结构特点,并进一步分析这些特  相似文献   

18.
油桐根腐病Fusarium solani(Mart.)Sacc.sp.f.aleuritidis Chen etXiao f.sp.nov.发生期正是油桐营养及生殖生长盛期。随着病情加剧,枝、叶、果生长,籽产量和含油量均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从回归和方差分析,以上几种指标与病害各级相关性极为显著。  相似文献   

19.
桐药间作对土壤化学特征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桐药间作(油桐+玉竹、油桐+黄精、油桐+桔梗、油桐+麦冬、油桐+石蒜)对土壤化学特征影响,采取了测定不同时期土壤全氮、全磷、全钾、水解性氮、有效磷、速效钾、有机质和pH值的方法。结果表明:各套种药材对土壤化学特征有显著影响,而套种药材间也存在显著差异。套种黄精和桔梗会使土壤氮、磷含量显著增加,最高达62.83%和111.80%;套种麦冬和石蒜会使土壤氮、磷、钾含量都显著降低;套种桔梗、黄精和玉竹会使有机质含量显著提高,最高达148.37%;土壤pH值均略有提高。  相似文献   

20.
立地环境因子对小油桐冻害影响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贵州罗甸县2008年凝冻低温使小油桐受到严重冻害。2009年1~3月平均温度均在12℃以上,为有效了解小油桐的适生环境,对不同坡向、海拔、坡位区域中小油桐的冻害情况进行调查研究。结果表明:不论海拔高低,坡向中阴坡和半阴坡小油桐冻害显著,半阳坡和阳坡冻害程度相对较轻;海拔600 m以上小油桐的冻害严重,最严重冻害发生在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