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53 毫秒
1.
油棉两熟的发展与关键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麦(油)棉两熟,特别是油棉两熟发展较快,已成为我省棉区的主要耕作制度。不少地方已从油棉连作套种发展为油棉双移栽,使油菜棉花单产提高到一个新水平。一、油棉两熟发展较快的原因1、经济效益好。一亩油莱可产菜子  相似文献   

2.
双膜棉浅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棉花塑膜育苗移入大田后再覆盖地膜,称作双膜棉。据岱山乡1983~1987年资料,双膜棉亩产皮棉149.19公斤,比移栽棉增产18%以上。双膜棉平均亩投入109.47元,亩产出611.25元。它比移栽棉亩投入多19.96元,而亩净增值为85.66元,增值17.1%。  相似文献   

3.
张奇臻同志: 你提出“怎样才能去掉棉油中的棉毒索?”这个问题提得很好,这是代表了我国棉区人民和吃棉子油人们的愿望和要求。目前有两种棉花,一是无棉毒素的棉花,二是有棉毒素的棉花。如现在大面积生产的陆地棉、过去种的中棉、草棉以及海岛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山东省有些低产植棉社队,针对粮棉争地争肥、棉田土壤瘠薄、蚜虫为害严重等问题,采用技术革新,油棉一年两作两收和棉油套种等方式,棉花产量一年巨变,由低产单位一跃而成为高产典型。他们  相似文献   

5.
随着农业商品经济的发展和科技成果的推广,通许县历庄乡农作物耕作方式有了新发展,该乡1982年开始试种麦油棉三熟;1985年三熟面积为3000亩,占全乡植棉面积的18.5%;1987年三熟面积为3500亩,  相似文献   

6.
有机磷涂茎防治棉叶螨的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索棉花中期涂茎防治棉叶螨的方法和经济效益,1983年7月下旬至8月在淮安县季桥乡大湾村9.4亩棉田上,按不同时间进行了四次涂茎防治试验。结果表明,在棉花花铃期采用内吸剂有机磷农药加缓释剂涂茎对防治棉叶螨是一项省工、省本、防效高的技术措施。兹将有关试验结果报道如  相似文献   

7.
洞庭湖植棉区油后直播棉的发展前景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洞庭湖植棉区棉花生产现状的研究,具体分析了油后直播棉的发展基础、关键技术以及生产优势,认为棉花油后直播将是该植棉区未来棉花主要的种植方式,具有广阔前景。  相似文献   

8.
地膜棉的早衰与预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我县地膜棉花种植情况1982年我县开始试种地膜棉,当年覆盖2064亩。1983年扩大到23022亩,1984年进一步扩大种植,面积达32324亩,占全县计划棉田的49.76%。三年来的试验示范表明,地膜棉不仅是解决我县沿海棉区土质粘重、早春温度回升  相似文献   

9.
虞城县常年植棉30万亩左右。其中油棉两熟面积为6.2万亩。1986年对全县粮棉油生产进行了抽样调查,结果表明:油棉两熟亩产值为360元,亩投资30.3元,亩纯收益328.7元,麦棉两熟亩产值为290.4元,亩投资32元,亩纯收益258.4元,比油棉两熟低12.7%,小麦玉米两熟亩产值为286.1元,亩投资36.3元,亩  相似文献   

10.
湖北省油茬棉发展研究现状与需要解决的问题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2000年以来,湖北省油茬棉迅速发展,打破了以麦茬棉为主的传统种植模式,逐步形成了以油茬棉为主的棉花生产格局。介绍了油茬棉发展现状与生产上存在的问题,以及最新的技术研究成果,提出了需要进一步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棉花,是我县农业的一大优势,被誉为赣北棉乡。1986年被国家列为优质棉商品基地县。为了从宏观角度探讨棉地最佳耕作制的经济效益,为在现有的自然条件、生产条件和经济条件下,选择最佳的棉地耕作方案,以达到农业诸要素的合理组合,促进农村商品生产的进一步发展,我们从1984年冬开始,进行了“棉地耕作制经济效益”评价。一、试验设计与具体实施1.选点情况我县共分三大经济区域,一是北部沿江冲积平原棉花丰产区。植棉面积57881亩,占全县植棉面积41%;二是中部丘陵滨湖棉粮水产兼作区。植棉74049亩,占全县棉地面积46%;三是东南山区棉粮林兼作区。植棉28023亩。根据试验方案,为了探讨丘陵山区10万亩棉地耕作制  相似文献   

12.
地膜棉有明显的增温保墒优势,有利于早出苗、快出苗、出全苗,是夺得棉花早熟优质高产的重要措施,在正常情况下,一般单产较露地直播棉增产25~30%,增值三成左右。我县从1981年的0.8亩地膜棉发展到1983年为88400亩,1984年又扩大到197000  相似文献   

13.
我县是集中产棉区,近几年来不少社队闯出了一条棉、油双丰收的新路子,出现很多棉地种油菜的高产典型。棉船公社江心大队第二生产队140亩油菜,收菜籽27,000斤,平均亩产菜籽192.8斤。社员钱友明种九分地甘兰型“浔油2号”,收菜籽387斤,亩产430斤。据芙蓉公社五联大队的六个生产队的调查,棉地1,080亩,种油菜900亩,占棉地面积83%,其中片油菜170亩,平均亩产菜籽150斤。浪溪公社79年种油菜2,500亩,80年扩大到3500亩,实收菜籽40万斤,平均亩产114斤。据调查,他们的经验是:一、认识种油菜的四大好处,提高多种油菜的积极性。  相似文献   

14.
为了发展商品生产,提高棉田经济效益,解决棉粮瓜争地矛盾,保定地区从1983年开始试行棉花西瓜间作,1985年又发展到棉瓜菜间作。1987年全区棉田间作面积为11.8万亩,其中棉瓜菜间作面积2万亩。1987年定州市推广棉瓜菜间作8000亩,获得成功,棉瓜菜亩经济效益1313.6元,比  相似文献   

15.
杨平华 《中国棉花》2001,28(7):36-37
近年来 ,随着农业种植结构调整 ,潜江市棉花种植方式由麦套棉为主迅速向油棉连作转变 ,面积逐年扩大。 1 999年油后移栽棉面积仅 1 466.7hm2 ,占棉田面积 8.8% ,2 0 0 0年油后移栽棉面积发展到7333.3hm2 ,占棉田面积 41 .7% ,其中市属种植面积 580 0 hm2 ,占棉田面积 63%。从 2 0 0 0年起油棉连作将成为潜江市棉花的主要种植方式。因此 ,研究油后移栽棉的生育特点及高产栽培技术 ,对夺取油棉双高产至关重要。1油后移栽棉增产机理1 .1棉花具有自我调节和自我补尝能力强特性棉花喜温好光 ,具有无限生长的习性 ,全生育期长 ,生长发育的可塑性强…  相似文献   

16.
我县棉田24万亩,其中稻改棉面积10万亩,占棉田面积的41.7%。据我局1978~1983年对全县9个大队2400亩田的调查,稻改棉的第一年棉花都减产,减产幅度为1.6~41.6%。  相似文献   

17.
兴化县是个以种植业为主的县份。常年平均气温15℃,降雨量1016.3毫米,日照时数2313小时,无霜期229天。素有“暖中心”之称。生态条件十分适宜发展农业生产。一、麦油后移栽棉的经济效益近年来,兴化县广大棉农为了充分利用当地光、热资源,增加复种指数,促进粮棉双增产,以大麦,油菜茬为主的移栽棉迅速扩大。1987年全县棉花面积为44.6万亩,其中麦(油)后移栽棉占84.8%,比1984年上  相似文献   

18.
近几年来,随着农村劳动力向城市转移和农业机械化的生产水平不断提高,油后直播棉成为棉花生产实现绿色轻简化栽培的重要方向。本文总结了油后直播的棉田要求、油后直播棉的生育特性,介绍了油后直播棉绿色轻简高效栽培技术重点,包括油菜秸秆全量还田、精量播种、合理密植、轻简化施肥、绿色防控等措施,为赣中地区油后直播棉绿色高产栽培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9.
为促进长江流域棉区棉花生产的可持续发展,针对该棉区传统营养钵育苗移栽方式和配套栽培技术存在的制约棉花生产发展的问题,基于麦(油)棉两熟种植制度,研究形成了轻型育苗、机械化移栽和麦(油)后直播棉种植方式;并开展了新型种植方式下配套的增密和减肥技术研究,建成了适于长江流域棉区麦(油)棉两熟种植制度的棉花增密减肥轻简高效技术体系,为轻简高效植棉技术的进一步推广提供技术指导。  相似文献   

20.
云南省曲溪棉作试验站1959年棉花生产继续获得了全面大丰收。其中有海岛棉7.68亩,平均亩产籽棉464斤,跃进一号棉丰产地1亩核实产量为575.9斤。获得棉花高产的主要原因是全站职工在党的正确领导下,继续反右倾,鼓干劲,敢想、敢做,苦干、巧干,在棉花生产过程中,对于棉田管理工作能够及时地跟上去,在技术措施方面抓紧了深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