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正> 大棚、温室种植黄瓜产量高、品质好、上市早,是一项很好的庭院经济。但大棚、温室黄瓜易感多种病害,其中以细菌性角斑病和霜霉病为多,而且较难辨别。介绍几种辨别方法,供生产中选用,以便对症下药。 1.角斑病属于细菌感染的病害,而霜霉病是由真菌引起的病害,且流行速度快,在高温、高湿情况下,三天就能使大部分植株染病。 2.清晨有露水时观察黄瓜叶,背面有暗绿色斑块,且较大,有的连片的,是霜  相似文献   

2.
1保护地蔬菜病虫为害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调查结果表明,我市保护地蔬菜病害重于虫害。以保护地黄瓜为例,常见病害有苗期的猝倒病、立枯病、沤根、根腐病、灰霉病等,这些苗期病害常常造成死苗或毁种。黄瓜生长生育期会发生霜霉病、角斑病、灰霉病、黑星病、病毒病、枯萎病、白粉病等。对黄瓜产量和品质造成大的影响的还是以黄瓜霜霉病、角斑病、灰霉病以及黄瓜黑星病为主。  相似文献   

3.
棉铃虫灾变监测预警指标体系及其风险警级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柏立新  孙以文 《棉花学报》2002,14(2):99-103
把棉铃虫看作自然灾害与风险的一种进行剖析 ,提出依据不同灾变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警源、警兆、警情等不同风险程度的各因素统计指标 ,精选组成灾变监测预警指标体系并组建多维预警逻辑模型。通过对各灾变预警指标的定性分级或定量分级 ,在综合灾变预警的主要生物和非生物因素对灾变影响的权重分析并计算灾变风险预警综合指标值的基础上 ,确定棉铃虫灾变预警等级。 1 999~ 2 0 0 0年预警综合准确率为 89.7%。据此可使灾变预警更加符合实际 ,指导减灾防治更有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4.
通过几年的定位试验,研究了不同生产模式日光温室黄瓜生产中主要病害的发生种类、流行特点及防治效果,结果表明:黄瓜病害主要以霜霉病、细菌性角斑病、白粉病、灰霉病为主,危害最重,土传病害及生理性病害有加重趋势.同一年份不同生产模式黄瓜主要病害常规模式发病最重,无公害模式次之,有机模式发病最轻.几种病害危害程度由重到轻的顺序为:霜霉病>白粉病>细菌性角斑病;灰霉病主要危害果实,在黄瓜结果盛期为害严重.有机模式对黄瓜主要病害控制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5.
<正>温室蔬菜生产中常发性的几种重要病害白粉病、霜霉病、灰霉病、叶霉病日趋严重。由于多年来反复使用几种农药,病菌已对农药产生抗性。如何有效防治以上几种病害,保证蔬菜生产安全,已成为当前必须面对和急需解决的课题,笔者针对温室蔬菜生产中常发性白粉病、霜霉病、灰霉病、叶霉病,提出比较有效的防治措施和方法。  相似文献   

6.
预警是排警的基础,传统的预警是建立在预测的基础上,针对大豆预警提出了一种新的方法-决策树预警。从中国大豆生产的实际出发,运用预警的相关理论,首先针对近18 年的中国大豆市场,建立了预警指标体系;然后利用决策树的方法从各警兆指标对警情指标的影响中提取了若干规则集,建立了中国大豆进口依存度预警体系,结果表明:2002年至今,中国大豆进口依存度一直处于重警的状态。  相似文献   

7.
黄瓜霜霉病又名“跑马干”“黑毛”,为真菌性病害,是目前温室黄瓜生产中一种毁灭性病害,严重影响着黄瓜的生长和产品的产量及质量(王远堂等,2010)。该病具有传播快、潜育期短、来势凶猛、为害严重的特点,黄瓜植株一旦染病,1周左右就可成片发病,2周内整株枯死,  相似文献   

8.
北京延庆甘蓝枯萎病发生和危害调查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研究目的】对北京市延庆县2002—2006年期间甘蓝枯萎病的田间发生和危害进行了追踪和实地调查,旨在为后续研究和病害综合控制实践提供参考。【方法】文献追溯法、田间实地调查、数据分析方法;【结果】近五年来甘蓝枯萎病在北京市延庆县的发生呈现快速上升趋势,由2002年的2个村约13.3 hm2发展到2006年的25个村86.7hm2,提高了6.5倍。病害造成的产量损失高达30%以上,甚至绝收。甘蓝枯萎病的发生和危害与田间土壤、气候和品种抗病性关系密切;生产中目前尚无有效的预防控制措施。系统研究病原种类、初侵染来源和病害传播方式具有紧迫性。【结论】加速甘蓝种子健康检测和杀菌剂预防保健处理、筛选适合与土壤消毒的化学药进行应急防治的配套技术措施研究是病害综合防治的重点。  相似文献   

9.
研究旨在探索黄瓜集约化穴盘商品成苗质量快速检测方法,为商品苗成苗形成定性标准及苗期病害的及早隔离防治提供参考。试验抽样采集70份北京、河北和山东地区集约化育苗场生产的黄瓜穴盘商品苗样品,对株高、茎粗、干/鲜质量和壮苗指数等生理指标进行系统检测,同时对严重影响黄瓜种苗生产交易的霜霉病带菌情况进行PCR检测。结果表明,北京地区采集的55株样品平均壮苗指数0.078,霜霉病检出率34.55%;河北地区采集的10份样品平均壮苗指数0.079,霜霉病检出率80.00%;山东地区采集的5份样品平均壮苗指数0.101,霜霉病检出率20.00%。另外,研究发现黄瓜商品苗根干重与壮苗指数相关性高达0.995且呈显著正相关,可以作为快速评价黄瓜穴盘商品苗形态生理质量的可靠依据;同时,PCR技术可以作为早期评价黄瓜穴盘商品苗健康质量的重要手段。本研究可为快速精准评价黄瓜种苗质量和进行质量控制提供科学依据,亦可为其他蔬菜种苗质量评价提供科学参考。  相似文献   

10.
昌黎地区酿酒葡萄霜霉病发生前期气象条件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旨在分析河北昌黎地区酿酒葡萄霜霉病发生与气象条件之间的关系,建立病害发生预测方程,以期为结合短中期天气预报产品对酒葡萄霜霉病的预测预警提供技术支持。使用了近5年(2009—2013)霜霉病发生观测资料和气温、相对湿度、降水等观测记录,对病发前7天的气象条件进行逐要素分析,再通过多元回归分析建立回归方程。结果表明,低温高湿是霜霉病发生和流行的重要条件,对昌黎地区酿酒葡萄而言,当未来一周气温在22~26℃之间、相对湿度可达到80%以上且将有降水出现时,若根据预测模型计算得到的Y值在0.95~1.5之间则极易发生霜霉病。该研究得到了昌黎地区酒葡萄霜霉病发生的预测模型,对预测病害发生、加强病害防治有十分积极的作用,有助于气象部门更好地为酒葡萄种植户提供服务。  相似文献   

11.
鲜食性蔬菜农药残留对人体健康急性膳食风险评估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研究目的】由于蔬菜生产者施用农药的水平较低,导致消费者偶然摄入含高浓度农药残留的可能性增加。【方法】以已制定急性参考剂量(ARfD值)的农药为范围,选用甘肃省平凉市2008—2011年例行检测中黄瓜等6种鲜食性蔬菜中的敌敌畏等24种农药残留资料,应用JMPR急性膳食摄入量计算方法进行了急性膳食风险评估。【结果】黄瓜中甲氰菊酯、氧乐果风险概率分别为0.2049、0.0143;番茄中甲氰菊酯风险概率为0.0714;大白菜中敌敌畏和甲氰菊酯风险概率均为0.0417;甘蓝中敌敌畏、乙酰甲胺磷、甲氰菊酯风险概率分别为0.0930、0.0385、0.0370;青椒中甲氰菊酯风险概率为0.0217;长辣椒中敌敌畏风险概率为0.0526。【结论】甲氰菊酯、氧乐果、敌敌畏、乙酰甲胺磷4种农药有急性膳食风险,其他农药均无急性膳食风险。  相似文献   

12.
15种蔬菜营养成分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目的】通过对河北省15种蔬菜品种的营养成分进行分析测定,为人们日常的膳食结构提供科学的依据。【方法】试验采用室内测定的方法测了土豆、胡萝卜、豆角、番茄等15种蔬菜的矿质元素、蛋白质和维生素C含量测定。【结果】在这15种蔬菜中茴香蛋白质含量最高(7.77g/100g·FW),苦瓜中维生素C含量最高(106.52 mg/100g·FW),钙含量最高为油菜(6.72g/100g·DW),胡萝卜镁含量最高(56.09mg/100g·DW),黄瓜铜含量最高(1.84mg/100g·DW),锌含量最高是莴苣(8.86mg/100g·DW)。【结论】所测定15种蔬菜的蛋白质、镁、铁、锌不能满足人体的日常需求,但油菜(6.72g/100g DW)、黄瓜(2.03 g/100g DW)、芹菜(2.95 g/100 DW)含钙量较高,可以满足人体的需要。  相似文献   

13.
黄瓜霜霉病是黄瓜种植过程中的主要病害之一,该病害对黄瓜叶片造成严重的感染,进而影响整株的正常生长,最终导致黄瓜减产,品质下降,造成经济损失。阐述了黄瓜霜霉病的发生规律(病原菌、侵染循环、危害特征)、环境影响因子(温度、湿度、结露时长)及防治技术(抗病品种的选育、生态防治、生物防治、化学防治),为黄瓜种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正>1温室蔬菜生态特点日光温室大棚特殊的生态环境为病虫害的发生蔓延提供了有利条件,高温高湿、封闭的小气候和连茬种植,使病虫害发生种类、数量比露地明显增加,为害程日趋严重,为蔬菜生产增加了大量的病虫来源。目前我县日光温室蔬菜上发生的主要病虫害有猝倒病、立枯病,黄瓜霜霉病、灰霉病、白粉病、枯萎病,番茄早疫病、晚疫病、灰霉病、叶霉病、茎基腐病、病毒病,西葫芦灰霉病、白粉病等;虫害主要有温室白粉虱、蚜虫、潜叶蝇等。  相似文献   

15.
黄瓜绿斑驳花叶病毒的鉴定及分子检测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研究目的】黄瓜绿斑驳花叶病毒(Cucumber green mottle mosaic virus,CGMMV)的快速鉴定检测是控制该潜在危险性有害生物蔓延的有效途径。【方法】通过汁液摩擦接种、透射电镜观察、双抗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DAS-ELISA)和RT-PCR方法对该病毒进行鉴定;同时对RT-PCR反应体系及扩增程序进行优化,建立CGMMV免疫捕获RT-PCR(IC-RT-PCR)检测方法。【结果】血清学、生物学、电镜观察和分子生物学方法证明供试样本为黄瓜绿斑驳花叶病毒引致。IC-RT-PCR方法可以简化RNA的提取,降低对试验材料要求。【结论】IC-RT-PCR的建立为CGMMV的检测提供了操作更为简便、特异性更强的快速、准确的检测方法。  相似文献   

16.
葡萄霜霉病田间初始发生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为明确葡萄霜霉病田间初始发生与孢子囊、气象因素及葡萄品种的关系。【方法】连续6年定点调查了无核红宝石、玫瑰香、蛇龙珠上的葡萄霜霉病初始发生时期,同时利用孢子囊捕捉器捕捉葡萄霜霉病菌孢子囊,并通过农田小型气候站监测田间气象数据,分析温度、湿度、降雨等气象因素与霜霉病初始发生的关系。【结果】结果表明在葡萄霜霉孢子囊发现后10 d左右,田间始见病斑;不同品种葡萄上霜霉病的初始发生时期有所不同:红宝石发病最早,其次为玫瑰香,蛇龙珠发病最晚;葡萄霜霉病的发生与气温、相对湿度、降雨量等气候条件密切相关,其中降雨量是影响葡萄霜霉病初始发生的主导气象因子。【结论】通过对以上数据分析,本研究提出多种直接又简便的预测方法,用于葡萄霜霉病的预防防治。  相似文献   

17.
黄瓜霜霉病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为给黄瓜霜霉病抗病育种及病害防治提供系统、完善的理论依据,笔者对黄瓜霜霉病发生危害、病原菌生理特性、寄主范围、生理分化以及寄主抗性遗传、综合防治等多个方面国内外研究进展进行归纳总结。分析发现,尽管国内外研究者对病原菌生理分化、抗药性和寄主抗性基因鉴定等方面进行了大量富有成效的研究,但由于鉴定方法不统一及病原菌的高度变异,病原菌生理分化及寄主遗传规律等研究尚存争议,抗性基因功能验证的研究相对匮乏,因而在这些方面还有待进一步深入系统的研究。本研究同时也探讨了今后黄瓜霜霉病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8.
充分运用遥感数据、数字高程模型和各种调查数据,以栅格为分析单元,利用层次分析法和GIS相结合的方法,实现了对三峡库区丰都县沿江地区土地生态安全状况的分析和评价,以期为三峡库区绿色生态屏障建设提供一定的指导。结果表明,研究区重警、中警、预警、较安全、安全状态的比例分别为0.15%、5.36%、41.85%、46.07%和6.57%,土地生态安全状态以较安全状态和预警状态为主。生态屏障区土地生态安全状况主要为重警、中警状态,该区域是沿江地区生态环境最为脆弱的区域。研究区长江南岸土地生态状况较好,而长江北岸土地生态状况主要以预警为主,土地生态功能退化较严重。通过对土地生态安全等级状况的分析,明确了区域土地生态安全格局和形成原因,为构建区域生态安全格局提供了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19.
基于1996—2011年安徽省资源环境的相关数据,从资源压力、环境压力2方面构建安徽省资源环境压力预警指标体系。运用熵权法测算资源环境压力指数,进而运用RBF模型对1996—2011年安徽省资源环境压力演变趋势进行模拟预测,并结合预警指数和警度标准对1996—2011年安徽省资源环境压力预警状况进行分析,旨在为安徽省社会经济与资源环境和谐发展提供参考,使社会经济健康、快速、可持续的发展。结果表明:RBF模型有较高的模拟仿真精度,能够较好地拟合1996—2011年安徽省资源压力、环境压力和资源环境压力指数的发展趋势。安徽省资源压力预警指数总体呈现波动上升趋势,警度由“中警”上升到“巨警”。环境压力指数在1996—2011年一直呈现上升趋势,其预警指数在2004年以前基本处于“中警”格局,但2004年以来,这一指数明显增大,警度由“中警”逐步转变为“重警”和“巨警”状态。可得出结论,影响安徽省资源环境压力的主要因素包括人均用电量、人均用水量、自然灾害受灾面积比重、能源消费标煤总量、工业废气排放量、固体废弃物排放量等,是今后调控的重点。  相似文献   

20.
控制土壤含水量对蔬菜产量及露地菜田水分渗漏量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通过揭示不同土壤含水量对蔬菜产量及蔬菜地土壤水分渗漏量的影响,为蔬菜生产中合理灌溉提供指导。【方法】通过3年田间试验,利用TDR连续监测土壤含水量,运用田间定位通量法计算土体水分渗漏量,分析不同水分处理下蔬菜产量和土体水分渗漏量之间的差异。【结果】传统水分处理下蔬菜地水分累积渗漏量为982 mm,其中蔬菜生长期内累积渗漏量为748 mm,占蔬菜生长期内供水量的36%;优化水分处理和充分水分处理下蔬菜地水分累积渗漏量230 mm和468 mm,其中蔬菜生长期内水分累积渗漏量分别144 mm和293 mm,占各处理下供水量的9%和17%。除2002年优化和充分水分处理下花椰菜产量高于传统水分处理下花椰菜产量并达到显著水平外,其余年份蔬菜产量并无显著差异。【结论】保持土壤含水量在蔬菜生长有效土壤含水量50%~80%的优化水分处理在蔬菜生产中有很大的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