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黑果腺肋花楸为蔷薇科腺肋花楸属落叶灌木,我国从国外引种。黑果腺肋花楸花色洁白淡雅,果实黑色丰盈,是花果俱佳的观赏花木,也是一种多用途的经济作物。黑果腺肋花楸树高1~2m,为丛生灌木。树皮光滑,老枝灰褐色,新枝淡褐色,皮孔圆形,灰色。冬芽赤褐色,圆锥形,为混合芽。叶片互生,椭圆形,  相似文献   

2.
由于黑果腺肋花楸兼具食用、观赏以及生态等价值,因此研究人员选用了优质的栽培、繁殖等相关技术对其展开一系列研究试验,从而得出黑果腺肋花楸的环境适应能力。同时全面应用整地、栽植、施肥、修剪以及病虫害防治等相关技术,促使黑果腺肋花楸健康生长,并为人类带来更多的使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作为新兴的小浆果作物,黑果腺肋花楸是集药用价值、食用价值、观赏价值、生态价值、经济价值于一体的稀有树种。发展黑果腺肋花楸是集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于一体的绿色环保产业,是契合人们追求健康、环保理念的一项朝阳产业,它的发展前景及市场前景均不可限量。本研究通过对黑果腺肋花楸应用价值等方面研究文献进行总结,从黑果腺肋花楸的药用价值、食用价值、观赏价值、生态价值、经济价值等方面进行了总结概括,探析了黑果腺肋花楸的开发应用前景,旨在促进黑果腺肋花楸的发展及推广,以期为后续研究者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4.
为筛选出黑果腺肋花楸的最适培养基和基质,以黑果腺肋花楸嫩芽为材料,进行组培快繁技术研究。结果表明:黑果腺肋花楸最适宜的增殖培养基为MS+0.3 mg·L^-1 NAA+1.0 mg·L^-16-BA,最高增殖系数达到9.73;继代苗的生根培养以1/2 MS+0.6 mg·L^-1 NAA为最佳,最高生根率达到100%;移栽驯化基质配比以蛭石∶草炭土=2∶3为最佳,最高成活率达到98.2%。黑果腺肋花楸组培快繁技术体系的建立,为其规模化生产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与实践依据。  相似文献   

5.
以黑果腺肋花楸、黑枸杞为主要原料,研究黑果腺肋花楸黑枸杞复合饮料的配方和工艺。结果表明,最佳配方为黑果腺肋花楸浆添加量20%,黑枸杞浆添加量40%,白砂糖添加量10%,柠檬酸添加量0.10%,黄原胶添加量0.08%,CMC-Na添加量0.06%,果胶添加量0.04%。由此配方和工艺制成的黑果腺肋花楸黑枸杞复合饮料色泽好,呈紫黑色;组织状态好,不析水;口感清香,复合饮料酸甜适口、风味独特。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黑果腺肋花楸紫胡萝卜复合果汁品质影响较大的黑果腺肋花楸汁、紫胡萝卜浆、白砂糖、蜂蜜、柠檬酸、黄原胶、CMC-Na 7个原料添加量等单因素进行研究,以感官评分为评价指标,通过正交试验得出复合果汁的最佳配方中各组分添加量为黑果腺肋花楸汁30%,紫胡萝卜浆20%,白砂糖8%,蜂蜜2%,柠檬酸0.06%,黄原胶0.06%,CMC-Na 0.05%。  相似文献   

7.
黑果腺肋花楸为蔷薇科腺肋花楸属落叶灌木。树高1.5~2.5m,丛状树形。芽。根系属浅根性,水平根发达,主根分布于30-40cm土层中。花为白色。叶片互生,深绿而光滑,在秋天,叶色变为灿烂的红紫混合色。浆果,球形。黑果腺肋花楸原产于美国东北部地区。  相似文献   

8.
以黑果腺肋花楸和酸浆宿萼为原料,通过单因素试验、正交试验和建立响应面模型等方法优化复合饮料的制备工艺,并对产品的稳定性、感官品质、功能性质与货架期进行了检验。结果表明:宿萼浸提液最佳苦味掩盖剂为质量比为1∶2的纽甜与果葡糖浆,添加量为30 mg/mL;稳定剂最佳比例为β-环状糊精0.17%,卡拉胶0.13%,羧甲基纤维素钠0.13%;复合饮料的最佳工艺参数为:黑果腺肋花楸汁与酸浆宿萼浸提液体积比为8.2∶1,白砂糖添加量14.2%,柠檬酸添加量0.06%,在此条件下制备的饮料感官评分为85.23±0.58分,其整体呈现紫红色,果香味浓郁,入口后酸甜适中,口感绵软细腻。  相似文献   

9.
黑果腺肋花楸播种育苗及扦插育苗技术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述了黑果腺肋花楸的播种育苗和扦插育苗技术,以期为广大相关从业者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0.
从不同果粒大小、结果部位、品种角度,研究黑果枸杞种子性状与果实性状的相关性.结果表明,黑果枸杞种子粒数对果实大小发育影响较大,种子重量对果实大小发育影响不大.黑果枸杞果粒横径及果粒纵径影响单果重.人工栽培的黑果枸杞种子数量和重量均显著高于野生种.  相似文献   

11.
通过采集来自青海、甘肃、新疆、内蒙古不同种源、不同种植地中野生与人工栽种黑果枸杞果实,测定果实中原花青素含量。得出鲜果原花青素含量内蒙古种源最高,之后依次为青海、甘肃、新疆,故内蒙古、青海种源黑果枸杞可作为阿拉善盟地区黑果枸杞优选品种;不同种植地中,种植在额济纳旗的黑果枸杞原花青素含量最高,阿拉善地区的环境指标可作为黑果枸杞种植地参考;人工栽种的黑果枸杞果实原花青素含量高于野生黑果枸杞。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多花黄精果实最佳采收期和种子调制方法.[方法]9月1日-11月1日每15d采收1次多花黄精果实,分析果实的颜色比例、百果重、百果体积、果实的纵径、横径和果实硬度;不同采收期的种子不同调制处理,分析种子千粒重、发霉率、生活力、发芽率、发芽势.[结果]绿果和半墨绿果的果实成熟度低,墨绿果的果实成熟度高;10月1日未见绿果和半墨绿果,黑软果出现;11月1日干枯果出现.9月1日、9月15日、10月1日采收的绿果分别发酵20,19,16d和墨绿果分别发酵19,16,4d种子质量最好;10月15日和11月1日采收的果实直接搓洗的种子质量较好.[结论]在种子生产中应该采摘墨绿果、黑软果和干枯果.10月1日至10月15日是贵州六枝地区的多花黄精果实最佳采收日期,此时绿果和墨绿果分别发酵16d和阴干处理的种子质量最好.  相似文献   

13.
黑果枸杞果实原花青素含量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解决人工种植中缺少判定苗木优劣标准的问题,并为黑果枸杞的栽培利用提供依据,采集来自青海、甘肃、新疆、内蒙古不同种源、不同种植地中野生与人工栽种黑果枸杞果实,测定果实中原花青素含量。结果表明:鲜果原花青素含量内蒙古种源最高,之后依次为青海、甘肃、新疆,内蒙古、青海种源黑果枸杞可作为阿拉善盟地区黑果枸杞优选品种;不同种植地中,种植在额济纳旗的黑果枸杞原花青素含量最高,阿拉善地区的环境指标可作为黑果枸杞种植地参考;人工栽种的黑果枸杞果实原花青素含量高于野生黑果枸杞。  相似文献   

14.
黑果腺肋花楸的开发与栽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黑果腺肋花楸(Aroniamelanocarpa)系蔷薇科腺肋花楸属之一种,落叶灌木。树高1.5-2.5m,丛状树形。树皮光滑,多年生枝条灰褐色,新梢淡褐色。花为完全花,白色;小花冠径1.5cm,复伞房花序,由10-40朵小花组成。叶片互生,单叶椭圆形,叶缘重锯齿,叶脉羽状,叶片深绿而光滑,大小为3cm×5c  相似文献   

15.
为给果袋在优质柰李果生产中的科学使用提供技术支持和参考依据,以10年生柰李树为试材。以不套袋为对照,分别采用单层白色纸袋、双层外黄内黑纸袋对柰李果实进行套袋处理。对不同处理下柰李果实基本品质、色泽、挥发性物质含量变化情况进行测定和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处理间果实纵径、横径、侧径和单果重均未见显著差别。与不套袋相比,套袋能显著增加L*值、a*值、b*值;单层白色纸袋和双层外黄内黑纸袋处理可溶性固形物分别降低17.70%和8.04%,只有单层白色纸袋处理存在显著差异;果实中挥发性物质的总含量均提高,单层白色纸袋和双层外黄内黑纸袋处理分别提高52.60%和48.91%;套袋处理果实醛类香气物质含量显著提升。说明套袋处理可以明显提升果面光洁度,果皮色泽更鲜艳,果实挥发性物质总量提高,双层外黄内黑纸袋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16.
套袋对‘红富士’苹果品质和Ca、Mg、K营养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分别于盛花后25、35、45、55d对‘红富士’苹果进行套袋(果袋为内层红色袋、外层外灰内黑双层纸袋)处理,结果表明,早期套袋有提高果实单果重的趋势,降低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对硬度和可滴定酸影响不大。果实成熟时,不同时期套袋对果肉Ca、K含量没有显著差异,但早期套袋增加果肉Mg含量,降低Ca/Mg比值。同时,在盛花后35d进行3种果袋(内层白、外层外灰内灰双层纸袋;内层黑、外层外灰内黑双层纸袋;内层红、外袋外灰内黑双层纸袋)处理表明,与对照(不套袋)相比,套袋使果实单果重增加,可溶性固形物含量降低,Ca含量、Ca/K影响不显著;而内袋红、外袋内黑外灰双层纸袋处理的果实Mg含量显著高于对照,内袋黑、外袋内黑外灰双层纸袋的果实K含量显著低于对照,并且上述两种果袋处理的果实Ca/Mg比值显著低于对照,其余果袋对品质和Ca,Mg,K均无明显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评价咪鲜胺对菠萝黑腐病菌的抑杀作用,优化其防治菠萝黑腐病方法,为病害防治提供实用技术。采用生长速率法测定7种杀菌剂对黑腐病菌的生物活性;用光学显微镜观察咪鲜胺对病菌生长发育的影响;以菠萝果实为材料,评价咪鲜胺在不同使用浓度和不同浸果时间对黑腐病的防治效果,以优化其使用技术;测定处理后菠萝果实风味指标和咪鲜胺在菠萝果实的残留,明确咪鲜胺对菠萝果实品质的影响。结果显示,在7种杀菌剂中,咪鲜胺对黑腐病菌的抑制作用最强,EC50为0.01 μg/mL;0.05 μg/mL咪鲜胺可抑制芽管分化形成菌丝,从而严重抑制病菌的生长发育过程。用500 μg/mL咪鲜胺浸果1 min,28℃贮藏8、12、16天时,对黑腐病的防治效果可达70%~75%,防控效果稳定;处理后2 h、1天、2天、3天、4天、5天,咪鲜胺残留低于国家最高残留限量;处理后8、12、16、20天,菠萝果实可溶性固形物、总糖、总酸的含量与对照组差异不显著,但维生素C含量高于对照组。研究表明,咪鲜胺对菠萝黑腐病菌有较强的抑制作用,500 μg/mL咪鲜胺浸果1 min可有效防治菠萝果实采后黑腐病,保持菠萝果实的品质,不影响农产品安全。  相似文献   

18.
以‘翠冠’梨为试材,研究2次套袋中套小袋时期对梨果实内在品质及外观的影响。结果表明:总体来说,与CK相比,‘翠冠’梨成熟时,果实单果重增加;果实硬度降低;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与CK相比,4月22日套小袋、5月12日套大袋的A处理含量高(C黑除外);果皮厚度厚;果点密度增加;果点直径减小;果面亮度增加;套黑袋的果面绿色度极低,果面黄色度也低,套白袋的果面偏绿、偏黄。同处理套黑袋的比套白袋的单果重小,果实硬度高,可溶性固形物含量高,果皮厚度厚,果点密度增加,果点直径小,果面亮度亮,绿色度低,黄色度低。总之,A处理效果较好,与CK相比,可溶性固形物含量高,果实硬度较高,A白果实单果重大,A黑果实单果重较大。  相似文献   

19.
不同果袋对大五星枇杷果实品质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提高枇杷产量,生产精品枇杷,于2013年4-5月在贵州省余庆县进行了枇杷不同果袋套襞试验.试验结果表明:枇杷大五星品种果实套袋后果实橙黄色、茸毛多、果锈少,未套袋(CK)的果实橙红色、茸毛少、果锈多,果袋外黄内白、外黄内黑、外黄内黄的平均单果重与未套袋(CK)的平均单果重43.00 g相比,分别增加11.54 g、11.19g、7.22g,耒套袋的日灼率11.50%、鸟食率9.5%、裂果率11.2%、农药残留抑制率1.60%,套袋处理的日灼率0、鸟食率0、裂果率1.9%~2.2%、农药残留抑制率0.枇杷采用套袋技术,可提高果实品质,防止日灼和鸟害,降低裂果率,减少果实农药残留和大气污染.综合各因素分析,建议在贵州省枇杷种植区推广应用外黄内白或外黄内黑的双层果袋套袋.  相似文献   

20.
黑果枸杞果实中富含花青素,为探究黑果枸杞和白果枸杞的基因表达差异,挖掘控制黑果枸杞黑果性状的主效基因,本研究利用RNA-Seq技术对黑果枸杞和白果枸杞进行转录组测序与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表明,黑果枸杞和白果枸杞中共检测到25 279个基因差异表达,其中12 381个基因在黑果枸杞表达上调,12 898个基因表达下调。KEGG富集结果显示,共有571个差异表达基因参与植物次生代谢产物合成,尤其是在黄酮类和花青素生物合成代谢通路中差异最为明显。黑果枸杞中共有8个参与花青素合成代谢的结构基因的表达量均高于白果枸杞,说明花青素的生物合成可能与黑果枸杞黑果性状相关。调控花青素生物合成的bHLH转录因子CL8159.Contig5_All的表达水平比白果枸杞增强了2 139.57倍,这个基因很有可能是控制黑果枸杞黑果性状的候选基因。本研究筛选到控制黑果枸杞花青素合成代谢的候选基因,为黑果枸杞的分子遗传机理及进一步的基因功能研究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