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广东省将在数量与质量并重、创新组织形式、完善政策扶持等方面同时发力,把培育新型经营主体作为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抓手。广东省将遵循龙头企业转型升级、农民合作社创新发展、家庭农场规范发展、种养大户增量提质、社会化服务组织加快发展的不同路径,重点打造一批行业领军农业龙头企业和100家上市农业龙头企业。支持探索"家庭农场+社会化服务组织""龙头企业+规模种养户""龙头企业+合作社"等新型产  相似文献   

2.
<正>近年来,海东市高度重视"三农"工作,在稳定家庭承包经营的基础上,推进农业经营体制创新,积极培育种养大户、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和龙头企业等新型经营主体,大力发展农技、农机及农产品营销等农村社会化服务组织,加快构建专业化、集约化、组织化和社会化相结合的新型农业经营体系,为农业农村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1新型经营主体发展现状1.1种养大户初具规模。全市现有规模养殖户46471户,其  相似文献   

3.
谈琰 《河南农业》2014,(15):7-9
<正>一、河南邓州陶营乡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发展现状(一)经营主体多元化陶营乡初步形成了以农民专业合作社为纽带、专业大户和家庭农场为骨干、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为支撑的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农业经营主体逐步呈现出多元多样的发展态势:1、农民专业合作社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4.
<正>沛县沛城镇紧紧围绕转变农业经营方式,以土地流转为载体,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大力培育合作社、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和农业龙头企业等新型经营主体,初步形成了多种生产经营主体共生的农业经营格局,有力推动农业向规模化、现代化加快发展。一、发展现状1.产业化龙头企业。全镇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达到4家,其中:省级2家、市级2家。2.农民专业合作社。总量达182家,涉及种、养、加及供销服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中央对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适度规模经营作出了部署安排,采取了系列政策措施,有力促进了各类新型经营主体不断发展。该文对无棣县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农业龙头企业等农业经营主体的发展情况进行了调查研究,分析了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存在的问题与制约因素,提出建立规范的管理体系、着力培育示范主体、加强农业品牌建设、开展技术技能培训、加大财政支持力度等针对性建议措施,以期促进无棣县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6.
正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是新时期推进农村改革发展和农业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结合点,是土地适度规模经营的主力军。我区依靠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和种养大户等形式,有效解决了小生产与大市场的矛盾,提高了农民生产经营组织化程度和市场竞争力,实现了农业现代化成果惠及广大农民,为促进农民持续增收奠定了基础。1基本情况目前,红寺堡区共培育新型经营主体1010家,其中已登记注册农民专业合作社208家,家庭农场24家,农业企业41家,种养大户737家。目前已有  相似文献   

7.
正为深入拓展"新三农"信贷市场,规范潜在信贷客户准入管理,提升金融服务新型农业新型经营主体能力和水平,磐石农商行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实施名单制管理。农业新型经营主体主要是种养大户、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以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该行按照一定的等级标准,对尚未开展  相似文献   

8.
设计并优化各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调查量表和访谈问卷,通过对宁夏各市县的全域调查、典型产业县的田野调查等方式,获取大量一手信息数据,结合系统普查数据,分析了宁夏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及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发展现状、培育经验及存在问题.结果表明,2014—2018年宁夏农民专业合作社及家庭农场发展的数量呈递增趋势;2015—2018年宁夏家庭农场平均经营的土地和耕地规模呈双降态势,土地利用率呈现增长的趋势.从运行机制、培育路径、金融支持、利益联结、人才培育等方面提出了宁夏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高质量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正>近几年来,我市围绕"十三五"规划及年度工作目标,推行新理念,研究新思路,探索新举措,使我市农业经济发展取得长足进展:新型农业经营实体发展迅速,土地流转规范有序,粮食产量稳步提高,一批现代农业示范园区脱颖而出,各项工作走在了全市的前列。一、创新农业经营体制,内在活力不断激发一是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目前为止,共培育市级优秀家庭农场12家,省级示范社7家,全市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总数达到966家。二是引导  相似文献   

10.
<正>通过2014年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的开展,本人就如何提高培训质量,推动培育进程进行了深入思考,在此提出几点看法,望大家指正。一、发展新型农业生产经营主体,推动新型职业农民培育(一)农业生产经营主体现状嵩县现有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5家,其中省级1家;全县发展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社392家,其中市级示范社17家,省级示范社4家;家庭农场217个。(二)产业化发展对新型职业农  相似文献   

11.
《新农村》2016,(3)
正近年来,浙江省嘉兴市秀洲区通过完善扶持政策、推进土地流转、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创新农业生产经营模式,农业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等新型农业经营组织得到了规范提升和蓬勃发展。截至2015年底,全区共有区级以上农业企业52家,其中省级农业龙头企业1家、市级农业龙头企业33家;区级以上规范化农民专业合作社26家,其中国家级示范社3家、省级示范社1家、市级示范社1家;  相似文献   

12.
云南省景洪市紧紧围绕主导产业发展特色产业,依托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农业龙头企业等新型生产经营主体,探索形成了新型农民培育的实用有效、可持续发展的"景洪模式"。文章对其进行详细的阐述。  相似文献   

13.
正近年来,孟州市紧紧围绕转变农业经营方式,不断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大力培育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有力推动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一、发展现状(一)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孟州市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21家,其中,省级6家,焦作市市级15家。2018年孟州市实现销售收入44.2亿元,上缴税  相似文献   

14.
云南省景洪市紧紧围绕主导产业发展特色产业,依托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农业龙头企业等新型生产经营主体,探索形成了新型农民培育的实用有效、可持续发展的"景洪模式"。文章对其进行详细的阐述。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各级财政牢固树立"支农、强农、富农"的工作理念,精心培植农业龙头企业,大力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经营主体,取得了明显成效。通过财政奖补和项目支持,积极开展示范社、示范家庭农场创建活动,全县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态势良好。对带动农民增收致富,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财政支持在转方式、调结构,加快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经营主体发展方面发挥出更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正一、沟域经济的发展情况(一)沟域经济发展壮大农业经营主体孟津县现有省级农业重点龙头企业5家,市级64家;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社1000多家,国家级示范合作社6家,省级2家,市级34家;注册家庭农场76家,市级示范家庭农场7家。全县已培育成洛建果蔬产业集群和生生奶业产业化集群2个市级产业化集群,各类经营主体的发展形成了"春赏花养生、夏避炎暑休闲、秋品果香美味"的沟域  相似文献   

17.
张静瑜 《河北农业》2023,(10):52-54
以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业龙头企业等为代表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是农业和农村不断发展、向现代化演进的结果,也是我国制度改革创新的反映。然而,基于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目标下的财税政策尚未完善,仍然存在诸多亟待完善之处。基于此,本文梳理了目前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发展现状和发展趋势,从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业龙头企业三方面分析了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养的现实困境;探究了财税政策的完善对于新时代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目标的实现所具有的现实意义;基于该培育目标提出了我国财税政策改革措施与完善建议,以期推动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持续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8.
以承包农户、种养大户和家庭农场为基础,以农民专业合作社、龙头企业和各类经营性服务组织为支撑,多种生产经营组织共同协作、相互融合、具有中国特色的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在全县范围内正逐步形成。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需要处理好四个关系。具体来说,要加强土地流转服务,积极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确保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规范运作,强化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政策扶持。  相似文献   

19.
作为全国现代农业示范建设区,江苏泰州农业近年来依托农业产业园区的示范带动,发展适度规模农业,包括农民专业合作社、种养大户、家庭农场、农业龙头企业等多种形式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得到迅速发展,但同时也受到土地、人才、资金和公共服务等多种因素的制约,建议通过规范土地流转、培养新型职业农民、加强农业资金支持和发展农村公共服务等措施培育发展壮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  相似文献   

20.
正一、发展现状近年来,新县坚持政策引导,科学发展,龙头带动,重点培育了中药材、山野菜、山茶油和茶叶加工等优势农业产业,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扶持、壮大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家庭农场,积极引导培育种植大户、养殖大户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农产品生产、加工业初步呈现集中、聚集发展态势。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培育壮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截至目前,全县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到25家。其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