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花生是我县种植面积较大的经济作物之一,为提高产量提升品质,特制定夏花生优质高产栽培技术。一、选择优质高产品种夏花生一般选用中早熟品种。目前我县种植的鲁花8号、鲁花9号、小白沙、海花1号、天府3号等品种由于多年来没有进行提纯复壮,导致品种混杂退化现象严重,影响了花生产量和品质的提高。可以根据当地生产条件、产量水平和市场用途选择豫花37、开农61、开农176、开农58等高油酸品种和花  相似文献   

2.
<正>花生是南阳主要经济作物之一,常年种植面积在300万亩以上,平均单产280公斤左右,是南阳市农民脱贫增收的主要来源。为了种足、种好花生,实现南阳花生优质、高效生产,现结合生产实际提出南阳花生生产技术要点,供参考。1做好播前准备1.1选用优良品种南阳市夏播花生品种选择余地较大。小中果花生品种较适宜,如白沙1016、中花2号、远杂6、漯花2号等品种。麦套花生  相似文献   

3.
<正>为获得花生高产,提高效益,需加大推广花生配方施肥技术。1.因地制宜,选用花生良种。良种是花生优质高产的内在因素,因地制宜选择优质、高产、适应性广、抗逆性强的品种,并实行良种良法配套是花生高产的基础。适宜山东省种植的品种主要有丰花1号、花育22号、山花9号、花育25号、潍花8号、科花1号、日花1号等。在产量水平较高的地块,可选择丰花1号、花育22号等综合性状好、单株  相似文献   

4.
为筛选适宜鲁南地区气候特性和土地土壤状况种植的花生新品种,对近几年山东省审定的花生新品种进行大田适应性比较筛选试验,筛选结果表明,科花1号、科花2号属于特大果型,果壳较厚,出米率低,但是籽仁较大,可作为出口专用型花生品种在鲁南地区种植。以优质高产为目的的鲁南花生主产区,应以花育25号、临花6号、临花5号、丰花1号等为重点推广品种,生育期在130天左右,均适宜鲁南地区春播高产栽培。在传统种植小花生的莒南东部,应以种植花育23号为主。  相似文献   

5.
正固始县花生面积较大,但在生产上存在着品种多乱杂、技术落后等诸多问题。为获取花生优质高产,必须采取选用优质品种、合理施肥等高产配套措施。一、选用优良品种选择适宜的花生品种是获得高产、高效的关键。品种要选择经审定推广的、生育期适宜、株型紧凑、结荚集中、抗旱性、抗渍性较强、较抗病的优良品种。如远杂9102、  相似文献   

6.
正我国的花生种植面积十分广泛。但在花生栽种过程中,播种时容易出现死苗现象,这与播种前的准备措施没有做好有关。因此,若想提高花生产量,播种前需要做好以下几点。一、品种选择在花生品种选择上一定要根据当地土壤、气候等自然条件,选择适宜的高产、高油、抗病性强的品种,优选株型紧凑、结果集中、中小果珍珠豆型抗病早熟品种。试验生产证明,豫南地区夏播宜选用早熟中果或小果品种,如远杂9102、远杂9307、驻花1号、驻花2号、宛花2号等;  相似文献   

7.
<正>随着供给侧结构性调整的需求,我市花生种植面积越来越大,面积近百万亩,成为农民家庭收入的重要来源。因此,应用花生高产高效管理技术,是我市花生产业发展,农民增收致富的重要途径。1合理选用品种根据土壤、气候、市场等条件,选择具有市场优势的高产优质花生品种。如:油用型(花育23、花育34等)、食品加工型(白沙1016、花育20、郑农花14等)、出口型(花育22、海花一号等)以及高油酸等专用  相似文献   

8.
为筛选适宜石狮市种植的高产、抗病、优质花生新品种,以粤油40为对照,对引进的4个花生新品种进行试种,考察各品种的产量、主要农艺性状、经济性状及抗性表现,结果表明:泉花551和泉红花1号荚果产量和籽仁产量较高,两个品种均比对照粤油40极显著增产,综合性状表现较好,可进一步示范推广;泉花27、仲恺花1号两个品种比对照粤油40增产幅度较小,可进一步小面积示范种植,因地制宜选择利用。  相似文献   

9.
正花生是河南省长垣县种植面积较大的经济作物之一,为提高花生产量、提升花生品质,长垣县农业局专业技术人员经过长期摸索,总结了一套适合本县种植的花生优质高产栽培技术。一、选择优良品种长垣县花生种植模式以麦垄套种为主,花生应选用大果型、中早熟品种,生育期120天左右。适宜的品种主要  相似文献   

10.
张建民 《河南农业》2019,(16):58-58
一、播前准备(一)精细整地花生想要高产优质,需要的土壤条件是耕层深厚疏松、排灌方便和肥力特性良好的壤土或沙壤土。(二)选用品种品种不同,其区域适应性、产量水平均不相同。选择适宜的品种是花生获得高产的关键。目前,适宜驻马店市的中果珍珠豆型品种主要有远杂9102、远杂9307、驻花1号、宛花2号、驻花2号、豫花22号、豫花23号等。  相似文献   

11.
麦套花生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麦套花生是一种集约、立体高效种植模式,主要配套栽培技术措施如下。 一、选用生产潜力大的品种 选用生产潜力大、经过精选的饱满果仁,如纯度高的豫花15、花育16、丰花3号等高产品种。  相似文献   

12.
<正>花生为喜温作物,在5—6月份小麦收获后,气温在20℃以上适宜种植麦茬夏播花生。正阳县自2004年以来常年种植花生面积在6.67万hm2以上,被国家统计局认定为全国花生种植第一大县和全国油料百强县。小麦收获后种植的花生为夏播花生,经过多年摸索,我们总结出一套高产栽培技术,对提高夏播花生产量具有重要意义。一、种植高产优质品种夏播花生的生育期较短,应选用高产、优质、成熟早、抗病虫的  相似文献   

13.
<正>近年来,在国家扶持油料种植类项目的支持下,花生种植面积逐年增加。为满足广大种植农户对花生栽培技术的需求,现将花生高产栽培技术做一整理,供参考。一、品种选择品种不同,产量不同,适应区域和市场要求均不同。生产上要选用已经审定的品种,要求区域适宜、生育期适宜,株型紧凑,结荚集中,抗逆性强的优良品种。比如:豫花9327、商研9938、山花15、高油品种开农61等。二、种子处理  相似文献   

14.
张红 《河南农业》2014,(19):33-33
<正>发展花生产业是西峡县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之一。笔者针对该县重阳镇农民在花生标准化生产中存在的品种多、乱、杂及产量偏低等问题,将花生高产无害化栽培技术介绍如下。一、品种选择选用增产潜力大的极早熟或早熟品种,是实现花生高产的内在因素。根据近几年的试验示范,适宜西峡县种植的花生新品种有远杂9102、豫花14、鲁花14等品种。这些品种高产、早熟、抗病性好、抗逆性强,适宜大  相似文献   

15.
漯河市花生生产现状及发展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生产现状1.1品种利用现状漯河市地处我国花生种植区域的长江流域花生区和黄河流域花生区的过渡地带,7,8月份平均气温≥24℃,是各种类型花生品种的适宜种植区域。目前,漯河市花生种植品种主要是白沙1016、海花一号、豫花4号、豫花6号,搭配有鲁花9号等品种,个别地方还有四粒红、罗江鸡窝、小直盆、徐州68-4等品种。召陵区面积最大,主要品种是海花一号、豫花4号及部分豫花6号,源汇区为海花一号,舞阳、临颍、郾城区主要品种是白沙1016,且种植集中的地方少,多为零星种植。1.2分布和面积漯河市花生常年种植面积在1.1万hm2左右,总产量约3.4万t,占…  相似文献   

16.
<正>1试验目的通过试验筛选出适宜本溪地区种植的高产、优质和抗逆性强的花生品种,为当地花生产业化生产提供科学依据,达到增产增收的目的。2参试品种和参试概况参试品种:阜花12、阜花16、阜花17、阜花18、远杂9102、花育20、花育23、唐科8252、冀花7号、鲁A01、鲁A02、白沙1016,共计12个品种。参试地概况:试验地块选择明山区高台子办事处塔峪村花  相似文献   

17.
郑农花14号是郑州市农林科学研究所选育的优质花生新品种,适宜河南省及周边省份夏花生种植。本文作者介绍了该品种的特征特性及高产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18.
要想使夏花生达到优质高产,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一、品种选择 夏花生应选择适应夏播的生长健壮、生长势强、抗倒伏、不早衰、耐锈病的中小果花生品种.如豫花7号、豫花9号、豫花11号、豫花14号等中熟及中早熟高产品种.  相似文献   

19.
正一、科学选用品种,提高花生品质因时因地选用高产、高油、高油酸、高蛋白、抗病性好、适合机收的优质花生品种。春花生可选用生育期120天左右的优质专用型中大果花生品种;夏直播花生一般选用生育期110天左右的优质中小果品种,如远杂9102、驻花一号、驻花二号、宛花2号、远杂9307、远杂6号、豫花22、豫花23等花生品种;高油酸花生可选择已通过审定(鉴定)的品种,如豫花37、开农71等花生品种。  相似文献   

20.
邦花11是河南邦邦种业有限公司以漯花8号为母本、漯花4016为父本经有性杂交选育而成的早熟、高产、优质、抗逆、适宜机械化的花生新品种,2015年参加河南省麦后夏直播花生多点品种比较试验,平均亩产荚果322.12 kg,比对照豫花15增产8.66%。2016年参加河南省麦后夏直播花生品种区域试验,多点平均亩产荚果339.82 kg,比对照豫花9327增产9.56%,2016年、2017年分别进行了抗性鉴定和品质化验鉴定;果仁粗脂肪含量53.8%,蛋白质含量22.9%,油酸含量40.4%,亚油酸含量37.6%。2019年通过农业农村部非主要农作物品种登记,适宜在河南省夏播种植。本文作者介绍了邦花11的选育经过、特征特性、产量表现及配套的麦后夏直播起垄高产栽培集成技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