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大豆是我市主栽作物.多年来全市年均种植大豆1.8万亩左右,在秋作物中面积仅次于玉米、谷子.2008年全市种植大豆1.52万亩,年产量1066吨,面积占全市秋播面积(34.2万亩)的4.44%,年产量占全市秋粮产量(90310吨)的1.18%左右.由于大豆是我市农业的一个传统作物,在满足我市市场需求、均衡城乡人民的膳食结构和增加农民收入上起着重要作用.如何尽快参与大豆市场竞争,提高大豆品质、产量、加工、销售四个环节的经济效益,是摆在我市农业战线工作中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2.
玉米套种大豆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玉米套种大豆是利用玉米宽窄行通风透光原理,提高单位面积产值的一种种植方式。试验结果表明:在适宜种植密度、品种、科学管理规范基础上,玉米套种大豆是可以实现玉米不减产情况下增加大豆种植面积,提升大豆产业发展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3.
正随着种植业结构调整力度的加大,长葛市由典型的小麦—玉米轮作模式逐步转变为小麦—蔬菜、小麦—大豆、小麦—红薯等种植模式。长葛市农技推广中心经过近5年的跟踪调查,全市小麦套种尖椒面积日益扩大,2017年该种植模式占套种模式的91.4%,为长葛市粮食连年增收增效,为种植业结构进一步调整起到了较好的示范带动作用。一、经济效益小麦—尖椒种植模式每667 m~2总产值4074元,其中,小麦折合产  相似文献   

4.
秋大豆的高产栽培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种植秋大豆能充分利用温光资源,提高复种指数,增加全年产量.一般种植方式是:夏熟蚕豆,3.8~4尺组合,春播套种玉米,收获前套种秋大豆.它与玉米间作夏大豆的不同处,主要是玉米组合由5.6~6尺缩小到3.8~4尺,增加玉米种植密度,提高玉米产量.秋大豆在玉米收获前7~10天套种,每亩种植密度4.5万株左右,比间作的夏大豆增加3万株以上,可达到间作更大豆的产量水平.同时,一年三熟中有两熟是豆科作物,养用结合,不负地力,有利促进农田生态向良性循环发展.据1981~1983年典型四调查资料,玉米套种秋大豆全年亩产为1337.4斤(蚕豆315.9斤,玉米812.6斤,大豆208.9斤),比玉米间作夏大豆亩产1090.3斤(蚕豆327.5斤,玉米557斤,大豆205.8斤)提高22.67%.  相似文献   

5.
秦皇岛市玉米生产现状及发展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玉米是秦皇岛市的第一大作物,年种植面积约占全市农作物总播种面积的42.6%。摸清全市玉米生产现状,加速玉米产业升级是我们当前的工作重点。一、我市玉米生产现状1、全市玉米种植区域范围扩大,面积增加近些年来,随着种植产业结构的调整和玉米新品种、新技术引进,全市玉米生产上实现了突破,玉米种植面积逐年增加。据统计2004年全市玉米种植面积为100万亩,2009年玉米110万亩,到了2014年已达154万亩,占全市农作物总面积42.6%,占粮食作物面积的58.6%,在全市粮  相似文献   

6.
邓州市夏玉米高产栽培技术意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景艳丽 《河南农业》2012,(17):43-44
玉米是邓州市主要粮食作物。近几年,邓州市玉米生产快速发展,种植面积逐年扩大,产量不断提高,玉米价格也在不断提高。2011年,全市玉米种植面积达到11.3万hm2。为种足种好夏玉米,在玉米生产中注意做好以下几点。一、播前准备(一)做好前茬小麦收获与秸秆处理工作  相似文献   

7.
大豆是舞钢市主栽作物,多年来全市大豆种植面积在3.8万亩左右,在秋作物中面积仅次于玉米。2010年全市大豆种植面积3.59万亩,占全市秋播作物面积23.25万亩的15.4%,总产量4359t,  相似文献   

8.
桂中旱地玉米套种大豆亩产吨粮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来宾县是桂中农业大县,耕地面积245万亩,旱地占64%.旱粮作物以玉米大豆为主,农民素有玉米套种大豆的种植习惯,但由于种植和管理粗放,产量较低,平均年亩产量不足600公斤.  相似文献   

9.
伊春市位于黑龙江东北部,纵贯小兴安岭全境,气候类型属北温带大陆性气候区,气候冷凉,全年≥10℃的活动积温为1900-2550℃,无霜期90-125天,年降水量550-670mm,全市耕地面积360多万亩,多为草甸土,土质肥沃,种植作物以大豆、玉米、水稻为主。一、玉米生产现状2008年,全市总播面积308.2万亩,其中玉米播种面积36.3万亩,占总播面积的11.8%,总产14.4万吨,占粮食总产量的22.6%,平均亩产395.6公斤。2012年全市总播面积  相似文献   

10.
经济导视     
2003年美国转基因玉米和大豆种植面积上升据美国农业部公布的全国农作物种植情况调查显示,2003年美国农民种植的转基因玉米和大豆的比例均比2002年有一定幅度的增加。2003年美国种植的玉米面积估计将为3191万hm2,与2002年的种植面积持平,其中转基因玉米的种植面积约占38%,比2002年的比例高出4个百分点。2003年美国种植的大豆面积估计为2957万hm2,其中转基因大豆的面积约占总种植面积的80%,比2002年高出5个百分点,但是,2003年美国的大豆种植总面积将是1998年以来最低的一年。德国扶持生态农业日前,德国公布了2003年度联邦政府农业报告,据该报…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以友谊农场为研究区,基于RS与GIS技术开展2009-2011年大豆、玉米的重迎茬监测研究,旨在完善作物重迎茬监测方法,掌握研究区大豆与玉米的重迎茬状况,为黑龙江省垦区作物种植结构调整提供客观依据。结果显示:友谊农场近三年玉米种植面积快速增加,大豆种植面积逐年减少,大豆与玉米总种植面积占旱作作物种植面积的比例稳定在88%左右;大豆重茬率由2010年的49.28%攀升至2011年的51.75%,玉米重茬率由2010年的43.29%增长到2011年的46.58%;2011年,大豆迎茬率为41.88%,玉米迎茬率达27.81%;友谊农场大豆、玉米重迎茬具有显著的区域差异,其东北部大豆与玉米的种植面积少、重迎茬率低,西南部大豆与玉米的种植面积广、重迎茬率高,中部大豆与玉米的种植面积逐渐减少,重迎茬率变化较快;友谊县地貌态势、国家农业发展政策及外部农业市场环境是造成大豆与玉米种植重迎茬时空格局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2.
玉米和大豆带状复合种植在鲁南地区多年玉米大豆传统间作套种基础上,结合当前粮食规模种植和农业机械化发展实际,通过玉米和大豆科学合理间作,按照大小垄种植模式,集成推广品种改良、行株距调控、化学除草、植株化控、机械播种收获等关键技术,充分发挥玉米边行优势,稳定玉米产量,增加大豆种植面积,是传统间套种技术的创新发展,为扩大鲁南粮食主产区大豆种植面积、提高大豆产能探索出科学可行的技术模式。  相似文献   

13.
歙县南部的十九万亩土地上实行一年三熟套种輪作制,一般年产量在五百至七百斤,高于当地旱地、水田的两熟栽培。它的套种輪作方式很多,归納起来有三种类型:一是小麦——大豆——玉米;二是小麦——大豆——粟;三是蚕豆——大豆——玉米(或粟)。以第一种类型最普遍,面积約占三熟制的85%以上;第二种类型只占10%左右。小麦——大豆——玉米的套种輪作方式是:单行小麦行距一点八尺左右,于小麦拔节、孕穗期的“清明”前后,在行中套两行彼此靠攏的六月大豆;“小滿”前后小麦陆續完熟,大豆已到初花期,这时再靠小麦边套种中熟玉米;“霜降”后“立冬”前玉米还在成熟阶段,就在玉米行間套种小麦。值得提出的是,群众总习慣先种玉米,然后再割麦,目的是使玉米能早播,使玉米苗在大豆封壠前赶上大豆苗高,以免遮阴影响生长。小麦——大豆——粟的  相似文献   

14.
2008年玉米粗缩病重发原因及防治对策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8年玉米粗缩病在山东省淄博市局部地区偏重发生,个别地片重发生,全市玉米种植面积约12.2万hm^2,玉米粗缩病发生面积达到5.2万hm^2,占全市玉米种植面积的43%,其中发病株率10%~30%的面积有2920hm2,30%~60%的面积有833.3hm。,60%以上的面积有379.3hm^2,给本市玉米生产造成严重损失,其发生程度、绝产面积为历年罕见,部分基层干部和农民反映强烈,甚至影响到社会稳定,笔者作为植保技术人员,工作在防治玉米粗缩病的一线。在向农民宣传培训指导的同时,对2008年玉米粗缩病局部重发的原因进行了分析探讨,并对今后防治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春玉米后期套种夏大豆不同种植模式对大豆产量的影响,为春玉米合理套种夏大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广西夏大豆主推品种桂夏1号和玉米品种正大619为供试材料,于2011年在广西3个有代表性的夏大豆产区进行春玉米套种夏大豆不同模式试验,研究适宜与春玉米后期套种夏大豆的最佳种植模式.[结果]垄上双行种植平均产量最高为2754.87 kg/ha,垄沟单行种植(CK)平均产量为2466.57 kg/ha,最低为垄上双行隔行种植,产量为2160.70kg/ha.[结论]春玉米后期套种夏大豆最为适宜的种植模式为春玉米后期垄上双行套种夏大豆.  相似文献   

16.
大豆5:1行间套种高粱(玉米)是在全程免耕,大豆加密种植的基础上,每隔5行大豆,在其行间又加密种植一行高粱或玉米的创新耕作方法.此方法大豆行距为45cm,株距20cm双株,高粱、玉米在45cm大豆行间种植,高粱株距为9.5cm单株,玉米株距20cm双株,与两边大豆行间距为22.5cm,不单独占耕地面积.此耕作方法2008年开始试验,2009年开始示范,2010年在示范基础上,生产中实际推广了95.6hm2.  相似文献   

17.
<正>1京郊主要农作物生产现状及发展态势1.1粮菜面积稳中有增据北京市种子管理系统统计,2008年全市主要农作物种植面积继续增加,种植面积达到22.21万公顷,比2007年增加1.19万公顷,其中小麦种植面积6.37万公顷,增加6.4%,玉米种植面积14.91万公顷,增加5.7%,大豆种植面积0.93万公顷,增加0.4%。随着北京  相似文献   

18.
《北京农业》2009,(7):26-27
<正>1京郊主要农作物生产现状及发展态势1.1粮菜面积稳中有增据北京市种子管理系统统计,2008年全市主要农作物种植面积继续增加,种植面积达到22.21万公顷,比2007年增加1.19万公顷,其中小麦种植面积6.37万公顷,增加6.4%,玉米种植面积14.91万公顷,增加5.7%,大豆种植面积0.93万公顷,增加0.4%。随着北京  相似文献   

19.
据国际农业生物技术应用服务组织(ISAAA)估计,1996~2000年5年间,全球的转基因作物从2 550万亩增加到66 300万亩,增加了25倍之多;种植转基因作物的国家数量由6个增加到13个(8个工业化国家和5个发展中国家),增加1倍多;5年间全球转基因作物面积的85%种植在工业化国家. 2000年,全球转基因作物种植面积的大约1/4种植在发展中国家,该类作物的商业化种植已经遍布北美洲、拉丁美洲、亚洲、大洋洲、欧洲(东、西欧)和非洲;全球的转基因作物种植面积中,美国、加拿大、阿根廷和中国占了总面积的99%,其中美国占68%,阿根廷占23%,加拿大占7%,中国占1%. 2000年,全球大豆、棉花、油菜和玉米的种植总面积中,有16%属于转基因品种,其中大豆36%、棉花16%、油菜11%、玉米7%.全球转基因作物种植面积,中,大豆为38 700万亩,占全球转基因作物的58%,位列第一;玉米15 450万亩,占23%,位列第二;棉花7 950万亩,占12%,列第三位;油菜4 200万亩,占6%,位列第四. 2000年,全球的抗除草剂大豆种植面积估计增加了6 300万亩,其中大约4 050万亩转基因大豆种植在阿根廷,150万种在美国;据估计,阿根廷境内总计14 400万亩的大豆中有95%种植了转基因品种,而美国在2000年全国30 300万亩的大豆中有54%选择了转基因大豆.转基因玉米在2000年估计减少了1 200万亩,主要是美国和加拿大缩减了种植面积;转基因双低油菜估计减少了900万亩,全部是在加拿大缩减的;转基因棉花种植面积估计增加了2 400万亩,最明显的增长是在美国,中国、墨西哥、澳大利亚、阿根廷和南非也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增加. 在1996~2000的5年期间,抗除草剂转基因农作物品种已连续跃居主导,而抗虫性农作物品种则位居其次.2000年,抗除草剂大豆、玉米和棉花共占全部转基因农作物的74%;Bt作物只占19%;而其中具有Stacked基因的耐除草剂和抗虫的棉花与玉米占据了全球2000年全部转基因作物面积的7%.  相似文献   

20.
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技术是在传统玉米间混大豆和间套种其它作物的基础上创新发展而来,充分利用有限的土地资源和边行优势,在确保玉米种植面积和产量的前提下,有效扩大大豆种植面积,达到大豆玉米均增产增收的种植模式,是保证国家粮油安全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