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光肩星天牛危害杨树木材的损失量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光肩墨天牛Anoplophora glabripenis Motschulsky是杨树的主要蛀干害虫。过去很少有人研究木材损失量及防治指标,经过多年的研究,证明一头幼虫一生蛀食木材量为26.0374cm~3,影响材积生长量0.0010m~3。该虫年自然增长率1.818倍。防治指标,1—3年生杨树平均每株有虫不得超过0.05头,4—6年生不得超过0.3头;大树不得超过0.4头。  相似文献   

2.
<正> 在围场县境内为害针叶树的主要害虫松毛虫有落叶松毛虫和油松毛虫,以前者为主。每年集体林发生松毛虫面积在6—7万亩左右。据树木解析,生长正常的油松每亩每年平均立木材积生长量为0、22848立方米,因受松毛虫为害,即每年每亩平均立木材积生长量仅为0.13243立方米,每年每亩减少立木材积生长量0.09605立方米。全县受松毛虫危害面积(针叶被吃完50%以上)按25000亩计算,年损失  相似文献   

3.
桑天牛补充营养与为害杨树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桑天牛成虫补充营养与产卵的关系,探讨杨树工业用材林受桑天牛幼虫为害较重的原因,结果表明,桑天牛成虫必须补充桑科植物营养,才能产卵繁殖后代;桑天牛成虫嗜食桑科植物,但却喜欢在杨树枝条上产卵,这就造成了树杨易受幼虫蛀害。  相似文献   

4.
本文介绍了桑天牛危害毛白杨程度平均为46.3%,严重地区达90%;首次报道了毛白杨受害后立木材积损失的计算方法,并估算全省毛白杨年平均损失材积达27.7万立方米以上,经济损失达8.3亿元;同时,提出防治桑天牛的最佳时期为如10年生以下的幼树。  相似文献   

5.
根据青杨虎天牛虫害对杨树造成的损失,依虫口密度将杨树分5个等级,并对所设标准木进行生长量和虫口密度(羽化孔数 幼虫数)的调查,经分析0级木与Ⅱ、Ⅲ、Ⅳ级木之间高生长、径生长有明显差异,通过材积损失量与虫口密度间关系方程V=0.002N^0.3579,求得防治指标N=1头/株。  相似文献   

6.
涂干剂防治杨树天牛成虫试验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用0.5%BL—1和0.25%BL—4涂干剂处理柳树,施药30d后使天牛成虫接触5s,24h死亡率分别是80%~93.2%。施药后33d内平均每株树杀死天牛分别是30.3和39.8头,而同期对照组仅为0.6头。用0.5%BL—6和0.25%BL—8涂干剂处理杨树,施药52d后使天牛成虫在毒环上爬行一次。24h防治效果均达100%,平均每株施药树杀死天牛成虫分别是7.8和7.4头,对照组为0.3头。用凡士林配制涂干剂,防治效果更佳,成本更低。用涂干剂防治杨树天牛施药方法简便,机动灵活,可以处理生长在各种环境的杨、柳、榆等树木,特别适合小级杨树和已经截干处理的诱饵树。  相似文献   

7.
杨树是我区营造农田林网,绿化荒山、荒沙和“四旁”的主要树种。随着杨树人工林的大面积发展,杨树蛀干害虫的为害日益猖獗。据查,定边县曹圈苗圃16年生杨树农田防护林,遭受青杨天牛为害,受害株率达100%,单株虫口142头;靖边县沙石峁林场12年生杨树万亩林,青杨天牛单株虫口23头,使整片林子成为“小老树”;佳县打火店林场10~20年生杨树防风固沙林,青杨天牛单株虫口98头,最高达315头。由于这类害虫为害隐蔽,在防治技术上难度较大,因此,找寻有效的生物防治途径具有特殊意义。管氏肿腿蜂(Sclevoderma guani Xiaoet Wu)属膜翅目肿腿蜂科,是青杨天牛等一些钻蛀害虫幼虫及蛹的体外寄生天敌,也是国内外研究中颇受重视的一种寄生蜂。1981年8月,我们在榆林城关早柳干柴中_头天牛幼虫体旁采到该蜂,随即进行了繁殖、应用和研究。  相似文献   

8.
桑天牛防治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桑天牛(AprionagermariHope)在我省毛白杨上严重发生,为了控制其危害,作者以桑天牛为害特点为理论依据,探求各种防治技术。研究结果表明,结合冬、春季修枝防治桑天牛卵及初孵幼虫,基本防止了桑天牛幼虫进入主干为害;利用林地周围桑树丛人工诱捕成虫,方法简便易行,效果明显,可将桑天牛消灭在发生之前;在幼虫活动初期,干基打孔注射甲胺磷原油,或在幼虫活动盛期插磷化锌毒签或白僵菌菌签,均可有效防治木质部幼虫,防治效果分别为81.16%、98.37%、71.72%。  相似文献   

9.
胡小月 《湖南林业》2008,(12):28-28
杨树天牛,为蛀干性害虫,常见有星天牛、光肩星天牛、黄斑星天牛、桑天牛、云斑天牛等。 光肩星天牛在江南多为1年1代11月在树干隧道内或皮下越冬.并于翌年4月下旬用木屑作室化蛹。,6月中旬至7月中旬为成虫羽化盛期.7月上旬初孵幼虫先啃食树皮下韧皮部组织.7~9月成虫飞翔并取食枝条顶端叶脉及嫩枝皮。成虫最喜欢在直径4~10厘米的枝和干上产卵,  相似文献   

10.
《林业实用技术》2006,(9):22-22
天牛净毒签对危害杨树、桉树、桤木、桑树等林果木的天牛幼虫及其它蛀干害虫具有胃毒、触杀、熏蒸等防治作用,具有有效期长、使用安全方便、价格便宜、节省用工等特点;插入毒签1~3d后,桑天牛、云斑天牛、光肩星天牛等蛀干害虫幼虫的致死率在98%以上。2003年投放市场后,畅销北至内蒙古,南至广东等18个省市自治区,深受广大林业用户、林农欢迎。  相似文献   

11.
博尔塔拉州和博州垦区的各团场,现有人工林近20万亩,其中85%的面积是各种杨树品种,大部分是1—3年生的幼龄树。近两年受杨毒蛾为害普遍且严重,每年有20—30%面积的杨树叶子被吃光。今春发现大量杨毒蛾的越冬幼虫上树。据4月29至5月5日在84、89团场调查,2—3年生的杨树,有虫株率为80—100%,地面至树主干2米范围内的虫口密度,每株平均在10.9头,多的  相似文献   

12.
经1989~1990年对望都县全县调查,发现毛白杨不同程度地遭受桑天牛为害,在严重为害乡进行了调查研究。认为河北平原地区应控制虫源地和适当管理散生桑树,并建议进一步研究桑天牛治理技术,以保护林果资源。  相似文献   

13.
为了掌握云斑天牛对永善县核桃的危害程度,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按不同方位(东、南、西、北)、不同树龄及不同垂直高度等因子对云斑天牛产卵刻槽数量进行调查。结果表明,核桃林云斑天牛有虫株率50. 00%,每株平均产量17. 16粒,最高达74粒/株。1-6年生核桃幼树上无云斑天牛产卵刻槽,云斑天牛主要危害10-30年生核桃,82. 5%产卵量集中在距地面0-2. 0m的范围内,但云斑天牛在树干上产卵没有方向的偏爱。根据其产卵习性,可采用树干基部涂白,人工敲击产卵痕的方法进行防治。  相似文献   

14.
杨树抗云斑天牛纤维材无性系选育*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10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较抗天牛的I-69杨为母本,以I-63杨、欧洲黑杨和晚花杨272为父本,于1983年春进行人工控制授粉,组合编号分别为34、32和37。经苗期选择选出优良单株营造比较林,经5年生无性系比较林和9年生无性系比较林测定,采用主成分分析、主成分遗传距离聚类分析和选择指数,选出速生、抗虫和材质较好的纤维材无性系34-301和34-286。这两个新选出的无性系(34-301和34-286),在9年生时与对照I-69杨相比材积分别提高24.9%和16.6%,抗虫性明显提高(单株幼虫数分别为0.4和0.5,而I-69杨为5.38);与34-314相比材积分别提高16.7%和8.9%。化学物质测定表明,抗虫性与树皮中酚类含量和丹宁含量呈正相关。分子生物学测定表明,杨树对云斑天牛的抗性受基因控制,找到了与抗虫基因连锁的RAPD分子标记。  相似文献   

15.
对取食8种杨树的桑天牛幼虫羧酯酯酶和谷胱甘肽S-转移酶活力进行了测定,证实取食不同杨树的桑天牛幼虫羧酸酯酶和谷胱甘肽S-转移酶活力存在显著差异。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8种杨树的14种次生代谢物质含量进行了测定,经聚类分析将8种杨树分为2类:加拿大杨、I-214杨、北京杨、J-2杨、J-1杨、山海关杨为一类,毛白杨、新疆杨为另一类。对羧酸酯酶和谷胱甘肽S-转移酶活力与杨树次生代谢物质进行了逐步回归分析,逐步回归方程表明,杨树丁香酸、绿原酸含量高,苯酚、对羟基苯甲酸含量降低,则羧酸酯酶活力会较高;杨树苯酚含量增高,阿魏酸含量降低,则谷胱甘肽S-转移酶活力会较高。  相似文献   

16.
杨树品种对光肩星天牛抗性多指标综合排序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别对网室3年生不同杨树品种胸径、天牛产卵、幼虫数(死亡、成活)虫口密度、受害株率、孵化率和田间3年生不同杨树品种平均生长量、刻槽株率、平均刻槽数、排粪孔株率等变量指标,应用多指标的数学方法进行抗性综合评价并排序,为宁夏引黄灌区杨树造林生产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7.
鸟州县1976年实现林网化后,农业生产稳步上升.近年来,杨树栽培面积不断扩大,杨树光肩星天牛的为害也日益加重.受害严重的林网,已失去防护林作用,必须更新.为保护林网,1982年,全县进行了光肩星天牛防治的试点工作.防治当年,虫口密度由防治前平均每株23头下降到10.5头.具体做法如下:一、搞好虫情预报  相似文献   

18.
1997~ 1999年通过系列防治工程连续对为害国槐、柳树、毛白杨等行道树上的光肩星天牛Anoplophora glabripennis、锈色粒肩天牛 Apriona suainsoni、星天牛 Anoplophora chinensis和桑天牛Apriona germari等蛀干害虫进行治理 ,树木平均虫蛀率由 56. 74 %降低为 0 . 96% ,平均虫口密度由原来的 35. 53头 /株降低为 0 . 2 4头 /株 ,控制了天牛的危害  相似文献   

19.
80年代以来,以黄斑星天牛和光肩星天牛为主的蛀干害虫群在我省迅速蔓延,猖獗危害。发生面积94万亩,关中5地市50个县(区)640多个乡镇遭到危害,平均被害株率51%。大批成材树木千疮百孔,失去利用价值,年损失木材生长量12.6万立方米,经济损失达5000余万元。就连原来没有杨树天牛危害的榆林地区也陆续发现天牛虫源点,杨树天牛危害在我省构成南北夹攻之势。  相似文献   

20.
<正>桑天牛在黑龙港地区分布很广,危害甚重,主要为害桑、杨、柳、榆及其它部分果树,以榆树为最甚。当地群众叫它铁炮虫、倒树虫。成虫啃食树梢及树皮,幼虫蛀食树干木质部及髓部,严重影响树木生长,重者造成全株死亡。越冬的桑天牛幼虫,春季开始在树干及大枝内为害,必须在化蛹前这一有利时机及时除治以控制虫源,减少为害。 桑天牛幼虫在树干蛀的孔道内活动,用药困难,除治不便。经过几年的试验,我们初步摸到了一个较好的除治办法,取名扦插堵孔防治法。除治效果95%以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