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湖北省丹江口市作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区,承担着保护环境、涵养水源、净化水质、促进经济社会和谐发展的重任。自2005年9月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区生态环境综合治理与示范项目落户丹江口市以来,丹江口市坚持以科技为先导,以生态环境治理为重点,以项目化管理为手段,以协调发挥生态、社会、经济三大效益为目标的建设思路,积极主动地引进、吸收、应用现代生态环境治理的先进技术、先进理念,探索适合丹江口市社会、自然、经济条件的治理技术,  相似文献   

2.
从所处的特殊地理位置和保护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区优良水质的特殊历史使命出发,丹江口市提出了"构建生态、绿色、健康丹江口"的战略举措,科学谋划、集中社会力量,开展了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几年来累计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 007.96 km2,实现了水土流失减少、面源污染减轻、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人居环境优美的多重建设目标,项目区山绿、水清、村美、人富,有力地推动了生态文明建设和经济社会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3.
土壤中氮磷浸出对水库水质影响的模拟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刘虹  崔磊  郝芳华  李春晖  张平 《土壤通报》2004,35(3):316-318
水库建成蓄水后,库底土壤中氮、磷的浸出会对库水水质会产生一定影响。本文以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调蓄水库———瀑河水库为例,在现场调查基础上,使用蒸馏水和模拟水分别进行模拟实验,分析研究了土壤中氮、磷浸出对库水中总氮、总磷浓度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总氮、总磷的浓度均发生一定程度的变化,且模拟水中的浓度变化小于蒸馏水中的变化;但从整体趋势看,源于土壤的含量较低,对库水水质未产生明显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4.
<正>丹江口市委、市政府将"服务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保护一库清水送北京"作为一项严肃的政治任务,在确立了"生态立市"发展战略后,采取三措施打响了水土保持生态建设攻坚战。  相似文献   

5.
水库淹没土壤中磷浸出的模拟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水库建成蓄水后,库底土壤中磷的浸出会对库水水质产生一定影响。以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调蓄水库——瀑河水库为例,在现场调查基础上,使用蒸馏水和不同组分的3种模拟水分别进行模拟实验,考察库水中总磷与钙离子浓度对土壤中磷浸出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蒸馏水与模拟水中总磷浓度均发生一定程度的变化,模拟水中的浓度变化比蒸馏水中的变化复杂;模拟水中总磷或钙离子浓度较高时,土壤中磷的浸出量较少,对库水水质未产生明显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6.
保护丹江口水库及上游地区的水质,加强水源地生态建设,对确保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质安全、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促进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在介绍建立南水北调中线工程输水区生态与水资源补偿机制必要性的基础上。提出了建立水源地生态与水资源动态补偿机制的指导思想和指导原则、补偿形式以及补偿的主体、对象、范围和方式,指出建立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生态与水资源补偿机制的条件已趋于成熟,并提出了"广泛宣传、达成共识,加强领导、建立组织机构,制定优惠政策、加大帮扶力度,完善制度、加强监督"等建议。  相似文献   

7.
2008年9月7日,笔者在丹江口市科学技术协会获悉,南水北调中线水源生态保护区喜获“湖北省科普教育基地”称号。 科普教育基地是科普工作群众化、社会化、经常化的有效载体,是开展科普工作的重要阵地。南水北调中线水源生态保护区被命名为“湖北省科普教育基地”,将使该基地在参加全省统一组织的各项科普活动和提高全民科学素质行动中,充分发挥应有的科普教育宣传作用,  相似文献   

8.
<正>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是我国史无前例的调水工程,举世瞩目。笔者于2017年4月参加了陕西省政协组织的陕南地区南水北调水资源保护与利用调研工作。在汉中、安康和商洛三地14个县,历时15天时间,有针对性地从陕南保护南水北调水质过程中水土保持、污水处理、生活垃圾处理、现代农业园区、特色产业、水质监测、移民搬迁、河道整治等方面开展了调研。  相似文献   

9.
丹江口水库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水源地,其水体污染状况将直接影响调水水质,农业面源污染作为水源区主要污染之一,对其进行防治是调水安全的重要保障。采用等标污染负荷法在压力-状态-响应(PSR)概念模型下对水源区五市县禽畜养殖、土壤侵蚀、化肥流失、人粪尿、农村生活污水、水产养殖、生活垃圾进行了面污染源评价,并分析了其空间分布特征及重点区域污染特点。结果表明,水源区主要农业面污染源是畜禽养殖、土壤侵蚀和化肥流失;面源污染区域为淅川县〉郧县〉丹江口市〉郧西县〉西峡县;GIS空间分析能直观有效地反映各地区的污染情况,为有针对性地对污染治理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0.
胡永定  韩宝平  杜娟 《土壤》2007,39(3):483-487
对南水北调东线徐州段7个控制断面2004年水质监测结果进行评价分析,结果表明,水质达标率仅为42.9%,水体污染以耗氧性污染物和氨氮为特征的有机污染为主。结合当地实际,分析了南水北调东线徐州段水质超标的原因,并根据当地经济、自然特征,提出了针对性较强、切实可行的水污染防治对策和措施。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南水北调中线工程运行后丹江口库区水环境变化影响因素及其防控对策,为削弱库区污染负荷,确保库区水质安全提供参考。[方法]以丹江口水库周围及上游流域为研究区域,采用前后对比分析法,分析水环境变化特征及其主要影响因素,从而提出保护改善水环境的对策。[结果]水库大坝蓄水后丹江库区水质总体良好但空间差异显著,部分入库支流和库湾局部污染较为严重,氮、磷和重金属元素含量较高。[结论]丹江口库周局部地区水土流失、农村点源污染、农业面源污染及人类活动是影响库区水质的主要原因。针对库区存在的生态环境问题,提出了继续稳定实施退耕还林/还草政策,优化农村产业结构,加强工矿企业排污监管,优化监控站点并加强居民环保意识的保护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2.
南水北调(中线)河南淅川水源区植被建设模式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丹江口水库淅川流域占库区总流域面积的56.9%,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渠首县.因此,搞好淅川县的植被建设,对确保南水北调水源永远是一库清水,保证京、津、唐等北方地区人民生产、生活用水质量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丹江口库区胡家山生态清洁小流域治理的探索和实践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胡家山小流域地处"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核心水源区,针对流域内水土流失的实际情况,围绕生态环境面临的突出问题和矛盾,探索了切合当地实际的生态清洁小流域治理模式,在面源污染控制上,突出"荒坡地径流控制、农田径流控制、村庄面源污染控制、传输途中控制、流域出口控制"的五级防护,为丹江口库区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实践,为保障"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核心水源区的生态和水质的长久安全提供了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引黄济青干渠水质安全风险,为干渠安全管理提供依据,保障青岛居民饮水安全。[方法]基于干渠沿线监测数据,识别出决定黄济青干渠水质的关键控制因子,并通过进一步的分析筛查风险因子,确定水质安全风险清单。[结果]干渠水质先好转后恶化,营养物质是影响干渠水质的主要指标,但南水北调水明显缓解了干渠的富营养化。宋庄分水闸至棘洪滩水库进水处之间的供水干渠存在较大的铁和磷污染源。[结论]关键控制因子识别法应用于长距离调水工程是可行的;干渠现有安全风险包括黄河水中氮磷营养物质及南水北调水中有机物和硫酸盐,以及干渠后半段铁、磷和有机物污染;潜在安全风险为南水北调水汇入量的变化或湿地系统失效可能造成富营养化和金属离子释出。  相似文献   

15.
丹江口库区水源地面源污染现状与对策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丹江口库区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渠首,是国务院决策的一项功在当代、泽被后世的宏伟工程。这项工程建设的成败关键在于能否让缺水地区人民喝上优质、洁净的丹江水。农业面源的污染与水质保护和环境保护关系十分密切。按照国家提出的"先节水后调水,先治污后通水,先生态后用水"的总体方针,必须加大库区水源地面源污染治理力度,改善生态环境,杜绝水质污染,确保京津冀地区饮用上放心水。笔者对南阳市水源地面源污染现状进行了科学分析,提出了7条治理对策,旨在对综合治理工作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6.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区生态环境综合治理项目自2007年9月在丹江口市完工以来,该市生态建设步入生态、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发展阶段,林内套种龙须草及红花、芍药、决明子等中药材面积达到2000多hm2,在实现荒山绿化美化,保持水土的同时,平均每公顷增加产值3000元,林农年增收达600万元。  相似文献   

17.
发展循环农业是保护生态环境的有效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南阳市面临的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质安全、生态环境建设、区域经济发展等任务,提出了发展循环农业是唯一选择,并从6个方面阐述了发展循环农业的对策。  相似文献   

18.
丹江口库区及上游水土保持工程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质保护的重要措施。工程实施效果对保障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质安全,促进该区域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具有重要意义,而构建科学的评价指标体系对工程实施的综合效果进行评估是目前迫切需要的。运用文献分析法深入分析了CNKI数据库中近十年有关水土保持工程效益评价及效果评估指标体系的成果报道,从筛选的120篇文献中,归纳总结、聚类分析出已有重点工程实施效果评估14项常用指标及水土保持工程效益评价常用指标9项。基于此,针对丹江口库区及上游水土保持工程"多拦沙、多输水、输好水"的特点,结合同行专家咨询意见,构建了工程实施效果评估指标体系,包括计划任务完成率、调蓄水能力变化、基本农田粮食增产、人居环境改善等指标,可为今后同类工程的效果评价提供一定借鉴。  相似文献   

19.
为服务南水北调,湖北省十堰市通过实施丹江口库区水土保持工程,把治理水土流失、改善生态环境与群众切身利益、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结合起来,初步实现了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多赢"。其主要经验及做法是:强化机遇、责任、大局"三种意识";做到"五个确保",即确保综合治理、水源区水质、资金安全、责任落实和监管到位;力求"四个突破",即在治理效益、管理机制、科技应用、舆论宣传上有新突破。  相似文献   

20.
水土流失对东平湖水质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东平湖作为南水北调东线工程中重要的水利枢纽 ,其水质状况和生态环境对整个工程产生着重要的影响。水土流失是产生水污染的一个重要因素。以东平湖为例 ,分析了东平湖水土流失的现状及其对水质产生的影响 ,探讨了有效防治湖泊水污染的水土保持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