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以1986~1988年度冬小麦、夏玉米3×3多点试验数据分别建立了冬小麦、夏玉米包括土壤测试值(土壤全氮含量、Olsen-P 含量)在内的综合推荐施肥模型。通过1992年~1993年度冬小麦-夏玉米轮作施肥试验对模型进行了校验,以土壤 Olsen-P 含量变化规律将两种作物的综合推荐施肥模型联立起来。形成轮作综合推荐施肥模型。由轮作综合推荐施肥模型推导出冬小麦施用磷肥对夏玉米的后效效益方程,它与轮作试验结果十分吻合。  相似文献   

2.
本文以1986~1988年度冬小麦、夏玉米3×3多点试验数据分别建立了冬小麦、夏玉米包括土壤测试值(土壤全氮含量、Olsen-P 含量)在内的综合推荐施肥模型。通过1992年~1993年度冬小麦-夏玉米轮作施肥试验对模型进行了校验,以土壤 Olsen-P 含量变化规律将两种作物的综合推荐施肥模型联立起来。形成轮作综合推荐施肥模型。由轮作综合推荐施肥模型推导出冬小麦施用磷肥对夏玉米的后效效益方程,它与轮作试验结果十分吻合。  相似文献   

3.
稻田三熟复种轮作研究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校稻田复种轮作方式研究课题组,于1979年冬—1982年秋,在江西南昌地区进行稻田复种轮作方式研究第一轮作周期的试验,本文就其结果以及对复种轮作方式、换茬、复种方式的产量效益、经济效益、生态效益进行了分析讨论。表明复种轮作优于复种连作,如肥稻稻→麦稻豆→油稻稻复种轮作三年总产平均比肥稻稻连作增产8.44%,经济效益高11.95%。换茬优于连作,但以油稻稻要求最迫切。复种方式中,肥稻稻三增显著。文中还根据试验结果提出了在江西的应用意见。  相似文献   

4.
灌南县稻麦轮作周年高产栽培技术规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灌南县稻麦科技综合示范基地,通过连续4年的稻麦轮作周年高产栽培试验研究,在全县示范推广的基础上,制定了灌南县稻麦轮作周年高产栽培技术规程。规程明确了该区域稻麦轮作周年高产栽培的籽粒产量、群体结构、产地选择、季节衔接、肥料、农药使用要求、栽培技术要点、记录档案等指标,以促进本地区稻麦轮作周年生产实现规范化。  相似文献   

5.
在草甸白浆土上对草木樨、秣食豆、黑麦草根茬的培肥增产效应进行了5年的研究,试验结果表明,强大的绿肥根系能够改善土壤理化性质,提高后作物产量。以5年粮豆总产量计,粮草轮作的产量较之粮豆轮作相等或略低。但在粮草轮作中,绿肥地多收鲜草(饲料)1350~1500kg/亩,总效益高于粮豆轮作。在绿肥全部翻压作肥料同只以绿肥根茬还田的对比中。后者的效益大于前者。  相似文献   

6.
一、缩短连作期,实行稻蔗轮作 据试验,甘蔗多年连作(3年以上)会出现减产的趋势,如1年水稻2年甘蔗,较3年连作甘蔗增产5.19%。因此,要夺取甘蔗高产,实行稻蔗轮作的耕作制度较为适宜,可利用低产稻田进行初蔗轮作,以扩大农业生产面积和提高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7.
为检测长期进行稻-稻-油菜轮作土壤中枯草芽孢杆菌的数量变化,以长期稻-稻连作土壤为对照比较。在连续30年轮作和连作的大田(湖南安仁试验基地)进行试验,应用荧光定量PCR技术,对两类土壤中的枯草芽孢杆菌的数量进行检测。试验于2015年7月、10月和2016年4月3个时期对定点试验土壤进行取样。通过枯草芽孢杆菌特异性引物进行荧光定量PCR扩增。3个时期采样土壤的检测结果:轮作土壤中枯草芽孢杆菌数量比连作土壤分别增加37.50%,27.06%和20.20%;轮作和连作2015年7月采样土壤中枯草芽孢杆菌数量大于2016年4月采样土壤测定值,大于2015年10月采样土壤测定值。研究结果表明稻-稻-油菜轮作提高了土壤枯草芽孢杆菌的数量,使土壤中对作物生长有益的特定功能微生物数量增加,有利于改善土壤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8.
铁岭地区地处辽宁北部,约有300万亩低产土壤,是铁岭地区粮食产量大幅度提高的主要限制因素。为了对这些低产土壤进行改良利用,我们进行了草木樨(二年生白花草木樨,下同)与粮食作物轮作试验,基本明确了几种轮作方式及效果,草粮轮作对土壤肥力的影响。1974年以来,草木樨种植面积由几千亩发展到1980年的20余万亩。下面是几年来的试验与调查结果。一、草粮轮作方式与效果(一)二草一粮轮作试验设在康平县两家子公社凤凰大队孙江生产队,土壤为风砂土,面积330亩,1977年  相似文献   

9.
陕北坡耕地轮作方式对水保效应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5年轮作试验表明,坡耕地合理轮作比CK小麦连作产量增加51~239kg/亩,产值增加36.78~99.04元/亩;水土保持效益以3季里豆参与的轮作较明显,比小麦连作减少径流量43.99%,减少土壤侵蚀63.99%;土壤水分利用率提高0.507~0.409kg/mm。  相似文献   

10.
<正>老香蕉园的优化改造技术经试验应用,已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现总结如下,供广大香蕉经营者参考。1.实行蕉园轮作制度。蕉区种植2~3年后应进行轮作更换土地种植,轮作以种植水稻、花生、甘蔗等为宜,尤其与水稻轮作最佳。对于土地条件有限的蕉区,每3年进行沟畦轮作种植,方法是在两畦中间培人大量客土或堆放大量腐熟的有机质肥,然后高畦种植。实行合理的轮作,有效调节土壤的理化性状,减少土壤板结,减少病虫害发生,提高香蕉产量和质量。  相似文献   

11.
1 选择冀谷25做主栽品种 经行唐县2007~2008年3年的试验和示范,冀谷25表现矮秆、耐瘠薄,穗大、成熟度好等优点。可与花生、红薯轮作。谷子不宜重茬,必须进行轮作倒茬。谷子的前茬以豆类、玉米、高粱、薯类、麦类、棉花、油菜较好。根据行唐县丘陵山区旱地种植特点,与花生和红薯轮作更合适。  相似文献   

12.
从2008-2010年连续三年开展了两区轮作秸杆还田土壤耕作试验.试验结果表明:两区轮作秸杆还田区的大豆、玉米田间长势较好,抗性强,增产效果明显,适宜大面积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在草甸白浆土上对草木樨、秣食豆、黑麦草根茬的培肥增产效应进行了5年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强大的绿肥根系,能够改善土壤理化性质,提高后作物产量。以5年粮豆总产量计,粮草轮作的产量较之粮豆轮作的产量相等或略低;但在粮草轮作中,绿肥地多收鲜草(饲料)1350~1500公斤/亩;总效益高于粮豆轮作。把绿肥全部翻压作肥料同只用绿肥根茬还田的对比中,后者的效益大于前者。  相似文献   

14.
1994~2002年在东北农业大学校内农学试验田进行作物定位轮作的长期试验研究,分别对不同作物轮作体系的土壤微生物、土壤优质真菌及土壤肥力的演变做了研究和分析。现将不同轮作方式对大豆田土壤微生物数量的影响加以总结。结果表明,不同轮作大豆田土壤细菌和放线菌数量均前期较低,生育盛期和成熟期较高,土壤真菌数量以苗期、结荚期较高,生育中后期有所减少;不同轮作方式相比,连作种植促使大豆田土壤微生物区系由细菌型向真菌型转化。  相似文献   

15.
魔芋病害综合防治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崔鸣 《农家科技》2010,(5):15-15
<正>一、农业防治技术1.轮作倒茬。试验和调查研究结果表明,魔芋不宜连作,根据连作地块病残体多,菌源量大,发病重的特点,将魔芋与禾谷类作物轮作种植,以减少田间菌源量,轮作周期为3年。  相似文献   

16.
随着黑龙江省建设农场玉米种植面积的逐步扩大,玉米大豆轮作为主作的换茬技术落后。通过该试验了解轮作换茬技术,确定最佳的轮作换茬方式,为建设农场大田生产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1试验材料与方法试验地于2011年设在黑龙江省建设农场科技园区2区。土质为淋溶黑钙土,地势平坦、肥力均衡、前茬  相似文献   

17.
黑土旱作农区高产高效轮作体系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1991-1995年定位模拟试验研究,比较当前生产上运用的几种轮作体系的利弊、优劣。确定粮豆产量较高的轮作体系,经济效益较好的轮作体系,高产值、高效益的作物。明确不同轮作体系各作物养分投入产出情况及土壤养分变化。  相似文献   

18.
澄江县烟区是红塔集团玉溪卷烟厂的核心原料基地,为卷烟工业生产出所需优质的烟叶,是各烟区第一车间的主要任务完成区。为探索出一种或几种既能保证烟农利益、又能稳定或提升烤烟产量和质量的轮作模式,引导烟农按照最佳的轮作模式种植烤烟,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同时也为土地流转休耕轮作烤烟种植模式的推广提供依据。笔者于2018年进行了5种不同烤烟种植模式对烟叶产量和质量的影响试验研究,通过试验结果表明,各种轮作模式中以玉米-荞麦(大麦、小麦、油菜)-烟轮作的农艺性状最佳,初考烟叶经济性状较高,产量虽然不是最高的模式,但其产值、均价是所有模式中最高的。  相似文献   

19.
对长期轮作连作条件下的大豆、玉米、小麦土壤磷组分进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供试土壤在不施肥情况下,土壤全磷以轮作区降幅最大,而土壤有效磷以小麦连作区降幅最大,土壤磷组分以大豆连作区土壤中的Ca2-P降幅最大;在施有机肥的情况下,土壤全磷以大豆连作区增幅最大,而土壤有效磷以轮作区增幅最小,土壤磷组分以轮作土壤中的Ca2-P增幅最大。  相似文献   

20.
作物轮作方式产量效应模拟与优化选择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针对田间轮作试验周期长、工作量大的实际问题 ,采用作物生长模型 DSSAT3和 AL MANAC模拟研究了黄土高原典型地区作物轮作方式的产量效益 ,提出了轮作耗水系数、轮作耗氮系数和轮作经济收益值的概念与计算公式 ,并应用于作物轮作方式资源利用效率和经济效益评价 ,得出了关中平原区、渭北高原区和银川平原区的最优轮作方式分别为“小麦—玉米→小麦—玉米”一年二熟制、“小麦→小麦—谷子→玉米”三年四熟制和“小麦 /玉米→小麦 /玉米”套作一年二熟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