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红富士苹果郁闭园树形改造的垂枝修剪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进  薛桂红  徐勤美 《中国果树》2013,(1):24-26,188
在红富士苹果郁闭园树形改造中采用垂枝修剪技术,充分利用了苹果树长枝缓放后易成花、果台副梢连续结果能力强的特点,增加结果部位,改善果实着色环境,有利于提高郁闭园改造后的产量、果实品质和收益,是郁闭园树形改造的良好配套措施。该项技术简便易行,可在生产中大面积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苹果郁闭园改造,对于改善果园通风透光条件,促进苹果着色,提高果实品质,提升苹果种植效益,促进苹果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但是苹果郁闭园改造不能"一刀切",要根据栽植密度、立地条件、品种、砧木类型、树龄、树形、枝组类型、枝条长势等灵活运用。  相似文献   

3.
1 苹果郁闭园改造的原则 1.1 与品种结构调整相结合 目前苹果品种结构比例失调,中、晚熟品种达90%以上,难以适应市场需求,应按早、中、晚比例为1:2:7进行调整。 1.2 与树体结构调整相结合 苹果郁闭园多存在主从不分、层次不明的问题,应通过郁闭园改造使树体结构  相似文献   

4.
对25年生红富士苹果乔化树郁闭园采用提高主干高度、逐年回缩更新主枝等方法进行改造.经瘦身增高后,干高由30cm提高到1~1.1m,树高为行距的85%~90%,行间有1.2 ~1.5m的无遮挡空间,树体结果部位内移,显著提高了产量、果实品质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5.
果园郁闭在当前很多地方是普遍存在的,果园郁闭会带来许多问题,比如通风透光性不良,花芽质量不饱满,营养消耗大,果品质量差,大小年现象严重,树势衰弱等。为了改变这一状况,提高种植效益和果实产量,本文针对红富士苹果郁闭园的主要问题,介绍了郁闭果园的形成原因,提出了树体改造的基本原则,阐述了树体改造以及整形修剪的基本技术,为苹果郁闭园树体改造工作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6.
2007-2012年,在甘肃省合水县西华池镇唐旗村开展苹果标准化栽培示范,重点实施苹果郁闭园改造和有机栽培技术,主推间伐改造、平衡施肥、沃土壮树、抗旱保墒等实用技术,结合绿色防控病虫和机械进园作业等管理措施,使郁闭园通风透光条件改善,土壤有机质增加,肥力增强,病虫减少,果园用工和劳动强度降低,产量、果品质量显著提升,经济效益提高3.5倍.  相似文献   

7.
2006—2011年对山楂低产郁闭园进行树形改造试验。结果表明,树形改造可明显提高产量,增加山楂果实的平均单果重和花序坐果量,减少果园管理用工;分2年完成树形改造,从调整后第2年开始,平均单株产量均高于或等于对照树(常规修剪),6年平均株产比对照增产10.1%以上,平均单果重增加36.5%以上,管理用工减少25.0%以上;当年一次完成树形结构调整,对调整后第1~3年的平均单株产量有一定影响,而且增加了前3年夏季除萌、摘心的工作量。建议盛果期山楂低产郁闭园进行树形改造时,应分2年去除各类不合理大枝。  相似文献   

8.
黄土高原地区苹果乔砧郁闭园改造技术规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总结陕西、甘肃、宁夏等地10年生乔砧郁闭苹果园改造经验基础上,提出了黄土高原地区苹果乔砧郁闭园改造技术规程,为科学改造苹果郁闭果园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正乔化富士苹果园在进入盛果期后,枝量迅速增多,易形成园内郁闭,造成通风透光不好,病虫害发生率增高,果实品质不好,产量不高。及时进行果园改造,既是顺应规律,也是势在必行。现将甘肃静宁产区近年在生产实践中总结的富士苹果密闭园改造经验归纳如下,供果农朋友们参考。1改造对象乔化富士苹果园亩栽40株及以上,树龄12年生以上,亩枝条总量8万以上;园内郁闭,树冠交错,通风透光不好;成花不良,结果部位  相似文献   

10.
红富士苹果郁闭园改造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正>红富士苹果树势强健,萌芽力和成枝力均强,栽培上提倡密植。但管理不当易造成树冠郁闭,通风透光不良,影响果实产量和质量。1红富士苹果密植郁闭园的表现1.1树体过高一般都在3m以上,甚至达到4m.。1.2枝量过多大枝15个以上,667m2枝量超过20万个,影响树冠通风透光,使树冠下层出现大量无效  相似文献   

11.
<正>苹果乔砧密植栽培,提高了苹果园早期产量,但随着树龄增大,进入盛果期后树冠交接、果园郁闭、通风透光条件恶化,导致苹果产量和品质下降。自2006年开始,林业局对红富士苹果乔砧密植郁闭园进行树体改造,成效显著。  相似文献   

12.
咨询服务     
咨询服务怎样改造苹果郁闭园答山东读者王昌新当前有许多苹果园,已经变成或正走向郁闭园。这种园树冠交接,行间封垅、交叉,致使光照恶化,病虫滋生,果实品质低劣,后果极为严重。调查分析认为,造成果园郁闭的原因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栽植密度过大;二是树冠体积过大...  相似文献   

13.
介绍了辽宁省葫芦岛市红富士苹果郁闭园情况和改造的效果,着重介绍了红富士苹果郁闭园的主要改造措施:间伐、树形改造、加强花果管理、土壤管理和病虫害防治。  相似文献   

14.
2003~2005年,笔者对嘉祥县仲山乡郎山村12hm2全园郁闭的红富士苹果进行修剪改造。改造前平均666.7m2产1300kg,改造当年降至1220kg,2004年增至2410kg,2005年达3060kg,果实品质明显提高。该园红富士苹果为1995年定植,株行距3.0m×4.5m。干高50~80cm,基部有3~6个主枝不等,多邻近分布,粗大直立。中心干长3.0~3.5m,其上着生粗2~6cm的各类枝11~15个,生长直立,单轴延伸,长度3m左右。树高4.5~6.0m,树冠层次不清,666.7m2枝量14万条以上,严重郁闭。通过疏缩,去远留近、去粗留细、去大留小、去直留平、去强留弱,减少骨干枝数量和级次,按纺锤树形…  相似文献   

15.
山西省富士苹果的栽培面积占全省苹果栽培面积的60%,绝大多数是10年生以上的盛果期大树,90%以上为乔化密植园,郁闭现象严重,制约了苹果产业的健康发展。近年来,通过树形改造,采取提干、落头、降低个体枝条密度等措施,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但我们在调查中发现,果农在树形改造的生产实践中存在着许多技术失误,影响了改形的效果。  相似文献   

16.
正山东省现有苹果栽培面积30多万hm~2,其中大部分果园是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末至九十年代种植,且90%以上的果园采用乔砧密植栽培模式。现在这些乔砧密植果园已经呈极度郁闭状态,果园通风透光条件差,果品质量水平不高,制约了我省苹果产业竞争力的进一步提高,亟待进行解决。本文参照世界上苹果生产发达国家的标准化生产技术成果,结合自身在苹果标准园创建、郁闭园改造技术等方面的实践经验,在综合调研分析我省苹果主产区郁闭园优  相似文献   

17.
‘98陕西苹果,梨病虫害发生原因分析及’99防治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 1998年苹果、梨病虫害发生危害情况 1.1 常发性病虫害居高不下。如梨黑星病从省东到省西酥梨栽植区约15万公顷大面积严重发生,受害叶片达50%,果实发病轻的30%,重的达80%以上。苹果轮纹烂果病在乾县、兴平等地富士园果实发病率平均40%左右,严重的可达80%以上,甚至毁园。苹果红蜘蛛、梨花网蝽在关中灌区果园普遍发生。  相似文献   

18.
以经过改造的郁闭园"长富2"苹果为试材,研究了果实套双层纸袋和复合袋,配合铺反光膜、摘叶、转果等措施对果实外在品质和内在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套袋及其配套技术增加了单果重、果实直径和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全面着色果实比例显著提高,果形指数、可滴定酸含量、维生素C含量变化不大,果实硬度降低;总体上提高了果实品质,套双层纸袋和复合袋对果实品质影响差异不大。  相似文献   

19.
以16年生'长富2号'苹果树为试验材料,研究了二次间伐改形对树体生长、果实品质及产量、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苹果园行株距由4.0 m×3.0 m改造为8.0 m×6.0 m,树形由疏散分层形逐步改造为开心形,主干高度从0.70 m提高至1.55 m,主枝数从10~12个减少至4~6个,667 m~2总枝量、行株间交接率明显下降,枝类组成优化并向短果枝转化,短枝率达65%,百叶鲜重提高18.8 g,病叶率降低至7.3%,果园用工减少62.9%;果实单果重、果形指数、着色面积、光洁度、优质果率、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可滴定酸含量、去皮硬度、风味等均优于未间伐改形树。同时,对苹果郁闭园采用间伐改形和配套增施农家肥、有机肥替代化肥、保干护伤、起垄覆膜集雨沟灌、行间生草、壁蜂授粉、枝组松散下垂、病虫害绿色防控、机械作业等技术措施,创建出旱作苹果绿色高产高效的郁闭园改造技术模式。  相似文献   

20.
《中国园艺文摘》2011,27(9):197-198
目的:研究富士苹果改良高干开心形树冠郁闭的评判参数,为苹果郁闭园改造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20年生改良高干开心形富士苹果为材料,以树干为中心,将树冠分成不同层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