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气吸式精密播种机具有投种点低、种床平整、籽粒分布均匀、种深一致以及出苗整齐等优点,更符合农艺要求。气吸式播种机可单行、双行作业,通用性强,并能1次完成侧施肥、开沟、播种、覆土和镇压作业,是满足3垄耕作模式中的精密播种以实现均衡增产的更新机械。但其也存在不足之处,  相似文献   

2.
天然草原改良采用补播牧草的形式,可有效保留原植被,在地表植被不变的情况下,辅以播种适合的牧草品种,达到保持水土、不影响当年草场利用,是成本低,见效快的一种草场改良方法。本试验利用轻重耙耙地补播和利用草地免耕松播机进行天然草场改良两种方式。1试验材料1.1试验机械采用中国农科院草原研究所研制草  相似文献   

3.
科左中旗草原总面积39.4万hm2,退化、沙化、盐碱化面积达27.67万hm2,针对退化、沙化、盐碱化草原采用4种改良方式即免耕深松补播、隔带重耙补播、植苗法、围栏封育,对我旗退化草原进行改良,4种改良措施牧草高度、盖度、密度和牧草产量都明显增加,免耕深松补播效果最佳,隔带重耙补播次之,植苗法再次之,围栏封育不如以上3法。  相似文献   

4.
蒙吉陕三省半干旱区退化草原改良配套技术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课题在内蒙古、吉林和陕西三省区八个试验点,经三十年的试验研究,总结出-套退化草原改良技术。试验结果表明,在干旱及半干旱草原地区影响牧草产量的最基本因素是土壤水份的缺乏。基于上述生态学原理,东北西部及内蒙古东部地区,在以根茎禾草为主的退化草原用浅耕翻法改良;在内蒙古高原中部以丛生禾草为主的典型草原用松土法改良;在内蒙古西部和陕北黄土高原撂荒地用补播法改良。新研制的9SSB-1.75型和9SF-2.45型两种草原松土补播机以及在肝“八五”期间研制的草原改良多用机均可在天然草原作业,使开沟、松土、播种、施肥和镇压-次完成,使用稀土、根瘤菌、保水剂研制成的种子丸在均可提高保苗率。目前推广面积15.5万公顷。1995年国家科委批准为国家级科技成果重点推广项目(96140601A)。  相似文献   

5.
黄俊孝  向礼荣 《畜牧市场》1990,2(4):296-297
稻茬麦免耕栽培技术使山区县稻田小麦防湿抗旱、趋利避害,适时播种、早生快发,穗多粒重,根系发达,抗逆性强,比常规翻耕种植小麦增产21.1%,省工节资13.02元/亩。大面积免耕小麦单产304.5公斤,最高达398.4公斤,使来年水稻增产10%。主要技术措施是适时开沟排水,搞好化学除草,选用良种,适时早播,疏株密植,科学配方施肥。  相似文献   

6.
在进行高寒牧区免耕种草技术研究中,对一年生和多年生牧草的适宜播种期进行了专题试验。研究提出免耕种植一年生牧草主要为春播,适宜播期为4月中旬前后,最迟不得晚于4月下旬;免耕种植多年生牧草。既可春播,也可选择秋播,春播以4月中、下旬播种为宜,秋播最好安排在10月中旬播种,过早或过迟均会影响出苗率或导致播种失败。  相似文献   

7.
王芬娥 《草业科学》1996,13(5):56-58
通过理论分析和试验研究,设计了一种集施肥、覆土、播种于一体的草坪建植机械,该机与小型拖拉机相配套。  相似文献   

8.
秸秆粉碎还田机使用与维护的注意事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秸秆还田免耕播种技术是利用小麦、玉米联合收获机将作物秸秆直接粉碎后均匀抛撒在地表,然后用免耕播种机免耕播种,以达到改善土壤结构,培肥地力,实现农业节本增效的先进耕作技术。  相似文献   

9.
施肥次数对混播草地定植期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紫茎泽兰是我国西南亚热带地区草地畜牧业的“生态灾难”。在紫茎泽兰占优势的地段上,人工清除紫茎泽兰后,建植混播草地。本试验研究了相同施肥量、不同施肥次数对草地定植期的影响,结果表明,施肥次数对播种牧草及杂草生长均有显著影响(P〈0.05)。采用基肥和一次追肥的施肥方式,可以提高混播草地定植期生长速度和豆科牧草所占比例,同时能有效防止紫茎泽兰的再发生。根据肥料的性质和特点,钙镁磷肥可在播种时一次性施入,钾肥和尿素等速效性肥料播种时只施一半,另外一半在播种后2个月作追肥使用。  相似文献   

10.
为探究免耕补播对冀西北坝上地区草原植被群落特征的影响,本试验在国家牧草产业技术体系张家口综合试验站以中度退化草地为对象,设置补播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冰草(Agropyron cristatum)+施肥(MAF)、紫花苜蓿+冰草(MA)、紫花苜蓿单播(M)、紫花苜蓿+披碱草(Elymus nutans)+施肥(MEF)、紫花苜蓿+披碱草(ME)、披碱草单播(E)、冰草单播(A)、不补播(CK)8个处理。测定其地上生物量、植被盖度、群落多样性等指标,结果表明,紫花苜蓿+冰草+施肥处理使地上生物量与盖度显著提高(P<0.05);该处理下提高了禾本科植物在群落中的重要值(P<0.05),丰富度指数、多样性指数显著增加(P<0.05)。因此,紫花苜蓿+冰草+施肥处理的补播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1.
<正> 译者评述:本文与本刊在1981年4期发表的译文“美国科罗拉多州的植物区域”为姊妹篇。该州14个生态系统内,除美国黄杉林、北美蓝秆草—垂穗草稀树温带草原和美国西南部枞—杉林三个不适于放牧的生态系统外,应用一些草原改良措施,诸如机械、化学和生物防治、烧草、围栏、导水灌溉、置放盐块导牧、补播与间播牧草、施肥、坑播作业、等高线开沟、覆盖枯枝落叶及放牧制度等处理,对牧草增产均有一定效益。对不  相似文献   

12.
在短花针茅(Stipa breviflora)荒漠草原的旱作条件下,羊草(Leymus chinensis)表现出建植能力强、耐干旱、越冬性好、可利用寿命长等特点。其产量比封育条件下的天然草地高0.5-3.4倍,从播种第二年秋开始即可放牧利用,通过多年的试验观察,认为建立旱作人工羊草草地是完全可行的,关键是要选择好播种地块,准备好播种床,选择适宜的播期及保证播后重镇压。  相似文献   

13.
引进美国免耕种植机械和技术对荒漠草原区退化草场进行了免耕种草草地改良试验。初步试验结果表明:在荒漠草原地带,免耕种草是在不破坏草原植被的前提下,改良草场、增加植被覆盖度有发展前景的措施。但在不同生态类型草场上免耕种草的效果不同,选择适宜的地段、牧草种类和作业时间是取得草地改良成效的关键。  相似文献   

14.
牧草机械发展的现状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草产业是草原生态畜牧业的基础,具有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重价值。牧草机械化作业除了能提高饲草产量和质量,对改良草地理化性状和提高饲草转化率等方面也有明显的作用。采用松土施肥补播机进行优质牧草补播改良作业,可使天然草地牧草增产1倍以上。饲草的适时机械收获,可比人工收获减少15%-20%的损失。通过切碎、青贮氨化等处理,还能明显地提高饲草的消化率和采食率,饲料转化率可提高10%以上。  相似文献   

15.
从草原生态修复的目的、意义、地震灾区主要地形地貌、草原生态修复的技术路线、草种选择及组合、牧草播种、播后管护等方面系统阐述了地震灾区草原生态修复技术,对修复灾区被损毁植被具有一定的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16.
文章介绍了将种子与液体肥料悬浊液混合喷撒到整好苗床上的播种饲草的方法。并对其它有关改良原有草皮的播种方法也作了简要讨论。大多数播种技术的革新是在免耕播种法发展中产生的。无论地被类型如何,用免耕法建植新群落应考虑五个重要方面:(1)使同现存草皮或地被植物的竞争减到最小;(2)适时播种;(8)确保土壤肥力充足,(4)使用高质量种子,(5)使用能将种子精细地播于草皮中的播种机。  相似文献   

17.
木里县有草原严重鼠害迹地12.7万公顷,占全县草原面积的18.4%.通过生物灭鼠、围栏、补播、施肥、灌溉等技术措施,综合治理严重鼠害迹地,既恢复了草原植被,改善了草原生态环境,又提高了牧草产量和质量.  相似文献   

18.
在短花针茅(Stipabreviflora)荒漠草原的旱作条件下,羊草(Leymuschinensis)表现出建植能力强、耐干旱、越冬性好、可利用寿命长等特点,其产量比封育条件下的天然草地高0.5-3.4倍,从播种第二年秋开始即可放牧利用。通过多年的试验观察,认为建立旱作人工羊草草地是完全可行的。关键是要选择好播种地块,准备好播种床,选择适宜的播期及保证播后重镇压。  相似文献   

19.
采用人工撒播、羊喂播,牛、羊背播等方法结合家畜放牧蹄耕技术,在新疆坡度较大无法进行机械作业的山地退化草地进行补播改良,试验结果表明:放牧蹄耕法技术改良最适宜的草地类型为山地草甸草原。最佳补播时期为早春播种,最适合牧草品种为红豆草;最好的补播方法为人工撒播,最适宜坡度为20°为好。通过蹄耕法改良后,草地植被覆盖度在原有的基础上最高提高了35%,优质牧草比重增加了25%,鲜草产量提高了3~4倍。  相似文献   

20.
9MSB-2.10型草地免耕松播联合机组是中国农科院草原研究所与内蒙古牧鑫草业机械研究所生产的.集松土和补播于一身,是保护性耕作的一种最新形式,它克服了采用铧式犁耕翻种草对草地所产生的翻垄、破碎和移动等能量消耗最多和投入成本高的缺点,是一种保护草原原有植被,保持土壤原有结构和养分,降低耕作费用的一种最新尝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