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李仁军 《中国麻业》2002,24(6):43-44
中国加入WTO、西部大开发的实施及农业结构的调整给大竹县苎麻生产、加工带来了千载难逢的大好机遇。苎麻是大竹县的一大传统优势作物,但如何加快苎麻产业发展,迎接市场挑战,已成为当前苎麻生产、加工中的一大课题。为此,找准苎麻生产、加工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提升原麻及其制品档次,满足市场需求显得十分迫切。1苎麻生产、加工现状苎麻是大竹县的传统优势作物,其面积、产量、品质、加工能力、技术等在国内名列前茅。到2001年,全县苎麻面积1.2万hm2,其中优质麻0.90万hm2,良种母本园33.3hm2;原麻…  相似文献   

2.
如何抓住入关后纺织行业大发展的机遇,这是作为全国苎麻种植和初级产品加工大县——四川省大竹县应当及时研究的课题.就此,我们进行了专题调研.  相似文献   

3.
李仁军  张维风 《中国麻业》2006,28(5):254-255
苎麻是我国的特色经济作物,是纺织工业的重要原料之一,其种植面积和产量占世界面积和产量的90%以上,位居世界第一。而我县种植面积和产量居全国前列,2004年被中国优质农产品开发服务协会特产委员会命名为“中国苎麻之乡”,成为中国第一苎麻大县,其产品主要销往韩国、日本、菲律宾、马来西亚、越南、泰国、缅甸、印度、美国、南洋群岛等国家和地区。大竹种植苎麻历史悠久,可追溯到三千多年前的商周时期,历代均有所发展,并以其种植面积、产量、品质蜚声中外,2005年全县种植面积已达1.87万hm^2,年产原麻3.32万t,产值达3亿元,麻农人均收入375元。拥有加工企业20家,加工从业人员1万人以上,年消耗原麻1.5—2万t左右,加工产值近5亿元。由此可见,苎麻产业是大竹县域经济的一大支柱,是广大农民奔小康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4.
何超群 《中国麻作》2000,22(4):36-38
本文概述涪陵区苎麻产业化趋势。苎麻是涪陵区调整农业结构的一个主导项目,区政府决定建立较大规模的种植区域,并全部实现良种化,为企业提供优质原料产品。围绕原料基地建设,当地政府、涪陵苎麻加工企业、农业部门、中国农科院麻类所积极配合协作,采取各种具体措施来促进和推动苎麻种植产业化。今年种植已达2万亩,明年计划再发展2万亩,争取达到4万亩以上的总体目标。最后,本文分析了涪陵产业化趋势特点,并提出了讨论意义。  相似文献   

5.
大竹苎麻产业的发展与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苎麻是我国的特色经济作物,是纺织工业的重要原料之一,其种植面积和产量占世界面积和产量的90%以上,位居世界第一.而我县种植面积和产量居全国前列,2004年被中国优质农产品开发服务协会特产委员会命名为"中国苎麻之乡",成为中国第一苎麻大县,其产品主要销往韩国、日本、菲律宾、马来西亚、越南、泰国、缅甸、印度、美国、南洋群岛等国家和地区.大竹种植苎麻历史悠久,可追溯到三千多年前的商周时期,历代均有所发展,并以其种植面积、产量、品质蜚声中外,2005年全县种植面积已达1.87万hm2,年产原麻3.32万t,产值达3亿元,麻农人均收入375元.拥有加工企业20家,加工从业人员1万人以上,年消耗原麻1.5-2万t左右,加工产值近5亿元.由此可见,苎麻产业是大竹县域经济的一大支柱,是广大农民奔小康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6.
本文概述涪陵区苎麻产业化趋势。苎麻是涪陵区调整农业结构的一个主导项目 ,区政府决定建立较大规模的种植区域 ,并全部实现良种化 ,为企业提供优质原料产品。围绕原料基地建设 ,当地政府、涪陵苎麻加工企业、农业部门、中国农科院麻类所积极配合协作 ,采取各种具体措施来促进和推动苎麻种植产业化。今年种植已达 2万亩 ,明年计划再发展 2万亩 ,争取达到 4万亩以上的总体目标。最后 ,本文分析了涪陵产业化趋势特点 ,并提出了讨论意见。  相似文献   

7.
本文概述涪陵区苎麻产业化趋势.苎麻是涪陵区调整农业结构的一个主导项目,区政府决定建立较大规模的种植区域,并全部实现良种化,为企业提供优质原料产品.围绕原料基地建设,当地政府、涪陵苎麻加工企业、农业部门、中国农科院麻类所积极配合协作,采取各种具体措施来促进和推动苎麻种植产业化.今年种植已达2万亩,明年计划再发展2万亩,争取达到4万亩以上的总体目标.最后,本文分析了涪陵产业化趋势特点,并提出了讨论意见.  相似文献   

8.
李仁军  张维凤 《中国麻业》2006,28(4):207-208
大竹县是一个农业大县,土地面积2075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5.45万公顷,农业资源丰富,拥有一批具有比较优势的特色产业和农产品。苎麻种植业是大竹县的传统优势产业,近年来,提出的“中国苎麻产业集群地”理念,有效地推动了苎麻基地建设的发展。至2005年底,苎麻面积1.87万公顷,占全县旱地面积的80%,年产原麻3.22万吨,占全国苎麻总产量的13.6%,产值达3亿元。特色经济日益显现,为农民增收和县域经济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但是,按照“精品农业,特色农业,效益农业”的要求,我县苎麻基地建设仍存在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9.
宜春地区是我省棉麻生产,加工的重要产地之一。棉花的种植面积、总产和交售量历来均占全省第二位;而苎麻不仅在全省占有主导位置,而且是全国的两大优质麻基地之一。红麻也有所发展。今年由于政策效应,加上行政推动,宜春地区棉花生产重现生机,播种面积达15.5万亩,1989年棉花总产4550吨。棉、麻加工也初具规模,全区现有纺织企业58家,年加工棉纱5454吨,麻纱1585吨,毛纱80吨,年  相似文献   

10.
宁孝勇  曾厚明 《中国麻业》2003,25(4):196-201
四川省达州市苎麻种植历史悠久。目前种植面积达2万公顷。且优良品种多达9个,纤维支数均在1800支以上。麻纺工业发展较快,麻纺产品以外销为主。但布局不合理,原麻质量滞后;麻纺设备相对陈旧,生产工业落后。实现苎麻产业化的措施是:引进优良品种,建设高支良种繁育体系;实行规模种植,建设丰产麻园;推广科学技术,提升产品品质,增加经济效益;引进麻纺新设备,实行精深加工,努力开拓市场,创出名牌;创新体制.实行化经营:加大政策扶持.确保苎麻产业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1.
中国加入WTO、西部大开发的实施及农业结构的调整给大竹县苎麻生产、加工带来了千载难逢的大好机遇.苎麻是大竹县的一大传统优势作物,但如何加快苎麻产业发展,迎接市场挑战,已成为当前苎麻生产、加工中的一大课题.为此,找准苎麻生产、加工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提升原麻及其制品档次,满足市场需求显得十分迫切.  相似文献   

12.
近几年来,我省苎麻生产发展较快,1985年全省种植面积29.34万亩,总产2.285万吨;1986年发展到83.7万亩,总产5.25万吨;1987年达到166万亩。苎麻生产迅速发展,缓解了国内外市场原麻供求紧缺的矛盾。原麻不足的问题解决后,  相似文献   

13.
四川大竹县苎麻生产发展较快,由1949年的1万多亩发展到现在6万多亩,产值达1200万元,是目前经济作物中的大宗产品。农民有种植习惯,又有丰富的栽培经验。同时,苎麻具有投资小、见效快、收益大的特点。因此,群众把苎麻比作摇钱树。在这次经济作物资源调查和区划中,对苎麻生产进行了专题调查,发现大多数苎  相似文献   

14.
李仁军 《中国麻业》2005,27(6):336-337
苎麻是我县的特色经济作物,在我县已有三千多年的种植历史,到 2005年全县苎麻种植面积达 1.87万公顷,预计产量可望突破 3.5万吨,已成为全国最大、最具影响力的苎麻产业基地之一.农业进入新阶段后,我县以农产品增值、农民增收、企业增效、财政增税为目标,因地制宜,因势利导,大力实施品牌战略,发展和扶持苎麻产业,有力地促进了这一特色产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苎麻是我县的特色经济作物,在我县已有三千多年的种植历史,到 2005年全县苎麻种植面积达 1.87万公顷,预计产量可望突破 3.5万吨,已成为全国最大、最具影响力的苎麻产业基地之一.农业进入新阶段后,我县以农产品增值、农民增收、企业增效、财政增税为目标,因地制宜,因势利导,大力实施品牌战略,发展和扶持苎麻产业,有力地促进了这一特色产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大竹县是一个农业大县,土地面积2075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5.45万公顷,农业资源丰富,拥有一批具有比较优势的特色产业和农产品.苎麻种植业是大竹县的传统优势产业,近年来,提出的"中国苎麻产业集群地"理念,有效地推动了苎麻基地建设的发展.至2005年底,苎麻面积1.87万公顷,占全县旱地面积的80%,年产原麻3.22万吨,占全国苎麻总产量的13.6%,产值达3亿元.特色经济日益显现,为农民增收和县域经济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但是,按照"精品农业,特色农业,效益农业"的要求,我县苎麻基地建设仍存在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17.
湖南素有“苎麻之乡”美称,产量和品质均处于全国领先地位。1987年全省种植面积高达289万亩,总产25.3万吨。1988年以来,由于全世界“苎麻热”降温,苎麻生产受到严重冲击,苎麻原料积压,种植面积减少。1991年底湖南苎麻种植面积仅10万亩左右,因滞销而库存的苎麻则达7万吨。1992年年初开始,湖南省苎麻市场有所回升,价格看好,由原来每公斤原麻1.6元上升至每公斤3元左右,库存压力缓解。1—3月份全省销售1.2万吨,减少库存19%左右,而其中华容、南县、沅江3个县(市)棉麻公  相似文献   

18.
李仁军 《中国麻业》2003,25(3):146-147
为加快大竹县苎麻产业化步伐,本文提出了以市场为导向、科技为动力,突出精加工、培育龙头企业、推动名牌战略的举措。并强调了加强苎麻生产、科研领导、加大引资引智引技力度、增加资金投入、推进产业化经营、建立优质苎麻生产基地等一系列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9.
江汉平原苎麻种子繁殖当年高产的栽培技术沈金权,邹崇敬,万家敬(湖北省仙桃市农业局433000)田心赤,王荣远,杜左斌(仙桃市张沟农技站)(仙桃市郭河镇农技站)我市地处江汉平原,苎麻种植面积最大的1987年达到19万余亩,总产2.1万吨。其繁殖方式,基...  相似文献   

20.
我国苎麻的种植、纺织加工和外贸出口,在历史上曾有多次辉煌,但受苎麻纺织成本高、深加工难度大、产品结构不合理、附加值低、销售市场的局限性以及近年东南亚金融危机等多种国际政治、经济大气候因素影响,麻织品销售不畅。当前整个苎麻行业困难重重,麻纺厂开工不足,有的频临破产、甚至破产,由此波及原麻均价由1995年的12000元/吨降至目前4500~5500元/吨,导致种植面积和产量锐减,原麻生产再次在低谷徘徊。有关人士对此极为关注,提出了诸如苎麻的发展前景,麻价能否上升,洞庭湖区原麻为何积压严重等问题,现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