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谷物及其制品在从田间生长到端上人们餐桌的整个过程中,均可能被真菌所感染,而且随着储存时间的变长,当遇到合适的温度以及湿度条件下真菌会产生真菌毒素,并在谷物及其制品中不断累积,通过食物链富集在人体内,对人体造成健康危害,而且会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由此可见,对谷物及其制品中真菌毒素的管控是十分必要的,本文综述了谷物及其制品中常见的真菌毒素、污染情况以及大量的管控策略,为预防和消除谷物及其制品中的真菌毒素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真菌毒素对动物健康和产品质量有极强的危害。本文通过搜集整理国外近年来发表的关于真菌毒素的文献,归纳总结了国外对真菌毒素的研究进展,对国外关于真菌毒素的危害研究、毒物代谢动力学研究、真菌产生毒素的影响因素研究、检测方法研究、污染状况调查、预防措施和脱毒方法等方面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3.
真菌毒素(mycotoxin)是真菌产生的有毒次级代谢产物,其中伏马毒素对粮食的污染严重威胁人和动物健康,长期过量暴露于含有毒素的食品或饲料会引起人类和动物的中毒或各种疾病,严重者甚至死亡.本文综述了伏马毒素的结构、种类、毒性机理、生物合成基因序列群和基因调控机制及其控制和预防方法,为镰刀菌的生物防治和有效控制伏马毒素...  相似文献   

4.
《吉林农业科学》2017,(6):49-52
玉米等主要作物在田间生长、收获、贮藏等各个环节极易受到病原致病微生物的侵染。真菌毒素是真菌产生的次级代谢产物,会在作物籽粒内部大量积累,某些毒素具有急性或慢性毒性,不仅造成巨大经济损失,也会通过食物链传播对人和牲畜的健康造成极大危害。世界各国都积极制定各种标准来控制真菌毒素在作物及其制品中的污染水平。本文对我国玉米等主要作物中真菌毒素的现行限量标准与国外相应的标准进行对比分析,对该领域目前存在问题及今后开展调控技术研究方向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5.
真菌毒素产生菌的分子鉴定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综述了黄曲霉毒素、赭曲霉毒素、单端孢霉烯族类毒素、伏马毒素、玉米赤霉烯酮和棒曲霉素等真菌毒素产生菌的分子鉴定研究进展。与传统的形态学和生理学鉴定方法相比,分子鉴定具有简单、快速、准确的优点,可为产毒真菌危害的早期预警提供可靠的技术支持,对有效防控真菌毒素污染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食品安全面临的形势越来越严峻。3年前震惊国内乳业界的"三聚氰胺风波"刚平,近日又在蒙牛牛奶中检出强致癌物黄曲霉毒素M1超标,又一次将农副产品中真菌毒素的污染话题推上了舆论的风口浪尖。(一)黄曲霉毒素的形成真菌毒素是真菌在一定的条件下产生的有毒代谢产物。同一种真菌在不同的环境条件下可以产生不同的次级代谢产物。不同真菌的最适生长条件不同,产生毒素的条件也不尽相同。黄曲霉毒素主要是由黄曲霉(Aspergillus flavus)、寄生曲霉(A.parasiticus)及集峰曲霉(A.nominus)产生的一组化学结  相似文献   

7.
常见真菌毒素对人体的危害及生物降解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真菌毒素对人体可造成致癌,致畸,致突变等健康危害,该毒素的解毒与去毒一直是研究的热点。尽管可采用不同的物理或化学方法去除粮食或饲料中污染的真菌毒素,然而具有实用价值的方法却很少。最新研究认为最佳的脱毒方法是通过生物学方法,在温和条件下降解真菌毒素,无须使用有害的化学试剂,不影响适口性且无营养价值的重大流失。文中综述了该领域的最新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8.
张慧杰  王步军 《现代农业科技》2013,(13):294-298,303
隐蔽型真菌毒素是真菌毒素与谷物基质成分或其他食品组分结合形成的一类强极性结合态真菌毒素,此类毒素在常规的分析方法中检测不到,人和动物摄入后在肠道内水解为毒素单体而发挥毒性作用。目前发现的隐蔽型真菌毒素主要有DON3G、DON15G、ZEN14G、ZEN14S和HFB1、HFB2、HFB3等。对隐蔽型真菌毒素在谷物及其制品中的产生、迁移转化、检测及对人类健康的影响进行了综述,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隐蔽型真菌毒素是真菌毒素与谷物基质成分或其他食品组分结合形成的一类强极性结合态真菌毒素,此类毒素在常规的分析方法中检测不到,人和动物摄入后在肠道内水解为毒素单体而发挥毒性作用。目前发现的隐蔽型真菌毒素主要有DON3G、DON15G、ZEN14G、ZEN14S和HFB1、HFB2、HFB3等。对隐蔽型真菌毒素在谷物及其制品中的产生、迁移转化、检测及对人类健康的影响进行了综述,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产毒真菌极易对食品造成污染并产生真菌毒素,尤其是谷物在生长及加工过程中,其中对人体危害较大的为黄曲霉毒素,严重危害消费者的身体健康.高效的食品安全检测技术是保护消费者免受黄曲霉毒素毒害的有力手段.介绍了近几年国内外食品中黄曲霉毒素检测的研究进展,重点分析了高效液相色谱法、液相色谱质谱法、酶联免疫吸附法、时间分辨荧光免疫...  相似文献   

11.
真菌毒素是由某些丝状真菌产生的致癌、致畸、致突变的毒性副产物,对玉米、水稻、小麦、花生、大豆和油菜等多种粮油作物具有极大的危害性,严重威胁环境安全、食品安全和人类健康。随着世界人口的急剧增加和主要农作物种植面积的扩大,粮油农产品中的真菌毒素污染有逐年加重的趋势。本文对粮油作物中主要真菌毒素种类及污染现状进行了综述,分析了导致真菌毒素污染加重的环境影响因子,提出了粮油作物不同生长时期真菌毒素污染防控措施,特别是生物防控技术,展望了真菌毒素污染生物防控的作用模式及类型。  相似文献   

12.
真菌毒素生物防治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真菌毒素是一类由丝状真菌在适宜的条件下产生的有毒次级代谢产物,可在作物收获前和贮藏期间广泛污染油料作物、禾谷类作物、豆类作物、坚果类及其加工品,不仅导致产量降低、品质下降,而且对人类和动物的健康也造成严重危害。评述了主要真菌毒素的种类、危害、限量及其生物防治研究现状,介绍了黄曲霉毒素和镰刀菌毒素生防微生物及活性物质的筛选新模型,提出了我国真菌毒素生物防治研究的政策与重点领域。  相似文献   

13.
玉米穗腐病已在世界范围内造成了重大的产量损失。镰孢菌、曲霉菌等病原真菌导致粮食减产和大量真菌毒素污染,这对人类和动物的健康产生重要威胁,各国已制定了多项措施,以保护消费者免受这些真菌毒素的影响。镰孢菌等病原菌及其毒素的产生涉及多种因素,其中收获前的环境因素和农艺措施已被证明对田间病害感染和毒素污染有严重的影响。本文将重点讨论玉米生产中的环境条件和胁迫因素如何影响病原真菌感染和致病,采取何种措施才能从源头上有效防控玉米穗腐病的发生,目的是为制定预防玉米穗腐病及其真菌毒素污染的有效控制策略提供科学的指导。  相似文献   

14.
免疫学技术在霉菌毒素检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是饲料生产第一大国,饲料质量安全关系到养殖业发展的兴衰。霉菌毒素污染严重危害饲料及饲料原料质量安全,因此,建立毒素检测方法对预防霉菌毒素污染,减少毒素中毒事件发生至关重要。综述了霉菌毒素的性质、危害及免疫学检测方法的发展,并展望了毒素检测方法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5.
葡萄在生产、贮藏和加工过程中,受环境条件的影响可能受到真菌的污染,进而产生不同的真菌毒素,影响葡萄及其制品的质量安全,给人类健康带来安全风险。有关葡萄及其制品中真菌毒素的研究,多集中在欧美等葡萄产区国家,我国在这方面研究以及相关的文献报道还比较少。本文系统分析了污染葡萄及其制品的真菌类型、污染条件以及产生真菌毒素的种类和含量;通过真菌毒素产生环境的介绍,提出了防治真菌毒素污染的控制手段,特别是真菌毒素分子生物学的深入研究,在区分真菌毒素种类和制定真菌毒素污染的控制技术方面可有效提供技术支撑。比较各国真菌毒素检测方法的研究,发现我国在研究水果及其制品中真菌毒素的检测方法、制定标准和真菌毒素在水果及其制品中的最大残留限量标准方面都存在不足。最后,提出了我国开展真菌毒素在葡萄及其制品中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6.
药用植物被广泛用作家庭医疗和制药工业的原材料。随着消费量和种植面积的逐年增加,药用植物真菌毒素污染有加重的趋势。在生长、收获、处理和储存的过程中,药用植物都可能会受到各种霉菌的污染,从而导致其发霉并产生真菌毒素。加之缺乏对这些天然药品质量和毒性的有效监测,其安全性已经成为一个严重的公共卫生安全问题。本文对药用植物中主要的真菌毒素污染种类及其天然存在情况进行了综述,提出了真菌毒素污染防控措施,并对保障药品质量安全和人体健康采取的方法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7.
为了解广东地区水产饲料中真菌毒素的最新污染状况,评价霉变水产饲料的毒性效应,探明其对生物机体的损害效应。在我国南粤地区随机采集鱼、虾饲料共120份,采用ELISA法检测4种真菌毒素,黄曲霉毒素B1(AFB1)、T 2毒素、呕吐毒素(DON)、赭曲霉毒素(OTA)的含量,选取不同污染程度(达标、轻度、中度和重度)的鱼、虾饲料各4份,采用小鼠毒理学方法评价其生物毒性。结果发现:水产饲料真菌毒素污染率较高(多种毒素并存现象较为普遍),其中AFB1,T 2,DON等3种毒素污染最为普遍,OTA污染较轻,T 2检测浓度最大(11 928.00 μg·kg-1);小鼠体质量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各器官指数略有下降,脾、肾下降较为明显;淋巴细胞、血红蛋白及大血小板比率显著下降(P<0.05);精子畸形率和微核率随剂量增加而升高,血液生化指标差异显著(P<0.05)。广东地区霉变水产饲料真菌毒素污染严重,T 2含量最高;霉变饲料对小鼠脾、肾、肝器官损害显著,对小鼠造血系统、免疫系统具有损害作用,并具有遗传毒性。  相似文献   

18.
真菌毒素是由真菌产生的次生代谢产物,给人类和禽畜健康造成严重危害,且其对农产品的污染 给全球经济造成重大损失。因此,控制毒素污染、毒素检测和降解的相关技术研发尤为迫切。目前农产品中真 菌毒素检测和大规模筛查的常用手段是以抗体为核心材料的免疫分析技术,相比于传统的单克隆 抗体和多克隆 抗体,新兴的纳米抗体具有体积小、易于体外表达、稳定性高等天然优势,因此其在真菌毒素检测技术研发中 广受重视。系统总结了黄曲霉毒素、赭曲霉毒素、伏马菌素、玉米赤霉烯酮和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等常见真菌 毒素检测相关纳米抗体的研发进展,重点综述抗真菌毒素纳米抗体和抗独特型纳米抗体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 生物发光酶联免疫分析、电化学免疫传感器和荧光共振能量转移免疫测定等不同免疫分析方法中的应用。通过 比较不同检测方法中纳米抗体的半数抑制率、检测限和线性范围等性能参数,分析基于不同类型纳米抗体的检 测技术的优缺点。探讨新抗体研发难度大、检测毒素种类少等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指出纳米抗体和真菌毒素 结合机制分析、理性设计、定向进化、结合多肽的筛选和设计等前沿技术在纳米抗体设计研究中的重要方向, 以期 为进一步开发基于纳米抗体的真菌毒素检测技术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19.
Mycotoxin contamination in agro-food systems has been a serious concern globally during the last few decades. Mycotoxins are toxic secondary metabolites produced by fungi when they grow in agro-food products and feedstuff. Several detection techniques have been developed in recent years to detect mycotoxins in the food and feed effectively. HPLC based techniques are very common in usage in the laboratories for the testing of mycotoxins. In recent years,immuno-based assays is widely used and have been reported at large due to its sensitivity and limited detection time. Immuno assay-based kits were developed effectively to be used in the fields and in storage systems to detect the mycotoxin levels. Microarray-based immunoassays developed in the recent years could simultaneously detect aflatoxin,ochratoxin,and zearalenone with the higher sensitivity. Aptamer-based assays could target the detection of ochratoxin and aflatoxins and fumonisins at high specificity in food products. In recent years,several assays reported for the simultaneous multiple detection of different mycotoxin was based on HPLC and LC-MS/MS. There is a need for the use of these advanced technologies in the commercial scal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