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84 毫秒
1.
保护性耕作是我国一种重要的耕作模式,对于保障我国粮食安全以及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为此,介绍了我国近几年机械化免耕播种面积、机械深松面积、机械化免耕覆盖播种面积及保护性耕作面积变化情况;结合保护性耕作工艺特点,对秸秆残茬处理、免少耕施肥播种、土壤深松和杂草病虫害防治等关键技术研究现状进行了分析,总结了现有的秸秆还田、免耕播种、深松机械和植保机械等相关配套机具的工作原理及作业特点,并对相关典型机具进行了介绍。最后,对于目前保护性耕作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些解决方案,为我国保护性耕作的研究及发展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
免耕播种机的基本状况与选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保护性耕作机具是保护性耕作的关键技术,保护性耕作机具主要包括秸秆还田机、深松机、植保机械和免耕播种机。秸秆还田机主要是用于处理地表秸秆和杂草,避免秸秆和杂草对免耕播种机的缠绕,以利于实现免耕播种作业;深松机主要用于对深层土壤的松动,初次实施保护性耕作时深松是为了打破犁底层,实施保护性耕作之后,3~4年进行一次深松,以利于蓄水保墒;植保机械主要是用于喷洒农药和除草剂,目前使用的植保机械多数为背负式手动喷雾器或小型机动喷雾机,大型机载式喷雾机使用量较少。秸秆还田机、深松机、植保机械是农业生产的常规机具,都是较为成熟的农机产品,性能和质量基本能满足保护性耕作生产需要。免耕播种机是保护性耕作机具的重点和难点,它的作业条件与普通播种机相比,发生了重大的变化,它不仅需要具备普通播种机的性能,  相似文献   

3.
我国冀西北高寒半干旱地区位于内蒙古高原与华北农区间的交错带,自然条件较为恶劣,因此保护性耕作是我国北方旱区发展的重要出路.目前,保护性耕作研究在世界范围内已相当深入.为此,就冀西北面临的问题、保护性耕作技术的内容以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4.
铲式深松机     
国内现有的深松机以凿式深松机和全方位深松机为主要机型,这两种机型的工作阻力都较大,全方位深松机在覆盖量较大的情况下,容易堵塞。陇东地区保护性耕作示范项目使用的深松机也以这两种机型为主,配套动力为铁牛—55型拖拉机,且普遍使用年限长,技术状况差。甘肃省庆阳市西峰区2002年示范项目中,不得不将凿式深松机的五个深松齿改为三个深松齿,齿间隔由原来的30cm增加到50cm,深松深度勉强达到32cm,达不到消除犁底层的要求,深松作业的质量问题解决不了,就会影响群众接受保护性耕作技术的积极性。研制新型深松机,其关键是降低深松部件的工作阻…  相似文献   

5.
保护性耕作技术是实现农业绿色、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耕作模式之一,其中,深松技术是保护性耕作技术的四大核心技术之一,但是在保护性耕作技术实施过程中,由于秸秆覆盖土壤地表,深松作业时会造成深松铲缠草、堵塞等问题,影响深松机工作质量与工作效率,同时也是制约深松技术及相关机械推广与发展的重要技术瓶颈。在深松铲前方安装滚动式防堵部件是解决深松铲挂草、提高深松机械田间通过性的重要技术与方法,以滚动式切草圆盘刀为研究目标,对其最佳运动参数与结构参数进行优化设计,研究结果旨在为提升深松机械田间工作效率提供技术参考与理论分析。  相似文献   

6.
玉米保护性耕作技术主要有秸秆粉碎还田地表覆盖技术、机械免耕播种技术、机械深松整地技术和机械高效植保技术等,应用的机具主要有免耕播种机、深松机、植保机和秸秆还田机等。因此,选择适合的保护性耕作机具,是顺利实施玉米保护性耕作技术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7.
通过玉米机械化保护性耕作的介绍,阐述了玉米机械化保护性耕作中机械深松的技术要求和深松方法,指出了玉米机械化保护性耕作中机械深松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深松整地技术作为保护性耕作的一种耕作方式,近年来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并且得到了大面积的推广与应用。不但可以有效解决我国部分地区出现的土壤板结现象,对农作物旱情的缓解,土壤的蓄水保墒都具有重要作用。深松机作为深松整地作业的重要机械,产品的设计、质量直接决定了深松整地的效果。主要分析了深松机产品在使用过程中存在的不足,并有针对性的提出合理化建议。  相似文献   

9.
保护性耕作自实施以来,受到有关部门的重视,保护性耕作技术有利于旱作农业保水保土,增产增收、保护环境。全方位深松机深松整地技术也是保护性耕作的一个重要环节,在实施保护性耕作技术的基础上,探讨全方位深松机作业原理,分析深松机田间作业试验结果,总结出深松技术在保护性耕作中所起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国内常见深松机械的类型 1.国内深松机械型号的含义 根据国家标准GB/T24675.2-2009《保护性耕作机械深松机》规定,深松机型号表示方法如下: 改进代号含义:原型不标注,改进型用字母A、B、C……标注,第1次改进标注A,第2次改进标注B,如此类推.如工作幅宽为150 cm的深松机,型号为1S—150型.  相似文献   

11.
针对目前我国油棕产业刚起步急需小型棕榈油加工设备的现状,自行研制了5T-200型油棕果脱果机。该机具有使用方便,结构简单,拆卸方便,易于加工制造及后续改进的特点。为此,主要介绍了5T-200型油棕果脱果机的工作原理,结构特点,主要技术参数以及安装使用的要点等。  相似文献   

12.
深松是实施保护性耕作的基础,在实行保护性耕作的初期更是必不可少的作业环节,能够打破犁底层、降低土壤容重、改善耕层结构。实现深松的主要工具是深松铲,其品质决定了深松效果。针对深松铲在工作过程中耕作阻力较大的问题,设计出一种楔形自润滑深松铲,借助SolidWorks软件进行结构设计及仿真分析,并在实验室进行减阻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在相同试验条件下,楔形自润滑深松铲与传统深松铲对比,耕作阻力降低14.60%~21.17%,减阻率的平均值为18.28%,减阻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13.
深松是保护性耕作的一种典型模式,然而深松的关键部件——深松铲的土壤磨料磨损是导致其失效甚至报废的主要因素之一。本文对提高深松铲刃耐磨性的方法进行了探讨,并提出了利用仿生技术来提高深松铲刃耐磨性的新方法。结果表明,仿生设计方法能够使深松铲刃的耐磨性能提高20%~30%。  相似文献   

14.
保护性耕作拟合曲线型深松铲设计与试验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针对东北地区深松整地作业中,深松铲土壤扰动量和耕作阻力大的问题,以离散元(EDEM)软件仿真分析铲尖对土壤的作用为依据,设计了拟合曲线型深松铲。采用离散元软件模拟深松铲铲尖在土壤中的运动,获得铲尖上方土壤颗粒运动轨迹的拟合曲线和拟合方程,采用线元设计法对线形优化,获得铲柄外形曲线;同时设计了刃部、切削刃角、入土角,并通过铲柄与铲尖的互作效应试验验证了分层的可行性与合理性。土槽对比试验表明,拟合曲线型深松铲有效降低了土壤扰动量和耕作阻力,比折线式深松铲土壤扰动量减少了53.6%,耕作阻力减少了36.23%;比圆弧式深松铲土壤扰动量减少了66.18%,耕作阻力减少了29.18%。田间对比试验表明,拟合曲线型深松铲比折线式深松铲回土面积增加了81.03%,比圆弧式深松铲的回土面积增加了146.95%。土槽和田间试验表明,拟合曲线型深松铲土壤扰动量小、耕作阻力小,满足深松作业的要求。  相似文献   

15.
基于狗獾爪趾的仿生深松铲结构设计与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现有深松铲存在的耕作阻力较大及能耗较高等问题,利用仿生学原理将狗獾爪趾的曲线应用到深松铲的结构设计中,设计了一种铲柄刃口为多项式曲线、铲尖为圆弧形的新型深松铲。为研究其耕作效果,将所设计的深松铲与国标深松铲进行了室内土槽对比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在相同的深松试验条件下,仿生深松铲比国标深松铲的耕作阻力减小了13.33%~21.72%,仿生深松铲减阻效果明显;仿生铲柄与国标铲尖组合比国标深松铲耕作阻力减小了3.01%~7.61%,仿生铲尖与国标铲柄的组合比国标深松铲耕作阻力减小了7.67%~16.9 7%,仿生铲尖的减阻效果显著于仿生铲柄的减阻效果。  相似文献   

16.
仿生减阻深松铲设计与试验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将小家鼠爪趾高效的土壤挖掘性能应用于深松铲减阻结构设计中,设计了铲柄破土刃口为指数函数曲线型减阻深松铲。为了对比耕作阻力,应用仿生减阻深松铲与传统深松铲进行了田间深松耕作试验。结果表明,耕深和前进速度对耕作阻力均有显著影响,且耕作阻力随着耕深和前进速度的增大而增大。在相同试验条件下,仿生减阻深松铲与传统深松铲相比,耕作阻力降低8.5%~39.5%,减阻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17.
振动深松机的研究进展与展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连续多年的浅层翻耕或旋耕,造成我国土壤耕层浅、耕层内有效土壤少及犁底层坚实等严重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深松技术及深松机具的研制在近年得到快速发展。为此,简要介绍了振动深松机的减阻原理,并从已有深松机的专利重点分析阐述了振动深松机关键部件的工作原理及设计应用,指出了存在的问题,并展望了振动深松机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8.
为降低深松作业的耕作阻力,对基于狗獾爪趾的仿生深松铲进行了振动减阻性能的研究,将仿生减阻技术与振动减阻技术相结合,研究减阻效果。同时,在耕作速度为0.6、1.0m/s和耕作深度为250、300mm的条件下进行仿生深松铲的振动减阻试验。试验结果表明:振动式深松铲的耕作阻力随着耕作深度和耕作速度的不断增大而增大;在相同的试验条件下,仿生深松铲振动耕作方式的耕作阻力比未带振动耕作方式的耕作阻力减小1 3.0 5%~1 8.9 4%,减阻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19.
铲距是深松机的关键布置参数,对深松耕作阻力和土壤扰动效果会产生重要影响。为此,借助田间试验的方法,通过分析错位布置深松铲在不同横向和纵向铲距作业下土壤坑形宽度、土壤垄型高度、土壤扰动面积、耕作阻力及比阻等的差异,研究不同布置铲距对土壤扰动和耕作阻力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前铲的土壤扰动作用大于后铲,前铲的土壤垄型高度和坑形宽度大于后铲;横向与纵向铲距较小时,土壤易堆积且双铲的土壤扰动作用会发生部分抵消;铲距较大时,双铲协同作用较小且力矩较大;二者均导致土壤的坑形宽度变小,垄形高度和耕作阻力变大,降低耕作效果;当横向铲距和纵向铲距布置分别为35cm和30cm时,垄形高度最低、比阻最小,土壤扰动及耕作阻力的综合效果较好。本研究可为深松铲的优化布局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