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奥尼罗非鱼肌肉营养成分分析和营养价值评定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了解奥尼罗非鱼肌肉营养价值,用常规方法分析奥尼罗非鱼肌肉中营养成分组成与含量。结果显示,奥尼罗非鱼肌肉中水分含量为77.90%,蛋白质为18.70%,粗脂肪为2. 65%,灰分含量为1.09%。肌肉中共检测出17种氨基酸(除色氨酸),总量为16.90%(占鲜样%),必需氨基酸指数(EAAI)为67.68,基本符合FAO/WHO的标准。根据AAS的评分标准得出,奥尼罗非鱼的第一限制性氨基酸为苏氨酸,第二限制性氨基酸为含硫氨基酸(蛋氨酸和胱氨酸)。而CS的评分结果表明奥尼罗非鱼的第一限制性氨基酸为含硫氨基酸(蛋氨酸和胱氨酸),苏氨酸为第二限制性氨基酸。此外,鲜味氨基酸(天门冬氨酸、谷氨酸、甘氨酸和丙氨酸)含量较高占氨基酸总量的39.11%?。通过研究表明奥尼罗非鱼是一种味道鲜美、食用价值与保健作用较高的鱼类。  相似文献   

2.
白兰地蒸馏主要挥发性成分变化规律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张裕公司原白兰地在蒸馏过程中不同时段的主要挥发成分进行分析。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HS—SPME)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方法,分析了甲醇、乙醛、乙酸已酯、1-丙醇、异丁醇和异戊醇在白兰地蒸馏时的变化规律。结果发现,比乙醇沸点低的2种物质(乙醛和乙酸乙酯)在酒头中的含量较高;比乙醇沸点高的3种物质(1-丙醇、异丁醇和异戊醇)在酒头末期和酒身前期中的含量较高;甲醇的沸点虽然比乙醇低,但它在酒头和酒尾中的含量都较高,在酒身中的含量较低。  相似文献   

3.
不同梨果实褐变特异性分析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以黄金梨、大香水、新梨七号为试材,研究了贮藏后梨褐变不同部位酚类物质含量和种类、多酚氧化酶(PPO)、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过氧化物酶(POD)的活性及可溶性蛋白的关系。结果表明,梨果实中的酚类物质以绿原酸为主,果实褐变与酚类物质含量和多酚氧化酶活性,特别是二者在果实中不同部位的分布特性有关。黄金梨果心与其他部位比较具有较高的酚类物质含量和PPO活性。由果皮至果心CAT活性依次降低,而果皮中POD活性极大地高于其他部位。SOD的活性与褐变的直接关系不明显。  相似文献   

4.
以虾头和虾壳为原料酿制虾油,采用感官评定、氨态氮(AAN)、挥发性盐基氮(TVBN)、5-羟甲基糠醛(5-HMF)、游离氨基酸、挥发性气体成分等指标,研究了酿制过程中pH值对虾油风味成分形成的影响。结果表明,pH值越高,氨态氮、挥发性盐基氮和5-羟甲基糠醛的含量均越高;不同pH值样品的颜色、口感、鲜味、酱香和虾腥味对样品的总体风味贡献比较大;自然pH值更有利于鲜味和甜味氨基酸的生成;pH值偏低易于提高鲜味氨基酸及甜味氨基酸的含量,同时也易导致产品产生较多1-氢-吲哚,从而影响产品风味;pH值偏高有利于提高苦味氨基酸的含量,影响产品的风味和口感,但同时能降低产品中吲哚类物质的含量。综上,呈味氨基酸、吡嗪类、醛类、吲哚类和醇类对样品的总体风味贡献比较大。  相似文献   

5.
测定了格兰德(Grande)、达保利(Dalbury)、圣骑士(Paladin)、格蕾丝(Grace)、井冈红(Jinggang red)、冠军(Guanjun) 6个不同品种芦笋的水分含量、可溶性糖含量和色泽指数,并且利用电子舌技术对6个品种的芦笋的主成分和味觉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6个品种芦笋的水分含量无显著差异,均高于90%;可溶性糖含量有所差异,达保利品种的芦笋可溶性糖含量最低,格兰德品种较高;代表外观色泽的CCI的绝对值以圣骑士品种最高,井冈红品种最低;味觉分析中,格蕾丝酸味值最大,格兰德最低;咸味值格兰德最大,格蕾丝最小;鲜味格蕾丝最大,圣骑士最小;甜味和苦味格兰德最大,格蕾丝最小;6个品种中格兰德和格蕾丝味觉相似性最小,达保利和圣骑士相似性最大。  相似文献   

6.
焙火对黄大茶特有品质的形成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文选用黄大茶毛茶为原料,在低火(130~140°C)、中火(150~160°C)、高火(170~180°C)三个温度下,分别对其进行焙火处理。利用HPLC法对主要呈味物质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经低、中、高火处理后,表型儿茶素(EGCG,ECG,EC和EGC)、苦味氨基酸(Tyr, Val, Lys, Ile, Leu, Phe, Arg和His)、鲜味氨基酸(Asp, Theanine和Gln)和可溶性糖含量不断减少,而非表型儿茶素含量(GCG, C和GC)有上升趋势,但在高火时其含量开始下降,水浸出物含量随焙火温度的升高而增加。结合感官审评结果:低火(130~140°C)焙火有利于黄大茶焦糖香,醇和口感的形成。  相似文献   

7.
采用硅胶法对白皮松种子进行脱水处理,并将获得的各含水量的种子(7.27%、4.14%、3.19%和2.18%)在室温下贮藏4个月,以7.27%的种子低温贮藏为对照,通过测定咖啡酸、对-香豆酸、阿魏酸及水杨酸等含量,研究贮藏条件及回湿处理对白皮松种子酚酸类物质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1)经脱水处理后,种子含水量与酚酸类抑制物质的含量成负相关关系;(2)与贮藏前相比,贮藏后各含水量种子的酚酸类抑制物质含量均有所升高,且咖啡酸和对-香豆酸含量与种子发芽率呈较高的相关性;(3)与未回湿种子相比,经逐级回湿处理后的各含水量种子酚酸类抑制物质的含量均下降,且阿魏酸和水杨酸与种子发芽率存在较高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8.
增味剂又称风味增强剂,是指补充或增强食品原有风味的物质。广义上讲,呈甜、酸、苦、辣、咸、鲜、凉等味的调味物质都属于增味剂,但在我国增味剂历来是指鲜味剂,即指能够强化或补充食品鲜味为目的的增味物质。  相似文献   

9.
本文在恢复安茶生产的基础上,通过品质及主要化学成分分析,研究表明:安茶色泽褐泛黄尚润,汤色橙黄亮,香气尚纯稍陈,滋味尚醇或较纯;安茶氨基酸含量很低,茶多酚、咖啡碱、水浸出物、可溶性糖含量均较高,茶黄素、茶红素、茶褐素含量较低,酯型儿茶素明显高于六堡茶,非酯型儿茶素明显低于六堡茶;其主要特征香气物质:亚麻酸(10.15%)、邻苯二甲酸二丁酯(10.12%)、苯乙烯(9.43%)、芳樟醇(9.33%);醇类、酯类、醛类、碳氢类芳香物质较高。说明安茶陈化时间不足,尚未达到理想的品质特点。  相似文献   

10.
以贵州省铜仁市沿河县不同季节生产的古茶树红茶为原料,采用GB/T8314-2013方法对其游离氨基酸总量进行测定,使用氨基酸自动分析仪对中的游离氨基酸组分进行分析定量。结果表明:游离氨基酸总量以春茶夏茶秋茶,不同季节产的古茶树红茶茶汤中共检测出22种游离氨基酸,共有的氨基酸19种,其中茶氨酸、谷氨酸、天冬酰胺、天冬氨酸、丝氨酸等5种氨基酸含量较高,占游离氨基酸总量的38.00%~48.55%;各类氨基酸中以脂肪族氨基酸含量最高,占比为88.16%~90.91%,而芳香族和杂环族氨基酸含量较低;特征氨基酸(茶氨酸)与功能氨基酸(γ-氨基丁酸)均以春季样品含量最高;呈现苦味、甜味与鲜味的氨基酸共有12种,在茶汤中普遍低于阈值。  相似文献   

11.
增施不同有机物质对烤烟叶片中含氮化合物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烤烟品种龙江911为材料,研究了增施不同有机物质(芝麻、小磨芝麻油、豆糁、豆浆)对烤烟叶片中含氮化合物的影响.结果显示,穴施豆浆使烟叶中烟碱含量适中、蛋白质含量最低,氨基酸含量最高,硝酸盐含量适中,亚硝酸盐含量较低,烟叶的品质最为理想;穴施芝麻的烟叶烟碱含量相对其他处理较低,硝酸盐含量较低,亚硝酸盐含量较高,氨基酸和蛋白质含量较高;穴施小磨芝麻油的烟叶烟碱含量最高,硝酸盐和亚硝酸盐含量偏高,氨基酸含量较低,蛋白质含量较高;穴施豆糁的烟叶烟碱含量适宜,硝酸盐和亚硝酸盐含量相对最低,氨基酸含量相对其他处理偏低,蛋白质含量较高.综合比较,穴施豆浆和豆糁的烤后烟叶中含氮化合物的含量适宜,有益烤烟品质的提高.  相似文献   

12.
桃果实采后不同包装处理的贮藏效果及其生化机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试验结果表明,在2℃~4℃贮藏温度下,与对照(不包装)、聚乙烯塑料薄膜(PE)包装相比,聚氯乙烯塑料薄膜(PVC)包装能较好地保持果实的硬度及其风味,可溶性固形物含量、褐变度、丙二醛(MDA)含量和多酚氧化酶的活性较低,而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较高.在贮藏前期,不同包装的果实中,酚类物质含量及过氧化物酶活性低于对照,而贮藏后期却高于对照.总体看来,PVC包装处理有利于桃果实的低温贮藏.  相似文献   

13.
为有效发挥酿酒优良品种‘品丽珠’、‘西拉’和‘黑比诺’不同营养系的优点,为选育果实中酚类物质含量较高的营养系提供依据,分别以‘品丽珠’3个营养系、‘西拉’2个营养系和‘黑比诺’2个营养系成熟果实为材料,取样测定其单穗重、单粒重、可溶性固形物、可滴定酸含量、皮肉比(果皮与果肉质量比)、出汁率,示差比色法测定果皮中的总花色苷含量,比色法测定果皮、果肉和种子中的总酚、单宁、总类黄酮和原花色素含量。结果表明,‘品丽珠’、‘西拉’和‘黑比诺’果实品质存在品种差异,各营养系间也存在差异。‘黑比诺115’果皮和果肉中酚类物质含量较高,而‘黑比诺667’种子中较高;‘西拉100’果皮总花色苷、原花色素、果肉单宁和种子总类黄酮含量较高;‘品丽珠327’果皮总花色苷、果肉总酚和单宁、种子中原花色素含量较高,‘品丽珠c214’种子中总酚、单宁和总类黄酮含量较高,‘品丽珠409’果皮总类黄酮、原花色素和果肉中总类黄酮含量较高。  相似文献   

14.
宋凤鸣  郑重  葛秀春 《棉花学报》2001,13(5):273-277
分析了枯萎病菌侵染后棉花叶片和根茎部组织中不溶性胞壁结合酚类物质 (胞壁结合的简单酚、复杂酚聚合物及黄酮醇 )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 ,抗病品种棉苗中不溶性胞壁结合酚类物质含量高于感病品种 ,同一品种内根茎部组织中含量较高 ;氟乐灵播前土壤处理可诱发棉苗产生对枯萎病的诱导抗性 ,同时也促进了棉苗组织中不溶性胞壁结合酚类物质的积累 ;枯萎病菌侵染后棉苗组织中不溶性胞壁结合酚类物质含量明显增加 ,抗病品种棉苗和经氟乐灵处理的棉苗受侵后不溶性胞壁结合酚类物质含量的增加分别大于感病品种棉苗和未经氟乐灵处理棉苗中的增加水平。这些结果说明 ,不溶性胞壁结合酚类物质在棉花对枯萎病的抗性及由氟乐灵诱发的诱导抗性中起作用  相似文献   

15.
外源硒对叶用莴苣营养品质和风味物质种类及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盆栽试验研究了叶面喷硒(0、0.1、0.2、0.4和0.8 mg.L-1)对叶用莴苣营养品质和风味品质的影响。结果显示,叶面施硒增加了叶用莴苣甜味氨基酸、鲜味氨基酸和苦味氨基酸含量,当浓度为0.2 mg.L-1时达到峰值。叶面喷施硒不同程度提高了有机酸总量及柠檬酸含量、苹果酸含量和酒石酸含量,当硒浓度为0.2 mg.L-1时,总酸含量、柠檬酸含量、苹果酸含量和酒石酸含量达到最大值。喷施0.8 mg.L-1外源硒使得叶用莴苣风味物质总量增加了44.15%,其中2-辛醇、4-羟基-4-甲基环己酮、7-十七烷酮、乙酸己酯分别较对照增加了32.31%、28.87%、33.46%和80.52%。叶面喷硒可以提高叶用莴苣的营养品质、增加风味物质含量,以硒浓度为0.2 mg.L-1时品质最佳。  相似文献   

16.
采用气相色谱和质谱联用(GC—MS)方法,研究甲醇、乙醛、乙酸乙酯、1-丙醇、异丁醇和异戊醇等挥发性物质在白兰地蒸馏时的含量变化规律。结果表明,比乙醇沸点低的乙醛和乙酸乙酯在酒头中的含量较高;比乙醇沸点高的1-丙醇、异丁醇和异戊醇在酒头末期和酒身前期的含量较高;甲醇的沸点虽然比乙醇低,但它在酒头和酒尾中的含量都较高,而在酒身中的含量较低。  相似文献   

17.
舟山沿海锈斑蟳肌肉氨基酸组成及营养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采用氨基酸自动分析仪测定锈斑蟳(Charybdis feriatus Linnaeus)肌肉中的氨基酸组成,并进行相关营养分析。结果表明,锈斑蟳肌肉(鲜样)中含有17种氨基酸,总量为13.43%。其中8种人体必需氨基酸(EAA)含量为5.33%,占氨基酸总量的39.69%;4种鲜味氨基酸总量为5.59%,占氨基酸总量的41.62%。EAA与NEAA(非必需氨基酸)的比值为0.66。其必需氨基酸的构成比例符合FAO/WHO标准。AAS最高的是赖氨酸,为1.21,超过了FAO/WHO模式。必需氨基酸指数(EAAI)为60.94。结果表明锈斑蟳肌肉具有高营养、独特鲜美味道、较高食用价值和保健作用的经济蟹类。  相似文献   

18.
为了解冰温贮藏对不同产地玉露香梨挥发性有机物影响的差异性,采用气相离子迁移谱技术对山西省3个产地(隰县、原平、清徐)玉露香梨贮藏前后的挥发性有机物进行分析,以期为提升贮后果实风味品质提供数据参考。结果表明:通过气相离子迁移谱检测出玉露香梨采后主要挥发性有机物有酯类、醛类、醇类、酮类、酸类、呋喃类及其他未定性物质;其中酯类、醛类物质的相对含量占比达38.31%~39.10%。3个产地玉露香梨采后特征风味物质分别为:隰县玉露香梨为丙酸乙酯、丁酸乙酯、乙酸丙酯、(E)-2-己烯醛、2-甲基丙醛、壬醛等,原平玉露香梨为丙酸己酯、乙酸戊酯、丁酸己酯、己醛、3-戊酮、正己醇等,清徐玉露香梨为2-甲基丁酸甲酯、丁酸乙酯、乙醇、3-戊酮和异丁酸等。冰温贮藏后,3个产区玉露香梨果实的酯类物质含量有不同程度下降,醛类、醇类和酮类物质含量增加。其中隰县玉露香梨醛类物质相对含量较高,清徐玉露香梨酮类物质相对含量较高。根据风味物质的主成分分析,可将贮藏前后及3个产地玉露香梨进行有效区分。  相似文献   

19.
以皮胎果为试材,采用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SPME-GC-MS)联用技术测定皮胎果果实后熟过程中挥发性芳香物质种类及其相对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在皮胎果后熟过程中,共计采集到酯类、醇类、酮类、醛类、醚类、酸类、酚类、烯烃类和烷烃类9大类132种挥发性芳香物质;皮胎果在绿果期(0 d)、转黄期(4 d)、软化期(8 d)、成熟期(12 d)的主要挥发性芳香物质种类和相对含量差别很大,酯类物质相对含量在果实软化即将成熟时积累达到最高峰值,醇类物质较酯类变化小,在果实成熟期相对含量下降到最低值,酯类和醇类物质种类在成熟期均小于绿果期,醇类物质较酯类种类变化较大,说明每个时期皮胎果都含有独特的挥发性物质,提供不同的嗅觉感官特征。  相似文献   

20.
利用超高效液相色谱(UPLC)技术对12份黑龙江苹果地方品种果实果皮和果肉多酚组成和含量进行测定,研究不同品种多酚组成和含量特性的差异,并进行主因子分析和聚类分析.结果 表明:在12份地方品种中检测到5类20种多酚类物质,果皮主要酚类物质为表儿茶素和儿茶素,果肉主要酚类物质为绿原酸、儿茶素和原花青素.不同品种间多酚组成和含量存在显著差异,变异系数最小的为槲皮素3-葡萄糖苷(37.48%),变异系数最大的为芦丁(267.18%).通过主成分分析发现果皮和果肉当中原花青素含量均较高.以多酚组分含量为依据分别进行聚类,发现果肉对多酚聚类的结果与田间表型鉴定结果和亲缘关系更相符.研究结果为黑龙江地方品种酚类物质加工利用及选育品种提供数据支持和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