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傅真鹏 《茶业通报》2003,25(2):78-79
1前言中国是茶的发源地,远在唐代茶叶经济就很发达,茶叶、瓷器、丝织品是中国古代主要输出商品。19世纪是中国茶的世纪,在世界茶叶贸易中,中国茶叶一直占主导地位,英、美等国主要进口中国茶。据史料记载,鸦片战争前中国茶叶输出量已达3万t的水平,商品量约13万t,鸦片战争后,由于出口需求拉动,中国茶叶生产进入了一个快速发展阶段,到1886年,中国茶叶输出量达到13.4万t。在1868~1896年近30a,茶叶在全国出口商品中名列首位,其后茶叶出口量呈萎缩状态,逐年递减,在衰落中开始了中国茶叶20世纪的坎坷历程。在1840年后一百年间,中国茶叶从快速增长…  相似文献   

2.
郑国柱 《茶业通报》1995,17(1):21-24
就当前国内外茶叶市场变化探讨我省茶叶出路郑国柱(安徽省茶叶进出口公司)一、国际茶叶市场情况1993年世界产茶256万吨,比1992年增产6%,主要是印度、斯里兰卡、肯尼亚等国家。1993年茶叶出口115万吨.比1992年增长13.86%,也是上述主要...  相似文献   

3.
氮磷钾与茶叶品质关系的研究综述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茶叶是中国重要的经济作物,茶多酚、儿茶素、氨基酸、咖啡碱和水浸出物为国际上公认的茶叶品质成份。氮、磷、钾是茶树正常生长所必需的营养元素,它们与茶叶品质成分的形成与含量有着密切关系。适量的施氮对茶叶品质有较好的促进作用,施氮不足或过量则会对茶叶品质产生极大的不良影响;此外,茶树有喜铵耐铵的特性,施用NH4+—N肥有利于改善茶叶品质。磷能促进类黄酮物质的形成以及增加茶多酚、氨基酸和咖啡碱的含量。钾能显著提高茶叶中的游离氨基酸、茶多酚等内含物的含量,对水浸出物、儿茶素等含量也有影响;不同钾肥品种对茶叶品质影响不同,就提高茶叶氨基酸的效果而言,以硫酸钾最好。氮、磷、钾三种元素配合施用对提高茶叶品质起到良好的效果,单施其中一种不仅无助于茶叶品质的提高,反而会使茶叶品质降低。  相似文献   

4.
安徽茶业生产结构调整思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方世辉 《茶业通报》2000,22(2):10-12
近十年来 ,安徽根据茶叶市场变化 ,进行了茶叶产业结构的调整 ,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但仍存在一些与 2 1世纪茶叶产业要求不相适应的问题。本文简要分析了安徽茶园结构、茶树品种结构、茶叶产品结构、茶叶加工结构的现状和主要问题 ,提出了结构调整的思路  相似文献   

5.
前不久,2010中国茶叶经济年会在遵义国际茶博会上召开,来自国家发改委、中国茶叶流通协会、农业部、贵州省政府、贵州农委、遵义市政府、贵州省茶文化研究会等部门的领导,以及安徽农大等茶叶科研学术界知名专家和贵州茶叶企业代表百余人参加了这次茶叶经济年会。会上,多名专家为中国茶叶经济的发展建言献策,拓展茶产  相似文献   

6.
自古以来,茶叶就是中国和世界市场上的重要商品。早在中唐时期,随着茶叶需求的增加,生产得到发展,茶叶贸易也繁荣起来,大批茶叶运到北方与塞外、西域进行茶马交易,唐朝制定了茶叶管制的法令,建立了茶税制和贡茶制。此后历朝逐步实行了官营专卖,即所谓榷茶制度。清朝、随着门户开放和西方对华贸易发展,茶叶生产激增,1886年,全国产茶达22.75万吨,出口量达13.4万吨,西方列强对华茶叶贸易的逆差成了导致鸦片战争爆发的重要原因。在茶政上,清政府仿效明制,实行引法、征收茶税。由朝庭户  相似文献   

7.
宋代各级各类茶叶市场组成了关系密切、相互联系的统一体。茶叶运销就是贯穿各级各类市场的纽带,它的正常运转保证了产销环节畅通。东南茶叶运销路线、西南地区茶叶运销路线、其他茶叶运销路线组成了由产地市场、中转集散市场至海外市场的多层次网状运输网,对保持茶叶产销环节的畅通以及茶叶贸易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茶叶是台州的主要经济作物 ,是山区农民脱贫致富的重要资源。开发有机茶和发展无公害茶叶已成为大势所趋 ,市场所向 ,是茶叶生产不可逆转的发展潮流。1 发展有机茶和无公害茶叶的指导思想从台州茶叶生产实际情况出发 ,坚持以市场为导向 ,以科技为依托 ,以质量为重点 ,以效益为中心 ,因地制宜 ,分类指导 ,积极发展有机茶和无公害茶叶 ,促进台州茶叶生产的可持续发展。2 有机茶和无公害茶叶的发展规划设想2 .1 有机茶产区 以现有茶园转换为主 ,新辟茶园为辅 ,并以仙居、临海、天台三县 (市 )的国有林场茶场和黄岩大寺基林场茶场为中心 ,向…  相似文献   

9.
陈东灵 《贵州茶叶》2009,37(3):32-34
本文首先祥述了茶叶的产品特性,其次从消费者对茶叶知识的匮乏、了解茶叶的渠道、消费者个人偏好、绿色健康消费为主、消费者需求日新月异、选购茶叶地点、消费体验及老龄人消费茶叶八个方面分析了茶叶消费者的消费行为。  相似文献   

10.
关于我省茶叶实施清洁生产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夏涛 《茶业通报》2004,26(2):55-56
简述了茶叶清洁生产的概念,分析了我省茶叶生产现状及存在问题,并提出实现茶叶清洁生产的主要措施与途径。  相似文献   

11.
以往的茶树栽培研究大都偏重于产量的提高 ,对于茶叶品质 ,则过分依赖于从制茶工艺上下功夫。茶鲜叶化学成分(自然品质 )是茶叶品质形成的物质基础。茶叶品质的高低 ,除与品种特征、制茶工艺密不可分外 ,采摘、修剪、施肥、土壤物理条件等栽培技术至关重要。随着人们生活的提高 ,越来越多的人希望能喝上优质茶。因此 ,茶树栽培学科的发展方向已由原来的重产量转而注重于质量的提高 ,优质栽培管理技术已成为中心议题。近年 ,土壤化学营养研究报道较多 ,而有机肥和土壤物理性状对茶叶自然品质的影响则极为鲜见 ;在采摘方面 ,报道较多的是不同…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从茶叶感官审评的角度,查阅相关资料,梳理从古至今对茶叶外形的简单鉴赏,冲泡方式的严格规范,评茶斗茶的条文.从茶叶形态、冲泡方式与茶叶感官审评术语的演化阐明茶叶审评的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13.
何其彩 《茶业通报》1991,13(3):41-43
茶叶是我国传统的出口商品,是国内广大群众喜饮的廉价饮料。茶叶品质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国内销售和出口创汇。为了充分利用茶叶产品的经济价值,保证我国茶叶在国际市场上的声誉和维护消费者的利益,必须实行茶叶产品标准化,规格化,坚持制做和使用茶叶标准样。本文就坚持茶叶标准恢复茶叶质量的问题谈谈个人浅见。  相似文献   

14.
唐黎标 《贵州茶叶》2004,32(1):29-31,39
中国是茶叶的原产地,是世界饮茶最早的国家,也是茶叶文化的发祥地。中国和日本是一衣带水的邻邦,中日两国人民的茶叶文化交流,比世界任何国家都早,这是早日两国人民长期友好往来的见证。  相似文献   

15.
广西优势特色产业——茶叶发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广西是茶树生长最适宜的地区之一,茶叶已成为广西优势特色产业,如何加速广西茶叶的发展,对增加农民收入发展广西经济具有较大意义。通过对国内外茶叶市场及广西茶叶发展过程存在问题和广西茶叶发展优势进行分析,提出今后广西茶叶发展思路。认为政府的重视和支持,充分发挥广西优势实现品种良种化、经营规模化、管理科学化、生产机械化、注重品牌打造茶科技茶文化同步发展,相信广西茶叶会得到更快更好的发展,“广西早春茶”会叫响全国。  相似文献   

16.
陶德臣 《贵州茶叶》2009,37(4):31-34
中国是世界茶的原产地。至迟到西汉时期,已经产生了最早的茶叶市场。茶叶区域市场的产生,推动了茶叶生产的发展,表现为拓展茶叶产地,增加茶叶产量,改进种制技术,提高茶叶质量,丰富茶叶品种;刺激了茶叶消费需求,这种刺激作用主要从消费心理、消费行为、消费习惯等多方面表现出来;搞活了茶叶流通环节。具有相当的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7.
黄亚辉 《茶业通报》1998,20(4):16-17
近年来随着绿色食品这一概念的普及,大多数消费者乃至大多数茶叶生产者也都认为绿色茶叶食品就是在不施农药的条件下生长的茶叶,这是一个不完全正确的想法。事实上,绿色化茶叶生产并不排斥农药的使用。如果完全放弃农药的使用,不仅茶叶绿色化生产无法实现,就连一般性的茶叶生产都难以进行下去。本文对绿色化茶叶生产中为什么要使用农药以及如何使用农药这一问题进行简要的阐述。回茶叶绿色化生产势在必行绿色食品是无污染的安全、优质、营养的食品。就茶叶而言,绿色茶叶食品具有两大特点。其一,无公害、无污染。这是就绿色茶叶食品对…  相似文献   

18.
幸育毅 《贵州茶叶》2004,32(3):8-12,19
我市茶叶产业的发展得到了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得到了各县委、县政府的大力关心和支持,通过各级茶叶管理部门、茶叶企业、茶农不断努力进取,开拓创新,积极改变观念,调整产品结构,大力推广和发展名优茶,加大茶园基地建设,加快茶叶品牌发展,  相似文献   

19.
吴新民 《茶业通报》2004,26(4):169-170
池州市位于安徽省西南部,自古以来池州就是我国重要茶叶生产区,“九华毛峰”、“黄山毛峰”、“祁红三大名茶因获巴拿马万国博览会金奖而享誉国内外。目前全市茶园面积达20000hm2,年产干茶7000余t。然而,池州茶园有近60%分布在山区,经济落后,劳动力资源匮乏,茶叶生产加工粗放,茶园“树老、株稀地散、产量低、茶叶品种单一”是池州茶业发展的老大难问题。特别是当今茶叶市场处在供大于求,茶叶生产力水平低下,茶农进城打工,更造成池州茶业出现了一系列新的危机。实施集约化有机茶叶生产已被证明是提升茶叶价值,提高茶农经济收益,振兴茶业的有…  相似文献   

20.
程懋炎 《茶业通报》1989,11(3):18-19
我县是屯绿产区之一,种茶历史悠久,但由于在生产布局上是林、粮、蚕、茶并举,为此茶叶生产发展缓慢。到目前为止全县共有茶园面积24424亩,其中可采面积19860亩,茶叶年产量615.6吨,茶叶初制厂143个、精制厂3个,基本上实现了茶叶加工机械化。随着茶叶产销市场的好转和茶叶生产承包责任制的不断完善,在茶叶生产过程中出现了由原来的集体统一加工形式向以户为主的小型化家庭茶厂方向发展。这样既有充分调动茶农从事茶叶生产积极性,利于生产的一面,也有由于茶厂经营管理、茶叶购销价格混乱带来的不利因素,总的都集中反映在茶叶质、价不符,茶叶质量下降的现象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