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现在的玉米收获机早已从一种新兴机型转变成为一种普遍机具,农民越来越意识到收获机在使用后保养工作的重要性。的确如此,玉米收获机无论是润滑、闲置时的保养以及入库保养等,这些直接关系机器的技术状态和使用性能,下面将提供一些关于玉米收获机保养方面的常识,供农民朋友参考。一、玉米收获机的润滑1.严格按照说明书要求的时间周期、油脂型号、部位进行润滑。2.加注润滑油所用器具要洁净,润滑前应擦净油嘴、加  相似文献   

2.
自走式小麦联合收获机是集合了小麦收割,脱粒、分离和清洗等作业于一体的联合农业作业机械设备,在小麦收获机使用过程中,由于机械设备的功能较多,内部结构复杂以及作业时间较短的等特点,在使用过程中经会出现这样或者那样的使用故障,给正常的农业生产产生了严重的影响,因此,在小麦收获机使用过程中,我们应该做好机械设备的维修和保养工作,从而切实提升机械设备的使用效率。本文主要结合实际情况,就小麦收获机的维修时需要注意的问题进行了分析,然后就小麦收获机的维修和保养工作进行必要的分析,希望通过本次研究对更好的促进小麦收获机的维修质量的提升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3.
自走式小麦联合收获机是集合了小麦收割,脱粒、分离和清洗等作业于一体的联合农业作业机械设备,在小麦收获机使用过程中,由于机械设备的功能较多,内部结构复杂以及作业时间较短的等特点,在使用过程中经会出现这样或者那样的使用故障,给正常的农业生产产生了严重的影响,因此,在小麦收获机使用过程中,我们应该做好机械设备的维修和保养工作,从而切实提升机械设备的使用效率。本文主要结合实际情况,就小麦收获机的维修时需要注意的问题进行了分析,然后就小麦收获机的维修和保养工作进行必要的分析,希望通过本次研究对更好的促进小麦收获机的维修质量的提升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4.
玉米收获机是季节性使用的专向作业的农业机械,仅是用于秋季的田间玉米的高效率收获,所以一年中的大部分时间都处于停驶状态,收获机长时间停驶有很多危害,因此进行封存保养是技术维护的重要环节,如果保管不善或不进行封存,则某种程度上在停放期间造成的损失将超过工作时间造成的损失,为了保持玉米收获机的良好工作性能,延长收获机各机件的使用寿命和减少故障率,停用后要进行封存保养。本文就玉米收获机的封存保养问题做介绍,希望对广大玉米收获机用户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5.
随着现代农业技术的发展,蔬菜机械化收获技术在我国越来越受到重视。从我国蔬菜生产的实际情况出发,根据田间作物食用部位不同,对甜菜收获机、甘蔗收获机、大蒜收获机、甘蓝收获机等我国亟需重点解决的蔬菜收获机的国内外研究进展进行详细介绍。参考国外收获机技术,我国也有越来越多的自主研发和改良机型投入使用。同时结合收获机械的发展与推广,指出了该领域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6.
<正>1、收获机的调试自走式联合收获机在收获过程中要随时根据小麦产量、干湿程度、自然高度及倒伏情况等对脱粒间隙、拨禾轮前后位置和高度等部位进行相应的调试;而背负式联合收获机的此类调试应在进地前进行。2、联合收获机入地联合收获机应以低速度入地头,但开始收割前发动机一定要达到正常作业转速,使脱粒机全速运转。自走式小麦联合收获机进入地头前,应选好作业挡位,且使无级变速降到最低转速,需增加前进速  相似文献   

7.
【目的】随着我国农业机械化水平的不断提高,谷物收获机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充分分析谷物收获机割台发展现状有利于保证收割质量,减少收获时的损失,并适应国际上谷物收获机的发展趋势。【方法】通过查阅国内外文献以及报道,综述了谷物收获机割台主要部件拨禾轮、切割装置、割台螺旋推运器的原理和特点,主要说明了谷物收获机各部分高度和速度对于收割的影响,并进行分析,并介绍了一些国内对于割台振动情况的研究以及国内外谷物收获机的发展现状。【结果】国外谷物联合收割机械起步比较早,一些发达国家已经基本实现了利用自走式谷物联合收割机来完成农产品的收割,而我国收割机起步时间很短,所以需要着重创新型发展。【结论】通过对比我国与国外先进收获机的差距,并对当前我国收获机的发展情况和国外收获机的发展情况展开分析,指出当前谷物收获机的主要发展方向为大功率、多功能、智能化、节能化,并对我国以后的谷物收获机割台发展提出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玉米收获机大量推广应用到玉米生产中,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解放了劳动力,玉米收获机可以完成摘穗、扒皮等工序,有的甚至还能直接脱粒,减轻了人工劳动的强度,在农业生产中越来越受农民朋友的欢迎,但是玉米收获机由于作业负荷较大,加上操作的原因,常常会发生故障而不能正常运行,本文主要针对玉米收获机的操作规程及存放方法进行分析,希望在玉米收获机的使用与保养方面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9.
<正>现在的玉米收获机早已从一种新兴机型转变成为一种普遍机具,农民越来越意识到收获机在使用后保养工作的重要性。的确如此,玉米收获机无论是润滑、闲置时的保养,还是入库保养等,这些都直接关系机器的技术状态和使用性能。下面将提供一些关于玉米收获机保养方面的常识,供农民朋友参考。  相似文献   

10.
<正>作业完成后,首先要清除收获机部件上的泥土,每天都要清除机器上各部分残存的花生壳、碎茎秆及其他附着物,特别要彻底清除杂草等附着物。花生收获机使用一周后,要对万向节、轴承等加注黄油,并对其他润滑点进行检查和补充。检查花生收获机皮带的磨损情况,如果收获机皮带磨损严重,要及时更换新的皮带。要及时润滑一切摩擦部位;所有装在外面的链  相似文献   

11.
联合收获机是集收割、脱粒、清选于一体的大型农业机械,其结构复杂、作业时间相对较集中,在作业过程中,经常因出现故障而影响收割。现结合佳联-3A6型联合收获机,将其作业中常见故障的产生原因及排除方法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玉米联合收割机在在农业生产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由于应用时间短,经验不足,故障排除不及时,影响工作效率的正常发挥。如果及时得到处理,不仅提高玉米收获机的工作效率,同时也为作业人员带来更多的生产效益。因此,作者结合工作实践,就玉米收获机在使用中常遇到的故障的排除方法和维修保养工作提出建议仅供参考。一、玉米收获机常见故障的成因及排除方法1、割台、秸秆粉碎装置不能下降故障原因:  相似文献   

13.
<正>秋季农机需要做好下面几点养护措施。首先,要及时消除收获机外部堆积的杂草、泥土及堆放的其它物品,消除机械内部存在的麦秸、麦糠、麦粒及泥土。各类罩壳、薄铁皮件等易锈部件应补漆或全面喷漆保养,确保外观无锈斑。对于玉米收获机必须润滑的部位应及时加注润滑油,从而减小摩擦力,降低收获机功率的消耗,提高收获机的可靠性,延长收获机的使用寿命。各润滑点加足润滑油脂;各外露链条、链轮、割台刀  相似文献   

14.
玉米是我国的主要粮食作物之一,种植面积已达3亿多亩.而且还在逐年增长,玉米收获作业占整个玉米生产劳动量的55%.劳动强度大.是玉米生产的主要环节。玉米人工收获存在着劳动强度大、用工多、时间长、秸秆浪费严重等缺点,加上农村劳动力的大量转移.玉米的机械化收获已经成为农民的迫切要求。面对国内外众多型号的玉米收获机,怎样选择和使用玉米联合收获机才能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是农民朋友最为关心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正>由于薯类收获机工作量大,耗费功率也大,故对其保养很重要。第一,作业完成后,首先要清除收获机部件上的泥土,每天都要清除机器上各部分残存的马铃薯壳、碎茎秆及其他附着物,特别要彻底清除杂草等附着物。收获机使用一周后,要对万向节、轴承等加注黄油,并对其他润滑点进行检查和补充。第二,检查收获机皮带的磨损情况,如果收  相似文献   

16.
<正>花生收获机的保养是一项重要的工作,精心的保养能够提高花生收获的作业效率。小型花生收获机的保养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作业完成后,首先要清除收获机部件上的泥土,每天都要清除机器上各部分残存的花生壳、碎茎秆及其他附着物,特别要彻底清除杂草等附着物。花生收获机使用一周后,要对万向节、轴承等加注黄油,并  相似文献   

17.
4YW-2E型玉米收获机是4YW-2A型玉米收获机的变型产品,一次收2行,可同时完成摘穗、剥皮、果穗装车、秸秆切割、切碎、收集或还田等多项作业,是果穗与秸秆兼收型玉米收获机。  相似文献   

18.
一、作业前的保养与维护 1.彻底清扫收获机.将收获机内外的泥土、碎秸秆、杂革杂物等清除干净.2.按玉米联合收获机说明书中的润滑系统图,对玉米联合收获机全面注油保养.3.调整链条与三角带,对玉米联合收获机上的三角带与链条,进行松紧度的全面检查,调褴到最佳使用状态.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国内外番茄收获机割台上的分苗装置、切割装置、辅助切割装置与辅助输送装置等关键装置结构与性能的分析,综述了番茄收获机割台的特点及其发展现状,并对割台各装置的设计提出了建议,为番茄收获机国产化提供了一定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0.
清选损失率是评价联合收获机作业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在进行收获作业时,清选脱出物中会有少量的籽粒,这些籽粒会随着杂物一起被排出机外,导致联合收获机的收获质量降低。为提高联合收获机清选损失监测的稳定性和准确性,给联合收获机清选损失监测传感器的结构设计、安装位置、总体布局及信号处理方式选择提供借鉴,在阐述联合收获机清选损失监测技术研究现状的基础上,分析联合收获机清选损失监测方法的优劣,对最常用的冲击压电信号监测进行深度分析,对其传感器结构、总体布局及信号处理方式进行分析,并基于联合收获机清选损失监测研究现状,提出未来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