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利用"实践八号"育种卫星搭栽含水量分别为9%、11%、13%、15%、17%的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品种"中苜一号"种子,以SP1第3年龄的植株为材料,分析其保护酶(SOD、CAT和POD)活性及丙二醛(MDA)含量.结果表明,不同种子含水量的紫花苜蓿植株的保护酶活性和丙二醛含量存在差异,地面对照组...  相似文献   

2.
卫星搭载不同紫花苜蓿品种的生物学特性反应(简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太空育种具有变异多、幅度大、高产、优质、早熟及抗病力强等特点,是集航天技术、生物技术、农业育种技术于一体的农业育种新途径。以不同时期株高为指标,对3个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品种卫星搭载效应进行研究。结果发现,对于中苜一号,幼苗期卫星搭载株高显著低于地面对照,分枝期和初花期则相反,搭载后株高显著增加;对于龙牧803,卫星搭载后幼苗期和分枝期的株高显著增加,初花期则表现为无显著差异;对于敖汉苜蓿,卫星搭载植株在3个时期的株高都显著高于对照;研究结果表明,卫星搭载的生物学效应因品种和时期而异,这可能是由不同紫花苜蓿品种间诱变敏感性的差异引起的。  相似文献   

3.
试验旨在研究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 L.)生物量、水分生理状态以及叶片形态对水分胁迫的响应并确定参试紫花苜蓿品种的御旱能力。通过温室盆栽试验,对3个品种的紫花苜蓿进行了4个梯度的水分胁迫处理,测量了根干重、茎干重、叶干重、叶水势、相对叶片含水量、叶长、叶宽、叶面积以及相关指标的胁迫指数。结果显示:紫花苜蓿根、茎、叶的干重对水分胁迫的响应依品种和胁迫程度的不同而不同;随着水分胁迫程度的增加,根冠比呈增大趋势;叶水势、叶片相对含水量、根系含水量胁迫指数以及叶片含水量胁迫指数均呈下降趋势;叶片变短变窄,叶面积变小,比叶面积胁迫指数呈下降趋势。3个紫花苜蓿品种中‘敖汉’的根冠比最大且比叶面积胁迫指数最小,其御旱能力最强,‘中苜1号’次之,‘三得利’最弱。  相似文献   

4.
卫星搭载对新麦草二代种子活力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不同含水量的新麦草种子经卫星搭载,返回后对其二代种子进行室内分析。结果发现,卫星搭载对新麦草二代种子发芽能力、种苗生长、种子浸出液电导率有显著影响,具体变化因品种而异。种子含水量对卫星搭载效应有重要影响,当含水量为10%-12%,卫星搭载效应减弱;当含水量偏离这一范围时,卫星搭载效应增强。  相似文献   

5.
为了获得与公农二号紫花苜蓿匹配的根瘤菌,试验采用15株不同的根瘤菌对公农二号紫花苜蓿进行接种,并对其结瘤和生长指标进行测定。结果表明:接种后,紫花苜蓿的结瘤数和粗蛋白含量比对照组分别提高了67%~933%和1.54%~69.01%;株高和干重分别提高了6.26%~30.79%和85.71%~771.43%。接种根瘤菌可使紫花苜蓿的生长在各个方面都有显著提高,盆栽试验初步筛选出的与紫花苜蓿匹配优良的菌株为NACC1001、NACC1004、NACC1005、DACC2001、DACC2003、HLCC3001、HLCC3002和HLCC3003,田间试验最终选出的优良共生匹配组合为公农2号-HLCC3002。说明苜蓿品种和苜蓿根瘤菌之间存在相互选择性,通过盆栽试验进行初步筛选、再利用田间试验进行复筛可筛选出苜蓿品种和苜蓿根瘤菌的优良共生组合。  相似文献   

6.
铁、锌配施对紫花苜蓿生物量和光合特征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微量元素对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栽培草地维系产量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采用大田试验,分析了铁、锌配施对紫花苜蓿栽培草地生物量和光合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铁、锌以及铁锌配施均显著提高了紫花苜蓿的生物量(P0.05)。铁对紫花苜蓿株高影响不明显,但显著增加了紫花苜蓿分枝数(P0.05),紫花苜蓿地上生物量增幅为11.43%~12.89%;锌对紫花苜蓿株高没有影响,但增加了紫花苜蓿分枝数,紫花苜蓿生物量增幅为6.31%~10.77%,且当锌肥添加量为15kg·hm-2(Z1)时,紫花苜蓿的叶茎比最大;铁锌配施既没有影响紫花苜蓿的株高,也没有影响紫花苜蓿的分枝数,但改善了紫花苜蓿光合作用,从而增加了紫花苜蓿生物量,其中铁锌配比为F1Z1(即Fe和Zn分别为9、15kg·hm-2)时紫花苜蓿地上生物量最大,较对照的地上生物量增加了28.77%,此时叶茎比也最大。  相似文献   

7.
采用聚乙二醇(PEG-6000)进行水分渗透胁迫,模拟研究了不同干旱胁迫环境对我国西北地区3个广泛种植的苜蓿品种:甘农一号杂花苜蓿(Medicago varia cv.Gannong No.1)、牧歌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 cv.Amerigraze401+Z)、新疆大叶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 cv.Xinjiang Daye)的萌芽和幼苗部分保护酶活性及幼苗叶片含水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PEG-6000浓度的升高(PEG-6000浓度5%~25%),甘农一号杂花苜蓿、牧歌紫花苜蓿、新疆大叶紫花苜蓿的种子萌芽、幼苗叶片含水量及部分保护酶活性皆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其中,3个苜蓿品种的发芽率、发芽指数、活力指数、发芽势皆明显降低,幼苗叶片含水量基本无显著变化,幼苗本体保护酶活性变化各不相同。利用隶属函数法分析得出3个苜蓿品种种子萌发期抗旱性强弱次序为:甘农一号杂花苜蓿>新疆大叶紫花苜蓿>牧歌紫花苜蓿,根据综合评价均值来看,甘农一号杂花苜蓿和新疆大叶紫花苜蓿抗旱性较强,而牧歌紫花苜蓿稍弱。  相似文献   

8.
通过田间试验测定不同紫花苜蓿品种的株高、分枝数、茎叶比、生物量、出苗率和越冬率,评价16个紫花苜蓿品种在河西走廊盐碱地的适应性,遴选出适宜河西走廊盐碱地种植的紫花苜蓿品种。结果表明:参试的16个紫花苜蓿品种,骑士T、SR4030和巨能的出苗率较高,甘农3号的出苗率最低;16个紫花苜蓿品种间株高差异不显著(P0.05);BR4010、WL343HQ、阿迪娜、亮苜2号和WL363HQ的分枝数显著大于标靶和金皇后的分枝数;岩石和德宝的叶茎比显著高于金皇后和骑士3的叶茎比;德宝、亮苜2号和骑士T的产量大于其他品种;亮苜2号和骑士3的越冬率显著高于甘农3号和SR4030的越冬率;阿迪娜和WL343HQ的倒伏率最小,骑士T和标靶的倒伏率最大。以株高、分枝数、茎叶比、生物量、出苗率和越冬率为变量因子,通过聚类分析将16个紫花苜蓿品种聚为6类,综合评判结果认为,亮苜2号、骑士T、德宝适宜种植于河西走廊盐碱地。  相似文献   

9.
采用盆栽法研究外施不同浓度水杨酸(0,0.02,0.10,0.50,2.50 mmol·L-1)对不同水分条件下(正常供水-80%田间持水量,轻度胁迫-60%田间持水量,中度胁迫-40%田间持水量,重度胁迫-20%田间持水量)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分枝期生长和生理特性的影响。结果显示:在轻度水分胁迫下,水杨酸处理的紫花苜蓿与正常供水各指标差异不显著。中度和重度水分胁迫下,0.10和0.50 mmol·L-1水杨酸可显著(P < 0.05)提高紫花苜蓿株高、茎粗、分枝数及叶片相对含水量,同时,显著提高紫花苜蓿中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的活性。可见,适宜浓度水杨酸可增强紫花苜蓿抗旱能力。  相似文献   

10.
为了解不同紫花苜蓿品种对干旱胁迫的响应,探讨了干旱胁迫对8个紫花苜蓿品种生产性能的影响。试验采用随机区组设计,包括3个土壤水分梯度,水分梯度分别为80%(对照)、55%和30%的田间最大持水量。结果表明,随着干旱胁迫的加剧,8个紫花苜蓿品种的地上生物量和地下生物量逐渐降低,BC-9紫花苜蓿和肇东苜蓿的地上生物量受干旱胁迫的影响较轻,均值分别为3.11和2.75 g/盆;地下生物量分别为1.34和0.65 g/盆;干旱胁迫严重影响了河南苜蓿和博维,地上生物量分别为1.87和1.85 g/盆,地下生物量分别为0.75和0.91 g/盆。随着含水量的减少,8个紫花苜蓿品种的分枝密度、株高以及干旱胁迫前后的变异系数逐渐减小。生物量、分枝密度和株高随着含水量的降低而降低,呈正线性关系(R~2=0.96~0.99)。  相似文献   

11.
试验以不同含水量(4%,10%,16%,22%,28%,34%,40%)老芒麦种子为材料,研究贮藏温度对老芒麦种子氧自由基、抗氧化酶及膜脂过氧化程度的影响,为探索种子劣变的内在机制奠定基础。结果表明,经过4℃低温和常温贮藏后,种子发芽率不同程度降低,含水量高的种子发芽率下降明显;随着含水量增加,死种子明显增多,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及丙二醛(MDA)含量总体呈下降趋势。在低温贮藏条件下,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活性、O2·- 产生速率随含水量的升高不断下降,在含水量达到28%时,APX活性、O2·- 产生速率开始上升。在常温贮藏条件下,种子含水量在22%之后,APX活性升高,O2·- 产生速率总体呈下降趋势,但含水量在16%时,O2·- 产生速率突然升高,发芽率降低到0%,不正常、新鲜未发芽种子和死种子明显增多。在低水分(4%~16%)条件下,超氧阴离子自由基的积累可能是引起种子劣变的关键,而高含水量种子的活力下降,并非与自由基积累及脂质过氧化作用相关。  相似文献   

12.
闫慧芳  孙娟 《草业学报》2021,30(12):152-160
以高丹草种子为材料,研究不同含水量(MC,10%、12%和16%)和劣变时间(0、4、8、12、16、20、24和28 d)处理后种子活力指标(发芽率GP、发芽指数GI、活力指数VI)和幼苗生长指标(苗长SL、苗重SW、根长RL、根重RW、幼苗活力指数SVI)变化,探究含水量和劣变时间对种子活力及幼苗生长状况的影响。结果表明,随含水量由10%升高至16%,劣变4~8 d时,种子GP、GI、VI及幼苗SW、SVI均显著降低;劣变16~28 d时,尽管种子活力指标及幼苗生长指标在12%和16%MC间差异不显著,但均显著低于10%MC的相应指标。随劣变时间延长,种子GP、GI和VI降低,幼苗SL、SW、RL、RW和SVI也降低。16%MC种子的活力及幼苗生长指标在劣变8 d后已几乎降为0,而10%MC种子的GP、GI和VI在劣变28 d时仍分别保持原有水平的10.0%、14.1%和1.5%,且10%、12%和16%MC种子抗劣变时间分别为28、16和8 d,这表明含水量越高,种子活力越容易丧失,抗劣变能力也越差。此外,种子含水量、劣变时间及两者交互作用对种子活力和幼苗生长均具有极显著影响。劣变8 d处理可以较好地评价不同含水量高丹草种子的活力水平。  相似文献   

13.
研究超干处理对柳枝稷(Panicum virgatum L.)种子活力及幼苗生长特性的影响,为柳枝稷种子耐干性及贮藏提供理论基础。采用硅胶干燥法将柳枝稷种子含水量由9%分别降至7%,5%,3%,2%,1%,测定不同含水量条件下种子的活力以及种子萌发后第14 d幼苗的叶面积、根长、苗长、根冠比、鲜重、干重及相对电导率等指标的影响。柳枝稷种子含水量由对照9%降到2%的过程中,种子仍保持较高活力。含水量降至1%种子活力显著下降,但种子的相对电导率与种子活力没有显著相关性。超干处理后幼苗生长正常。柳枝稷种子属于正常型种子,其贮藏的安全水分下限为2%。超干处理并没有破坏柳枝稷种子细胞膜的完整性,也未对幼苗的生长造成损伤。  相似文献   

14.
超低温保存对多年生黑麦草与红豆草种子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荣辉  曹社会 《草地学报》2007,15(6):588-592
对多年生黑麦草(Lolium perenne)及红豆草(Onobrychis viciaefoli)种子超低温保存前后种子发芽率、发芽指数、电导率、脱氢酶活性、丙二醛含量和可溶性糖含量进行测定分析,探讨超低温保存对种子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多年生黑麦草与红豆草种子在自然含水量状态即可直接投入液氮中保存,保存时间的长短对种子质量影响不显著;多年生黑麦草种子超低温保存前后差异不显著,红豆草种子冻后发生了有益的适应性变化;含水量不是影响超低温保存效果的重要因素,多年生黑麦草和红豆草种子超低温保存最适含水量范围分别为9.2%~11.8%与5.6%~9.0%。  相似文献   

15.
苦豆子种子形态特性及发芽条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进  张勇  陈叶  罗光宏  颜霞 《草地学报》2007,15(5):486-490
野生苦豆子种子硬实率高,因种皮不透水和不透气,而具有深休眠性。本研究观测了野生苦豆子种子的形态特征、种子大小、千粒重和硬实率,并对H2SO4破除种子硬实的处理浓度和时间,植物生长调节剂和聚乙二醇(PEG)处理对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以及种子田间萌发的适宜土壤含水量和播种深度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苦豆子种子长为3.865mm,宽为3.358mm,厚为2.321mm,千粒重为20.775g,硬实率达99%;破除硬实处理适宜的H2SO4浓度为65%,时间是20min;0.02%GA3对提高种子发芽速度和幼苗生长量具有显著的作用,此外PEG处理种子能显著提高幼苗的生物量;苦豆子种子田间萌发的适宜土壤含水量为8%~12%,播种的最适深度是1~3cm。  相似文献   

16.
超干贮藏对菊苣种子活力与抗氧化性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研究超干处理对菊苣种子活力和抗氧化性的影响,采用硅胶干燥法超干处理菊苣种子,分别得到8.45%,5.17%,3.64%,2.33%和1.69%含水量的种子,密封于双层铝箔袋内放在50℃恒温箱内进行人工老化处理10 d,回水后测量种子活力及抗氧化酶等指标,结果显示老化前超干种子与未超干种子各项指标无明显差异,老化后超干处理的菊苣种子的发芽率、活力指数、脱氢酶、过氧化物酶和过氧化氢酶均高于对照,电导率、丙二醛含量低于对照,在超干种子中含水量为2.33%时贮藏效果优于其他含水量的种子。表明适度含水量的超干处理可以使菊苣种子保持较高的活力,提高了其耐贮藏性,为探讨菊苣种子的适宜贮藏方法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7.
偃麦草属5种植物种子发育过程中生理生化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对偃麦草属5种植物种子发育特性研究表明,其种子在成熟过程中水分含量呈下降的趋势,达50%含水量后下降非常迅速;干物质重量随种子的成熟逐渐增加,进入生理成熟期趋于稳定;偃麦草属植物种子成熟后含水量、干鲜重和千粒重存在种间显著差异,其中长根茎的巴顿硬叶偃麦草种子含水量、干鲜重和千粒重最低,种子较小。发芽实验结果表明,偃麦草属5种植物种子发育存在明显种间差异,种子发芽率与根茎的发育程度呈负相关,根茎越长,其休眠程度越严重。采用电导率值能够较好地反映种子间活力差异。偃麦草属植物种子发育过程中种子活力逐渐提高,直至种子进入生理成熟期(水分含量40%~50%)达到最高。  相似文献   

18.
苜蓿种子生物学研究概况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综述了苜蓿种子的形态特点,营养组成,影响其生理变化的因素及种子产量与其他性状的关系。苜蓿为优良牧草,其种子营养价值丰富、均衡,具有很高的食用价值。苜蓿种子在贮藏中的活力与贮藏温度、种子含水量及种子携带真菌的严重程度呈负相关。产量与每株花序数、每花序小花数,每生殖枝荚果数、每荚种子数和千粒质量呈正相关。浓度分别为0.03%的稀土、0.05%的多效唑处理能有效提高种子产量。Cd^2+,Zn^2+,Cu^2+,La^3+,Al^3+等重金属离子在较低浓度下能促进种子萌发,浓度较大时就产生严重的胁迫,离子间的交互作用明显。苜蓿种子的耐盐半致死浓度为0.6%~1.0%,阿魏酸等化感物质对种子萌发有显著的抑制效应。  相似文献   

19.
为探究圆柏(Sabina chinensis)的化感作用,本研究采用培养皿滤纸法研究圆柏叶片浸提液对地肤(Kochia scoparia)、稗草(Echinochloa crusgalli)、藜(Chenopodium album)、反枝苋(Amaranthus retroflexus)、马齿苋(Portulaca oleracea)5种杂草种子和向日葵(Helianthus annuus)、燕麦(Avena sativa)、油菜(Brassica campestris)、荞麦(Fagopyrum esculentum)4种作物萌发和生长的影响,并用圆柏叶片、树枝、树皮粉末和浸提液进行盆栽抑草效果检测。结果表明:圆柏叶片浸提液对5种杂草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对地肤、藜、反枝苋萌发及生长的化感效应指数均在-0.98以上;盆栽抑草结果表明,圆柏不同部位对5种杂草种子萌发和稗草及反枝苋株高生长均有较好的抑制作用,叶片化感强度大于树皮和树枝,叶片粉末拌土处理抑草效果好于浸提液叶面喷施;对作物的化感作用结果表明,圆柏叶片浸提液稀释1.5倍时,抑制荞麦种子萌发但不影响其株高及根生长,不影响燕麦种子萌发但降低其株高和根长生长,抑制油菜的发芽势和发芽指数但不影响其种子萌发率,促进油菜株高及根长生长,不影响向日葵种子萌发和生长。综上所述,圆柏具有良好的抑草活性,对作物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