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西洋梨(PyruscommunisL.)是与东方梨齐名的世界两大梨栽培类型之一,以肉质细软、石细胞少、芳香多汁而闻名于世,是除东亚外的世界其它地区梨生产和消费的主要类型。与我国传统种植的白梨、砂梨不同,西洋梨采收时果实硬、涩,不能食用,必须在采收后放置一段时间才能变软、成熟,表现出品种特有的品质和风味。因此与大多数果树不同,西洋梨的生产不仅包括肥水管理、花果管理、整枝修剪、病虫防治等田间作业,还包括以后熟为主要内容的采收后的果实管理。后熟既是西洋梨生产过程中的一个关键环节,同时它又与其它生产环节紧密联系,共同决定西洋梨果…  相似文献   

2.
不同种内梨品种果实维生素C含量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对秋子梨、白梨、砂梨和西洋梨4个种内的167个品种果实维生素C(Vc)含量进行了测定分析,发现秋子梨和西洋梨种内的品种果实Vc含量较高,白梨和砂梨种内的品种果实Vc含量偏低。秋子梨中满园香、龙香、鸭广和兴城谢花甜,西洋梨中伏茄、巴梨、安古列母、圣马丽尼、锦香、武巴、日面红和康佛伦等品种Vc含量高。  相似文献   

3.
西洋梨的采收和后熟技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西洋梨果实只有在采收后才能大量产生内源乙烯,启动果实的完全成熟,因而后熟是西洋梨生产过程中的一个关键环节。同时采收对后熟的质量又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文章根据西洋梨生产的这些特点,从采收期的确定、采收、采前气象因素、后熟的方法与调控等方面提出了西洋梨采收和后熟的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4.
梨在植物分类学上属蔷薇科梨属,全球约有35种,原产我国的有13种。我国生产上栽培的梨主要有沙梨、白梨、秋子梨和西洋梨4种,通常将前3种合称为东方梨。现重点介绍一下西洋梨的生态适应性及在我国的发展前景。1西洋梨生物学特性西洋梨原产欧洲地中海及中亚一带,在我国常被称为“香蕉梨”。树势直立,树冠圆锥形;叶片较小,卵形、近圆形或椭圆形,边缘锯齿圆钝,少数全缘;果实多为瓢形,绿色或黄色,多数带红色,有斑点,萼片宿存,果实需经7~10天后熟方可食用,熟后肉质细软、石细胞少、汁液多、味香甜。据中国农业科学院果树研究所研究,西洋梨对生态…  相似文献   

5.
西洋梨原产欧洲,目前在我国栽培区域仅有 山东的烟威、辽宁的旅大等地,栽植历史有100余年。威海为西洋梨最佳栽培区,乳山市上册的西洋梨(又称“册梨”)在历史上曾被封为贡品,解放后又被国家定为特供果品,饮誉海内外。由于种种原因,从50年代开始后的30多年间,西洋梨引进处于停滞状态,与国外的品种差距较大。近年我市引进选育了一批红色或晚熟西洋梨品种,现将试栽后表现较好的优良品种简介如下: 1、鲜美:由英国引入。果实小型,单果重150—200g,矮瓢形,果柄较短,歪向一侧。果实底色金黄,向阳面鲜红、美观。8…  相似文献   

6.
正西洋梨(P.communis)原产欧洲地中海及中亚一带,果实肉质细腻、汁液多、易溶于口。烟台是我国西洋梨引种最早、栽培面积最大的地区之一,优越的地理环境和良好的气候条件非常适合西洋梨栽培。红色西洋梨果实颜色鲜艳喜人,具有较高的商品价值,近年来在市场上非常走俏,受到消费者的青睐。我们对引进的红色西洋梨进行栽培观察,筛选出适宜烟台地区发展的早熟红色西洋梨品种。  相似文献   

7.
4个西洋梨品种适宜采收期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正>近年来,北京市大兴区积极引进和发展西洋梨品种,部分西洋梨品种已开始形成规模化生产。西洋梨果实采收后通过后熟才能达到应有品质,其采收成熟度与果实后熟品质及货架期密切相关。本试验研究了4个西洋梨品种不同采收期与果实品质及货架后熟期的关系,旨  相似文献   

8.
【目的】明确西洋梨果实后熟过程中生理生化变化规律及各生理指标间的相关性,找到反映果实后熟进程的特征指标,实现西洋梨果实后熟程度的快速无损检测。【方法】以‘三季梨’果实为试材,比较果实不同后熟时间的生理生化指标,并进行各生理指标间的相关性分析。【结果】在‘三季梨’果实后熟过程中,果皮色泽由绿转黄,亮度逐渐增加;叶绿素光化学效率(F_v/F_m)前6 d无明显变化,后2 d迅速下降,叶绿素a、叶绿素b及总叶绿素含量呈下降趋势;硬度、可滴定酸含量、维生素C含量呈逐渐下降趋势,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呈先增加后下降趋势;淀粉指数(SI)升高,酶含量降低,后熟6 d时出现乙烯和呼吸跃变峰。果实的后熟软化伴随着果皮叶绿素含量、h°值和叶绿素荧光参数中的F_0、F_v等指标的下降。通过相关性分析表明,果实硬度分别与叶绿素a、叶绿素b、总叶绿素含量、h°值、F_m和F_v等表征果皮颜色的指标以及与淀粉含量、纤维素酶活性等软化指标呈极显著正相关,与F_0和F_v/F_m呈显著正相关。同时发现,果皮颜色h°值与叶绿素a、叶绿素b、总叶绿素、叶绿素荧光参数F_0、F_v、F_m和F_v/F_m呈极显著正相关,与L*、a*、b*呈极显著负相关。【结论】西洋梨果实后熟主要是由于淀粉含量下降、纤维素酶活性变化引起果实硬度下降以及果皮叶绿素降解导致果面由绿转黄,最终完成果肉软化、果皮转黄的后熟过程。另外,以硬度下降至3 kg·cm~(-2)时作为果实最佳食用期,后熟过程中可通过果皮颜色或叶绿素荧光参数来对果实最佳食用期进行无损判断,当测定h°值低于105或L*值高于70时,或F_v/F_m低于0.7时,果实达到最佳食用期。  相似文献   

9.
1987—1988年对秋子梨、白梨、砂梨和西洋梨四个系统167个品种果实Vc含量进行了测定分析、发现秋子梨和西洋梨品种果实的Vc含量较高,白梨和砂梨系统则偏低。秋子梨中满园香、龙香、鸭广和兴城谢花甜,西洋梨中伏茄、巴梨、安古列母、圣马丽巴、锦香、武巴、日面红和康佛伦等品种Vc含量较高。  相似文献   

10.
<正>西洋梨是英国、意大利、法国和美国等国家栽培的梨品种,烟台最早于19世纪70年代引入。西洋梨的特点是采收后果实质地坚硬,一般需要经过7~10d的后熟期才可食用,充分成熟  相似文献   

11.
烟台市农业科学研究院对引进的9个早熟西洋梨品种进行高接,于2014—2016年调查其植物学特性、果实经济性状和抗逆性等,以期筛选出适合山东烟台地区推广种植的早熟西洋梨品种。  相似文献   

12.
2000年春引入伏巴梨,经6年观察,该品种表现结果早、易丰产、果实品质上等。定植后第3年结果,第4年平均666.7m2产1571kg,第5年3520kg,第6年达3630kg。果实呈葫芦状,平均单果重178g,最大350g。果肉白色,汁多味甜,可溶性固形物含量12.6%。7月中旬成熟,后熟后食用。是一个可适当发展的早熟西洋梨品种。  相似文献   

13.
梨果实的色泽分为绿色、黄绿色、黄色、褐色和红色,其中红色梨品种外观艳丽,深受消费者喜爱。当前我国拥有一些红色梨品种资源,但着色鲜艳、品质优良、大果型的品种资源非常稀少,而西洋梨红色品种,如红星、红安久、红考密斯等均为软肉型品种,果实成熟采收后须经贮藏方能食用。早酥红是2004年在陕西发现的早酥梨芽变,其花、幼叶、果呈红色,其他植物学性状、生长结果习性与早酥梨一致。经过多年观察鉴定、区域试验,果实红皮性状稳定。  相似文献   

14.
西洋梨是世界梨的两大栽培类型之一,以果实质优味美而闻名于世,其中的一些品种还具有果实早熟、果色艳丽、果实富含维生素C、抗旱、抗黑星病、抗梨木虱等优异性状,具有极高的生产和育种价值.  相似文献   

15.
基于主成分分析的烟台地区西洋梨果实品质综合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建立西洋梨果实品质的评价方法,探求西洋梨品质评价的主要影响因子,确定代表性品质指标,为筛选优良品种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方法】以山东省烟台市农业科学研究院西洋梨种植圃27份西洋梨品种为试材,测定了8项果实品质指标,应用隶属函数法对各项指标进行转化,采用SPSS分析软件进行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以前3个主成分作二维散点图分析,根据前3个主成分得分及相应权重之积累加和计算综合得分。【结果】转化后的数据经分析,累计方差贡献率为82.054%;二维排序图揭示了不同西洋梨品种前3个因子的分布情况,可为西洋梨品种选优提供参照;采用系统聚类分析,将27份西洋梨品种在遗传距离19时分为4个大类,27个西洋梨品种综合评价结果为‘好本号‘’康弗伦斯‘’盘克汉姆‘’阿巴特’综合品质性状较优。【结论】主成分分析结合聚类分析评价西洋梨果实品质结果可靠,可为生产利用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6.
<正>西洋梨外观奇特诱人,尤其是红色果实,色泽艳丽,让人一看就有垂涎欲滴的感觉,肉质细腻柔软多汁,风味浓郁,有香味,且市场售价高,深受消费者和种植者喜欢。近几年来,随着各种西洋梨品种的引进,如:红星、考西亚、早红考蜜斯和红安久等,刮起一股发展西洋梨的风潮。  相似文献   

17.
不同种内梨品种果实糖、酸含量分析比较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对秋子梨、白梨、砂梨、西洋梨和新疆梨5个种内281个品种的果实可溶性糖及可滴定酸含量进行分析发现,秋子梨品种含糖量高,含酸量中等;西洋梨、新疆梨、白梨和砂梨的品种含糖量中等;新疆梨品种含酸量中等,余者合酸量低。秋子梨中的红八里香、平梨、面梨、山梨16、南果4号、伏五香、早蜜、南果梨;白梨中的水罐;西洋梨中的赛斯凯尔和波16含糖量极高,均>11.00%。同时探讨了糖酸比与果实风味的关系,比值<15.0者,果实风味多为甜酸或酸涩,品质低下;比值在15.1—25.0者,风味多甜酸,品质中到中上;比值为25.1—60.0者,风味多酸甜,品质中上到上;比值>60.1者,风味多为淡甜、甜或甘甜,品质中上至上。  相似文献   

18.
不同栽培种果实有机酸组分及含量特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分属5个栽培种的98个梨品种资源为试材,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对成熟果实的有机酸组分和含量进行测定。结果表明:98个品种果实的总酸含量差别很大,其范围是1.28 ~ 23.47 mg · g-1 FW;5个栽培种中,西洋梨的总酸含量最高,其次是秋子梨、白梨和砂梨,最低的为新疆梨。梨果实中主要组分苹果酸和柠檬酸含量变化范围分别是0.73 ~ 23.16 mg · g-1 FW和0.02 ~ 15.29 mg · g-1 FW,分别占总酸的55.91%和37.08%;大部分西洋梨品种,柠檬酸含量高于苹果酸含量,是以柠檬酸优势型为主的梨栽培种。基于有机酸含量的聚类分析结果揭示白梨与秋子梨、砂梨存在较近的关系,以及西洋梨与秋子梨高酸的共同特征,同时也表明西洋梨与其他栽培种亲缘关系较远。  相似文献   

19.
当前我国拥有一些红色梨品种资源,但着色鲜艳、品质优良、大果形的品种资源非常稀少,而西洋梨红色品种,如红星、红安久、红考密斯等均为软肉型品种,果实成熟采收后须经贮藏方能食用.2004年,我们在陕西渭北一个梨园发现一株早酥梨树有一枝条花和幼叶为红色,果实全红,其他植物学特征与早酥梨一致.经过多年观察鉴定、区域试验,红皮特性稳定,因而将其确定为早熟红色梨新品系,暂定名早酥红.现将其主要性状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20.
《中国果树》2017,(Z1):58-59
经调查发现,西洋梨"铁头"现象的发生是果实钙元素失调引起的,砧木类型、土壤有机质含量低、土壤酸化、施肥不合理、修剪不当等因素是造成果实钙元素失调的主要原因,同时提出改善土壤结构和理化性状、调整土壤p H值、合理施肥、合理负载和注意修剪等措施来预防"铁头"现象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