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7 毫秒
1.
针对跨流域调水工程水环境安全评价中各指标的模糊性和不确定性,将信息熵理论应用于水环境安全评价中,建立了基于层次分析-信息熵的跨流域调水工程水环境安全模糊综合评价模型。采用污源、水质、生态三类指标建立了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基于信息熵建立了专家自身权重模型来修正层次分析法得到的指标主观权重,得到的指标融合权重减少了权重确定的主观性。以引滦入津工程水环境安全评价为例介绍了该模型的具体运用,结果表明,该模型科学可靠,结果相对客观可信。  相似文献   

2.
水环境安全与经济增长水平、区域的人民生活质量以及社会可持续发展都密切相关。在水污染事故后,进行水环境安全预警,预测其造成的影响,发出警报,并采取措施减少事故造成的危害,将有利于当地的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从而产生巨大的社会、经济和环境效益。以南通市通州区为研究对象,构建基于VB平台的突发性水污染事故预警系统,确定预警指标,利用层次分析法计算各指标权重并结合指标分级阈值标准,综合判断预警级别及水污染事故可能造成的影响,为相关部门采取应急措施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3.
水环境评价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其相互作用比较复杂.为了能够更好地反映水环境评价中各个影响因素,采取模糊综合评判方法对水环境进行评价.结果表明,模糊综合评判方法对水环境评价具有良好的可靠性,可以确定出水体中主要污粢物,为合理制定治理措施提供依据,并为其他方法进行水环境评价提供参照.  相似文献   

4.
基于模糊综合评判法水环境评价及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水环境评价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其相互作用比铰复杂。为了能够更好地反映水环境评价中各个影响因素,采取模糊综合评判方法对水环境进行评价。结果表明,模糊综合评判方法对水环境评价具有良好的可靠性,可以确定出水体中主要污染物,为合理制定治理措施提供依据,并为其它方法进行水环境评价提供参照。  相似文献   

5.
跨区域跨流域调水是我国水资源优化配置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太湖流域内水流缓慢,环境容量低,引水清污成为太湖流域改善水环境质量的手段之一.在污染源难以得到有效治理的条件下,引水使得江河原水中污染物发生二次迁移,对流域水环境质量产生污染风险.基于三角模糊数原理以及a-截集技术,选取氨氮关键水质参数,评估太湖流域典型调水试验受水区水质污染风险程度,从而为太湖流域水利工程的科学调度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基于“压力-状态-响应”概念模型,构建3层次的水环境生态安全评价体系,用标准化和熵权法确定评价体系中各指标的标准化值和权重,采用综合指数评价法计算得到水环境生态安全综合指数评价值。划分等级,建立综合指数评价值与生态安全评价之间的等级关系,并对南京市水环境生态安全进行评价,结果表明:2005-2012年南京市水环境生态安全综合评价指数值处于上升状态,水环境生态安全由中警状态(水环境较差)进入预警状态(水环境一般)。  相似文献   

7.
基于河南省水环境现状,从"压力-状态-响应"(PSR)指标体系框架出发,建立河南省水环境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对所选取指标进行分类,并对河南省2010-2016年间的水环境生态安全水平发展变化趋势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将选用的29个指标最终划分成3个主成分,河南省水环境生态安全程度主要是由第一主成分决定,即由人口,生产总值,化肥、农药、薄膜的使用量,工业废水中COD、氨氮排放量,人均和单位GDP用水量等控制,其次取决于河南省政府对水体污染治理投资情况。2010-2016年河南省水环境生态安全综合指数变化趋势与压力、响应指数变化趋势一致,均是整体呈逐年上升趋势,说明近年来河南省水环境质量状况逐渐有所好转,但近两年稍有下降趋势,仍需加大对水环境的治理,改善水环境整体质量,提高水环境生态系统自身应对外界压力胁迫的能力。  相似文献   

8.
[目的]揭示通州区地下水化学特征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利用2018年在通州区采集的45件300 m深度的地下水水质检测数据,通过Piper三线图、Gibbs图、因子分析和聚类分析等多元统计分析方法,分析了第四系地下水水化学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结果]通州区第四系地下水浅层水化学类型以HCO 3-Ca.Mg型为主,深层地下...  相似文献   

9.
基于熵权的模糊物元水资源承载力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根据水资源承载力分析的结构特点,在传统多目标分析决策技术的基础上.将熵值法与模糊物元建模相结合,建立了基于熵权的属性识别水环境承载力评价模型,应用熵值法来确定权重系数,避免了权重系数确定的主观性问题,用一种新的方法进行水环境承载力评价。结合实际应用的结果表明,评价结果合理,适用于水资源承载力评价。  相似文献   

10.
湖泊水环境分区评价是湖泊水功能区划分的重要依据。针对干旱区草型浅水湖泊水环境状态区划和评价分级过程中存在的模糊性,将基于模糊等价关系的传递闭包法、模糊划分的ISODATA技术与模糊模式识别方法有机结合形成模糊聚类识别复合模型。利用该模型对典型的干旱区草型浅水湖泊-内蒙古自治区西部的乌梁素海的水环境状况进行分区评价研究。分区评价结果与实际情况相符。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较好地提高了湖泊分区评价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1.
为了对联合收割机的各项性能指标及总体性能进行评价,用于指导联合收割机的改进设计,建立了基于模糊层次分析法的联合收割机评价体系。首先,由专家利用经三角模糊数优化的模糊层次分析法和0.1~0.9标度法确定联合收割机各级指标的权重系数;然后,以某型号联合收割机为例,由评审团运用单因素模糊综合评判法对其二级指标进行评判;最后,得到一级指标和总体性能的评价等级。结果表明,该型号联合收割机综合性能良好。经分析,改进设计时应着重考虑改善损失率、舒适性、节能性等指标。  相似文献   

12.
磁阻电动机驱动系统是一种新型调速系统,在低压和小功效条件下运行时其性能优于普通电动机,但其非线性程度高难得到理想的调速控制性能。本文利用模糊控制理论,提出磁阻电动机速度模糊控制的具体实施方案,对电动机进行速度闭环控制,并用自制样机进行实验调试。其结果表明:该系统结构简单、运行可靠,具有良好的调速性能。  相似文献   

13.
模糊可靠性理论在河流水质风险评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由于影响污染物浓度的诸多因素,如污染物性质、水温、水力条件等的不确定性和随机性,使得河流水质安全的极限状态并非如通常的“临界点”所定义的那么明确。根据这一认识,运用模糊数学原理,将水质安全的极限状态定义为在“零”附近的一个不确定区间,即“模糊临界区间”。并在给定河流水质模糊可靠度概念的基础上,建立度量水质风险的模糊失效概率模型,给出表征水质安全的模糊可靠度计算模式。实例研究表明,所建模型对水质风险问题研究具有很好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14.
在水工建筑物稳定分析中,岩土体介质的力学参数是非常重要的。目前,工程人员所采用的参数大部分是根据室内或现场试验取得的样本参数,对样本数据进行处理后,根据工程经验所确定的,对工程边坡稳定性分析带来了相当大的不确定性。利用概率理论和模糊理论来具体定量分析这一系列参数的不确定性,推导了统一的可以考虑加固等处理措施的统一功能函数,并将各种荷载作用体现在模糊随机变量系数中。并对西南某电站导流洞出口边坡进行了计算分析,计算结果表明该方法是正确且可行的。  相似文献   

15.
为准确把握农机事故的风险程度,探究农机事故发生原因和规律,有效预防农机产品在工作过程中各种事故的发生.通过将事故树分析法与三角模糊理论相结合来构建模糊事故树模型,对造成农机事故的因素进行分析研究,结果如下:通过事故树分析推断出造成农机事故的已知原因和潜在原因共23个,求解出57个最小割集和3个最小径集;利用三角模糊理论...  相似文献   

16.
针对氧乐果合成反应过程温度具有时变、延时等非线性特性,研究了补偿模糊神经网络控制系统。首先确定了补偿模糊神经网络的初始结构和初始参数,再通过动态调整补偿的改进BP算法来调整参数,实现温度的实时控制。仿真结果表明:补偿模糊神经网络控制系统收敛速度快、适应性强,在温度控制方面取得了比较满意的控制效果。  相似文献   

17.
针对联合收割机非线性、时变且滞后的复杂系统,本文设计了基于模糊集的脱粒滚筒模糊控制器来改善脱粒质量、减少脱粒损失.文中采用多个可调因子的调整规则对因子α1和α2进行自调整得出了切合实际的模糊控制规则.利用Mat-Lab中的Fuzzy Logic工具箱生成了模糊控制器的系统特性曲面.由曲面分析得,文中提出的模糊控制规则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18.
以模糊概率理论为基础,建立了一种新的流域水资源可再生能力评价模型——模糊概率模型。在此评价模型中,提出了模糊权重的概念,可充分考虑权重的模糊性,避免了权重取值带来的不确定性。应用该模型对黄河流域9个行政分区的水资源可再生能力进行了综合评价,并与流域的实际情况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本评价方法具有较好的合理性与可靠性,可广泛适用于各种水资源综合评价问题。  相似文献   

19.
竹纤维复合材料性能影响因素的综合衡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模糊理论应用领域很广泛,已在天气预报、图像识别、地质地震、交通运输、医疗诊断、信息控制及人工智能等诸研究领域有较好的应用。为此,给出了影响竹纤维复合材料性能因素的模糊数学综合评判模型;定量地论述了各因素对竹纤维复合材料性能的影响程度,为竹纤维复合材料研究提供了一种有效的研究方法。  相似文献   

20.
农业机械系统模糊综合评价中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陈青春 《农机化研究》2005,(6):115-116,134
在参阅农业机械系统模糊综合评价现有文献的基础上。对不同模糊算子对评价结果的影响进行了分析,发现农机系统的模糊综合评价尚存在某些不完善之处。为了改善评价效果,建议采用优势度指标,使得被评对象的评价结果进一步拉开差距.以便排出评价顺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