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国内多座深厚覆盖层上兴建的高心墙土石坝坝顶均出现不同程度的开裂,对坝体的长期安全稳定构成威胁,受到业内广泛关注。通过地质雷达、高密度电法等物探技术确定某高心墙堆石坝顶裂缝时空分布情况,根据变形实测资料分析了其变形破坏特征,并结合工程建设情况、结构特征、运行情况等对开裂原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坝顶裂缝产生的根本原因是土体承受的应力超过其抗拉强度或抗剪强度后而发生的破坏,直接原因为坝顶的不均匀沉降,其中水荷载、湿化变形、蓄水速度、坝顶材料特性是坝顶不均匀沉降的关键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2.
影响土石坝运行安全两大主控因素是变形与渗流,其中不均匀沉降是影响土石坝变形安全的主要体现。坝体变形不协调,将影响大坝安全运行,而坝体变形监控与模拟分析技术研究是保障土石坝安全运行的关键技术问题。现阶段土石坝变形监控与模拟分析技术普遍采用单点时序预测模型,难以反映大坝的整体变形状态,而基于单点序列的平面模型在理论和方法上研究较少。基于克里金插值方法建立了土石坝变形平面模型,通过某砾石土心墙堆石坝监测资料模拟分析表明,该变形监测平面模型建模方便,精度较高,具有良好的工程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针对土石坝沥青混凝土心墙的工作特点,采用室内试验以及数值模拟试验结合的手段对沥青混凝土水力劈裂的发生机理、产生原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后期变形导致的孔隙率的增大使得沥青混凝土试样局部区域出现较大的渗透性,在颗粒骨架与水压力相互作用过程中此局部区域失效破坏,形成初始的水力劈裂裂缝。同时发现裂缝周边存在很大的水力梯度,这被众多学者认为是发生水力劈裂的必要条件。进而分析了冶勒沥青混凝土心墙坝初次蓄水的原位观测资料,资料表明沥青混凝土心墙与过渡料之间存在着较大的相对不均匀位移,这使得心墙局部区域竖直压力骤减甚至出现拉应力,它是诱导沥青混凝土发生水力劈裂的重要条件。  相似文献   

4.
墙体裂缝是常见的房屋质量问题,常见的墙体裂缝有斜向裂缝、垂直裂缝、水平裂缝、女儿墙裂缝和混合裂缝等.这些裂缝主要由于温差变形、地基沉降不均匀、地基土冻胀和屋面女儿墙漏水冻胀和房屋结构等原因所引起,应根据具体情形对这些裂缝采取相应处置措施.  相似文献   

5.
锚喷挂网支护是靠锚杆、钢筋网和混凝土层共同提高边坡岩土的结构强度和抗变形能力,减小岩体侧向变形,防止变形裂缝产生,增强边坡整体稳定性的支护措施之一,主要适用于岩性较差、强度较低、易于风化的岩石边坡;杨家桥水库大坝为浆砌条石重力墙砌石坝,由于受地质条件影响坝身出现了轻微的不均匀沉降,加之年久失修,前坝坡出现了多处裂纹,使得库水因坝体漏失严重,影响水库蓄水和效益的正常发挥。为了使该水库能正常蓄水运行,确保农田的灌溉及水产养殖,经技术经济比较,决定采用锚喷挂网支护方案对大坝前坝坡进行防护。以杨家桥水库大坝锚喷挂网支护技术在除险加固工程中的应用作介绍。  相似文献   

6.
介绍了施工运行调查与地质勘探测试相结合的地质勘察方法,并从库岸稳定、土石坝沉降、土石坝裂缝、土石坝滑坡、土石坝渗透、坝基抗滑、坝基渗透及绕坝渗透稳定问题等方面,并对江西病险水库的主要病险成因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7.
陈俊杰 《湖南农机》2010,(3):178-179
墙体裂缝是常见的房屋质量问题,常见的墙体裂缝有斜向裂缝、垂直裂缝、水平裂缝、女儿墙裂缝和混合裂缝等。这些裂缝主要由于温差变形、地基沉降不均匀、地基土冻胀和屋面女儿墙漏水冻胀和房屋结构等原因所引起,应根据具体情形对这些裂缝采取相应处置措施。  相似文献   

8.
高心墙堆石坝因赋存环境复杂,载荷大、应力水平高,坝体安全受到广泛关注.实际工程中坝顶开裂现象时有发生,影响大坝的防渗和稳定,分析和研究影响坝顶开裂的相关因素对大坝设计和运行具有重要意义.基于此,通过对比典型大坝开裂前后坝顶变形倾度的变化规律,将变形倾度作为衡量指标进行了高心墙堆石坝坝顶开裂的影响因素分析.基于多座已建高...  相似文献   

9.
采用二维非线性有限元分析方法,筑坝材料本构模型选用邓肯E-ν模型,对清林径水库扩建工程加高后主坝进行了应力应变分析,比较全面的了解了土石坝坝体变形和应力分布规律.计算结果表明,新老坝体结合面剪切作用较强,计算应力水平较高,可能发生剪切破坏,产生剪切裂缝.  相似文献   

10.
面板堆石坝坝体变形主要发生在坝体填筑和水库蓄水过程中,面板浇筑完成后,水库蓄水引起的坝体变形直接关乎面板的受力变形状态。为避免或降低蓄水对面板造成不利影响,开展水库初期集中蓄水对坝体变形的影响分析是非常有意义的。本文根据水布垭面板堆石坝的实测资料,对初期集中蓄水引起的坝体变形增量进行分析,讨论了变形增量的空间分布规律,研究表明:坝体变形受蓄水影响程度沿顺河向逐渐减弱,且坝体越高处该减弱程度越低,约1/2坝高以上部位的变形整体易受集中蓄水影响;坝体水平位移与沉降受初期集中蓄水影响的分布特征相似,但沉降变形所受影响更大。根据以上研究结果初步划分了初期集中蓄水影响区,能为开展坝体分区优化和变形控制研究提供一定参考和指导。  相似文献   

11.
复合土工膜不同锚固型式对膜应力变形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复合土工膜在土石坝坝顶锚固区的受力特点,结合工程实例,采用三维有限元方法对坝体和复合土工膜进行了数值模拟,分析了不同锚固型式对土工膜的应力变形的影响。结果表明,"U"型锚固沟型式对复合土工膜的应力变形影响最小,膜锚固于防浪墙上的型式对复合土工膜的应力变形影响最大,对实际工程的设计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2.
针对土石坝黏土心墙破坏机理的实际特点和物理机制,根据实际工程中黏土心墙所处的应力状态和应力路径的变化,设计了带裂缝黏土心墙的破坏机理试验,探究了裂缝宽度、水压力及反滤层对黏土心墙水力劈裂破坏的影响。结果表明,宽度较小的裂缝在浸水后会闭合,而宽度较大的裂缝则有可能成为土样水力劈裂破坏的通道;一定大小的水压力和加载速率是水力劈裂发生的必要条件;反滤层对于预防水力劈裂破坏的发生具有积极的作用。试验结果对黏土心墙坝体设计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3.
干缩开裂黄褐土非饱和水平吸渗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室内水平吸渗试验,结合Matlab数字图像处理与形态学算法,在黄褐土土壤中添加秸秆模拟不同生长期作物根系密度,对干缩开裂黄褐土中的非饱和水平吸渗及湿润锋推移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秸秆密度处理裂缝稳定形态面积密度和裂缝平均宽度差异显著(p0.05),当秸秆密度由0 cm/cm~3增加到1.5 cm/cm~3时裂缝面积密度和裂缝平均宽度分别减小为1.73%、0.071 cm,随着秸秆密度增大土壤稳定形态裂缝面积密度与裂缝平均宽度显著减小。秸秆添加间接影响入渗过程历时,但土壤最终累积入渗量无显著差异。裂缝的存在导致入渗率发生波动现象,且在入渗前中期尤为明显;未开裂土和开裂土累积入渗量随时间的变化关系均符合Kostiakov经验入渗模型,其经验参数与秸秆密度有关,拟合方程达到显著水平。引入湿润锋均匀系数对水平吸渗不均匀性进行评价,土壤裂缝面积密度及裂缝平均宽度越大入渗初期的水分不均匀性特征越明显,均匀系数随着时间推移逐渐减小;根据湿润锋推进速率随时间的变化特征,开裂黄褐土土壤的水平吸渗过程可以分为3个阶段,即初始裂隙流阶段、稳渗基质流阶段和吸渗末期阶段。  相似文献   

14.
采用非线性有限元法,应用邓肯E-B模型对浪河水库黏土心墙堆石坝进行了应力变形分析.计算模拟了大坝未蓄水时、蓄水后及水位突降过程,得出各个时期的坝体最大断面上各部分的位移和应力分布.计算结果表明,在上游坝坡处堆石部分有滑坡的可能性,采用刚体极限平衡法给予校核,计算结果与实测规律一致.对于坝体渗流稳定也做了相应的计算分析,并对坝体安全稳定作出了相应的评价.通过分析得知坝体裂缝主要是坝体产生不均匀变形所致,分析结果为坝体加固措施的设计及实施提供了必要的参考.  相似文献   

15.
塑性混凝土墙在病险土石坝加固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过有限元计算和时比分析,基于混凝土弹性模量越高,拉应力越大,防渗墙与坝体的变形越不协调,相应提出了病险土石坝防渗墙宜采用低弹模塑性混凝土的看法;经过长期的防渗墙材料试验和研究认为,随着水泥用量的增加.塑性混凝土强度、弹性模量增加,弹强比也略增大,极限应变则降低;根据福建省病险土石坝特点配设的塑性混凝土材料配合比和试验研究的物理力学性能指标,可供类似工程设计参考.  相似文献   

16.
在实际工程中,钢筋混凝土连续梁发生弯曲裂缝或剪切裂缝之后,支座反力将重新分配。为探索重新分配的规律,本文作者通过对23根两等跨连续梁的结构试验,总结出中间支座不均匀沉降和裂缝开展过程中对梁的反力、承载力和破坏形态等方面的变化规律,并以增强配筋的方法来解决支座不均匀沉降对连续梁的承载能力。为钢筋混凝土连续梁的设计和工程应用打下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7.
土石坝压实质量控制是土石坝施工中的重点问题.从土的压实机理出发,选取正确的压实标准,通过击实、碾压试验,确定压实度和最大干密度及碾压参数,经对现场压实质量实时检测,依据施工质评标准,控制压实质量.以铁岗水库扩建工程中主坝后坝坡加高培厚的填筑施工为例,对土石坝压实质量控制中步骤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简略分析.旨在正确地应用压实标准,合理操作试验规程,分析试验成果,确保工程质量.  相似文献   

18.
锚喷挂网支护是靠锚杆、钢筋网和混凝土层共同提高边坡岩土的结构强度和抗变形能力,减小岩体侧向变形,防止变形裂缝产生,增强边坡整体稳定性的支护措施之一,主要适用于岩性较差、强度较低、易于风化的岩石边坡;杨家桥水库大坝为浆砌条石重力墙砌石坝,由于受地质条件影响坝身出现了轻微的不均匀沉降,加之年久失修前坝坡出现了多处裂纹,使得库水因坝体漏失严重,影响水库蓄水和效益的正常发挥。为了使该水库能正常蓄水运行,确保农田的灌溉及水产养殖,经技术经济比较,决定采用锚喷挂网支护方案对大坝前坝坡进行防护。以杨家桥水库大坝锚喷挂网支护技术在除险加固工程中的应用作介绍。  相似文献   

19.
史西西 《南方农机》2017,(15):80-81
渗流破坏是土石坝常见的破坏形式之一。自20世纪初以来,许多学者对渗流破坏的机理进行了研究。以往的大部分研究都是在确定临界水力梯度的基础上,以确定渗流破坏的发生。然而,很少有人花在建立模型上。事实上,有关破坏发展的信息在评估灾害后果、准备应急措施和减轻财产损失方面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因此,有必要对土石坝渗流破坏的破坏机理和发展过程进行进一步的研究,提出实际的数值模型和方法。  相似文献   

20.
基于分区填筑相对密度指标,研究了某300 m级高心墙堆石坝坝体变形协调及安全性。对大坝进行三维弹塑性固结有限元分析,从坝体变形协调、心墙应力拱效应、水力劈裂和坝顶裂缝等方面评价了大坝安全。结果表明,盲目提高各分区填筑标准并不能使坝体各分区变形协调,而适当降低过渡区填筑相对密度、提高堆石区填筑相对密度,可使坝体变形从心墙到堆石区平稳过渡,同时减弱过渡区对心墙的拱托作用,有利于抗水力劈裂安全。采用Leonards法和有限元应变法判断了坝顶裂缝的开展,认为堆石区填筑相对密度过低是坝顶产生横向裂缝的必要条件。根据计算结果,提出了最有利于大坝安全的理论最优填筑方案,并建议了经济最优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