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通过对茹河流域主要控制水文站径流泥沙资料的统计分析,论述了茹河泥沙的来源、输沙量的年内分配和年际变化、水沙关系以及泥沙成因。  相似文献   

2.
结合辽河流域概况及下游马虎山、平安堡、辽中、六间房4个水文站的历年来水来沙资料,分析辽河下游的水沙来源,并通过径流量-输沙量的年际变化图、年内变化图、沿程变化图以及多年的双累积曲线图,分别从时间和空间上对辽河下游的水沙特性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辽河下游的泥沙主要由上游暴雨携带而来;2000年以前的来水来沙较大,此后急剧减少,仅有多年平均的10%;从马虎山至六间房,多年平均输沙量表现为逐渐递减.  相似文献   

3.
高鹏飞 《甘肃农业》2004,(8):119-119
巴家嘴水库位于庆阳市境内 ,由于泥沙淤积 ,水库库容锐减 ,探讨该水库的水沙规律 ,对实施科学的水沙调度 ,延长黄土高原型水库寿命具有一定的借鉴作用。一、水库概况及防洪现状巴家嘴水库位于庆阳市泾河一级支流蒲河中游 ,为均质黄土坝 ,1 962年建成运用 ,坝高 5 8m ,后经 1 965年、1 972年两次加高 ,现坝高 74m ,总库容 5 .1 1亿 ,控制流域面积 3 5 2 2 ,是一座集防洪、灌溉、城市供水及发电为一体的综合性水库 ,其枢纽主要由土坝、一条输水洞、两条泄洪洞组成。根据 2 0 0 3年 1 2月实测库容 ,泥沙淤积 3 .3 3亿 ,剩余调洪库容 1 .78亿…  相似文献   

4.
小流域作为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综合治理的基本单元,赋存了大量的泥沙侵蚀特征和侵蚀环境变化信息。它在减少黄土高原土壤侵蚀方面发挥着十分重要作用。概述了20世纪60年代以来黄土高原小流域泥沙来源和历史侵蚀过程方面的研究进展,小流域泥沙来源主要从传统方法、元素示踪法及REE稀土元素示踪法方面进行了分析,展望了未来小流域泥沙来源及泥沙侵蚀研究的发展,为小流域开展水土保持工作、对水土资源进行科学的评价和开展更深入的研究提供了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5.
小流域作为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综合治理的基本单元,赋存了大量的泥沙侵蚀特征和侵蚀环境变化信息。它在减少黄土高原土壤侵蚀方面发挥着十分重要作用。概述了20世纪60年代以来黄土高原小流域泥沙来源和历史侵蚀过程方面的研究进展,小流域泥沙来源主要从传统方法、元素示踪法及REE稀土元素示踪法方面进行了分析,展望了未来小流域泥沙来源及泥沙侵蚀研究的发展,为小流域开展水土保持工作、对水土资源进行科学的评价和开展更深入的研究提供了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6.
赵杰  吴永跃  郝立彦 《安徽农业科学》2006,34(12):2817-2818
介绍了柳河泥沙危害的主要表现形式和治理措施。  相似文献   

7.
由于水电工程建设的特殊性,导致弃土弃渣直接进入河道现象比较严重,致使施工区及以下河道泥沙含量发生显著变化,严重影响库区使用寿命和河道行洪安全。本文运用比重法对金安桥水电站工程建设过程中受影响河道的泥沙含量进行测定,以分析其动态变化特征及控制措施。结果显示:(1)施工初期和末期的工程开挖对河道泥沙含量的贡献率较大,分别是多年平均值的3.99倍和4.55倍;(2)年内河道上下游断面泥沙含量变化也较大,2005~2008工程区上下游河道断面泥沙含量变化差异性较大,下游泥沙含量分别比上游高出-1.99%、24.58%、27.19%和375.51%。  相似文献   

8.
根据对洮河碌曲段实测水文数据的分析,表明河床的变形上游以下蚀为主,下游以侧蚀为主,但河流上游也有淤积发生。该断面30a间的淤积总量为1.59m3,年平均淤积量为O.053m3。强降雨产生的地表径流造成的水土流失是河流泥沙的主要来源,水流冲刷河床产生的泥沙与水土流失产生的泥沙相比微乎其微。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渭河中下游铬(Ⅵ)的分布及迁移转化规律。【方法】以铬(Ⅵ)含量为测定指标,采用三点三线法,于201103采集渭河中下游陕西段13个水文监测站附近的水样,研究渭河河水中铬(Ⅵ)含量的分布规律;此外,采集了陕西段主要城市排污口污水及代表性断面的底泥,研究污染源及泥沙吸附作用对渭河中下游河水中铬(Ⅵ)含量的影响,并采用一维稳态水质模型模拟了渭河中下游铬(Ⅵ)的沿程迁移规律,对水流自净能力进行了分析。【结果】从上游至下游,渭河中下游陕西段河水中铬(Ⅵ)含量呈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其中西安段代表断面河水中铬(Ⅵ)含量达到最大,为0.113 mg/L;对渭河中下游陕西段各主要城市排污口污水中铬(Ⅵ)含量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各排污口污水对河水中铬(Ⅵ)含量有明显影响,其污染明显超过了河流的纳污能力;对虢镇桥-兴平西吴、天江人渡-新丰桥、树园-潼关吊桥3个河段水样和底泥中铬(Ⅵ)含量的测定结果表明,泥沙对降低河水中的铬(Ⅵ)有积极的净化作用。【结论】渭河中下游陕西段大部分河段铬(Ⅵ)含量已超出《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中对Ⅴ类水质的要求,应加强对铬(Ⅵ)污染的治理。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雨滴打击下薄层漫流的输沙机理,为建立细沟间薄层水流泥沙输移预报模型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人工模拟降雨试验,以无雨滴打击为对照,对黏性土壤在直径2.68 mm和3.02 mm雨滴击溅作用下,不同坡度坡面(2°和4°)细沟间薄层水流深度(h)与土壤侵蚀量、泥沙含沙量、扰动系数(Cr)关系进行了研究。建立了黄土缓坡坡面扰动系数的预测方程。【结果】雨滴击溅下坡面薄层水流土壤侵蚀量较无雨滴击溅时显著增大,击溅雨滴直径越大,侵蚀量越大,与水深呈对数规律变化。在雨滴击溅作用下,泥沙含沙量随水深的增加呈减小趋势,且雨滴直径越大,减小幅度越大,这与无雨滴击溅时薄层水流的泥沙含沙量变化相反,表明雨滴击溅作用是薄层水流泥沙输移的主要动力。雨滴击溅作用对薄层水流的扰动系数随水流深度的增大呈线性减小趋势;对侵蚀性黄土而言,2.68 mm雨滴击溅下,无扰动水深为6.94 mm;3.02 mm雨滴击溅下,无扰动水深为7.20 mm。【结论】雨滴击溅作用是薄层水流泥沙剥蚀的主要动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