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4鸡群管理措施不当4.1密度过大超密度饲养,不随鸡龄、个体增大及时分群(稀群),未强弱分群。鸡群自身引起的应激反应强烈,啄羽、啄肛严重,鸡群不均匀,抵抗力差。适宜的密度应根据鸡的品种、日龄、季节、饲养方式来确定。一般情况下,1周龄最大密度不超过60只/m2,2周龄不超过30只/m2,3周龄不超过20只/m2,4周龄不超过10只/m2。4.2断喙不当断喙是饲养蛋鸡、土鸡、山鸡(野鸡)的重要管理措施。若鸡的断喙时间过迟,或用烙铁断喙等土法断喙,会导致雏鸡的应激反应增强。一般情况,断喙时间在7~18日龄为…  相似文献   

2.
在鸡的异常行为中,啄癖造成的损失最大。啄癖是指啄羽、啄肛、啄尾、啄趾、啄蛋等恶习。发生啄癖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概括起来主要有营养、饲养管理、疾病和遗传等方面的因素。目前预防喙癖最有效的方法就是断喙。断喙可用断喙器或电烙铁进行。断喙时上喙切除1/2,下喙切除1/3,并在刀片上烙烫2/3秒,以防流血。断喙后可在每只鸡每天饮水中加入  相似文献   

3.
恶食癖又称啄食癖,大、小鸡都能发生。常见恶癖有啄肛、啄尾、啄翅、食毛癖等。啄癖轻者可啄伤翅膀,造成流血伤残,重者可啄穿腹腔而致死亡。恶食癖发生的原因很复杂,主要原因是饲养管理不良,饲料配合不当,特别是饲料中缺乏某种营养物质时,会诱使啄癖发生,久之造成恶癖。采取以下预防措施,可明显降低其发生率。1断喙可以有效地防止啄癖断喙一般进行两次,第一次在6~9日龄。方法是用断喙器将鸡上喙从鼻孔到喙尖断去1/2,下喙断去1/3。断喙时要注意切烙结合,操作时不能过快,以防出血,但也不能过慢,以免烧伤深部组织。为减少断喙引起的应激和防止…  相似文献   

4.
断喙是蛋鸡饲养管理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断喙不仅可以防止鸡只相互啄肛、啄羽、啄趾等恶癖的发生,还能提高饲料利用率,使鸡群生长发育一致,推迟性成熟,降低产蛋期的死亡率。正确掌握断喙技术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一、断喙的鸡群健康状况一定要良好,因为断喙对鸡群...  相似文献   

5.
雏鸡断喙前后的饲养管理■汪连松(浙江省建德市种禽场311604断喙目的在于减少鸡只之间因限饲饥饿而导致的互啄,同时还可以减少饲料浪费。正确的断喙,对今后鸡群的饲养管理是有益的。而不当的断喙,则会造成鸡只采食和饮水困难,鸡群大小也不均匀。这就要注意雏母...  相似文献   

6.
1原因1.1饲养管理1.1.1光照强度过大由暗环境转到较明亮处饲养,如密闭式鸡舍转入开放式鸡舍饲养;在雏鸡阶段,特别是在10日龄前后,光照强度大;在开放式鸡舍饲养时,由于鸡舍的跨度较小,又没有树荫的遮挡,使舍内的光照强度太大,雏鸡、生长鸡及产蛋期都会引起相互啄羽、啄肛等恶癖的发生。1.1.2饲养密度过高如果舍内饲养密度过高,而给饲、给水的空间有限,会影响采食和营养供给,甚至造成应激而发生啄羽。1.1.3断喙不当适当的断喙可减少饲料浪费,避免啄羽;但断喙不当可引起啄羽,一般现场发现的啄羽和互啄都与断喙不当有关。1.1.4缺水、断料或拖延…  相似文献   

7.
夏季是鸡啄癖的多发季节,引起鸡啄癖的原因较多,既有品种和饲料方面的因素,一些疫病尤其是大肠杆菌病也是主要诱因,故防治该病应从以下几点入手。1及时正确地断喙是防治啄癖症最有效措施建议在9日龄时断喙,整齐地烙去鼻孔至喙尖的下1/3,于50日龄时对断喙不好的鸡只进行复断。2找出并移走“好啄鸡”,治愈“被啄鸡”,防止本症的不断蔓延性情暴躁,好斗好啄的鸡只总是表现为先啄,啄死一只后,便去啄另一只,最后一笼中只剩下它自己,所以发生啄肛症后,首先找出“好啄鸡”,并对其单独饲养。对“被啄鸡”的伤处涂上苦味抗生素、废机油等颜色难看的药…  相似文献   

8.
断喙是当代鸡生产中具有决定性的管理措施之一。其主要优点是可从根本上杜绝啄癖的发生,减少因鸡钩扒饲料而造成的浪费,提高饲养密度,促进鸡群生长整齐而易于管理。合适的断喙可获得较高的生产性能,若断喙不当,在实际生产中会造成死亡率高、发育不良、均匀度差和产蛋率低。现就断喙的一些技术措施概述如下,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种鸡的断喙     
断喙是现代家禽集约化饲养中不可忽视的管理技术之一,它可大量减少鸡的自相残杀、啄毛、浪费饲料、啄吃鸡蛋、啄扯足指等恶癖。可是,若断喙操作不当,则会使鸡体产生极大应激,如断喙刀片温度不足则会使鸡受到细菌感染,又如断喙错误(太深、不整齐、角度不宜或刀片太热……)则会使  相似文献   

10.
在鸡的异常行为中,以啄癖造成的经济损失最大。除单饲以外,任何饲养方式都可见鸡的啄癖,而笼养群饲时尤甚。因此,如何防止啄癖,乃是养鸡生产上的大问题。关于防止啄癖的措施,60年代以来一直沿用断喙方法。然而即使断喙,啄癖仍有不同程度的发生,不能彻底防止。况且近年来养鸡户的饲养规模越来越大,如果都采用断喙的方法,一只一只地进行操作,劳力负担无疑是很  相似文献   

11.
断喙,人们通常称切嘴或者断嘴。断喙不仅能够防止鸡只相互啄肛、啄羽、啄趾等恶癖的发生,还能提高饲料报酬,使鸡群生长发育均匀一致,降低产蛋期的死亡率。所以,断喙是饲养管理工作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必须引起重视。一、断喙工具电热断喙器是普遍采用的断喙工具,操作易、速度快。小规模养鸡场或养殖户通常用普通剪子在火炉上烧红,剪去鸡的上下喙,再用烙铁止血。二、断喙时间断喙时间没有统一规定,可根据各鸡场实际情况、断喙的技术水平及鸡群情况而定。据笔者多年的经验,第一次断喙的时间在2周龄时进行,因为2~3周龄鸡绒毛脱落,鸡只用嘴擦…  相似文献   

12.
<正>啄癖是一种不良的嗜好,又叫异食癖。其临床特征为鸡相互啄食,造成伤亡或死亡。啄癖在雏鸡群、中雏群和成鸡群中都有发生,而以雏鸡群和中雏群发生较多,特别是密集饲养或笼养条件下更易发生。一旦发生,很快蔓延全群,啄癖鸡易使鸡群受惊吓,情绪紧张不安,严重影响幼鸡生长发育,成鸡产蛋量下降,降低经济效益。因此,加强管理是预防鸡群啄癖的关键。1鸡啄癖的原因1.1管理不善鸡只不经过断喙;鸡群饲养密度过大,空气浑浊;温度较高或鸡舍内  相似文献   

13.
断喙是雏鸡管理中的一项重要工作,正确的断喙可以提高饲料报酬,降低生产成本。断喙是防止鸡群发生啄癖最有效的措施,同时还能减少饲料浪费。啄癖是鸡群饲养管理中的一个严重问题,啄癖一旦发生,就很难控制。蛋鸡和种鸡容易出现啄癖,所以必须断喙。由于鸡采食的习性,常将饲料叨出饲糟外,造成损失,断喙可使这个现象得到部分校正。因为现代蛋鸡生产性能的充分发挥是建立在高质量的育成鸡群基础之上。断喙质量的好坏,影响到育成期采食量的多少,从而影响到育成质量的优劣和产蛋期生产性能的充分发挥。  相似文献   

14.
恶食癖又称啄食癖,大鸡、小鸡都能发生,常见有啄肛、啄尾、啄趾、啄翅、食毛、食蛋癖等,轻者啄伤翅膀,尾基造成流血,伤残,影响生长发育,重者啄穿腹腔,拉出内脏而死亡。恶食癖的发生原因很复杂,主要原因是由于不良饲养管理,饲料配合不当,特别是当饲料中缺乏某种必须营养物质时,都会诱使啄癖的发生,久之即成为恶癖。谤发因素及预防措施:1.断喙:断喙可以有效地防止啄癖,一般在5—8日龄进行,对于光照过强或饲养密度较大的无窗鸡舍,断喙可以提前在5—6日龄。断喙方法:用烧红的剪刀断其上喙1/2、下喙1/3,再将断端用剪刀接触3.5秒钟,以减少流血。断喙前需在料和饮水中添加充足维生素K,以加速血液凝固,停止接种各种疫苗。  相似文献   

15.
断喙新法     
众所周知,在家禽饲养过程中,对鸡只实施精确断喙可以大大减少鸡群啄羽,以及交配时公鸡对母鸡的伤害。然而,传统的电灼断喙方式仍然会对鸡只造成应激、影响生产性能、感染、均匀度较差和其它方面的问题。NOVA—TECH公司最近发明了一项新的断喙工艺,该断喙工艺与旧式的断喙方法相  相似文献   

16.
1断喙断喙的目的是防止鸡啄羽、啄肛、啄翅、啄趾等啄癖的发生,一般饲养在开放式鸡舍的雏鸡都要进行断喙。断喙时间在1~12周龄均可进行,不能超过14周龄。商品蛋鸡场多在6~10日龄断喙,而后在7~8周龄或10~12周龄时再进行适当的补充修剪。左手抓住鸡的腿部,右手拿鸡,将右手拇指放在鸡头顶上,食指放在咽下,稍施压力,使鸡缩舌。借助于断喙  相似文献   

17.
在蛋鸡生产中,养鸡户多重视饲料配合、环境温度湿度的控制、定期防疫、季节管理和光照管理等,对以下问题却常常忽视。 (一)及时断喙 主要是为了防止鸡群发生啄羽、啄肛等恶癖。断喙通常在6~12日龄,断喙前两天应在饲料中添加维生素C、维生素K,防止断喙时出血过多和鸡体产生  相似文献   

18.
在蛋鸡生产中,许多农产往往只注重温度、湿度、光照、通风和防疫灭病等问题,对以下几个方面有所忽视,从而影响了养鸡的经济效益,现分述如下: 一、断喙:主要目的是防止鸡群发生啄羽、啄肛、食血等恶癖。啄癖是由于饲养密度过大,室内光线过强,饲料中缺乏某种氨基酸或氨基酸比例不平衡,食槽、水槽不足,粗纤维含量过低,通风换气不良等因素引起的。在饲养实践中虽能有效地控制以上某些因素的发生,但由于鸡的本身习性及相互“模仿”,一旦发生啄癖  相似文献   

19.
正鸡具有群居性,个体小,在畜牧生产中集约化程度较高。高密集地面平养的鸡只常出现啄肛、啄羽、啄趾、啄蛋等不良行为,给生产带来损失。啄癖一旦在鸡群中发生,会快速蔓延至全群,在极端情况下啄癖率会超过80%,死亡率可超过50%[1]。防止啄癖最有效的方法是断喙,断喙可提高饲料的利用率,使鸡只缓慢、均匀地采食,促进鸡群生长发育整齐一致,现将集约化生产雏鸡断喙技术报道如下。1断喙时间1日龄雏鸡可以在孵化场经由红外线断喙器完  相似文献   

20.
蛋鸡发生啄癖的病因营养因素 :许多养殖户只注重日粮中的粗蛋白含量 ,而不注意氨基酸含量 ,所以会造成粗蛋白的含量比较高 ,但某种氨基酸 (尤其是含硫氨基酸 )缺乏而引起啄癖。饲养管理因素 :( 1 )饲养密度过大 ,通风不良 ,鸡舍内氨气浓度较高 ,鸡只拥挤缺乏运动 ;( 2 )饮水不足 ,采食量不均或搅拌不匀 ,断喙不合理 ;( 3)温、湿度、光照不合理。如光照过强或时间过长 ,引起鸡群兴奋而互啄 ;( 4 )鸡群体重均匀度差 ,其他因素造成的鸡体外伤 ;( 5)除此之外 ,还有某些疾病 ,体内外寄生虫 ,因病造成的拉稀或脱肛。预防措施断喙 :6~ 9日龄前后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