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筛选生长繁殖快、产酸能力强且耐酸的乳酸菌,以获得制备果渣青贮发酵剂的优良菌株。【方法】通过葡萄糖发酵产酸产气特征、产酸速率和生长曲线进行供试乳酸菌的筛选,对筛选出的优良菌株进行形态学、生理生化和分子生物学鉴定,并进一步研究其生长温度范围、酸碱耐受性、耐盐性,最后对菌株发酵液进行酸度滴定和有机酸组分分析。【结果】经筛选共获得R7、R3、Rg和Re 4株优良乳酸菌。经形态学、生理生化和16SrDNA序列分析,确定R7为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s plantarum),R3为戊糖乳杆菌(Lactobacillus pentosus),Rg为发酵乳杆菌(Lactobacillus fermentum),Re为鼠李糖乳杆菌(Lactobacillus rhamnosus)。4株菌均可在15~50℃生长。菌株R7生长最快,降酸能力最强,发酵液乳酸含量最高,占总酸含量的95.40%,在pH值3.0条件下可以旺盛繁殖,同时可耐受质量浓度0.08g/mL NaCl。Re、R3生长及产酸仅次于R7,酸碱耐受性较强。Rg在50℃生长良好,可耐受高温。【结论】菌株R7、Re、R3、Rg具有生长快、产酸能力强、耐酸、产乳酸含量高等优良生物学特性,可应用于果渣青贮饲料添加剂的制备。  相似文献   

2.
【目的】从青贮巨菌草中筛选分离抑菌性能良好的乳酸菌,并研究其对蚕豆秸秆青贮发酵的效果。【方法】从青贮巨菌草中分离纯化乳酸菌;用指示菌(大肠杆菌K88、鼠伤寒沙门氏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筛选获得拮抗菌;综合菌落形态、革兰氏染色和16S rDNA分析对其进行鉴定;通过生长曲线、产酸和抑菌能力、抗生素耐药性等确定青贮乳酸菌的特性;用筛选到的具有较强抑菌能力的乳酸菌发酵蚕豆秸秆,检测蚕豆秸秆的常规营养成分,并进行感官评价和霉菌毒素含量测定,确定所筛选乳酸菌对青贮发酵的效果。【结果】从巨菌草青贮产物中筛选到1株可抑制大肠杆菌K88、鼠伤寒沙门氏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乳酸菌R-01,并将其鉴定为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s plantarum)。该菌生长优良,产酸性能好,有较强的抑菌能力;对多种抗生素有较强的耐药性;将该菌作为添加剂,能有效提高青贮蚕豆秸秆的营养价值并降低霉菌毒素含量。【结论】筛选鉴定的R-01乳酸杆菌具有优良的生长、产酸、抑菌及耐药特性,可使青贮饲料快速酸化,能有效保持饲料营养成分,降低霉菌毒素含量并提升青贮整体效果,可作为青贮发酵菌株使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合理利用牧草资源,为新疆南疆地区畜牧业提供优质青贮,研究探讨了花果期盐穗木青贮后的营养价值和发酵品质,同时为提高青贮饲料发酵品质筛选提供乳酸菌资源。【方法】以新疆阿克苏地区花果期盐穗木为原料制作实验室小剂量自然发酵青贮,在发酵第150天时对比青贮前后盐穗木的干物质(DM)、粗蛋白(CP)、可溶性糖(WSC)、中性洗涤纤维(NDF)和酸性洗涤纤维(ADF)的含量变化,测定盐穗木青贮的pH、氨态氮(NH3-N)、乳酸(LA)、乙酸(AA)、丙酸(PA)和丁酸(BA)含量,并采用实验室纯培养方法结合生理生化分析,对青贮中乳酸菌的种类和形态学进行分类,通过葡萄糖发酵产酸产气试验、细菌微量生化反应碳源发酵试验、耐盐试验、耐酸试验和温度生长试验等生理生化试验对所筛选菌株进行研究。运用核酸 Blast技术,将所测序列与GenBank数据库进行对比,选择并下载与所测序列同源性最高的已知分类地位的菌种,与本试验所测菌株的序列一起,采用 Clustal 进行比对,用MEGA5.0绘制系统发育树,确定各菌株分类地位,对分离的菌株进行种属鉴定。【结果】与青贮前相比,由于乳酸菌发酵利用原料中的糖类物质导致青贮后盐穗木中的干物质和可溶性糖含量下降,同时在青贮发酵过程中盐穗木茎秆中难降解的水溶性碳水化合物被乳酸菌降解为易被利用的纤维,导致中性洗涤纤维和酸性洗涤纤维的含量升高,青贮pH为4.250-4.286,乳酸含量为60.923-61.283属于优良品质青贮饲料的范围。从自然发酵盐穗木青贮中分离得到3株粪肠球菌(Enterococcus faecium)、1株屎肠球菌(Enterococcus lactis)、2株蜡状芽孢杆菌(Bacillus cereus)、1株戊糖乳杆菌(Lactobacillus pentosus)、1株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s plantarum)和1株布氏乳杆菌(Lactobacillus buchneri)。9株菌均能在pH4-7环境下能生长,在3.0%和6.5% NaCl条件下及10-45℃范围内生长,且生长状况良好,同时能利用D-葡萄糖、D-甘露糖、纤维二糖、D-甘露醇、D-果糖、蔗糖等多种碳源。其中,戊糖乳杆菌(Lactobacillus pentosus)、布氏乳杆菌(Lactobacillus buchneri)和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s plantarum)产酸速率和生长速率较快,且具有很强的耐酸耐盐能力,在5-45℃范围内生长良好。【结论】将盐穗木制成青贮后其营养成分含量和发酵品质均处于良好水平,可将戊糖乳杆菌(Lactobacillus pentosus)、布氏乳杆菌(Lactobacillus buchneri)和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s plantarum)这3株菌选作青贮饲料制作过程中的添加剂。  相似文献   

4.
产酸、耐酸乳酸菌的分离鉴定及益生特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分离筛选高效产酸的乳酸菌Lactobacillus spp.,并进行功能评价,为乳酸菌在饲料行业的应用提供物质基础。【方法】以酸性风味食品为样品来源,以溶钙圈大小为指标进行初筛,以耐酸能力为指标进行复筛,并进一步研究了筛选得到的乳酸菌的产酸性能、生长特性、耐酸、耐胆盐以及抑制病原菌的能力。【结果】获得了10株可在pH 3.0生长的乳酸菌。其中,菌株SC3A和DJ3被鉴定为戊糖乳杆菌L.pentosus,菌株SC15、SC16、DJ9B、DJ10C、SC8、DJ8A、DJ8B和DJ9A为发酵乳杆菌L.fermentum。戊糖乳杆菌DJ3和SC3A的产酸能力、发酵生长速率和抑制病原菌的能力显著优于发酵乳杆菌。而发酵乳杆菌DJ8A和DJ9B的耐酸和耐胆盐能力较强。【结论】从酸性风味食品分离得到了10株具有较强的产酸、耐酸和抑菌能力的乳酸菌,在食品和饲料工业中具有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5.
从贵阳及周边地区采集试验样品100份,利用MRS培养基进行培养,分离出乳酸菌菌株。经过低pH耐性试验、耐碱性试验、形态特征鉴定、培养特征鉴定和生化特征鉴定,对分离的乳酸菌菌株进行筛选,从100份样品中共筛选出乳酸菌菌株39株。通过添加乳酸菌菌株的稻草青贮试验,对稻草青贮饲料的含水量、中性洗涤纤维(NDF)、粗蛋白(CP)、酸性洗涤纤维(ADF)、pH值进行试验分析。结果表明,63号菌株能显著提高稻草青贮饲料的品质,是一种优质的乳酸菌添加剂。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传统发酵酸凝硬质奶酪中乳酸菌的分离鉴定及其体外益生特性,得到产酸性能较高的菌株,测试体外益生特性,筛选出优良益生菌。【方法】 采用传统分离纯化方法,以新疆伊犁地区昭苏县农家自制自然发酵酸凝硬质奶酪为原材料,运用稀释涂布、平板划线以及复筛纯化的方法,从自然发酵奶酪中分离得36株菌株,观察其菌落与菌株形态特征并检测生理生化,选取符合条件的菌株运用16S rDNA同源序列分析方法鉴定其分子生物学。【结果】 鉴定6株为乳酸菌,5株是瑞士乳杆菌(Lactobacillus helveticus),另外1株为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s plantarum)。这些菌株的耐胆盐、耐酸、耐模拟胃液以及表面特性得知植物乳杆菌E11在这些方面的性能最佳。【结论】 该菌株在浓度为0.5%的胆盐培养基中存活率达到46.42%,pH 2的条件下存活率仍然保持在20%以上,静置5 h后其自凝集率达到63.6%,对二甲苯的疏水率为44.26%。  相似文献   

7.
[目的]筛选新疆小芦苇青贮中优良的乳酸杆菌.[方法]研究将从自制的新疆小芦苇青贮中分离出乳酸杆菌进行鉴定,对鉴定出的菌株进行产酸试验,确定新疆小芦苇青贮中的优势菌株.[结果]试验共分离得到了11株乳酸杆菌,根据<伯杰氏细菌鉴定手册>(第八版)中的种属表述结果,经鉴定2株(Hz2-1和Hz2-2)为戊糖乳杆菌(L. pentosus),2株(Hz3-1和Hz3-2)为植物乳杆菌(L.plantarum),2株(Zar2-8和Zar2-9)为牛粪乳杆菌(L.dung),2株(Zar8-3和Zar8-4)为短乳杆菌(L. brevis),3株(Gsr1-1、Hz1-1和Zar9-4)为德氏乳杆菌保加利亚亚种(L.delbrueckii subsp.bulgaricus).[结论]从不同菌株发酵产酸试验的结果来看,发现Hz2-1,Hz3-1具有较强的产酸能力,pH最低可达3.50,是新疆小芦苇青贮发酵过程中的主要产酸菌株.  相似文献   

8.
为筛选优良青贮饲料添加剂,从德国南部山区苜蓿制备菌粉中分离得到5株乳酸菌。通过对菌株形态学、生理生化和16S r RNA相结合方法进行鉴定,对5株外源乳酸菌和常规优势菌株7的生长曲线测定和产酸性试验,得到3株高性能乳酸菌,并对这3株乳酸菌的生物学特性进一步研究。结果显示,R1、R5为植物乳杆菌,R2、R3和R4为屎肠球菌;菌株R 1、7和R 5生长迅速、产酸能力较好;T50℃时,菌株R1比R5、7耐温能力强,pH2.5时,菌株R1的适应能力比菌株7、R5强,菌株R1比菌株R5、7抑菌能力强,外源品种R1可作为制备乳酸菌青贮饲料添加剂新的优良菌株。  相似文献   

9.
【目的】从健康鸡肠道中分离筛选优质乳酸菌,为制备禽用微生态制剂提供技术支持。【方法】选用30日龄健康青年鸡,取其盲肠内容物,通过选择性培养基筛选出具有产酸能力的乳酸菌,对其进行耐pH 3.0胃酸和3g/L牛胆盐筛选试验及菌株生长曲线、产酸能力测定,并通过平板抑菌试验筛选出具有较强抑菌效果的菌株。最后对此菌株16SrRNA进行克隆测序,经Blast比对和系统进化树分析,对菌株进行鉴定。【结果】从所取鸡盲肠内容物中分离得到L1~L9 9株乳酸菌,其中L2、L4和L9株耐pH 3.0和3g/L牛胆盐的综合能力较强。经过比较3株菌的生长曲线和产酸曲线,发现L2菌株耐酸耐牛胆盐、生长迅速、产酸能力强,且具有较强的抑制致病性大肠埃希菌的活性。经16SrRNA序列比对和系统进化树鉴定,确定L2为唾液乳酸杆菌。【结论】成功筛选出了1株可用以研制禽用微生态制剂的乳酸菌菌株。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接种3种不同菌株对苹果渣青贮饲料营养成分的影响。【方法】以3株乳酸菌(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s plantarum,R1)、马里乳杆菌(Lactobacillus acidipiscis,R11)、戊糖片球菌(Pediococcus pen-tosacous,R16))、1株酵母菌(产香酵母(Aroma-producing yeast,M5))及1株芽孢杆菌(蜡样芽孢杆菌(Bacillus cere-us,B2))作为供试菌种,以不添加菌种的苹果渣自然青贮为对照,设6个接菌处理(分别接种菌株R1、R11、R16、R1+M5+B2、R11+M5+B2和R16+M5+B2),研究不同处理对苹果渣青贮发酵过程中pH、供试菌株数量及各类营养成分含量的影响。【结果】混菌青贮模式下,微生物之间无明显的竞争或拮抗作用,均能良好生长,菌数可达到108~1010g-1;各处理的pH均可降至3.70以下,其中以处理1的pH降低最为明显,45d后其pH值达到3.50。青贮后苹果渣饲料营养水平高于鲜果渣,所有处理氨态氮含量均有一定增加,各混菌处理总氮含量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其中以处理5最为明显,总氮含量增长了70%;各处理有机酸含量均有明显增长,尤其以处理1和处理2的增加量较为明显,增加量约为400%。【讨论】合理的乳酸菌和酵母菌配比,可以使乳酸菌在青贮过程中发挥主导作用,而且增加了饲料中的粗蛋白含量,提高了饲料品质,且混菌青贮优于单菌青贮。  相似文献   

11.
为了评价混合青贮的品质和筛选优良的乳酸菌菌株,本研究以不同比例(甜高粱与苜蓿比例分别为0∶100,20∶80,40∶60,60∶40,80∶20,100∶0)的甜高粱与苜蓿混合青贮为材料,对混合青贮进行了感官评价和发酵品质分析,通过MRS平板分离、生理生化分析和16S rRNA相结合的方法对不同比例混合青贮中乳酸菌的种类、生理生化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40%SS比例的混合青贮效果最佳。从不同比例混合青贮中共分离得到18株乳酸菌,4株鼠李糖乳杆菌(Lactobacillus rhamnosus),5株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s plantarum),3株耐久肠球菌(Enterococcus durans),2株肠膜明串珠菌肠膜亚种(Leuconstoc mesenteroides subsp mesenteroides),2株屎肠球菌(Enterococcus faecium),乳酸乳球菌(Lactococcus lactis)和干酪乳杆菌(Lactobacillus casei)各1株。各菌株产酸试验和生长试验结果表明,植物乳杆菌产酸性能好,生长速度快,可作为制作混合青贮饲料的优良菌株。  相似文献   

12.
饲料玉米中优质乳酸菌的分离和鉴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从饲料玉米中筛选适合做青贮饲料添加剂的高效乳酸菌。[方法]用MRS+CaCO3固体培养基筛选乳酸菌,经形态学和生理生化试验进行初步鉴定,测定其产酸效率;挑选出12株产酸率强的乳酸菌进行耐盐和耐酸能力的测定,并对其进行16 S rDNA鉴定。[结果]从饲料玉米中共分离得到44株乳酸菌,12株产酸能力强的菌株经生理生化试验鉴定分别属于明串珠菌属、乳杆菌属和肠球菌属,且12株菌株都具有良好的耐盐、耐酸能力。经16 S rDNA鉴定:A4、B9、B11、B12和B14为植物乳杆菌;A1、A2、A7、A11和B8为肠膜明串珠菌葡聚糖亚种;A8和A9为兼性肠球菌。[结论]从饲料玉米中筛选出具有较强产酸能力的乳酸菌,作为青贮饲料添加剂。  相似文献   

13.
【目的】从健康仔猪的粪便及各肠段内容物和黏液中分离乳酸菌,并以永生化猪小肠上皮细胞ZYM-SIEC02为体外细胞模型对猪源益生性乳酸菌进行筛选。【方法】采用分离培养和常规生化试验对乳酸菌进行分离与鉴定。用永生化猪小肠上皮细胞ZYM-SIEC02作为体外模型,通过黏附性试验、耐酸耐胆盐试验和对致病菌的黏附抑制试验对菌株进行筛选。【结果】分离筛选出了12株乳酸菌,其黏附能力存在差异。Y091231、Y091221、Y224031、X302032、Y223052和Y223072等6株菌的黏附性较好,黏附指数依次为:2 903.25±83.33,2 320.37±81.02,1 965.43±37.72,1 416.12±62.74,1 100.00±68.10,988.73±17.06。对其进行耐酸耐胆盐试验和抑菌试验,结果表明,菌株Y091231、Y091221和Y224031对致病菌均具有较强的黏附抑制能力,且对高胆盐、低pH具有较强的耐受性。其中Y091231对大肠杆菌C83921的黏附抑制率可达(99.40±3.17)%,Y091221对致病性沙门氏菌的黏附抑制率为(97.10±2.04)%,Y091231对金黄色葡萄球菌CVCC2258的黏附抑制率为(98.00±2.31)%。Y091231、Y091221和Y224031 3株菌分别被鉴定为发酵乳杆菌、乳酸乳杆菌和嗜酸乳杆菌。【结论】筛选得到的3株益生性乳酸菌,不仅具有耐酸耐胆盐能力,而且对小肠黏膜上皮细胞具有强黏附性,对大肠杆菌C83921、致病性沙门氏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CVCC2258具有较强的黏附抑制能力,可作为肠道微生态制剂的候选菌株。  相似文献   

14.
[目的]从小麦秸秆发酵液中筛选并鉴定适合于青贮添加剂的高效乳酸菌。[方法]用MRS+CaCO3固体培养基筛选,分离出78株乳酸菌;经形态学、革兰氏染色、生理生化试验、产酸效率试验、耐酸能力试验和耐盐试验等挑选出43株产酸率高的乳酸菌。通过16S rDNA法对该乳酸菌进行鉴定。[结果]已获得43株产酸能力强的菌株1,6S rDNA鉴定结果表明,37株为副干酪乳杆菌亚种(Lacto-bacillus paracasei subsp.)1,株为鼠李糖乳杆菌(Lactobacillus rhamnosus),5株为肠球菌(Enterococcus faecium)。[结论]从小麦秸秆中筛选出43株具有较强产酸能力的乳酸菌,对研发优质青贮饲料添加剂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
为获得优良的耐酸耐胆盐乳酸菌菌株,从市售发酵蔬菜样品中分离乳酸菌,通过形态学观察以及糖发酵试验对其进行初步鉴定,并开展耐酸耐胆盐初筛及人工胃肠液复筛试验。结果表明:分离出的18株乳酸菌菌株中,有11株具有较高的耐酸耐胆盐能力;经过人工胃肠液复筛后,存活率高于30%的有4株,其中cf12菌株在人工胃液中存活率达到95%,人工肠液处理4、8 h后的存活率分别为173%、194%,菌液浓度未有下降反而有所增加,说明该菌株对低酸性环境及高胆盐环境均具有较强的耐受能力。4株乳酸菌经16S rDNA分子生物学鉴定表明,菌株cf10为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s plantarum,菌株cf9、cf12为短乳杆菌Lactobacillus brevis,菌株cf18为副短乳杆菌Lactobacillus parabrevis。  相似文献   

16.
从中国传统特色发酵蔬菜中分离纯化出72株乳酸菌,从中筛选出30株亚硝酸盐降解率在85%以上的乳酸菌,并将其进行耐酸耐胆盐试验,获得5株对胃酸和胆盐有较好耐受力的菌株。通过形态学以及16S rDNA测序鉴定,5株乳酸菌均为植物乳杆菌。对这5株菌进行发酵特性研究,结果表明,JLSC2-6生长繁殖旺盛,产酸能力强,耐盐性能好,功能优良,且具有高效降解亚硝酸盐的能力。接种JLSC2-6发酵泡菜,测定发酵过程中泡菜的pH值、亚硝酸盐含量,结果发现,JLSC2-6发酵泡菜的pH值和亚硝酸盐含量与自然发酵泡菜相比显著下降。因此,植物乳杆菌JLSC2-6可作为一种高效安全的发酵菌株应用于发酵蔬菜。  相似文献   

17.
筛选优质鸡源益生菌菌种,为畜禽微生态制剂的研发提供优质的菌株来源,为开发禽用微生态制剂提供安全高效菌种资源和理论支撑。试验以健康鸡肠道为分离材料,使用MRS培养基(乳酸菌细菌培养基)进行分离培养,并对分离菌株进行形态特征、生理生化鉴定及分子生物学鉴定。试验研究发现在鸡盲肠中分离获得一株细菌,鉴定为发酵乳杆菌,编号为J4。分离获得的菌株具有耐热、耐酸、耐胆盐等特点,同时对动物机体安全无毒,可作为鸡源发酵乳杆菌益生菌的优良候选株。  相似文献   

18.
产细菌素乳酸菌的筛选及细菌素相关基因的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试验利用溶钙圈法及牛津杯双层平板法,从国内外优良发酵肉品中分离筛选产细菌素的乳酸菌,通过形态学、生理生化学鉴定,16S rDNA及种间特异性基因PCR扩增将菌株鉴定到种,并对其细菌素相关基因进行分析,初步确定细菌素种类.结果表明:在排除有机酸、过氧化氢等干扰因素后,从分离纯化到的92株乳酸菌中筛选到一株对指示菌仍有明显抑制作用的菌株L-ZS9,该菌株所产抑菌物质对蛋白酶(酸性蛋白酶、蛋白酶K、胰蛋白酶、胃蛋白酶和中性蛋白酶)敏感,而α-淀粉酶对其活性基本无影响,因而确定L-ZS9为细菌素产生菌.经鉴定L-ZS9为类植物乳杆菌,进一步对菌株细菌素相关基因进行PCR扩增表明,L-ZS9含有Ⅱb类细菌素Plantaricin EF,Plantaricin JK,Ⅱc类细菌素Plantaricin A及Plantaricin N基因编码序列,此外plnE、plnF、plnJ和plnK的序列分析结果显示,plnF和plnK的成熟肽序列与Lactobacillus plantarum C11 (X94434)相应的细菌素成熟肽序列完全相同,plnE和plnJ的成熟肽序列仅出现一处氨基酸突变,因而确定类植物乳杆菌L-ZS9为天然的多种细菌素产生菌.  相似文献   

19.
从健康鸡肠道中自行分离筛选出9株乳酸菌株为试验菌株,通过考察菌种的生长速度、耐酸、耐胆碱、耐肠胃液,并以抑菌性能作为主要指标。通过产酸能力测定、耐酸能力测定、耐受肠胃极端环境性能测定得到2株乳酸菌,2株乳酸菌上清液经牛津杯双层平板法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志贺氏菌、沙门氏菌、大肠杆菌、无乳链球菌等5株指示菌株进行抑菌试验,发现2株乳酸菌对5株指示菌株都具有非常明显的抑菌作用。采用16s rDNA分子标记对乳酸菌进行鉴定,并构建系统发育树。经分子生物学鉴定,L2为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s plantarum)、L4为短乳杆菌(Lactobacillus brevis)。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究青贮柑橘皮渣饲料用作部分羊饲料饲喂小尾寒羊的效果。【方法】首先跟踪考察柑橘皮渣营养成分含量随青贮时间的变化情况,再用青贮4个月的柑橘皮渣饲料替代20%的育成羊全价饲料和草料,对4月龄的小尾寒羊进行为期5个月的饲喂试验,考察其对小尾寒羊的体重、身高、肉质和饲料成本等的影响。【结果】当柑橘皮渣青贮2个月时,pH降为3.73,粗蛋白、粗脂肪和粗纤维含量均达到最大值;青贮2~4个月,粗蛋白含量保持在较高水平。青贮柑橘皮渣饲喂第1月,试验组平均日增重比对照组低0.026 kg(P0.05);饲喂2~5月,试验组平均日增重高于对照组(P0.05)。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羊肉营养成分含量略有增加但不显著(P0.05),羊肉脂肪酸中的十五碳酸、棕榈酸和十七烷酸含量分别减少0.515%、3.2%和1.5%(P0.05);每公斤羊增重成本降低16.07元,每公斤羊纯利润增加11.52元。【结论】柑橘皮渣适宜的青贮时间为2~4个月,该青贮柑橘皮渣饲料可有效增加小尾寒羊的平均日增重,略微增加羊肉营养成分含量,可改善羊肉脂肪酸组成,降低饲料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