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人工林地力衰退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通过查阅大量文献,在前人对人工林地力衰退研究的基础上,论述了国内外有关人工林地力衰退研究的历史及现状;从不同的角度论述了人工林地力衰退的原因,如不合理的营林措施、连栽、纯林等;并在此基础上综述了人工林地力衰退的防治研究,如调整林分结构、营造混交林、改善现有营林制度等;概述了人上林地力衰退的最新进展及今后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2.
人工林地力衰退研究现状与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介绍了国内外人工林地力衰退的历史背景和现状,从人工林群落结构、土壤微生物种群区系、土壤理化性质和生化特性,栽培措施等方面分析了导致人工林地力衰退的原因,提出了调整林分结构,保护林下植被、混交,林地施肥和土壤改良、科学营林等措施防止地力衰退;概述了人工林地力衰退的研究进展和今后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3.
人工林地力衰退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查阅大量文献,在前人对人工林地力衰退研究的基础上,论述了国内外有关人工林地力衰退研究的历史及现状;从不同的角度论述了人工林地力衰退的原因,如不合理的营林措施、连栽、纯林等;并在此基础上综述了人工林地力衰退的防治研究,如调整林分结构、营造混交林、改善现有营林制度等,概述了人工林地力衰退的新进展及今后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4.
概述国内外人工林地力衰退情况,人工林地力衰退原因的探讨,从不合理的栽培措施、树种特性、人工林生态系统结构等方面分析了杉木人工林生产力下降的研究动态。提出改革栽培制度、改善林分结构、保护和发展阔叶林,控制杉木林的发展规模等对策,以实现林地持续利用。  相似文献   

5.
马尾松人工林地力维护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地力衰退与维护这一林业研究热点,文中从林分生产力、土壤理化性质、土壤养分、土壤微生物、土壤酶活性、自毒作用6个方面阐述了马尾松人工林的地力现状。众多研究表明,马尾松人工林尚未出现地力衰退,其产生地力衰退的原因主要是不合理的营林措施。同时从轮作、混交林、发展林下植被、林地施肥、生态系统管理等方面介绍了马尾松人工林地力维护进展,并对马尾松人工林地力维护研究趋势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6.
人工林地力衰退研究进展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陈代喜  莫泽莲 《广西林业科学》2000,29(3):115-118,121
论述国内外人工林地力衰退的现状,世界各地许多人工林都存在不同程度的地力衰退问题,出现衰退的造林树种主要有欧洲云杉、海岸松辆射松、日本落叶松、油棕、柚木、桉树、欧洲松等;在我国杉木、桉树、马尾松、杨树、长白落叶松、华山松等树种出现了生产力衰退现象。人工林地力衰退与气候、土壤、树种、人工林群落结构、育林措施等诸多因素有关。防治人工林方式,建立生态林业;改善人工林的经营制度;使用组装配套技术,提高经营水平。  相似文献   

7.
人工林地力衰退现状及防治对策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通过对落叶松和杉木等人工林连栽作业引起地力衰退的研究表明,生物循环失调,栽培技术不当是引起人工林连栽地力衰退的主要原因。人工林地力衰退主要表现为土壤剖面逆向发育,土壤理化性质变差,有机质和养分状况恶化,人工林生产力下降等,指出调整林分结构、保护林下植被,营造混交林,科学经营是缓解人工林地力下降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8.
杉木人工林地力衰退研究概述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介绍了我国杉木人工林地力衰退的现状,从森林土壤条件、杉木人工林的营养循环特点和人为经营措施等方面分析了导致杉木人工林地力衰退的原因,提出营建人工复层林、林地施肥、适当延长轮伐期,加强植被管理和进行定位观测等措施防止地力衰退。  相似文献   

9.
辽宁省人工林地力衰退研究现状及其对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简要介绍了人工林地力衰退的涵义、国内外研究现状以及影响因素。作者根据辽宁省人工林的发展情况,认为研究落叶松和油松人工林地力衰退问题是十分迫切的任务。  相似文献   

10.
杉木人工林地力衰退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杉木作为我国重要速生树种,在我国林业生产中占据不可或缺的重要地位,但其地力衰退问题日益显露,已引起相关学者的高度重视。文中通过查阅大量文献,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论述了杉木人工林地力衰退特征,如土壤酸化、缺磷、富铝和化感等;从不同角度论述了杉木人工林地力衰退的原因,如酸沉降加剧、不适宜的营林活动、肥料施用不当等;提出了一系列维护措施,如轮作、营造混交林、追肥等;概述了杉木人工林地力衰退的最新研究进展及今后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1.
杉木乳源木莲混交对地力影响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3  
对10年生乳源木莲与杉木的混交林及杉木纯林的林地枯枝落叶量及分解速率、土壤理化性质等进行调查分析。结果表明:混交林结构林地物理性质优于杉木纯林,土壤水稳性团聚体组成多,土壤疏松多孔;土壤有机质、全N、全P分别比杉木纯林提高12.2%、11.8%和4.5%,土壤速效养分(N、P、K)亦分别提高29.6%、10.5%、10.1%,该混交对地力改良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2.
不同林龄马尾松人工林土壤有机碳特征及其与养分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选择5个不同林龄阶段的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人工林,研究土壤有机碳的含量、碳储量以及有机碳与氮、磷、钾及pH值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土壤各层含碳率、碳储量均随林龄的增加而增大,8、12、18、22、30年生林分的碳储量分别为151.62、177.64、201.19、216.19、331.60 t/hm2;同一林龄,不同土壤层含碳率与碳贮量,均随土层深度的增加而减少,表现为:0~20 cm> 20~ 40 cm>40~60cm;有机碳与氮、磷、钾之间均呈现极显著相关,与土壤的pH值相关性不显著.  相似文献   

13.
广西南宁马占相思人工林土壤肥力变化的研究   总被引:16,自引:2,他引:16  
对不同年龄阶段(4、7和11年)马占相思人工林土壤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和生物化学性质(土壤酶活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随着林龄增加,林地土壤水稳性团聚体、非毛管孔隙、毛管孔隙、最大持水量、毛管持水量和田间持水量均呈增大趋势,土壤腐殖质(包括胡敏酸和富里酸)、全氮、水解氮、全磷、速效磷和土壤过氧化氢酶、蛋白酶、脲酶、酸性磷酸酶也有相同的变化规律,土壤结构破坏率和密度则呈下降趋势.土壤酶活性与土壤养分间呈现显著相关关系,可作为评价土壤肥力的指标.  相似文献   

14.
南亚热带桉树林和针阔混交林土壤及凋落物持水能力比较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以桉树林(第2代和第1代)和杉木针阔混交林(10~11 a和5~7 a生)为研究对象,探讨南亚热带4种试验林0~100 cm土层土壤及凋落物持水能力。结果表明,在0~100 cm土层,针阔混交林土壤总孔隙度和毛管孔隙度均高于桉树林,而土壤非毛管孔隙度却显著低于桉树林(P<0.05),表明针阔混交林土壤中有效水的贮存容量高于桉树林。受土壤总孔隙度和毛管孔隙度的影响,针阔混交林土壤最大持水量和毛管持水量显著高于桉树林(P<0.05)。4种试验林田间持水量的差异不显著(P>0.05),说明4种试验林土壤保水能力基本一致。4种林分凋落物量表现为桉树林Ⅳ>桉树林Ⅱ>针阔混交林Ⅰ>针阔混交林Ⅲ,桉树林凋落物最大持水量、最大拦蓄量和有效拦蓄量显著高于针阔混交林(P<0.05)。  相似文献   

15.
生物炭改良林地土壤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是世界上人工林面积最大的国家,同时也是林地土壤质量退化最为严峻的国家。如何减缓人工林地力衰退和维持人工林长期生产力等问题,已成为当今中国乃至世界林业科学最为关注的话题。近年来生物炭作为一种新型有效的土壤改良剂被世界各国广泛研究和利用,然而目前对生物炭的土壤改良作用研究多限于农地土壤,对林地土壤改良的综述性报道还不多见。文中从生物炭影响土壤物理学、化学及生物学特性等方面综述了生物炭在改良农林地土壤方面的研究进展,提出了生物炭研究存在的问题及今后的研究方向,以期为生物炭在农业及林地的应用提供理论参考,为改进传统的森林经营措施和实现人工林可持续经营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6.
生态型毛竹林土壤肥力维持技术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生态型毛竹林是指以发挥水源涵养、水土保持、维持生物多样性、缓解和改善气候变化为主要目标的毛竹林类型,具有较高的生态效益和社会功能.文章在分析垦复毛竹林、未垦复毛竹林、毛竹木荷混交林3种不同经营类型毛竹林土壤理化性质的基础上,根据生态型毛竹林养分功能动态平衡的要求,提出了保持适当比例的针、阔叶树木,改善和优化毛竹林生态结构;采用择伐方式或半封山形式,合理保持立竹度和林龄、径级结构比例;采用带垦方式;开展模式施肥;改造毛竹林为混交林等生态型毛竹林经营技术.  相似文献   

17.
桉树人工林地力衰退及其成因评述   总被引:16,自引:2,他引:16  
从桉树人工林的水分、养分状况以及人工林对水肥的综合影响上评述了桉树人工林的地力衰退表现;进而,以生物多样性作为关键因素,分析了桉树人工林地上部分及土壤部分生物多样性的特点,以及导致人工林生物多样性较低的原因,从而提出制止桉树人工林地力衰退的3方面的措施。  相似文献   

18.
在闽南沿海贫瘠丘陵山地开展不同类型林分造林试验,研究其持水性和改土能力。结果表明:湿地松厚荚相思混交林和马尾松木荷混交林具有较强的持水性能,能较大地提高土壤肥力;而湿地松和马尾松纯林保水效果差,土壤肥力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