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陆中48号自2010年引进到博州植棉区试验示范种植以来,累计示范推广4120hm2,每公顷平均子棉产量为6570kg、皮棉产量为2759kg,高产棉田每公顷子棉达到6975kg、皮棉产量达到2929.5kg。通过生产实践与技术服务,总结出了与该品种相配套的高产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2.
近几年,鲁西北植棉区棉花每公顷子棉产量一直在3000~3750 kg之间.2007年棉花前期长势普遍好于往年,预计每公顷子棉在4500 kg以上,而实际产量平均3000~4500 kg.通过大量调查,找出了棉花产量低而不稳的原因,并提出了防治策略.  相似文献   

3.
湖北沙洋县棉花高产创建经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以龙  王晔  孙阳 《中国棉花》2012,39(5):41-41
湖北沙洋县从2009年开展棉花高产创建示范活动,经过几年的示范为棉花创造高产积累了经验。2011年全县棉花生产面积1.3万hm^2,每公顷子棉产量3450kg、皮棉1380kg,高产创建示范区每公顷子棉4125kg、皮棉1650kg,产值3.39万元。  相似文献   

4.
冰雹是发生在局部地区的一种突发性自然灾害,发生的时间比较短,但来势猛,破坏性大,常造成棉花断头断枝,落蕾落叶,对棉花的损伤极大。2005年5月15日,农一师三团遭受特大冰雹袭击,已播500hm2棉花受灾。经调查,断头率均高于40%,为了减轻灾害造成的损失,采用机力重播,各项技术措施因地制宜,符合农艺要求,到位率高,虽然生育期推迟30天,仍出现公顷子棉4500kg的高产田块,全团受灾棉田平均每公顷皮棉3750kg。为进一步搞好棉花生产,提高棉花单产,增强抗灾能力,现将雹灾后重播棉田高产栽培技术总结如下,以供参考。1及时抢墒补种针对灾情,三团科技人员…  相似文献   

5.
江苏省灌云县地处淮北沿海地区,全县常年植棉2万公顷以上,平均每公顷皮棉1500kg,年产皮棉3万吨。但是,近几年台风、水灾频发,其中2000年、2003年、2005年连续遭受涝灾,棉花减产严重。灾后,对不同受灾棉田进行了跟踪调查,研究水涝对棉花产量及品质的影响,为抗灾抢管提供科学依据。1灾害情况2000年8月31日,灌云县遭受特大暴雨,全县平均降雨325mm,局部降雨达410mm。棉田普遍淹水50~70cm。淹水时间计192h,但灾后天气转入正常。全县2万公顷棉田,公顷子棉3427.5kg,较正常年份子棉产量减12.1%,其中僵瓣棉占43.8%。2003年6月21日—9月10日,雨日达69…  相似文献   

6.
1 在赣北湖口试种示范概况。棉花多头叶枝栽培法是利用主茎下部潜伏腋芽发育成营养枝而结桃的一种新式栽培方式。湖口县农业局于2003年在武山、文桥、付垅等乡镇进行了15公顷的简优1号试种示范,取得了较为显著的增产效果,10月中旬,对其中的6块棉田(面积0.4公顷)进行了一厘地法测产,共测12点,平均每株桃数63.0个,密度每公顷17520株,平均铃重4.2克,每公顷总桃数110.4万个,子棉产量4635公斤。12月中旬,调查了植棉水平中上等的10家农户,多头叶枝棉种植面积2.2公顷,共收子棉9075公斤,每公顷子棉产量4125公斤。比同等地力和施肥水平而采用常规栽培法的棉田增产15%~20%。  相似文献   

7.
棉花膜下软管滴灌技术节水、省地,可有效提高肥料的利用率,是棉花生产中继高密度植棉技术后又一次新的技术革命.该技术2002年引入博州地区,2003年推广666.7 hm2, 2006年发展到7280 hm2.2005年膜下滴灌棉田每公顷产皮棉2100~2250 kg,与浇灌棉田相比每公顷增产子棉750~1200 kg, 节本增效1500~3750元. 目前膜下滴灌技术在生产中与之配套的技术措施还不够完善, 存在一些不足, 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棉花增产潜力的发挥.  相似文献   

8.
新陆早33号在新疆博州的种植表现及栽培要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陆早33号是新疆农垦科学院棉花所选育的优质、抗病、高产棉花新品种.2006年引进博州棉区示范种植,面积106.67 hm2.平均每公顷产子棉5261.55 kg,皮棉2052.00 kg;2007年种植面积达到1334 hm2,平均每公顷产子棉为5207.70 kg,皮棉2031 kg.滴灌棉田平均单产皮棉2292 kg,部分高产棉田达到2673 kg.为进一步挖掘该品种增产潜力,总结其配套栽培技术,有针对性地提出了该品种在本地区的栽培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9.
中棉所43是中国农科院棉花研究所育成的中早熟棉花新品种,2003年通过河南省审定,2001年引入我市小面积试种表现较好,2002年大面积生产示范,综合表现明显优于当地推广的常规抗虫棉品种。2003年重点推广,2004年达到2万多公顷,成为漯河市棉花生产的当家品种。1产量表现2001年在大区品比试验中,在未防治棉铃虫的条件下,中棉所43霜前子棉产量每公顷4385.6kg,比对照新棉33B增产29.6%,子棉总产每公顷4789.3kg,比对照增产20.5%。大田示范6.6公顷,4月3日方块育苗,5月6日移栽,每公顷4万株左右,常规管理情况下,平均单株成铃22.8个,子棉产量每公顷4712.…  相似文献   

10.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一师在2008年一团试点杂交棉人工去雄制种2公顷的基础上,2009年在全师十个团场进行了40公顷棉花人工去雄制种工作。制种工作在师领导的重视和各个团场的积极配合下顺利完成,其中一团、塔河种业、十二团、南口农场等单位制种子棉产量超过400kg的可喜成绩。通过两年的实践,综合各制种团场的经验和教训,认为今后要提高制种产量有以下办法:  相似文献   

11.
新陆早54号具有适应性强、抗病能力强、产量水平高、早熟性好及适合机采等方面的优点,自2009年在博州棉区示范种植以来,受到广大棉农的欢迎。4年来累计示范推广种植5670hm2,每公顷平均子棉产量6240kg,皮棉产量2432kg;高产棉田每公顷  相似文献   

12.
麦-棉-瓜-菜多熟高效种植模式及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伟  张家宪  刘超 《中国棉花》2006,33(4):23-24
为了解决植棉面积萎缩问题,在实践中摸索出了一套麦、瓜、棉、菜间作套种多熟制栽培模式。推广示范表明,以优质棉淮杂3号与小麦、西瓜套作为主的棉田高效多熟种植综合效益非常可观,比传统的麦棉、油棉、瓜棉栽培模式增效显著。1常年经济效益以小麦、棉花、西瓜、秋冬菜为主的间套种植模式,一般小麦每公顷6000kg,收入8400元;冬菜每公顷1.5万kg,收入7500元;棉花每公顷子棉3000kg,收入1.5万元;西瓜每公顷产量4.5万kg,收入3.15万元;毛豆或豆角每公顷生产1.125万kg,收入1.5万元;总计每公顷收益7.5万元以上。由于经济效益高,农民种棉积极性高涨,棉…  相似文献   

13.
吴新奎 《中国棉花》2009,36(1):22-22
近期,新疆兵团农七师130团团场种植的600多公顷机采棉相继成熟。2008年选用了棉花新品种、并采用加压滴灌、精量播种、超宽膜覆盖等技术措施,该团机采棉喜获丰收,每公顷子棉产量超过4500kg。  相似文献   

14.
曾连续多年夺得全国棉花单产桂冠的新疆兵团农一师三团 ,今年种植的 7333公顷棉花公顷皮棉产量达 2 1 0 0公斤 ,再次创造了棉花大面积高产的奇迹。新疆三团棉花产量每公顷突破2100公斤@王建强$农一师三团宣传科!843011 @吴应春$农一师三团宣传科!843011  相似文献   

15.
南疆棉田不同产量构成因素及棉铃空间分布特征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为总结超高产棉花栽培经验,新疆兵团农业局组织有关专家于2005年10月2-20日在南疆农一师、农二师、农三师共计八个团场17个条田进行专项技术调研和棉花高产验收,调研与鉴定采用实地调查、取样测定、个别走访、座谈等方法。17个条田中,皮棉产量超过每公顷3000kg以上的条田有9个,最高产为每公顷3988.5kg,最低产为3117.0kg;皮棉产量低于3000kg的条田有8个,最高产为2968.5kg,最低产为2329.5kg,通过对所获得资料的整理,分别总结了<3000kg和>3000kg两个产量水平下的产量构成因素、棉铃空间分布特征以及高产棉田的栽培技术特点。1调查内容和方法200…  相似文献   

16.
2002年宿迁市引进示范种植科棉1号0.7hm2,平均每公顷产子棉5139kg;2003年和2004年泗洪县大面积推广,2004年种植1466.7hm2,平均单产子棉4461kg,较当地大面积种植的苏棉9号增收子棉1153.5kg,其中34.7hm2高产示范方单产子棉5823kg,表现出明显增产优势。为了进一步挖掘科棉1号高产潜力,提高本地棉花生产水平,现根据近几年来的试验、示范及大面积生产调查,对科棉1号高产优质栽培技术作如下探讨。1高产优质产量结构根据科棉1号生育特性,结合本市生产情况,确定的皮棉产量指标为每公顷1875~2250kg。据实践,其产量结构为:每公顷有效铃数90万~105万个,…  相似文献   

17.
2009年新疆博州引进冀棉169示范种植6hm2,平均每公顷子棉产量为6975kg;2010年示范种植726hm2,平均每公顷子棉产量为6450kg,最高达到7590kg;2011年种植面积扩大到1.03万hm2,平均每公顷子棉产量为6350kg,比本棉区种植的其他品种增产10%以上。冀棉169在博州  相似文献   

18.
针对江汉平原棉田种植密度偏稀的问题,研究了该地区杂交棉棉田种植密度对棉花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6个密度处理每公顷1.2万、1.95万、2.7万、3.45万、4.2万、4.95万株中以3.45万株子棉产量最高;单株成铃数随密度的增加极显著或显著降低;铃重也以3.45万株·hm-2最高;种植密度对棉花衣分影响较小.经模拟分析,密度为3.76万株·hm-2时子棉产量最高.  相似文献   

19.
利用行间覆膜技术防治棉花烂铃病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利用棉田行间覆膜技术在河北省献县、河间市、曲周县三地开展了棉花烂铃病的防治研究和示范.结果表明,在棉田第一个棉铃成铃之前,利用塑料薄膜完全覆盖棉田行间裸露地面,可以阻止棉花烂铃病原菌由土中向棉铃上传播,有效防烂铃病的发生.在发病初期,对棉花烂铃的防治效果可达70%以上;到发病中后期,防效仍较显著,达到34.0%~54.92%.测产结果表明,行间覆膜比行间不覆膜的棉田每公顷增收子棉418.5 kg,当年每公顷纯增收2641.5元,具有防治棉花烂铃病的潜力和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20.
为不断提高植棉的科技含量,进行新技术的组装整合,河南省永城市成立了阳棉花专业生产合作社,以阳棉花加工厂为龙头,实行技术服务、物资供应、棉花收购一条龙的方式,把棉厂和植棉户紧密结合为利益共同体。全厂161名职工经3年培训,培养成为技术过硬的棉花技术员。分片包村包组、吃住在村,到田间地头指导棉花生产,保证技术规程的全面落实。自1996年创办以来,棉花面积由5个村67公顷发展到4个乡镇3350公顷;平均单产子棉由原来每公顷2250kg提高到4500kg以上,衣分由原来的32%~33%提高到40%~41%,实现了大面积高产优质,部分棉田实现超高产(每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