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杉木幼林抚育技术的综合评价和决策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在全面分析不同抚育技术对杉木生长、群体结构、林地植被物种多样性、生物量、水土流失和抚育成本的影响基础上,运用灰色局势决策理论对不同抚育技术进行多目标决策,结果表明:块状抚育和全垦抚育可提高杉木的保存率,并促进杉木幼林的生长;抚育技术对杉木群体树高和地径结构有一定的影响,尤其是对地径结构;全垦抚育的成本最大,不抚育最小,块状抚育居中;块状抚育有利于形成多层次的林分结构和林地植被物种多样性的提高。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块状抚育是南方林区较好的杉木幼林抚育方式,它既能有效地减少林地植被对杉木的竞争,保持杉木的正常生长,又能降低抚育成本和保持地力及物种多样性。这对今后指导杉木幼林抚育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2.
幼林抚育对杉木人工用材林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不同幼林抚育方式对杉木人工用材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幼林抚育对林木生长的影响比立地条件大,随着幼林抚育强度的加大,生长量也逐渐增加,加强幼林抚育是确保用材林速生丰产的关键技术措施,特别是在立地条件较差的情况下,加强抚育尤为重要;采用适宜的幼林抚育方式,不但能明显促进林木生长,提高林分生产力,而且具有较高的经济效益,能兼顾经济、生态、社会效益,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通过全垦整地、大穴栽植、间种花生与大穴栽植、刈灌抚育两种整地、抚育方式下杉木幼林生长效果的比较,说明在一定的条件下,杉木可作为皖中低山丘陵区一个优良的用材林树种。  相似文献   

4.
采用5种不同类型的抚育管理方式,对立地条件和造林质量均相同的新造杉木幼林进行抚育,并对8年生杉木林各项生长指标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与对照清除杂草抚育方式相比,林农间作、松土埋青、树盘覆草3种抚育方式的杉木高生长与径生长均存在显著或极显著差异。结合投资净现值考虑,树盘覆草抚育方式投资小,又能显著促进杉木高、径和材积生长,达到了“省工节资增效”的目的。  相似文献   

5.
本研究采用重复正交设计方法,对在杉木迹地上再造杉木树的幼林中进行整地方式、密度、间种作物、肥料、抚育、间伐等因子的重复正交设计试验研究。通过几年的观察记载分析得出,在密度为200株的幼林中间种黄豆和适当施磷肥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6.
“三分造,七分管”是造林工作的指导原则。为了确保造林成林,尽快将传统幼林抚育方式进行改革,向所需资金少、抚育效果好的方式转变是当前造林工作迫在眉睫的任务。  传统抚育方式有全垦锄抚和刀抚两种。全垦锄抚是对新造幼林每年进行2次全垦锄抚,连续抚育3年。主要对象是杉木人工林、经济林。每公顷全垦抚育1次耗费15个工作日,每次投资150元,3年共需投资900元。全垦抚育有利于幼林生长,但会造成林地水土大量流失。刀抚是用刀对新造林地内的杂草每年进行2次全面砍除,连续抚育3年,达到抚育目的。主要对象是新造松林和竹林,平均…  相似文献   

7.
我场每年幼林抚育松土除草任务重,迫切需要抚育机械。一九七五年底,FS—3型幼林抚育松土机在我场进行使用试验,先后在大条壕杉木幼林地、14°至25°的油茶林地、杉木幼林地和果园、苗圃等不同立地条件上试验273.8小时,总计耕地面积77.73亩,其中有的  相似文献   

8.
杉木是我国一个主要用材树种,在我国南方栽培很广。一般来说,决定杉木造林成材有五个条件,即气候、土壤、良种壮苗、造林质量、抚育管理。这五个条件又是互相影响,互相制约的。其中气候、土壤是前提,良种壮苗是基础,造林质量是关键,抚育管理是保证。在这里,我们仅就五星岭林场十七年的生产实践,专门谈谈杉木的幼林抚育。幼林抚育是巩固造林成果,促进林木速生丰产最重要的一环,杉木造林更是如此,通过幼林抚育,解决幼树与杂草、幼树与土壤的矛盾,而幼树与气候的矛盾,则是随着上述矛盾解决而解决的。改变了土、水、肥、气、光、空间等环境条件,幼树就生长快,长得好。但抚育方式不当,或抚育不及时,又会走向反面,如使幼树变成“小老头”,受压,畸形,萌条丛生等等。所以我们很有必要研究杉木幼林抚育的规律,寻找花钱少,成林快的抚育技术。  相似文献   

9.
不同抚育方式对杉木幼林生长与地力维持的效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对杉木二代幼林采用3种抚育方式:①全面劈草;②全面劈草,局部松土除草;③全面松土除草。通过3年试验观测,结果表明:①和②方式比③方式植被覆盖度分别大24.3%~41.3%和22.8%~34.6%,表层土壤的侵蚀度下降50.1%和40.6%,A0层覆盖率分别提高57.1%和54.7%;3种抚育方式对杉木幼林的树高和冠幅生长无显著差异,但对胸径生长有极显著差异;抚育效果以②方式最佳。  相似文献   

10.
不同抚育方式对马尾松幼林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索马尾松幼林抚育的低投入方式,在龙里林场设置了不同抚育方式试验地。5年的试验结果表明,抚育方式的不同对马尾松幼林的树高和胸径生长均无明显影响。但造林后如果抚育措施太粗放,对幼林的树高增长率有一定影响。在保证幼林正常生长的情况下,为节约用工,减少投入,降低成本,提高经济效益,在与本试验点灌草覆盖相似的地区,马尾松幼林的抚育可采用每年全面确灌割草2次,连续进行3年的方式,每年抚育的时间,第一次宜在  相似文献   

11.
采取6种不同类型的抚育管理方式,对立地条件和造林质量标准均相同的新造杉幼林进行抚育。并对8年生林木各生长指标进行了较为系统的测定与研究,结果表明,在杉木高粗生长均有明显或极显著差异的林农间作、松土埋青和树盘覆草管理中,树盘覆草抚育达到了省工节资增效的目的。  相似文献   

12.
通过不同整地方式对杉木幼林生长影响的试验,结果表明不同整地方式对杉木幼林高和胸径生长影响不大;表土回穴与否对杉木高径生长影响显著;施肥处理对杉木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13.
对不同营林方式的杉木幼林生长量及土壤细菌、真菌、放线菌的数量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不炼山、定植2年生容器苗、造林后免抚育的生态型模式,相比炼山、定植1年生裸根苗、造林后抚育三年的传统型模式,杉木幼株生长量没有显著性差异;生态型营林方式减少了对微生物的破坏,且有利于微生物数量的恢复,建议在生产中推广生态型营林方式。  相似文献   

14.
在英明领袖华主席抓纲治国战略决策的鼓舞下,我省以杉木为主的大片用材林基地更加蓬勃发展。杉木幼林及时除草抚育,是巩固造林成果的重要环节。为解决林区劳动缺乏难以及时抚育的问题,我们将化学除草剂在杉木幼林中进行了试验示范,现将试验情况简报如下。  相似文献   

15.
芒是对杉木幼林生长影响最大的杂草种类之一。通过对芒的生态学、生物学特性的了解,把握其对杉木幼林生长的影响,进而采取适当的人工抚育措施及化学药剂除草法,抑制芒的生长,将其危害降到最低限度。  相似文献   

16.
不同抚育技术对杉木幼林生长及群体结构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不同幼林抚育技术对杉木幼林生长和群体结构的影响进行定位研究 ,结果表明 :抚育技术对杉木保存率和生长有较大的影响。块状抚育和全垦抚育可提高杉木的保存率 ,而不抚育的杉木保存率则最低。树高和抽梢高基本上表现出块状抚育 >全垦抚育 >带状抚育 >劈草抚育 >不抚育 ,并且在后期更为明显 ;地径则基本上表现出全垦抚育 >块状抚育 >带状抚育 >劈草抚育 >不抚育。方差分析的结果表明抚育技术对地径的影响大于树高。多重比较表明 :除了不抚育外 ,其他 4种抚育技术均能有效地促进杉木生长 ,它们之间并没有多大的差异。块状抚育、全垦抚育、带状抚育和劈草抚育的总单株生物量分别为不抚育的 3 4 6、3 4 0、3 15和 1 11倍 ;块状抚育、全垦抚育、带状抚育、劈草抚育和不抚育的根 茎比分别为 0 1992、0 193 1、0 1673、0 3 5 75和 0 2 680。这可能是劈草抚育和不抚育的杉木对地下营养空间激烈竞争的一种适应现象。抚育技术对杉木群体树高和地径结构有一定的影响 ,尤其是对地径结构  相似文献   

17.
指出了为了发挥生态效益,福建省从2010年全面推广不炼山造林技术。由于不炼山造林后杂草、杂竹、灌木等生长旺盛,苗木前期生长较慢,林分郁闭推迟,因此科学合理的抚育技术是提高成活率和促进幼林生长最重要的环节。以不炼山造林小班的杉木幼林(1~3年)的抚育技术为研究对象,试验1采用常规设计的"221"抚育模式,试验2采用改进设计的"321"抚育模式,对1~3年杉木幼林的抚育技术进行了研究调查分析,为不炼山造林的幼林提供科学合理的抚育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18.
就间种黄豆的和未间种黄豆的杉木幼林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间种黄豆的杉木幼林能增加相对湿度7.3%,降低地表温度2.8℃;间种黄豆的杉木幼林的土壤中有机质、全氮、全磷、水解氮和速效磷显著增加;间种黄豆的杉木幼林的幼树高生长和生物量明显增加;间种黄豆能提高经济效益,补偿幼林抚育费用。  相似文献   

19.
《林业资源管理》2017,(1):43-49
以5a(幼林)、12a(中龄林)、18a(近熟林)生杉木人工林为研究对象,分别设置抚育间伐与对照(不抚育)2种处理,分别于2013年底和2015年底对样地进行调查。结果表明:抚育间伐促进了胸径和单株材积的生长,年平均胸径生长量的增加值抚育比对照幼林多44.4%、中龄林多25.0%、近熟林多14.3%,年平均单株材积生长量的增加值抚育比对照幼林多59.3%、中龄林多31.0%、近熟林多19.9%,上述差异均达到显著水平(p<0.05);抚育间伐对树高生长有促进作用,但与对照比,其差异未达显著水平(p>0.05);抚育明显改善了杉木幼、中龄林的健康状况,健康等级抚育样地普遍比对照样地高一级;抚育提高了林下植被种类的丰度、高度和盖度,抚育样地植被的垂直结构明显;总体而言,抚育间伐对杉木生长、林下植物生长和林分健康的促进作用幼林好于中龄林,好于近熟林。试验结果为杉木人工林的科学抚育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0.
丘陵区新造幼林一般在当年春末夏初抚育一次,进行松土,培蔸,正苗等工作。秋末再抚育一次。以后每年至少抚育一次。连续抚育三至四年,直到郁闭成林。幼林抚育四季都可进行,但以春夏两季最适宜,因为这时林地的灌木杂草幼嫩,容易腐烂,铲除后可以作为肥料。三伏天不宜抚育,这时气温高,太阳大,地表炽热,铲草松土容易造成树苗死亡。现将不同抚育时间对杉木幼林生长的影响抽样调查情况,列表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