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21世纪吉林省水稻栽培研究展望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在阐述吉林稻作研究与发展的基础上 ,提出吉林省 2 1世纪水稻栽培是以常规技术与高新技术相结合 ;综合性与可持续性 ,以及良种与良法为基础的产业化研究为特点 ,指出稻作的发展是以研究物化成果、增加效益、发展效益农业为主要目标的稻作栽培技术体系  相似文献   

2.
水稻新品种"吉农大19号"选育及栽培技术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水稻新品种“吉农大19号”是通过有性杂交,再以F2代为受体,以大豆总DNA为供体,利用花粉管通道法转基因变异群体,经系谱法选育而成。3年吉林省区域试验结果显示:该品种比对照增产1.6%,具有优质、高产、抗逆性强、适应性广等优点,2002年被评为吉林省第三届优质水稻品系,2004年通过吉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适于吉林省长春、吉林、四平、通化、松原等稻作区种植。  相似文献   

3.
吉林省水稻丰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吉林省属北方一季稻作区。本文根据吉林省温光不足的气候条件和水稻栽培实际,从品种选择、播前处理、育苗、移栽、施肥、灌水、防治病虫害等技术环节入手,全面介绍了水稻丰产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4.
水稻新品种“吉农大30号”选育及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水稻新品种"吉农大30号"是经有性杂交、系谱法选育而成。2006—2008年吉林省区域试验结果表明,该品种比对照"通35"增产7.1%,2008年生产试验比对照"通35"增产7.0%。"吉农大30号"米质优,产量高,主要农艺性状优异,抗逆性较好,活秆成熟,于2009年通过吉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该品种适宜吉林省的长春、吉林、四平、松原、通化等中晚熟稻作区种植。  相似文献   

5.
水稻育种家耿文良研究员,吉林省吉林市人,1961年毕业于吉林农业大学农学系农学专业,从事科研工作40余年,著名水稻育种专家,曾任吉林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室主任,课题主持人,北方稻区水稻品种区域试验核心领导小组成员,吉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委员,吉林农业大学农学系顾问  相似文献   

6.
九稻55号的特征特性及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吉林省属寒地稻作区,由于气温低、无霜期短,有25%的面积适合种植中早熟品种.但目前中早熟品种较少,且产量低.针对这些问题,选育出了具有高产、抗病、优质的水稻新品种九稻55号,2006年通过吉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适宜于吉林省中早熟稻作区种植.  相似文献   

7.
九稻58号特征特性及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我省水稻品种结构的调整,生产上急需优质、高产、抗病中熟的水稻新品种.吉林市农科院通过品种间杂交,选育出水稻新品种九稻58(九02GA2),2006年通过吉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适宜于吉林省中熟稻作区种植。  相似文献   

8.
水稻新品种"吉农大27"选育报告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吉农大27"水稻新品种是以"吉86-11"为母本、"吉农大3"为父本进行有性杂交后经系谱法选育而成.2年区域试验和1年生产试验平均产量分别为8 497.5 kg/hm2和8 764.5 kg/hm2,分别比对照品种"吉玉粳"增产4.7%和9.0%.该品种干2008年1月通过吉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其主要特点是高产、抗病、优质,适宜吉林省中熟、中早熟稻作区种植,尤其适宜吉林、通化、白城地区种植.  相似文献   

9.
“吉农大45号”水稻新品种是以“吉粳69号”为母本、“农大2284”为父本进行有性杂交后经系谱法选育而成.2年区域试验和1年生产试验平均产量分别为8 742.7 kg/hm2和8 894.2 kg/hm2,分别比对照品种“长白9号”增产6.1%和7.3%.该品种于2010年1月通过吉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其主要特点是高产、抗病,适宜吉林省中早熟稻作区域种植,特别适宜吉林、通化、松原、白城地区种植.  相似文献   

10.
吉林省稻作条件与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根据吉林省稻作现状、自然资源状况和可持续发展理论,重点分析了水资源、土地资源及光热资源与稻作的关系,阐述了21世纪吉林省稻作的发展方向及策略。  相似文献   

11.
吉林省有机稻米生产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有机稻米的概念、标准及生产技术进行了描述,并针对吉林省稻作特点,对本区有机稻米生产技术进行总结集成,旨在提高及扩大吉林省有机稻米的生产水平和种植面积,进而实现生产有机稻米的比较效益。  相似文献   

12.
中国水稻高产栽培技术创新与实践   总被引:64,自引:4,他引:60  
水稻是中国主要粮食作物,也是单产最高的粮食作物。文章利用中国农业统计年鉴数据和国内外文献资料,分析了中国水稻高产栽培技术创新与实践的成功经验、存在问题和稻作技术发展趋势。探讨了中国的水稻生产经历4个阶段的特点,良种良法配套对水稻增产的贡献,不同阶段创新的稻作技术;简述了全球水稻栽培技术发展的特点;回顾了中国矮秆品种、杂交稻及超级稻品种更替及其配套栽培技术创新;剖析了水稻高产栽培存在的新问题;对水稻高产栽培技术的未来发展进行了展望。创新与品种生育特性配套的水稻种植制度、生产模式和环境协调的栽培技术,发挥品种产量潜力和应用,可以实现增产增效,促进水稻产业发展,改善生态环境和提高资源利用效益。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不同年代育成水稻品种叶片硝酸还原酶活性(Nitrate reductase activity,NRA)的变化及其与净光合速率(Pn)和产量的关系,为吉林省水稻高产育种和栽培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吉林省1958至2005年育成并在生产上推广的18个水稻品种为材料,研究水稻植株剑叶NRA变化及其与净光合速率和产量的关系。【结果】水稻叶片NRA在孕穗期较低,抽穗期最大,此后呈下降变化;NRA随品种的育成年代推进而降低。不同生育期水稻剑叶Pn在抽穗期达到最大,此后不断下降;随着育成年代的推进,Pn逐渐上升。NRA与净光合速率呈负相关,但不显著,与水稻产量呈显著负相关。【结论】水稻品种遗传改良提高了叶片的光合作用和产量,但NRA却随品种的育成年代推进而降低,这可能也是水稻氮肥利用效率降低的原因。  相似文献   

14.
从种植、科研和产业角度,介绍了吉林省大麻(Cannabis sativa L.)的发展现状。客观地分析了吉林省大麻产业发展的有利条件,认为吉林省有雄厚的麻类产业化基础,适宜的自然条件,充足的土地资源;另外,横向联合和协作育种使吉林省大麻规模化种植成为可能,绿色消费观念的引领给吉林省大麻产业化发展带来新的机遇。提出了目前吉林省大麻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包括大麻科研水平相对滞后导致没有大麻主推品种、缺少适宜的大麻优质、丰产栽培技术、政府对大麻种植没有相应的补贴政策、机械化程度低阻碍了大麻规范化栽培模式的推广应用,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最后指出了吉林省大麻产业化发展方面,包括抓科研,加快选育和引进优质、高效、低毒的优良大麻品种;抓机械化发展,因地制宜地推广大麻高产栽培技术;大力发展大麻加工业,提高经济效益;加强协作,共同发展。  相似文献   

15.
中国特色水稻栽培学发展与展望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水稻是我国最重要口粮作物,在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当前,我国水稻生产正面临由传统小规模生产向机械化、智能化、标准化和集约化的现代规模化生产方式转变,在此重要历史节点,回顾总结70年中国特色水稻栽培学发展历程与科技成就,对探索未来水稻栽培科技发展方向具有重要意义。70年来,我国水稻栽培科技界抓住水稻不同主产区大面积生产问题与关键技术瓶颈,深入开展水稻生长发育和产量、品质形成规律及其与环境条件、栽培措施等方面关系的研究,探索水稻生育调控、栽培优化决策和栽培管理等新途径与新方法,取得了一大批在生产上大面积应用的重要栽培技术和理论,形成了一批重大栽培科技成果。笔者着重从叶龄模式栽培理论及技术、群体质量及其调控、精确定量栽培、轻简化栽培、机械化栽培、超高产栽培、优质栽培、绿色栽培、逆境栽培和区域化栽培等十个方面阐述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水稻栽培取得的主要科技成就,并指出了未来中国水稻栽培创新发展的重要方向:一是加强水稻绿色优质丰产协调规律与广适性栽培技术研究;二是加强多元专用稻优质栽培研究;三是加强水稻超高产提质协同规律及实用栽培研究;四是加强直播稻、再生稻稳定丰产优质机械化栽培研究;五是加强水稻智能化、无人化栽培研究。  相似文献   

16.
水稻机插育秧技术发展趋势及在海南的应用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培育适于机插秧要求的秧苗是机械插秧成功的关键。综述国外水稻机插育秧技术发展趋势及海南水稻机插育秧技术的发展现状、优势,并指出海南水稻机插育秧技术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水稻覆膜栽培研究现状与展望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水稻覆膜栽培突破了水稻栽培和灌溉制度的传统思维和理论,对发展节水农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在国内外关于水稻覆膜栽培研究的基础上,较详细地论述了水稻覆膜栽培的发展慨况及其主要生长发育特性、生理生态特性和存问题,并展望了其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8.
水稻栽培是新石器时代重要的人类活动之一,其发展同气候之间的联系是研究稻作起源和文明发展的一个关键问题。该文利用搜集到的全新世早中期(12 000~5 500 aBP)中国的栽培水稻出土遗址点数据,对全新世早中期中国水稻栽培同气候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栽培水稻的起源与初期发展具有"边缘效应",即分布于野生稻分布的边缘地带;而其早期的发展和分布也具有类似的特征,即主要受气候因素的影响,因此全新世早中期栽培水稻的分布范围的变化受到气候条件的限制,该时期环境变化受气候"主导"。  相似文献   

19.
吉林农业大学水稻育种的成就、进展与前景   总被引:1,自引:5,他引:1  
回顾了吉林农业大学水稻育种的发展历程,水稻育种成就及进展。提出了“十五”期间水稻优质育种和超高产育种的发展战略,使吉林农业大学水稻优质育种和超高育种向以有性杂交及“籼粳架桥”为主、现代生物技术为辅的育种新目标发展。  相似文献   

20.
免耕水稻氮素利用与栽培调控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水稻免耕栽培技术是水稻栽培技术的重大革新.阐述了免耕水稻的发展现状、氮素利用和栽培调控方面的有关问题,探讨了免耕水稻栽培调控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