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笔者对鄂尔多斯市伊金霍洛旗、杭锦旗、乌审旗和鄂托克旗羊消化道寄生虫病的流行情况进行调查。结果表明,鄂尔多斯地区羊消化道线虫的主流虫种为捻转血矛线虫,其他种类也有不同程度感染;寄生虫病的流行与放牧方式、草场类型以及驱虫方式等都有一定的关系。笔者在系统掌握鄂尔多斯市羊消化道线虫主流虫种的基础上,进一步了解了羊消化道线虫病感染率与放牧方式、草场类型以及驱虫方式之间的关系,制定科学的驱虫方案,为鄂尔多斯市广大农牧民防治寄生虫病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2.
青海省贵德县立足资源优势,狠抓措施落实,大力发展高效畜牧业,促进了畜牧业的优质、高效、快速和可持续发展。但在小尾寒羊生产中寄生虫病危害比较严重,给养殖业带来了一定的经济损失。本文对青海省常见的小尾寒羊寄生虫病的流行病学调查以及预防效果作简要介绍,供同仁参考。  相似文献   

3.
2015年7月通辽市清河镇某养羊户饲养的小尾寒羊发生以贫血、消瘦、腹泻、腹水为特征的疾病,并引起死亡。经临床观察、病理剖检及实验室检查,确诊为小尾寒羊捻转血矛线虫病。通过采取驱虫、补料并加强饲养管理等综合防治措施,取得了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4.
某场小尾寒羊发生以渐进性消瘦和贫血为主要特征的病例 ,发病率 73 6 8% ,死亡率 1 9 5 3 %。经临床和实验室检查 ,诊断为捻转血矛线虫病 ,采用丙硫苯咪唑治疗后很快控制了疫情。发病情况1 998年 7月 ,该场饲养的 1 0只山羊有 4只发病死亡 ,接着同圈饲养的 2 8只小尾寒羊在 1个月时间内相继发病死亡 1 2只。当地兽医曾经诊断为霉变饲料中毒和细菌性传染病 ,治疗后无明显效果前来求诊。临床症状羊群中体质较好、膘情中上的成年羊占少数 ,其余羊普遍消瘦 ,行动缓慢 ,被毛粗乱 ,反应迟钝 ,大部分羊大便稀软 ,有的拉稀。检查 2只濒死期母羊 ,极…  相似文献   

5.
余杭市因气候条件好,家畜寄生虫病流行较广,因此,三年来对牛羊血矛线虫、血吸虫、锥虫及肝片吸虫四种虫进行了联合诊治,四虫病疫情大幅度下降,巩固了血防成果,提高了防治效果与畜牧业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羊捻转血矛线虫病是由捻转血矛线虫引起的一种寄生虫病,对养羊业危害较大。  相似文献   

7.
1998年8月下旬,山东德州市某羊场小尾寒羊发生以衰弱、卧地、贫血为特征的疫病.经现地调查、剖检及实验室检验,诊断为捻转血矛线虫病,经综合防制取得明显效果.  相似文献   

8.
本县临城西郊村柯某于1998年12月从山东鲁西引进一批有角高腿小尾寒羊成羊和后备羊。次年5月,全群羊只出现贫血、消瘦,半个月内死亡5只,经检查诊断为暴发性捻转血矛线虫感染,治疗后,羊群停止了死亡,并迅速恢复体况,现将诊疗情况报道如下:发病情况1998年12月引进18只成羊(其中13只已怀孕)、4只后备羊,先舍饲10天,随后采取舍饲与近距离放牧相结合方法饲养。次年2月用从产地带回“灭虫威”对全群羊只擦耳驱虫,4月底发现羊群逐渐瘦,再用“别丁”、“丙硫咪唑”交替投药驱虫,隔2天投一种药,投药2次,但…  相似文献   

9.
本文从临床症状和流行特点两方面对牛常见寄生虫病的鉴别诊断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牛寄生虫病的治疗措施,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羊捻转血矛线虫病的综合诊断与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3年天津市西青区某羊场饲养的羊出现了精神不振,食欲下降,被毛粗乱,贫血,消瘦,颈下、胸前水肿等到症状。通过发病情况调查、临床症状观察、剖检和进行虫种鉴定确诊为羊的捻转血矛线虫病。羊捻转血矛线虫病是反刍动物常见的寄生虫病,是严重危害养羊业发展的重要疾病之一。  相似文献   

11.
我市某羊场饲养的小尾寒羊发生一种以逐渐消瘦、贫血而死亡为特征的疾病。经临床诊断、剖检及实验室检查,确诊为捻转血矛线虫病。经采取了药物防治为主的综合措施后,完全改变了瘦弱病死和繁殖率低的局面,现报道如下。1发病情况 某农场羊场于1998年9月从山东菏泽购回有角高腿小尾寒羊64只,买回来之后发现部分羊只食欲不佳,消瘦,下颌、腹下常发生水肿,尤其是在放牧回来后水肿加重。到1999年5月,整个羊群营养状况不良,部分羊只消瘦加重,发生下颌水肿的羊占27只,占总羊数的42%,陆续死亡14只,死亡21.88%…  相似文献   

12.
1流行情况及临床症状该羊场是一个饲养纯种小尾寒羊的种羊场,实行半舍饲半放牧的饲养方式,饲料由该县饲料厂供给,一直没有驱虫。自2002年5月份以来,开始发现羊群逐渐消瘦,身体衰弱,被毛粗乱,放牧时有的羊只落群,甚至卧地不起,下痢与便秘交替,食欲不佳,喜卧地,同时表现出痛苦状,  相似文献   

13.
1 流行情况及临床症状 该羊场是一个饲养纯种小尾寒羊的种羊场 ,实行半舍饲半放牧的饲养方式 ,饲料由该县饲料厂供给 ,一年来 ,一直没有驱虫。自2 0 0 3年 2月份以来 ,开始发现羊群逐渐消瘦 ,身体衰弱 ,被毛粗乱 ,放牧时有的羊只落群 ,甚至卧地不起 ,下痢与便秘交替 ,食欲不佳 ,喜卧地 ,同时表现出痛苦状 ,呼吸急促 (4 0~ 6 0次 / min) ,肺部听诊有罗音 ,心跳过速 (12 0次 / min) ,部分羊只持续性发热 (39.5~4 1℃ ) ,可视黏膜苍白 ,呼吸困难 ,血液稀薄 ;怀孕羊流产、早产、死胎 ;羔羊持续性下痢 ,用氟哌酸等药效不显著 ,最后衰竭死亡 ;…  相似文献   

14.
许昌从荷译引进小尾寒羊64只发现消瘦、贫血、下颌水肿的有27只,致死亡率为51.85%,经尸检,实验室诊为感染捻转血矛线虫所致。经用左旋咪唑(8mg/kg)和丙硫苯咪唑(15mg/kg)相隔10天治疗两次即愈。以后每年2、9月各驱虫一次,该病得到控制。  相似文献   

15.
附红细胞体病是由附红细胞体寄生于红细胞表面或血浆而引起的传染病,主要表现为羊黄疸性贫血、发热、呼吸困难、虚弱、流产、腹泻甚至死亡等症状。该病主要发生于温暖多雨季节,有明显的季节性,常呈地方性流行,各日龄羊均可发病,以哺乳羔羊的发病率和死亡率较高,其他羊多为隐性感染。血矛线虫病是由血矛线虫寄生在反刍动物皱胃内引起的寄生虫病,临床上以病羊贫血、进行性消瘦和消化紊乱为特征。本病流行季节性强,高发季节开始于4月青草萌发时,5-6月为高峰,随后呈下降趋势,但在多雨,气温闷热的8-10月也易暴发。近几年来,上述两种疾病的混合感染时有发生,给养羊业带来了较大的经济损失,我们现将诊治的典型病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6.
羊血矛线虫病是由毛圆线科血矛属中的捻转血矛线虫(Haemomchus contortus)寄生在羊或牛等反刍动物的真胃和小肠内的一种常见寄生虫病,又称捻转胃虫病。2013年8月,笔者诊治过一例该病,现简要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7.
20 0 1年入夏以来 ,我市部分县区暴发了以小尾寒羊发病为主的矛形双腔吸虫病 ,该病呈地方性流行 ,发病死亡率高 ,给我市的养羊业造成了极大危害。笔者对该病发生较严重的河口区新户乡、六合乡、利津县陈庄镇进行了深入调查。报告如下。1 流行情况 该病呈明显的季节性发作 ,以 7、8月份发病率最高。从品种上看 ,小尾寒羊的发病率明显高于洼地绵羊和山羊 ;从年龄上看 ,成年羊发病率高 ,尤以青年羊发病最为严重 ,羔羊很少发病 ;从饲养方式上看 ,放牧羊群发病严重 ,圈养羊发病率明显降低。病程长短不一 ,一般 4~ 5天 ,长的可达 1 0天。2 临…  相似文献   

18.
2001年7~9月份,在黄河入海口一带洼地放牧的羊群,因严重感染了捻转血矛线虫(又称"捻转胃虫"),致使大批绵羊发病,并造成了一定程度的死亡.我们对该病的流行因素进行了临床调查和分析,并对防治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改进措施.  相似文献   

19.
民勤县是甘肃省的养羊大县,养羊业是农村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的主要产业。随着养殖规模的不断扩大,饲养方式由自由式放牧向舍饲过度,寄生虫病对养羊业的危害相当严重,然而一些养羊场特别是个体小型养羊场及家庭养殖户对寄生虫病的防治工作重视不够,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当地兽医部门对绵羊寄生虫的流行历史、流行特点、地域分布、感染率、感染强度未曾进行过较详细的调查。  相似文献   

20.
捻转血矛线虫病既是反刍动物毛圆线虫病的主要病原,又是对绵羊危害比较严重的传染性寄生虫病。1流行病学捻转血矛线虫的虫卵主要在牧场上发育,其所需要的外界条件主要是温度、湿度和氧气。羊对捻转血矛线虫有"自愈"(Self-cure)现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