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对1961~1993年3月和4月宣城地区逐日气象资料及历史天气图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该地区春播期连续低温阴雨天气年平均0.9次,主要出现在3月下旬,由南北两支冷暖气流在长江中下游交汇而产生。单站气压和水汽压呈现以20d为周期的变化,在周期为10d的频段上2要素有十分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2.
梅花开花物候期及加长观赏期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根据181个梅花品种开花物候期观察记载,在南京地区拟定2月20日以前进入开花最佳观赏期的为早花品种;2月20日~3月10日进入开花最佳观赏期的为中花品种;3月10日以后进入开花最佳观赏期的为晚花品种.早花品种最佳观赏期最长为28d,最短为135d,平均174d;中花品种最佳观赏期最长为15d,最短为85d,平均为115d;晚花品种花期最长为96d,最短5d,平均78d.选取50个左右的代表品种组成梅花园景品种组合,其中早、中、晚花品种植株数量按35∶35∶3的比例配植,可使梅园在正常气候年景梅花最佳观赏期达到50~56d,较目前一般梅园观赏期可加长20~25d左右,从而大大提高梅园的观赏效益.  相似文献   

3.
黄瓜嫁接苗对不同低温胁迫的反应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黄瓜自根苗为对照,研究了以黑籽南瓜为砧木的长春密刺黄瓜嫁接苗对1℃、3℃,5℃,7℃和9℃分别胁迫1d,2d,3d,4d和5d的形态和生理反应。结果表明,黄瓜嫁接苗能够忍耐1℃,2d,3℃3d和5℃5d的低温胁迫,而自根苗仅能忍耐3℃1d和5℃3d的低温胁迫,1℃1d幼苗死亡。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柱头活力,花粉活力,盛花授粉季节,授粉方法及制种效率几个方面杂交制种技术的研究,结果表明,3列和2例形状的柱状活力强,花开前1d到花开后1d的柱头活力强;烟草花烩容易保存,常温常湿保存3d或常温干燥15d仍有很强的活力,盛花期在7月下旬比在9月上旬的制种结实高;采用毛笔授粉效率高,每人每天可生产500g种子。  相似文献   

5.
吉林省历史森林大火与环境气候背景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吉林省1970~1997年过火面积超过100hm2的火灾个例统计计算,结果表明:①吉林省森林大火主要发生在春季的4,5月和秋季的9月末到10月中旬,地区主要在延边州的中西部和白山市的东部;②大火的发生与当月当地环境气候的关系是,降水量明显偏少、气温较高、风速较大,但3月的大火主要是气温特殊偏高造成的;③春、秋大火与前期(12~3月,6~9月)的旱涝指数Z、降水量距平Δd、气温距平Δt的关系密切.当Z为“-”、Δd为“-”、Δt为“+”,即前期连续干旱少雨高温时,未来春、秋季发生大火的可能性最大;若前期连续干旱少雨高温长达6个月,未来可能大火蜂起,因此,遇有这种年份必须立足于预防重大森林火灾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根据吉林省1970 ̄1997年过火面积超过100hm^2的火灾个例统计计算,结果表明:(1)吉林省森林火灾主要发生在百季的4,5月 秋季的9月末到10月中旬,地区主要在延边的中西部和白山市的东部;(2)大火的发生与当月当地环境气候的关系是,降水量明显偏少、气温较高、风还较大但3月的大小主要是气温特殊偏高造成的;(3)春、秋大民前期(12-3月,6-9月)的旱涝指数Z、降 距平△d、气温距平△t的关  相似文献   

7.
沈阳市郊区蔬菜污染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6年,调查及采样分析测定了沈阳市近郊的土壤及各种蔬菜中的重金属含量,对其污染情况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土壤中的重金属含量除As外,Hg、Cd、Pb、Cr全部超过沈阳地区土壤背景值;大白菜中Pb超标率为100%,Cd次之,为58.3%,而NO-3和六六六均超标25%,并指出了Pb、Cd污染严重的区域;番茄Cd、Pb超标,黄瓜菜豆、大白菜中Cd、Hg、Pb均超标,在上述蔬菜中,Cd污染均比较严重  相似文献   

8.
通过室内饲养观察及实地调查,明确了黄斑露尾甲生活史等基本生物学特性,并据此提出相应防治对策。该虫世代重叠明显,日平均气温达10℃为越冬后起始活动温度,每代历期约20~25d,其中产卵前期平均4.68d,卵期平均2.14d,一、二、三龄幼虫期分别为3.42d、3.2d和5.46d,蛹期平均为6.64d。12月以老熟幼虫、蛹、成虫越冬。防治宜用药帘击杀  相似文献   

9.
龙须草开花习性与气象因子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田龙须草抽穗开花可以从5月延续到10月,但大量开花为5月中旬,单穗开花持续3-4d,而以第2-3d开花数量多。龙须草昼夜均能开化,以白天为主,约占一天开花数的80%左右,并且出现两次高峰,第1次在上午7-9h第2次第峰出现在下午17-19h,但峰值显低于第一次。  相似文献   

10.
小区和示范性试验结果为均表明,20%绿保素1000和1500倍液于4月和10月小菜蛾虫口密度大的时期喷施阳春大白菜和甘蓝。药后3d对小菜蛾的校正防效为80.6%和78.6%,7d分别达87.3%和81.3%,防铲高于1000单位螨虫素1500倍液和50%辛硫磷1500倍液,差异极显著。绿保素的速效性,持效性均较好,对蔬菜也无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11.
用1961~1995年宣城秋季地面气象要素资料统计分析,得出:(1)寒露风出现日期为多波振动的年际变化模式,并存在准4a周期的低频振荡;(2)日平均气压与水汽压有准20d周期的变化现象;(3)温压时间演变曲线,由高温低压逐渐演变到高压低温,两曲线交点后2d出现寒露风。  相似文献   

12.
用1961-1995年宣城秋季地面气象要素资料统计分析,得出:(1)寒露风出现日期为多波振动的年际变化模式,并存在淮4a周期的低频振荡;(2)日平均气民水汽压有准20d周期的变化现象;(3)温压时间演变曲线,由高温低压逐渐演变到高压低温峡谷曲线交点后2d出现寒露风。  相似文献   

13.
多年观察发现,稻蝗若虫各龄发育进度年度间差异较大,一龄若虫盛末发了插秧后7 ̄10d为最佳防治时段,防治最迟时限为6月15 ̄20日,防治应集中在田埂及稻田边行3范围内,防治指标为78 ̄90头/m^2,常用杀虫剂对稻蝗显著防效,但残效短,晚发年或高密度地区需7d后再防第2次。  相似文献   

14.
本文检测中国南方亚热带山地环境因素(温度,相对湿度和降雨量)变化对羊捻转血矛线虫、环纹奥斯特线虫和粗纹食道口线虫体外发育的影响规律:捻转血矛线虫由卵至Ⅰ、Ⅱ和Ⅲ期幼虫的最高育成率均在6月;育成期分别是3、5和7d。环纹奥斯特线虫卵至Ⅰ、Ⅱ和Ⅲ期幼虫育成率在5~7月均较高,其中Ⅰ和Ⅱ期幼虫最高育成率在6月,而Ⅲ期幼虫最高育成率在5月;育成期分别是3、5和11d。粗纹食道口线虫卵至Ⅰ、Ⅱ和Ⅲ期幼虫的最高育成率均在7月;育成期分别是6、7和9d。11月至次年3月间三线虫均不能发育,而且粗纹食道口线虫于10月停止发育。文中还讨论了三线虫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5.
对影响杏树嫁接活率的主要技术研究表明,在高寒干旱山区,杏树接穗应在3月未展花蕾时采取直径以0.5-1.0cm为宜,在内低温保存,于砧丰处在落花期时进行嫁接;嫁接后应用塑料袋完全套住接穗,10d后破袋,30d后取袋,60d后松绑,并在8月下旬进行摘处理,9月上旬摘叶处理,均明显提高嫁接成活率和越冬保存率。  相似文献   

16.
豆黄蓟马发生规律与防治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豆黄蓟马(ThripsnigropilosusUzel)在黑龙江省密山地区每年发生5~6代,以成虫越冬。第一及最末一代世代平均历期24d。中间各世代平均历期16.7d,雌成虫平均寿命17.6d。该虫主要以成虫和1~2龄若虫为害。叶背面虫量多于叶表面虫量,豆株上部幼嫩叶片多于中下部叶片。植株各器官上的虫量以叶上最多,次为嫩荚,茎及花器上很少。雌成虫可行孤雌生殖也可行两性生殖。每年的危害高峰在6月下旬到7月上旬。防治指标定为2~3片复叶时20头/株。药剂防治以具有内吸作用的乐果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7.
人工模拟芦苇床系统处理污水的效能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设计并构建了一个小型人工芦苇床,分析生长了18个月的芦苇床系统处理污水的效能。结果表明,芦苇床系统处理生活污水的效果,在1d内的BOD5去除率达85%以上、COD达80%以上、SS和总大肠菌群的去除率达90%以上,该系统对NH3-N和O-0O4-P的去除效果较差,尤其是对O-PO4-P的去除率很低。去污的最佳滞留时间BOD5和COD为2d、SS为1.5d、总大肠菌群为5d、NH3-N为6d、O-P  相似文献   

18.
采用人工接虫的方法,组建了自然变温条件下保护地瓜蚜实验种群平均生殖力表。在日平均温度22.22℃(18.42℃~25.38℃)条件下,瓜蚜种群世代周期(T)为13.378d,净出生率(R0)为15.075,周限增长率(γ)为1.225,瞬时增长率(r)为0.203,种群加倍时间(t)为3.14d。在15℃~30℃条件下,瓜蚜完成一代需11.20d~4.86d,发育起点温度为120.23日度。  相似文献   

19.
山西省不同地区梨小食心虫发生及防治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梨小食心虫在山西一年发生3~4代,其中大同地区为3代;忻州、太原、太谷、临汾、长治为4代。各代发生期由北至南有一定的提前。在前三代蛾量高峰期后3~4d进行药剂防治,防效可达90%以上。  相似文献   

20.
采用田间试验方法研究了三唑锡在柑桔上和土壤中的残留动态,应用HPLC法测定了桔皮、桔肉和土壤中的残留量。试验结果表明,三唑锡在柑桔(全果)上的半衰期为3.1~3.9d,在土壤中的半衰期为6.6~10.3d。桔园喷施20%三唑锡胶悬剂1000倍和2000倍液各2~3次,每次施药间隔30d,末次施药后30、60、90d,柑桔(全果)和土壤中的残留量均低于1.0mg/kg。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