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确定分离自健康烟草植株的内生细菌Itb295的分类地位和生防潜能。[方法]通过平板对峙培养法测定菌株Itb295对烟草黑胫病菌的抑制作用,并结合菌株形态、生理生化特性和16S rDNA序列(GenBank登录号JF496206)比对分析确定该菌株的分类地位。[结果]鉴定Itb295菌株为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菌株Itb295对黑胫病菌菌丝生长抑制率为34.64%,受抑制的黑胫病菌菌丝膨大、扭曲、分支增多,不能正常生长,抑菌效果的可逆性分析显示受抑制的菌丝在OA培养基上能够正常生长。[结论]为烟草黑胫病的防治及内生细菌Itb295的进一步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目的]对产几丁质酶菌株发酵产酶活性工艺进行优化。[方法]将筛选得到的一株产几丁质酶菌株G-254进行驯化培养,通过单因素试验考察了不同碳源、氮源和无机盐对菌株产酶活的影响响应面试验利用,以菌株发酵所产酶活为响应值,确定最佳的发酵产酶工艺条件。[结果]菌株G-254发酵产几丁质酶最佳发酵条件为:葡萄糖8%,牛肉膏料5%,硫酸镁0.07%,在此条件下获得的几丁质酶活为6.86U。[结论]该研究提高了菌株发酵产几丁质酶酶活,为后续工业化发酵生产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3.
[目的]对产几丁质酶菌株发酵产酶活性工艺进行优化。[方法]将筛选得到的1株产几丁质酶菌株G-254进行驯化培养,通过单因素试验考察了不同碳源、氮源和无机盐对菌株产酶活的影响;进行响应面试验,以菌株发酵所产酶活为响应值,确定最佳的发酵产酶工艺条件。[结果]菌株G-254发酵产几丁质酶最佳发酵条件为,葡萄糖8%,牛肉膏料5%,硫酸镁0.07%,在此条件下获得的几丁质酶活为6.86 U。[结论]提高了菌株发酵产几丁质酶酶活,为后续工业化发酵生产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4.
[目的]有效预防和控制恩施种植区域烟草黑胫病害。[方法]通过表面消毒分离、平板共培养、分子生物学鉴定、室内盆栽方法筛选、鉴定及评价菌株抑制活性。[结果]从恩施健康烟草植株中分离筛选出一株对烟草黑胫病病原菌有显著拮抗活性的菌株XA-1,该菌株的胞外分泌物对病原菌菌丝有强烈的抑制作用,通过Biolog微生物系统和分子生物学分析,初步鉴定该菌株属于解淀粉芽孢杆菌(Bacillus amyloliauefaciens),经室内盆栽试验评价,拮抗菌XA-1能有效地降低烟草黑胫病的病情指数,在第20天时相对防效最高为52.38%。[结论]菌株XA-1在防治烟草黑胫病方面效果明显,具有潜在的生物防治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汪莹  李小松  胡建新  马冠华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11):6426-6427,6669
[目的]研究烟草内生细菌Itb57和Itb295的促生与抑菌作用,以探讨其在生物防治中的作用。[方法]采用温室盆栽的方法研究不同处理方式的内生细菌Itb57和Itb295菌悬液对烟草幼苗的促生作用;通过平板对峙培养法测定内生细菌Itb57和Itb295菌悬液对烟草黑胫病菌、烟草赤星病菌和烟草灰霉病菌的抑菌作用。[结果]内生细菌Itb57和Itb295菌悬液对烟草幼苗有一定的促生作用,能显著提高地上部的鲜重和干重,以浸种+喷雾灌根处理方式的促生效果最好;菌株Itb57对烟草黑胫病菌、烟草赤星病菌和烟草灰霉病菌3种病原真菌均有较好的抑制作用,菌株Itb295仅对烟草黑胫病菌有较好的抑制作用。[结论]该研究结果为烟草内生细菌Itb57和Itb295在烟草病害生物防治中的研究及应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6.
黑胫病和青枯病是危害烟草生长的主要土传病害,解淀粉芽孢杆菌(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菌株F012和F028对烟草黑胫病和青枯病等多种植物致病菌具有较强拮抗作用。用平板对峙法和盆栽试验研究F012和F028混合发酵液对烟草黑胫病和青枯病的防治作用及机制。结果表明:平板对峙试验中混合发酵液对烟草黑胫病病原菌抑菌率为77.91%,对烟草青枯病病原菌的抑菌圈直径为31.7 mm;盆栽试验中对烟草黑胫病和青枯病防效分别为74.49%和77.27%;混合发酵液能显著上调烟草叶片抗病关键基因NtPAL、NtEDS1、NtPR1和NtPR2的表达,提高苯丙氨酸解氨酶、几丁质酶、β-1,3-葡聚糖酶和多酚氧化酶等保护酶活性。由以上结果可知,F012和F028混合发酵液可以激活烟草防御系统,提高烟草对黑胫病和青枯病的抵抗能力。F012和F028菌株将是研制复合微生物菌剂的理想原料。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烟草黑胫病菌对不同杀菌剂产生的抗药性。[方法]在室内培养条件下,采用菌落生长测定法,对从黔东南州镇远县分离的烟草黑胫病菌进行了抗性测定。[结果]烟草黑胫病菌对不同杀菌剂均存在不同程度的抗药性,其中对烯酰吗啉的抗药性最强,EC50值为1.19μg/ml。[结论]在镇远烟区,长期单一使用烯酰吗啉防治黑胫病存在抗性风险。  相似文献   

8.
为了寻找对烟草黑胫病具有生防潜力的放线菌,笔者采用平板对峙法,从烟草黑胫病发病烟田健株根际土壤中,分离得到1株对烟草黑胫病菌具有显著拮抗效果的放线菌株LY18,其发酵液的无菌滤液对烟草黑胫病菌菌丝的抑制率达70%以上。电镜观察发现,抑菌圈周围的烟草黑胫病菌丝破裂、瘪陷。通过对LY18的形态观察、培养性状观察、生理生化测定结合16S rDNA序列分析,将该菌株鉴定为Streptomyces rajshahiensis。  相似文献   

9.
烟草黑胫病菌拮抗放线菌LY18的分离筛选与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寻找对烟草黑胫病具有生防潜力的放线菌,笔者采用平板对峙法,从烟草黑胫病发病烟田健株根际土壤中,分离得到1株对烟草黑胫病菌具有显著拮抗效果的放线菌株LY18,其发酵液的无菌滤液对烟草黑胫病菌菌丝的抑制率达70%以上。电镜观察发现,抑菌圈周围的烟草黑胫病菌丝破裂、瘪陷。通过对LY18的形态观察、培养性状观察、生理生化测定结合16S rDNA序列分析,将该菌株为鉴定Streptomyces rajshahiensis。  相似文献   

10.
王伟霞  李福后 《安徽农业科学》2008,36(4):1330-1331,1334
[目的]探讨海洋真菌HZ-01菌株产几丁质酶的培养条件和部分性质。[方法]从海洋环境中筛选出1株几丁质酶高产真菌HZ-01,以该菌株为材料,进行不同碳源、氮源以及温度对菌株发酵产生几丁质酶的影响试验,研究几丁质酶的培养条件。将粗酶液在不同温度下保温60 min后,取样测定几丁质酶活力,分析几丁质酶的热稳定性和酸碱稳定性。[结果]海洋真菌HZ-01菌株产几丁质酶的最佳碳源为几丁质,蛋白胨为最佳氮源;以1.0%的几丁质作为碳源,0.1%的蛋白胨作为氮源,温度为30℃时,其产生的几丁质酶活力最高,且随着温度的上升,该酶活力下降;该酶的酸碱稳定性较差,只在pH值6~8具有较高活性。[结论]该研究为规模化生产几丁质酶初步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1.
【目的】从美洲大蠊肠道筛选获得对烟草黑胫病病原菌具有拮抗作用的拮抗菌株,明确拮抗菌株的分类地位、优化其发酵条件及测定其对烟草黑胫病的室内防治效果,为烟草黑胫病的生物防治提供菌种资源。【方法】以美洲大蠊肠道为材料,利用稀释涂布平板法及平板对峙法筛选对烟草黑胫病具有拮抗作用的菌株,根据形态特征、生理生化、16S rDNA和...  相似文献   

12.
从毒鹅膏菌(Amanita phalloides)栖生土壤中分离筛选烟草疫霉(Phytophthora parasitica var. nicotianae)拮抗菌株,通过盆栽试验考察拮抗菌株对烟草黑胫病的防效。结果表明:从毒鹅膏菌栖生土壤中分离筛选的DE4–5菌株对烟草疫霉的抑菌率达78.22%;DE4–5具有广谱抗真菌活性;依据DE4–5的形态和生化特征初步判断为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结合16S rDNA保守序列及辅助gyrA基因片段序列分析,确定DE4–5为亚麻假单胞菌,定名为Pseudomonas lini DE4–5;生物活性测定显示,菌株DE4–5具有解磷和解钾能力,产IAA、蛋白酶、纤维素酶和脲酶;盆栽试验结果表明,菌株DE4–5预防组与治疗组的烟草黑胫病发病率分别为24.79%和39.24%,病情指数分别为26.31%和29.37%,防效分别达到69.14%和63.98%。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适宜的烤烟间作防控烟草黑胫病。[方法]通过田间试验研究黄豆、红薯、韭菜、旱稻、大麦、芹菜等几种间作物对烟草黑胫病的防控效果。[结果]除黄豆外,间作红薯、旱稻、韭菜、大麦、芹菜对黑胫病有一定的防效,防效从大到小依次为间作大麦、芹菜、韭菜、红薯、旱稻。同一种间作物不同的生育阶段对黑胫病菌的抑制效果不同,但都是在其地上部分充分发育到最大程度时对黑胫病的控制效果最好。[结论]试验结果为烟叶生产上防控烟草黑胫病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短小芽孢杆菌AR03挥发性有机物的抑菌活性及其组分分析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对分离自烟草根际土壤中的一株短小芽孢杆菌(Bacillus pumilus)AR03菌株产生的挥发性有机物进行抑菌活性测定和组分分析。【方法】采用培养皿对扣熏蒸法和凹玻片孢子萌发法测定挥发性有机物对烟草黑胫病菌(Phytophthora parasitica var.nicotianae)和赤星病菌(Alternaria alternata)菌落、菌丝生长以及孢子萌发的影响,采用离体叶片接种法测定挥发性有机物对烟草黑胫病和赤星病的防治效果;采用顶空加热法收集抑菌挥发性有机物,对其进行气相色谱-质谱(GC-MS)检测,并结合保留指数(retention index,RI)和内标(internal standard,IS)1-十五烯对其组分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结果】短小芽孢杆菌AR03菌株分泌的挥发性有机物对供试的两种病原真菌均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表现为经处理后的烟草黑胫病菌菌丝生长稀疏缓慢变粗、分支增多且扭曲、断裂;赤星病菌菌丝生长畸形,其上不产生分生孢子梗,内含物大部分聚集成团导致菌丝干瘪、缢缩。对峙培养2、4、6和8 d时,挥发物对黑胫病菌和赤星病菌菌丝生长的抑制率分别为56.21%和59.23%、64.75%和59.86%、66.13%和61.10%、67.04%和70.00%;对黑胫病菌游动孢子和赤星病菌分生孢子的抑制作用表现为延迟萌发且萌发后的芽管生长缓慢;黑胫病菌产生孢子囊数明显减少,赤星病菌分生孢子各分隔处的细胞畸形肿胀成泡状。离体叶片抗病测定结果显示,挥发性有机物抑制黑胫病菌和赤星病菌病斑在叶片的扩展,对峙熏蒸40 h时,对照叶片黑胫病的发病率为92.50%,圆形坏死病斑直径是25.10 mm,经挥发物处理后叶片发病率为70.83%,病斑直径为9.45 mm,对黑胫病斑扩散的抑制率为62.35%;对峙熏蒸80 h时,对照叶片赤星病的发病率为88.33%,病斑扩散为近圆形的褐色坏死斑,平均直径为8.32 mm,经挥发物处理后赤星病的发病率为60.80%,病斑扩展较慢,平均直径为2.85 mm,挥发物对赤星病斑扩散的抑制率为65.75%。SPME GC-MS分析表明,AR03菌株胞外分泌7种组分挥发性物质,均为C15H24结构的倍半萜烯类化合物,分别是二氢姜黄烯、(E)-β-金合欢烯、γ-姜黄烯、α-姜烯、π-红没药烯、β-倍半萜水芹烯和γ-E-红没药烯;AR03培养1 d后,其中β-倍半萜水芹烯相对含量最高,为80.64%,其次为(E)-β-金合欢烯和α-姜烯,相对含量分别为7.20%和6.67%;随着AR03培养时间的延长,各组分种类相同,但相对含量差异较大,除二氢姜黄烯含量保持基本不变外,其他组分含量呈递减趋势,培养至第6天时,各组分含量下降超过50%。【结论】短小芽孢杆菌AR03菌株能够产生具有较强抑菌活性的挥发性有机物,有潜力作为开发抗真菌代谢物和新药物的重要微生物资源。  相似文献   

15.
绿针假单胞菌PL9菌株对烟草疫霉的拮抗作用研究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利用离体拮抗试验和烟草幼苗生物测定法研究了棉花根圈细菌绿针假单胞菌(Pseudomonas choloraphis)PL9菌株对烟草黑胫病原菌烟草疫霉(Phytophthora parasitica var.nicotianae)的拮抗作用,该菌株对烟草疫霉菌丝体有很强的抑制作用,并且可以完全抑制烟草疫霉游动孢子对烟草幼苗的侵染,其液体培养物浓缩过滤液也有相同的报制作用,拮抗作用机理研究结果表明,其拮抗作用可能与PL9菌株分泌的抗生素类物质有关。为了解PL9菌株在烟草根圈的定殖情况,采用全套发光酶基因(luxCDABE)标记的菌株PL9L进行跟 踪,结果表明该菌株可以在烟草根圈成功定殖。  相似文献   

16.
利用生物测定法研究了环己酰亚胺对烟草疫霉的菌丝生长、孢子萌发的抑制作用,并进行了环己酰亚胺对烟草黑胫病的盆栽药效试验.结果表明:环己酰亚胺浓度为5μg/mL时对烟草疫霉菌的孢子萌发已起到明显的抑制作用,浓度为20μg/mL时抑制率达100%;环己酰亚胺能够抑制烟草疫霉菌丝的生长,在燕麦片培养基平板上,4μg/mL和8μg/mL的环己酰亚胺抑制效果达到84.0%和98.5%;在盆栽试验中15μg/mL的环己酰亚胺对烟草黑胫病的防治效果为75%.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索海洋产几丁质酶微生物最佳的发酵组合。[方法]从唐山港曹妃甸港区海泥中分离筛选出2株几丁质酶活性强的菌株,研究不同的培养条件、诱变及组合发酵对菌株产酶的影响。[结果]通过紫外诱变产生的菌株的透明圈较大,直径在3~4 mm,但数量不多;培养基碳源以胶体几丁质最好,产几丁质酶的最适温度在32℃;pH在7.0~8.0产酶量最高;以蛋白胨和酵母粉为氮源对产酶的效果明显;添加Mn2+的培养基产酶能力最强;随着培养时间的增加,诱变的菌株组合发酵产酶后,几丁质酶活性显著提高。[结论]在组合发酵中,选取高产酶培养条件、不同来源的菌株混合培养对组合发酵有着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