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近年来,海湾扇贝室内人工育苗技术日渐成熟,纤毛盘脱落症等病害基本不再发生,稚贝出苗量也有了很大的提高,但海湾扇贝孵化率仍不稳定,许多育苗单位为获得足够数量的幼虫而培养大量亲贝,从而大大增加了生产成本。如果将孵化率提高稳定在50%以上,不但保证了生产还节约了大量人力物力。笔者结合多年从事海湾扇贝苗种生产的实践经验,对提高海湾扇贝室内  相似文献   

2.
张峰  柳振东 《齐鲁渔业》2008,25(3):35-36
近几年来,海湾扇贝人工育苗的孵化率一直不很高。笔者根据多年从事海湾扇贝人工育苗的生产积累,总结了几点既能降低成本又能提高孵化率的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3.
在我国北方如胶州湾,海湾扇贝一年有春秋两个繁殖盛期,春季为5月下旬至6月,秋季为9~10月。由于在海湾扇贝育苗中对亲贝暂养育肥性腺促熟的关键技术尚未被育苗生产单位普遍掌握,造成每年仍有许多育苗生产单位因亲贝培育不理想而导致生产成本增加、亲贝产卵量低、产卵不集中、孵化率低,严重影响海湾扇贝的育苗生产,甚至直接导致育苗生产的失败。因此,海湾扇贝亲贝暂养育肥性腺促熟是育苗生产中最为关键技术之一。  相似文献   

4.
张桂臻 《海洋渔业》2001,23(1):33-34
海湾扇贝(Argopecten irradians)是我国重要的养殖贝类之一。1982年中科院从美国引进该品种,1985年开始向社会推广,随着苗种生产的稳定发展,从20世纪90年代初开始养殖规模逐渐增大,1999年养殖面积10万亩左右,并有进一步发展的趋势,对苗种的需求量也越来越大,在现有育苗水体一定的情况下,要提高经济效益,就必须增加单位水体出苗量。为此,我们在2000年进行了海湾扇贝高密度人工控温育苗试验。  相似文献   

5.
海湾扇贝亲贝高密度暂养育肥性腺促熟关键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海湾扇贝人工控温育苗技术经过20年的发展,形成了一套较为完善的生产技术,但由于在海湾扇贝育苗中对亲贝高密度暂养育肥性腺促熟的关键技术尚未被育苗生产单位普遍掌握,造成每年仍有许多育苗生产单位因亲贝培育不理想而导致生产成本增加、亲贝产卵量低、产卵不集中、孵化率低,严重影响了海湾扇贝的育苗生产,甚至直接导致育苗生产的失败。  相似文献   

6.
海湾扇贝[Argopeetenirradians(Lamarck,1891)1属于软体动物门、瓣鳃纲、翼形亚纲、珍珠贝目、扇贝科。分布于大西洋西海岸,从加拿大南部的新斯科舍半岛,经美国的科德角向南延伸至新泽西州和北卡州,多栖息在有大叶藻的浅海海湾和内湾。我国北方如胶州湾,海湾扇贝一年有2个繁殖盛期,春季为5月下旬~6月,秋季为9~10月。秋季生殖期后,腹部透明,无精卵存在。由于在海湾扇贝育苗中对亲贝暂养育肥性腺促熟的关键技术尚未被育苗生产单位普遍掌握,造成每年仍有许多育苗生产单位因亲贝培育不理想而导致生产成本增加、亲贝产卵量低、产卵不集中、孵化率低,严重影响了海湾扇贝的育苗生产,  相似文献   

7.
王丽 《齐鲁渔业》2003,20(4):23-23
海湾扇贝的育苗技术历经多年的改进有了很大提高,可是每年仍有许多企业因为孵化率太低而不能获得足够的扇贝幼虫,从而直接导致育苗的失败。所以,提高海湾扇贝的孵化率是育苗生产的关键技术之一。莱州市水产研究所的技术人员通过生产实践,总结出以下提高海湾扇贝孵化率的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8.
海湾扇贝的苗种生产是我国北方沿海地区育苗的主导产业,育苗技术虽在逐年提高,可是因种种原因,每年仍有不少育苗场因育苗成活率低或苗种质量差而导致育苗失败,造成亏损提高海湾扇贝育苗孵化率和苗种质量是育苗场家及广大养殖户共同的心愿,现根据自己多年育苗经验,就有关技术要点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9.
海湾扇贝在工厂化人工育苗中,是通过亲贝蓄养来促使亲贝成熟并进行产卵的,但由于其孵化率一直不很高,故各单位普遍采用培养大量种贝做保证,以采到足够的受精卵,达到一定数量的幼虫,进行扇贝育苗生产。这样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因此提高海湾扇贝受精卵的孵化率在海湾扇贝育苗工作中极为重要。为此,我们根据几年的生产经验,总结出影响海湾扇贝受精卵孵化率的几项措施。1.海湾扇贝卵是否成熟是决定其孵化率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0.
正海湾扇贝因其加工利用率高,营养价值较高的优势,受到养殖者的青睐。海湾扇贝工厂化人工育苗,包括常温育苗和升温育苗。升温育苗是通过生物饵料培养、水质条件控制等管理措施强化培育亲贝,促熟培育并产卵。若受精卵孵化率过低,达不到一定数量的幼虫,会直接导致育苗工作高产高效益的失败,所以提高受精卵孵化率在海湾扇贝育苗工作中至关重要。下面就海湾扇贝升温育苗中如何提高受精卵孵化率,总结出几项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11.
幼体培育是扇贝育苗的重要内容,近几年海湾扇贝人工育苗孵化率一直不高,根据笔者的经验,这主要与在幼体培育过程中操作不当,管理不细致有重大关系。现以海湾扇贝幼体培育为例,就一些应注意的问题做一介绍。  相似文献   

12.
丁勇  游克仁 《齐鲁渔业》1995,12(3):22-24
介绍了海湾扇贝秋季人工育苗技术。在21m^3水体中,共育出壳高360-580μm稚贝2698万个,平均出苗量128万个/m^3。  相似文献   

13.
虾夷扇贝是一种冷水性贝类,原产于日本,我国自1980年引进后,对其生物学特性、繁殖习性、苗种培育、养殖等各方面进行了深入细致的研究,育苗与养殖技术日臻完善,成为黄渤海地区的主要养殖品种.近年来,由于养殖面积不断扩大,苗种需求量越来越大,各地育苗水体不断增加,育苗单位的利润越来越薄.因此,提高单位水体出苗量,增产、稳产,对育苗厂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海湾扇贝幼体培育注意事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侯传宝 《齐鲁渔业》2010,(11):25-26
<正>近几年海湾扇贝人工育苗孵化率一直不高,根据笔者的经验,这主要与在幼体培育过程中操作不当,管理不细致有重大关系。现以海湾扇贝幼体培育为例,就一些应注意的问题做一介绍。  相似文献   

15.
积温对虾夷扇贝育苗效果的影响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虾夷扇贝升温促熟过程中,当4℃以上有效积温分别达到48.2℃、57.1℃、46.8℃和64.1℃时采卵,通过产卵量、孵化率、幼虫成活率、变态率、稚贝成活率、单位水休出苗量等几个方面进行比较表明,当有效积温达到57.1℃-64.1℃时采犯便可达到最佳育苗效果。  相似文献   

16.
<正> 目前,海湾扇贝人工育苗在河北已形成规模,育苗厂已达到8个,总水体约3000m~3,但育苗量尚欠稳定,年育苗量大体在2~3亿粒,其中有的育苗厂出现育苗失败或育苗量较少的现象,导致育苗总量低而不稳,在养殖规模较小的年份,2~3亿亩种尚能满足养殖需要,1994年扇贝养殖扩大了规模,苗种短缺超亿粒。为提高育苗技术水平,实现苗种稳产高产,应进行多方面的研究和探讨。1 亲贝培育技术 扇贝育苗生产的亲贝培育是整个育苗生  相似文献   

17.
目前北方有许多大型贝类育苗场,利用率较低,这些贝类育苗车间主要在春季进行虾夷扇贝、海湾扇贝育苗。由于贝类育苗行业竞争激烈,各育苗单位为了追求效益、降低成本,逐渐开始综合利用贝类育苗车间,由单一扇贝育苗转为牡蛎、魁蚶、海参等育苗加以综合利用,取得了比较好的效果,但目前还没有鲍育苗的效益高。2004—2005年,笔者利用贝类车间4月底以后的闲置时间,进行了杂交鲍的人工育苗及中间培育,取得了较好的效益。1贝类育苗车间的特点及调整1.1贝类育苗车间的特点贝类育苗车间具有池子水深、池子大,光线弱的特点,其他如供水、供气、供暖等系…  相似文献   

18.
李世英 《水产科学》2000,19(2):40-42
对海湾扇贝人工育苗中常见的亲贝死亡、孵化率低、“面盘解体”等问题提出一些看法 ,认为通过选择亲贝 ,提高亲贝培养的成熟度 ,加强水质控制等措施 ,可避免或减少育苗过程中以上问题所造成的损失  相似文献   

19.
海湾扇贝秋季全人工育苗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海湾扇贝(Aequipecten irradians)原产于美国大西洋沿岸。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曾于1982年将其引进我国。1983年1月开始进行人工育苗获得成功,随后又继续试验以工厂化育苗和养殖技术研究。1985年推广到山东、辽宁等省各地,并获得较高的经济效益。 近年来,南方还未开展海湾扇贝育苗工作,造成海湾扇贝苗种供不应求的局面。为了有效地解决对海湾扇贝苗种的迫切需求,平潭县水产苗种场于1993年10月进行了秋  相似文献   

20.
扇贝的面盘幼虫解体病的发病主要因素为亲贝性腺发育不成熟所致。预防的有效措施,应在亲贝促熟上下功夫。利用发生面盘幼虫解体病的亲贝进行了生产性育苗实验研究,并取得了成功,培育出海湾扇贝稚贝20亿枚,单位水体出苗量368万枚/m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