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在不引起果蔬冷害、冻害的前提条件下,适宜的低温是贮藏果蔬的最好方法,然而不同产品、不同产地的果蔬,对贮温的要求有很大差异.如果果蔬贮藏在不适当的低温条件下,极易引起产品发生冷害,造成严重损失.大部分冷害症状在低温贮藏期间不会立即显现出来,但产品出库以后,在运输和上市期间潜伏的冷害症状会立即表现出来.因此,冷害所引起的损失通常比人们预料的损失更加严重.有些批发市场和冷库常将若干种果蔬集中在一起进行冷库贮藏,这就使得很多冷敏性果蔬极易发生冷害现象.为了减轻果蔬贮藏期间冷害的发病率,降低果蔬的采后损失,提高果农收入,本文简要介绍几种有效的预防果蔬冷害的措施.  相似文献   

2.
在不引起果蔬冷害、冻害的前提下,适宜的低温是贮藏果蔬的最好条件,然而不同产品、不同产地的果蔬,对贮温的要求有很大差异。如果果蔬贮藏在不适当的低温条件下,极易引起产品发生冷害,造成严重的采后损失。大部分冷害症状在低温贮藏期间不会立即显现出来,但产品出库以后,在运输和上市期间会使潜伏的冷害症状立即表现出来。因此,冷害所引起的损失通常比预料的更严重。为减轻果蔬贮藏期间冷害的发生,降低采后损失,提高经济收入,现介绍几种预防果蔬冷害的措施。  相似文献   

3.
适宜的低温是贮藏果蔬的最好方法。但如果果蔬贮藏在不适当的低温条件下,极易引发冷害,造成严重损失。大部分冷害症状在低温贮藏期间不会立即显现出来,而是产品出库以后,在运输和上市期间才表现出来。因此,冷害造成的损失通常比人们所预料到的损失更加严重。有些批发市场和冷库  相似文献   

4.
《中国西瓜甜瓜》2004,(6):53-53
低温是保存水果和蔬菜的最好方法,但是不同的产品起源地不同,对低温的要求也不一样,如果使用了不适当的低温贮藏水果蔬菜,就会导致产品发生冷害,造成严重的采后损失。大部分冷害症状在低温环境或冷库内不会立即表现出来,而是产品运输到温暖的地方或销售市场时才显现出来。因此,冷害所引起的损失往往比我们所预料到的更加严重。有些批发市场和冷库经常将多种果蔬混装在一起,容易使冷敏产品产生冷害。下面介绍一些防果蔬冷害的措施:  相似文献   

5.
低温是保存水果和蔬菜的最好方法,但是不同的产品起源地不同,对低温的要求也不一样,如果使用了不适当的低温贮藏水果蔬菜,就会导致产品发生冷害,造成严重的采后损失。大部分冷害症状在低温环境或冷库内不会立即表现出来,而是产品运输到温暖的地方或销售市场时才显现出来。因此,冷害所引起的损失往往比我们所预料到的更加严重。有些批发市场和冷库经常将多种果蔬混装在一起,容易使冷敏产品产生冷害。下面介绍一些防果蔬冷害的措施:1适温下贮藏防止冷害的最好方法是掌握水果蔬菜的冷害临界温度,不要将水果蔬菜置于临界温度以下的环境中。2温度…  相似文献   

6.
不同贮藏温度条件下薄皮甜瓜品质和生理特性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京蜜薄皮甜瓜为试材,研究不同贮藏温度条件下薄皮甜瓜品质和生理特性的变化。结果表明:贮藏温度是影响薄皮甜瓜采后品质和生理变化的重要因素。低温可减缓薄皮甜瓜质量和可溶性固形物损失,抑制呼吸强度和乙烯释放,但温度过低会引起冷害,0℃条件下贮藏3d、5℃贮藏6d即会有冷害发生;贮藏温度偏高,可加快薄皮甜瓜后熟衰老过程,室温条件下贮藏9d,腐烂严重,失去商品价值;10℃条件下贮藏能较好保持薄皮甜瓜的风味和感官品质,是京蜜薄皮甜瓜适宜的贮藏温度。  相似文献   

7.
采前避雨栽培影响桃果实采后贮藏品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桃果实的贮藏研究主要包括品质维持技术研发及调控机制分析,有关采前生产措施对于采后贮藏品质的报道相对较少。【方法】研究选取水蜜桃品种‘湖景蜜露’(Prunus persica L.Batsch‘Hujingmilu’)为材料,以露地栽培为对照,开展避雨栽培桃果实在采后低温贮藏及货架期间的品质分析。【结果】避雨栽培果实置于0℃贮藏21 d转货架3 d发生果肉组织褐变等冷害症状,对照果实出现冷害的时间为28 d转货架。不同栽培模式来源果实的蔗糖、果糖和葡萄糖等可溶性糖含量,以及苹果酸和柠檬酸等有机酸含量的显著差异主要发生在低温贮藏21 d转货架3 d,整个贮藏过程中的糖酸比含量在不同处理中并无显著差异。电子鼻的统计质量控制(SQC)分析结果显示,避雨栽培果实在采后低温贮藏期间与对照样品存在感官品质差异。顶空固相微萃取结合气质联用(SPME-GC-MS)分析发现低温后转货架发生冷害的避雨栽培果实内酯类、酯类、呋喃类和降异戊二烯等挥发性物质显著含量低于对照果实,冷害越严重浓度越低。对于具体挥发性物质而言,乙酸己酯、顺-3-乙酸己烯酯、反-2-乙酸己烯酯、γ-癸内酯等在避雨栽培果实低温贮藏转货架后显著低于对照。【结论】相对于露地栽培措施,避雨栽培桃果实在采后低温贮藏过程中更易发生冷害,主要症状包括果肉褐变、组织不能正常软化,蔗糖含量减少,果香型的内酯类和酯类物质含量下降。  相似文献   

8.
《吉林蔬菜》2013,(3):39
1贮藏条件黄瓜生长温度一般为20~25℃,对低温极为敏感,10℃以下两天就会出现冷害。冷害初期瓜面上出现大小不同的凹陷和水浸斑,特别是头部尖端最先凹陷,然后整个瓜身均可成为水浸状,并变软,且受病菌侵染而腐烂。有时在低温下冷害症状不明显,但回到常温下则腐烂发展很快,因此,贮藏中要特别注意贮藏温度一般不  相似文献   

9.
不同贮藏温度对大五星枇杷果实保鲜效果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枇杷成熟于初夏高温多湿季节,果实生理活动旺盛,含水量多,极易腐烂变质,一般条件下难以贮存和长途运销,采后损失率高。目前,枇杷贮藏最常用的方法是冷藏法。郑永华等把枇杷果实在1℃低温贮藏,可显著抑制果实失水,贮藏期可达20天以上;Mukerjece认为,枇杷贮藏在3℃低温下能减少腐烂;周德荣通过0、5、15℃和常温比较表明,“照种”枇杷在5℃下贮藏31天的好果率最高为83.9%。但近年来,一些研究报道,枇杷果实在不适宜的低温下长期贮藏会发生冷害现象。曾雅鹃等发现,在1℃低温下贮藏,枇杷果皮难剥,果肉变硬,  相似文献   

10.
果蔬贮藏保鲜的基本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吴凡 《中国果菜》2004,(1):27-27
果蔬贮藏保鲜方法,主要依据不同果蔬的采后生理变化,果蔬的基本贮藏原理,以及果蔬贮藏期对环境条件的不同要求而定。目前在国内外广泛应用的贮藏方法概括起来可分为二大类:一类是低温贮藏,即利用自然冷源或人工降温,使贮藏环境保持低温进行贮藏,另一类是控制气体成分贮藏。 1 自然冷源贮藏法 自然冷源贮藏法是低温贮藏的一个方法,是利用和调节自然低温而进行贮藏,主要包括堆藏、窖藏、沟藏、通风库藏、冻藏等。利用自然贮藏法,场所结构简单,建造成本低;但受自然条件限制,只能在气温较低的季节应用。 1.1 堆藏。堆藏是设置在果园或…  相似文献   

11.
以"东升"南瓜(印度南瓜)为试材,将南瓜果实分组并分别置于5、10、15℃及常温(21~23℃)条件下贮藏并定期取样检测,研究常温和低温贮藏条件下印度南瓜的外观、营养、生理指标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低温贮藏可延缓南瓜采后贮藏品质劣变的进程。在南瓜采后的同一时期,低温贮藏可以显著降低果实失重率、腐烂指数、呼吸强度、细胞膜透性(相对电导率)及丙二醛含量,并延缓果实硬度、含水量、可溶性固形物等指标的下降速度。但贮藏温度也并非越低越好,在5℃贮藏条件下20d出现冷害现象,且冷害程度随着贮藏期的延长加速增长。综合比较各指标的变化规律可以看出,10℃是南瓜贮藏最适宜的温度。  相似文献   

12.
【导读】冷害是冷敏果实采后在不适宜低温下出现的常见问题,也是造成冷敏果实严重采后损耗的重要原因之一。作为冷敏植物器官对低温胁迫的不良反应,果实冷害症状可能由于细胞壁、细胞膜的改变,果肉褐变以及呼吸与乙烯释放异常引起。目前生产中常通过物理处理和化学处理两类措施改善植物组织的抗冷性,减轻果实冷害,维持果实贮藏品质。  相似文献   

13.
臭氧用于葡萄贮藏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在葡萄贮藏过程中,灰霉病、青霉病、褐腐病是引起腐烂的主要传染性病害,即使在0°-1°C的温度下也能侵染。臭氧对果蔬贮藏期间多种致病菌具有很强的杀伤力,同时,还能氧化贮藏环境中的乙烯,降低果实的呼吸强度,延缓果实衰老,因而在果蔬贮藏中越来越得到重视。从1986—1988年,我们进行了O3处理贮藏葡萄的试验,初步确定了O3处理贮藏葡萄的适宜浓度及处理方法,并对贮藏期间O3对病菌的抑制效果进行了调查,现总结如下。 材料与方法 1、葡萄采收及处理:选充分成熟的巨峰葡萄,采前10天不浇水,采后立即用100ppm的萘乙酸浸泡15秒,然后按每5kg一份装…  相似文献   

14.
桃果贮藏技术简介一、冷藏:在通气冷藏库内进行,一般库温为0-3℃湿度85一90%,不同品种要求库温略有不同。但桃果经一段时间冷藏后,常使风味变淡,可在上市前,经20℃条件下后熟2-3天加以解决。有些品种在冷藏期间会发生冷害,在低温环境中无症状表现,而...  相似文献   

15.
香蕉果实贮藏冷害与NAD激酶活性变化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彩霞  顾采琴  朱冬雪 《园艺学报》2008,35(10):1425-1430
 以‘巴西'香蕉果实为试材,研究了果实采后在22℃和6℃下贮藏期间NAD激酶(NADK)活性与冷害发生情况,膜渗透性,丙二醛(MDA)含量,多酚氧化酶(PPO)以及苯丙氨酸解氨酶(PAL)活性变化的关系。结果表明,6℃下贮藏3d 时果实出现冷害症状, 11d时冷害加重,同时NAD激酶活性、膜渗透性、MDA含量和PPO活性均始终高于22℃贮藏的, 并在11d时达到高峰,而PAL活性则呈下降趋势,其活性始终低于22℃贮藏的。6℃下用NAD激酶激活剂氯化钙处理香蕉果实后,NADK受到激活,冷害程度加重,而用钙离子通道阻塞剂异博定(verapamil,Vp)处理后则抑制了NADK 活性,果实冷害症状延迟4 d 出现,冷害程度减弱,说明香蕉果实冷害发生与NADK 活性变化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6.
综述了热处理技术对果蔬采后贮藏品质、病害和冷害的影响及其作用机理,简要介绍了热处理结合其它贮藏保鲜技术的研究进展,指出了热处理技术潜在的重要意义,旨在对果蔬采后热处理机理研究及其应用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7.
<正>栗果在贮藏期间极易生虫、发霉、失水、腐烂、发芽和发生黑斑病,其中霉烂、虫害和失水是造成板栗采后损耗的重要原因。板栗贮藏适宜的温度是1~14℃,温度过高会发霉变质,过低则造成冷害。贮藏环境要求  相似文献   

18.
1贮藏保鲜条件 1.1温度不同梨品种要求的贮藏温度有所差异.长期贮藏保鲜的温度大致在-1-2℃。鸭梨对温度比较敏感.采后需在10—12℃温度下预冷并缓慢降温至0-3℃贮藏。如果采后立即放在0℃条件下贮藏,则会发生生理伤害,导致果心、果肉褐变。  相似文献   

19.
87—1号 网纹甜瓜贮藏期间冷害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华  吴肇志 《园艺学报》1993,20(1):95-96
一、目的与材料方法 近年来,网纹甜瓜(Cucumis melo L.var.reticulatus Naud.)的生产在我国已有较快的发展,采后运输和贮藏保鲜等问题需要研究解决。据文献记载,甜瓜果实对低温较为敏感,因此贮藏中的冷害问题极为重要。关于甜瓜果实的冷害温度,因变种或品种不同而报道各异。例如‘Cantaloup’(欧美品种商品名)为 2~5℃;‘Honey Dew’(蜜露甜瓜)为7~10℃;‘炮台红’(哈密瓜品种名)为0~2℃等等。网纹甜瓜的品种类型繁多,但关于贮藏适温及其冷害方面的报道较少。本试验仅就‘87—1号’网纹甜瓜果实在贮藏期间冷害发生的规律进行了初步观察。 试验于1989~1990年进行。供试材料为本所温室春季生产的‘87—1号’网纹甜瓜,于1989年5月23日采收,约八成熟(人工授粉后44~48天),用克霉灵药剂在20℃下薰蒸(杀菌防霉)一昼夜,然后装筐覆盖塑料膜分别入1、4、7、10、13、20±0.5℃库贮藏。每一温度处理30个瓜。定期在各温度下测定呼吸强度和乙烯释放量,调查冷害发生情况。并每  相似文献   

20.
为了探明四川省南充市晚熟柑橘贮藏期病害发生特征,分析不同地区、不同柑橘品种在2种常规贮藏方式下的病害发生率。结果表明:南充市晚熟柑橘在室温贮藏下平均发病率为32.05%,在冷库[(5±1)℃]贮藏条件下发病率可降低42.59%;从不同地区来看,在室温贮藏下,仪陇县、高坪区、西充县3个地区的柑橘病害相对严重,发病率为35%左右,在冷库贮藏条件下,高坪区、阆中市、营山县的发病率分别为25.13%、22.53%、20.00%,顺庆区、南部县在2种贮藏方式下的病害均较轻;从品种抗病性来看,爱媛38的发病率明显高于其他品种,在室温贮藏和冷库贮藏下分别达到50.45%和27.90%,春见、不知火、纽荷尔3个品种的发病率差异不大;从病害占比来看,青霉病、绿霉病仍是柑橘采后主要病害,二者占总发病率的80%左右,蒂腐病危害最轻,所占比率仅2%左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