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刘利林  王帅 《中国水产》2011,(11):33-35
叶尔羌高原鳅TriplophysarHedinichthys)yarkandensis(Day),又名叶尔羌鼓缥鳅、叶尔羌条鳅,地方名狗头鱼。属鲤形目、鳅科、条鳅亚科、高原鳅属、鼓鳔亚属,广泛分布于塔里木河水系,是塔里木河流域中生长较快、个体较大的一种,是生活在塔里木河流域的主要优势土著鱼类之一。叶尔羌高原鳅在鳅科鱼类中属于个体较大的鱼类之一,最大体长可达30.0cm、体重在305g左右。  相似文献   

2.
由于塔里木河流域的水质不断受到污染、鱼类生态遭到破坏,研究开发塔里木河流域土著鱼类迫在眉睫。2005年9月至2007年5月,先后数次对塔里木河流域优势土著鱼类———叶尔羌高原鳅的生活习性、周期洄游习性、生长繁殖习性等方面进行了调查和详细的观察研究,并随机取168尾,解剖其肠道,观察内容物。其结果显示:塔里木河流域优势土著鱼类———叶尔羌高原鳅具有底栖生活、周期性洄游、择地产卵繁殖、摄食凶猛等生物学特点,是以动物蛋白质为主的偏肉杂食性鱼类。  相似文献   

3.
由于塔里木河流域的水质不断受到污染、鱼类生态遭到破坏,研究开发塔里木河流域土著鱼类迫在眉睫.2005年9月至2007年5月,先后数次对塔里木河流域优势七著鱼类--叶尔羌高原鳅的生活习性、周期洄游习性、生长繁殖习性等方面进行了调查和详细的观察研究,并随机取168尾,解剖其肠道,观察内容物.其结果显示:塔里木河流域优势土著鱼类--叶尔羌高原鳅具有底栖生活、周期性洄游、择地产卵繁殖、摄食凶猛等生物学特点,是以动物蛋白质为主的偏肉杂食性鱼类.  相似文献   

4.
新疆渭干河土著鱼类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渭干河流域的土著鱼类曾有过零星报道,李思忠记有塔里木弓鱼,叶尔羌高原鳅和斯氏高原鳅;朱松泉,武云飞等记录有长身高原鳅和叶尔羌高原鳅。我们于2003-2005年进行渭干河鱼类的采集,计有裂腹鱼亚科鱼类6种,高原鳅3种,共9种土著鱼类,对其鱼类组成特点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5.
首次报道苏州及邻近地区鱼白亚科鱼类的重新定名和种名的重新整理 ,确认该亚科有 7个属 13个种及亚种 ,占全国鱼白亚科 17个属 6 6个种及亚种的 4 1 18%和 19 70 % ,首次报道尖头鱼白COxycephalusBleeke为本地区的新记录种。鱼白亚科种类在中国淡水鱼类区划分布华东区鱼类区系中占有重要地位 ,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该地区鱼类属江可平原区鱼类区系复合体种类 ,属、种数量明显超过中印山麓鱼类及印度平原区系复合体种类。针对该地区鱼白亚科鱼类种群数量减少和鱼体逐渐小型化的趋向 ,认为亟待对其资源采取繁殖保护以及经济种类增殖和种群调控措施。  相似文献   

6.
为进一步了解大渡河金川至丹巴河段干、支流鱼类群落结构及其多样性分布特征,2020年5和9月及2021年7月,对大渡河上游金川电站坝址至猴子岩电站库尾111.5 km干流及区间主要支流进行了系统的鱼类资源调查。结果显示,研究河段共分布鱼类18种,隶属2目6科10属;鲤形目有15种,占总种数的83.33%;鲇形目3种,占16.66%。土著鱼类主要为裂腹鱼亚科、高原鳅属和爬鮡属等适应高山峡谷流水生境、特化程度较高的鱼类;大渡软刺裸裂尻鱼(Schizopygopsis malacanthus chengi)、细尾高原鳅(Triplophysa stenura)和齐口裂腹鱼(Schizothorax prenanti)为研究河段的优势种。渔获物统计及多样性分析表明,小金川、革什扎河、东谷河及勒乌沟等支流与干流土著鱼类组成较为相似,但干流与支流以及各支流间鱼类资源及其多样性差异明显。研究表明,金川至丹巴河段鱼类群落组成简单,生态脆弱性较高,且大部分土著鱼类为珍稀濒危和特有鱼类,种群资源一旦遭到破坏将很难恢复。大渡河上游鱼类正面临严重的外来鱼类入侵威胁,需引起高度关注。  相似文献   

7.
秦伟 《水利渔业》2002,22(5):48-50
首次报道苏州及邻近地区Bai亚科鱼类的重新定名和种名的重新整理,确认该亚科有7个属13个种及亚种,占全国Bai亚科17个属66个种及亚种的41.18%和19.70%,首次报道尖头Bai C Oxycephalus Bleeke为本地区的新记录种。Bai亚科种类在中国淡水鱼类区划分布华东区鱼类区系中占有重要地位,具有一定的代表性,该地区鱼类属江可平原区鱼类区系复合体种类,属、种数量明显超过中印山麓鱼类及印度平原区系复合体种类。针对该地区Bai亚科鱼类种群数量减少和鱼体逐渐小型化的趋向,认为亟待对其资源采取繁殖保护以及经济种类增殖和种群调控措施。  相似文献   

8.
小裂腹鱼(Schizothorax parvus Tsao)地方名:面鱼,隶属于鲤科、裂腹鱼亚科、裂腹鱼属、弓鱼亚属.小裂腹鱼是云南省的优质土著鱼类之一.  相似文献   

9.
蒙古红鲌池塘高产养殖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蒙古红鲌(Erythroculter mongolicus)或称蒙古鲌(图见彩中插2),属鲤形目,鲤科,鲌亚科,鲌属。俗称红珠、红梢,广泛分布于我国的长江和黑龙江水系,也是钱塘江流域和新安江库区的主要土著鱼类,  相似文献   

10.
我国 亚科有 3个属 2 0种 ,作者确认苏州及邻近地区有 亚科 14种 ,占 70 % ,占该地区鱼类总数的 11 0 2 %。本文首次报道了苏州及邻近地区 亚科鱼类的重新定名和种名的重新整理。 亚科鱼类是以亚洲为中心而扩散的 ,亦即 亚科是以亚洲为发生中心的 ,因而是亚洲的固有种。针对该地区 亚科鱼类种群数量减小和鱼体小型化趋向 ,作者认为应对其资源采取繁殖保护、经济种类增殖和种群调控措施  相似文献   

11.
黑龙江的鱼类区系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作者根据多年来对黑龙江水系鱼类调查所获标本和参考文献资料,对 黑龙江鱼类区系进行了研究。黑龙江水系共有鱼类120种(包括8亚种),隶属82属24科;河口海淡水鱼类和溯河性鱼类为22种,纯属淡水鱼类计89种,尚包括移植放流鱼类6种,土著鱼类仅为92种。  相似文献   

12.
2003年5月~2008年4月,对李仙江的鱼类资源进行了调查。共采集鱼类标本7195号。结合历史记录,李仙江共记录鱼类64种(亚种),分属于6目14科43属,其中6种为外来种。李仙江鱼类区系中种类最多的是鲤形目的鲤科,共24属31种;其次为鲤形目爬鳅科和鲇形目鮡科,各为4属7种。近年考察数据显示,李仙江土著鱼类资源呈下降趋势。为保护李仙江土著鱼类资源,应建立鱼类自然保护区和鱼类人工增殖放流站,加强李仙江流域环境保护、生物多样性监测和渔业管理。  相似文献   

13.
舟山崎头洋海域春秋季鱼类种类组成及数量分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利用2012年5月(春季)、10月(秋季)2个季度月的单船底拖网渔获的鱼类样品,对舟山渔场崎头洋海域鱼类种类组成、区系特点及数量分布等进行了研究。结果如下:(1)共获得鱼类50种,隶属于11目27科,以石首鱼科和缎虎鱼科的种类最多,各有7种,分别占总种数的14.0%;(2)根据适温性可将其划分为暖水性和暖温性2种适温类型,以暖温性为主,有36种,占鱼类总种数的72.0%;(3)春季主要集中在舟山本岛一小干岛海域,而秋季则集中在舟山本岛一小干岛海域以及穿山半岛一六横岛西南海域;(4)春季优势种有六丝矛尾锻虎鱼Chaeturichthys hexanema、带鱼Trichiurus haumela、鲈鱼Lateolabrax japonicus、棘头梅童鱼Collichthys lucidus、龙头鱼Harpodon nehereus等5种,而秋季优势种仅龙头鱼1种;(5)通过分析优势种的种群组成和底层温盐数据,发现该海域在春季可能为带鱼、棘头梅童鱼和鲈鱼等幼鱼的索饵场。  相似文献   

14.
太白湖主要经济鱼类寄生蠕虫种类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5年12月,采用形态学方法对长江中游的太白湖鱼类鳃和肠道寄生蠕虫进行了初步调查和种类鉴定。结果显示:在调查的15种131尾鱼中,共分离鉴定了36种寄生蠕虫,其中单殖吸虫30种,复殖吸虫1种,绦虫5种;对其中6种单殖吸虫的形态特征进行了重新描述。大部分鱼类的鳃部都感染单殖吸虫,只有4种鱼类的肠道感染寄生蠕虫,较低的体内寄生蠕虫多样性表明该湖泊的生态环境可能受到较严重的干扰。  相似文献   

15.
三峡水库生态调度对沙市江段鱼卵和仔鱼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2012年5-7月三峡水库试验性生态调度期间,在长江中游沙市江段设固定采样点,共采集到鱼卵和仔鱼35种,隶属于4目、8科、10亚科、28属。银鮈(Squalidus argentatus)、歺又鱼(Hemiculter leucisculus)、细鳞鲴(Plagiognathops microlepis)、蒙古鲌(Culter mongolicus mongolicus)、花斑副沙鳅(Parabotia fasciata)、翘嘴鲌(Culter alburnus)、鳊(Parabramis pekinensis)、赤眼鳟(Squaliobarbus curriculus)、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us)和鲢(Hypophthalmichthys molitrix)构成了该江段的主要繁殖种类。鱼类繁殖盛期在5-6月,进入7月后鱼卵减少而仔鱼数量显著增加。调查期间鱼卵和仔鱼总径流量约为6.89×1010粒(尾),其中鱼卵径流量1.1×1010粒,仔鱼径流量5.79×1010尾。定点采集的鱼卵、仔鱼随采样时间和垂向空间分布均无显著性差异。不同采集点仔鱼的横向分布存在显著性差异,平均漂流密度为江北江中江南;鱼卵的横向分布无显著性差异,且与流速、流态等水力学指标存在负相关性。生态调度期间沙市江段鱼卵总径流量和家鱼卵径流量均出现高峰,繁殖种类明显增加。初步研究表明,三峡水库生态调度制造的涨水过程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不同鱼类自然繁殖的水文需求,对于减缓三峡水库运行对长江中游鱼类自然繁殖的不利影响、维护鱼类种群资源补充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Ancestry and amphidromy in island freshwater fish faunas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Amphidromy is a frequent attribute of fish faunas of remote islands, where the presence of freshwater fishes creates perplexity as to how such remote places came to have ‘freshwater fish’. Not infrequently, the fact that amphidromous species spend part of their lives in the sea is invoked as indicating that such species have marine ancestries, and this is the implied explanation for presence of freshwater fishes on islands. However, examination of the ranges of some amphidromous species, and of the distributions of genera to which amphidromous fishes belong, strongly suggests that amphidromy, especially in the gobies of the subfamily Sicydiinae, is a widespread, probably ancestral trait. Rather than such amphidromous fish having a marine ancestry, their marine life stages are themselves the likely key element in explaining their distributions.  相似文献   

17.
2017-2019年,对大渡河上游鱼类种类组成、优势种和多样性指数等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大渡河上游采集到鱼类2目6科24种,其中包括了四川省级保护鱼类2种、长江上游特有鱼类8种以及外来物种3种.大渡河上游现有分布鱼类以齐口裂腹鱼(Schizothorax prenanti)和重口裂腹鱼(S.davidi)等为优势种群...  相似文献   

18.
南海北部湾主要鱼类食物网   总被引:14,自引:4,他引:14       下载免费PDF全文
1997-2000年在南海北部湾渔场调查中搜集了49种鱼,共计2080尾。对其食性分析,并依其食料生物的生态类群以及消化器官特点,将其划分为5种食性类型:浮游生物食性、底栖生物食性、游泳动物食性、浮游生物兼底栖生物食性、底栖生物兼游泳动物食性。根据食物网中各营养级的相互关系,初步将这49种鱼划分为3个营养级:(1)草食性动物和杂食性动物,营养级分别为1.0~1.3级和1.4~1.9级。(2)低级肉食性动物和中级肉食性动物,营养级分别为2.0-2.8级和2.9~3.4级。其中,属于低级肉食性营养级的种类数量最多,共有30种;属于中级肉食性营养级的种类较少,共有12种。(3)高级肉食性动物,营养级为3.5~4.0级。属于该营养级的种类数量最少,只有7种。  相似文献   

19.
2005—2007年对黄河上游龙羊峡至刘家峡河段干流的鱼类资源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在整个调查期间共采集到鱼类35种,分属于4目8科;渔获物主要种类为花斑裸鲤(Gymnodiptyis(Gymnocypris)eckloniHorzen-stein)、麦穗鱼(Pseudorasbora parva)、鲤(Cyprinus carpioLinnaeus)、鲫(Carassius auratus(Linnaeus))、池沼公鱼(Hypomesus olidus)、小型鳅科鱼类,如花鳅(Cobitis taeniaLinnaeus)等;土著鱼类,如黄河雅罗鱼(Leuciscus chua-nchicus(Kessler))等种群呈衰退趋势,外来引入鱼类,如池沼公鱼(Hypomesus olidus)等种群呈增长趋势。  相似文献   

20.
本研究通过对2011~2014年间在黄海及东海北部采集的36种海洋鱼类进行碳、氮稳定同位素测定,利用碳稳定同位素比值(δ13C)计算底层饵料贡献比(Bp)来确定鱼类的食性,利用氮稳定同位素比值(δ15N)计算其营养级(TL)。结果显示,这36种鱼类的营养级范围为2.75~4.34,平均值为3.47。其中,4种为完全浮游生物食性,8种为底栖生物食性,完全底栖生物食性为12种,混合食性为12种。中(TL=3.5~4)、低(TL<3.5)营养级的种类占大多数(91.67%),而高营养级(TL>4)种类较少,仅为3种,且全部为混合食性。营养级的研究结果与1986、1992和2004年的研究对比发现,个别种类发生了改变。如蓝点马鲛(Sconberonorus niphonius)营养级有不同程度的下降;而黄鲫(Setipinna t)aty却有不同程度的上升。食性的研究结果与2004、2009和2011年的研究对比发现,有些种类食性发生了较大变化,如白姑鱼(Argyrosomus argentatus);有些种类食性几乎没有变化,如小黄鱼(Larimichthys polyacti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