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99 毫秒
1.
采用"3414"试验设计,在2008-2010年3年中研究了不同氮磷钾施肥处理对浙中水稻籽粒产量、品质、养分吸收利用及经济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氮、磷、钾肥的施用可以显著提高籽粒产量,且3种肥料配施的增产效果显著优于任意两种肥料配施;其对籽粒产量的作用顺序为NKP。N3P2K2处理产量最高,为8746kg/hm2。施氮可提高稻米胶稠度、蛋白质含量和总氨基酸含量,降低碱消值;施磷可提高蛋白质含量;施钾可提高胶稠度、碱消值及蛋白质含量;氮、磷、钾肥的施用对直链淀粉含量均无显著影响。水稻养分总吸收量和100kg籽粒养分需求量随施肥量增加而增加,肥料吸收利用率及农学利用率则随施肥量增加而下降。氮、磷、钾肥吸收利用率分别为25.2%、38.3%和36.0%。N2P2K2、N2P3K2、N2P2K1和N3P2K2处理的经济效益较高,比N0P0K0处理分别提高21.1%、20.3%、20.3%和22.4%,差异达显著水平。利用肥料效应方程,得出该地区获得最高产量的氮、磷(P2O5)和钾(K2O)肥施用量分别为258.8kg/hm2、39.3kg/hm2和100.8kg/hm2。  相似文献   

2.
为给黄淮海地区冬小麦合理施用钾肥提供依据,在砂质潮土上设置田间试验,研究了施钾量与钾肥运筹方式对冬小麦产量、品质及土壤钾素平衡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作基肥一次施用情况下,钾肥不同用量的增产、增收效应以施钾(K2O)150 kg·ha-1时最佳;随着钾肥用量的增加,籽粒蛋白质含量、支链淀粉含量呈增加的趋势,直/支比呈降低的趋势;随着钾肥用量的增加,土壤速效钾含量和植株钾素积累量均升高,要保持土壤速效钾平衡,钾肥用量应达150 kg·ha-1以上.在相同施钾水平下,分次施钾的增产、增收效应、钾肥利用率均显著高于一次基施肥处理;分次施钾处理的籽粒蛋白质含量、直/支比低于钾肥一次基施的处理,籽粒支链淀粉含量则相反,但两处理之间上述指标的差异均未达显著水平.从钾肥的增产、增收效应,以及冬小麦对钾肥利用率、土壤钾素平衡的影响等方面综合分析,以施钾量150 kg·ha-1分次施用(5∶5)时效果最好,与不施钾处理相比可增产1 225.23 kg·ha-1,每公斤K2O增产8.17 kg,增收930.24 元·ha-1,钾肥利用率为53.4%,并能够实现土壤速效钾的收支平衡.  相似文献   

3.
钾肥用量对油菜产量及钾素利用效率的影响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通过11个大田试验研究了钾肥用量对油菜产量、养分含量、养分累积量及钾肥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施钾(K2O)60、120和180kg/hm2与不施钾相比平均籽粒产量分别增加16.8%、21.6%和19.8%,籽粒含钾量增加2.9%、9.1%和7.8%,植株地上部钾素总累积量提高42.9%、63.0%和82.2%。说明施钾能提高油菜籽产量、提高油菜对钾素吸收和累积。油菜钾肥农学利用率、偏生产力、表观利用率和生理利用率均随钾肥用量的增加而显著下降,100kg籽粒需钾量随钾肥用量的增加而增加。综合结果表明,湖北省油菜钾肥高产高效生产的适宜推荐范围为60~120kg K2O/hm2。  相似文献   

4.
为给砂质潮土小麦生产中合理施钾提供理论依据,在河南省新郑砂质潮土上设置0kg·hm-2(K0)、60kg·hm-2(K1)、120kg·hm-2(K2)、180kg·hm-2(K3)和300kg·hm-2(K4)5个施钾(K2O)水平,以小麦品种矮抗58和豫农035为材料,研究了钾肥对不同小麦品种籽粒产量、蛋白质含量、氮钾养分累积、钾肥利用率等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施钾量的增加,冬小麦籽粒产量和蛋白质含量均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其中矮抗58和豫农035籽粒产量分别在K2、K3时达到最高;钾肥农学效率随着施钾量的增加而降低,在施钾量低于K3时,矮抗58的钾肥农学效率显著高于豫农035;施钾可促进两个品种对氮和钾的吸收,其中矮抗58、豫农035氮素积累量分别于K2、K3下达到最大,钾素积累量均在K3下最大,同一施钾处理下矮抗58的吸氮量、吸钾量明显高于豫农035;两个品种的钾肥利用率均以K1处理最高,在施钾量低于K3时,矮抗58的钾肥利用率显著高于豫农035。在本试验条件下,矮抗58对钾肥反应优于豫农035,适宜在砂质潮土条件下推广应用,推荐施钾量为120kg·hm-2。  相似文献   

5.
钾素营养充足,可以提高作物抗逆能力和产量。随着氮、磷肥在生产中施用的增加,钾肥已逐渐成为作物产量的最大限制因子。大豆开花后籽粒形成期是大豆氮素积累、产量提高的重要时期,文章对钾肥施用后菜用大豆和普通大豆两者开花后氮素的积累进行了比较研究。在正常氮磷种肥用量基础上,设置3种施钾处理:不施钾(K0)、种肥施钾120 kg·hm~(-2)(K1)、种肥施钾120 kg·hm~(-2)且在花、荚期喷施30 kg·hm~(-2)叶面钾肥(K2),探究菜用大豆、普通大豆开花后28~56 d内籽粒、叶片、茎中氮素积累动态。结果表明:施用钾肥增进两种类型大豆植株各部位中氮素积累。同时期内,两种类型大豆在各施肥处理下各部位的氮素积累量均为K2K1K0,大豆植株各部位中相对氮素累积量均为籽粒叶片茎。钾肥施用对提高菜用大豆籽粒氮素含量的效应高于普通大豆,与K0相比,K2处理下菜用大豆、普通大豆籽粒平均氮素含量分别增加了0.19%和0.1%。施用钾肥提高了菜用大豆叶片氮素转移效率,相比K0处理,K1、K2处理分别增加了6.1%、8.2%,而对普通大豆影响不大。钾肥施用显著增加普通大豆茎中氮素积累,但菜用大豆品种间差异较大。  相似文献   

6.
钾肥对砂质潮土夏玉米产量及土壤钾素平衡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砂质潮土上设置田间试验,研究了不同施钾量与钾肥施用方式对夏玉米产量及土壤钾素平衡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钾肥用量的增加,夏玉米产量、土壤速效钾含量和植株钾素积累量均增加,要保持土壤速效钾平衡,钾肥用量应达150kg/hm2以上。相同施钾水平下,分次施钾的增产增收效应、钾肥当季回收率均显著高于一次基施肥处理。从钾肥的增产增收效应、钾肥当季回收率、土壤钾素平衡等多方面综合分析,以施钾量225kg/hm2分次施用时效果最好,与不施钾处理相比可增产1026kg/hm2,钾肥当季回收率为45.9%,并实现土壤速效钾的盈余。  相似文献   

7.
氮、磷、钾肥对水稻产量、品质及养分吸收利用的影响   总被引:43,自引:1,他引:42  
 采用“3414”不完全正交回归设计,在大田试验条件下研究了氮、磷、钾肥对水稻产量、品质及养分吸收利用的影响,并探讨了3种肥料间的互作效应。结果表明,氮、磷、钾肥的施用均可以显著提高水稻产量,且3种肥料配施的增产效果显著优于任两种肥料配施。氮、磷、钾肥的施用可以改善部分米质性状,如提高整精米率,降低垩白度、稻谷长宽比和精米直链淀粉含量;氮、磷肥的施用还可提高糙米蛋白质含量,降低青米率。施用氮、磷、钾肥后,水稻养分总吸收量和每100 kg籽粒养分需求量显著增加,而养分干物质生产效率和养分稻谷生产效率显著下降,且3种肥料的吸收利用率、农学利用率及生理利用率均随施肥量的增加而下降。氮、磷、钾肥两两互作对水稻产量均有极显著的影响,当肥料用量处于低中水平时,互作效应均表现为协同促进作用,肥料用量超过一定水平后则表现为拮抗作用。对水稻氮、磷、钾养分吸收影响最大的交互作用分别是氮钾、氮磷和磷钾互作。总体来看,肥料对水稻生长的影响是多方面的,肥料用量及配比应在综合考虑水稻产量、品质及肥料利用率的基础上确定。  相似文献   

8.
水稻测土配方施肥“3414”肥效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水稻施用氮、磷、钾3种肥料的“3414”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当实际施用N12kg/667m^2、P205为4.8kg/667m^2、K:0为14.4kg/667m^2时,水稻的产量最高。在磷、钾施肥水平为最佳时,灰黄泥田种植的水稻产量随施氮量的增加呈现先增后减的趋势(N2〉N3〉N1),灰泥田水稻产量随氮肥施用量的增加而增加(N3〉N2〉N1);在氮、钾处于最佳施肥水平时,水稻产量随磷肥的施用增加产量下降(P1=P2〉P1);在氮、磷施肥水平为最佳施肥水平时,水稻产量随钾肥增加而增加(K3〉K2〉K1)。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驻马店主要土类玉米小麦钾肥合理用量。[方法]根据植物营养学原理,设计5个处理,研究驻马店砂姜黑土区和潮土区玉米小麦周年轮作制下施钾效应及土壤钾素的变化。[结果]在土壤速效钾含量中等的砂姜黑土和潮土上玉米、小麦施用钾肥增产效果显著;潮土点钾肥用量增加,玉米小麦产量和产值也逐渐增加;砂姜黑土点玉米季施钾效应和潮土点相同,小麦季NPK150处理(P2O575 kg/hm2,K2O 150.0 kg/hm2)产量和产值最高。潮土点、砂姜黑土点钾肥用量的增加钾素的盈余也呈增加趋势。潮土区玉米小麦轮作年钾肥推荐量(K2O)为300 kg/hm2,玉米小麦两季钾肥推荐分配比为1∶1;砂姜黑土区年推荐施钾量(K2O)为262.5 kg/hm2,玉米小麦两季钾肥推荐分配比为1∶0.75。[结论]研究结果为驻马店市农业生产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0.
以大豆专用型品种南农9610为材料,研究了温室大棚条件下,氮、磷和钾肥不同肥料水平对菜用大豆籽粒产量和主要矿质元素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适量增施氮、磷和钾肥均可明显提高大豆籽粒产量,但施肥过多则降低产量.氮肥和磷肥对菜用大豆籽粒中氮有明显促进作用,磷和钾肥对籽粒磷有促进作用,氮、磷、钾肥对籽粒钾含量均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而钾肥对籽粒中氮含量、氮对籽粒中磷含量具有负作用.施氮使籽粒中Mg、Mn和Fe的含量和积累量先上升再下降;而籽粒中Ca则在低氮时大幅度下降,此后逐渐回升;施磷和钾使Mg、Mn、Fe和Ca含量先上升再下降.  相似文献   

11.
杂交油菜云油杂10号高产栽培因子的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讨在云南省油菜生产中种植密度(X1)、氮肥(纯氮,X2)、磷肥(五氧化二磷,X3)、钾肥(氧化钾,X4)、硼肥(有效硼,X5)5个栽培因子对甘蓝型双低油菜云油杂10号产量的影响,并进一步优化各栽培因子,本文采用五元二次正交旋转组合设计,建立了油菜产量优化数学模型:Y=246.15 +12.70X2 +7.00 X3-6.26X12-9.81 X22-5.07X32-10.56X1X2-6.37X3X4。结果表明各因素对云油杂10号产量的影响大小顺序依次为氮肥、磷肥、种植密度、硼肥、钾肥。其中种植密度、氮肥、磷肥与产量的关系均呈开口向下的抛物线,种植密度过大或过小,施氮、磷肥过多或过少都会对油菜产量造成影响。种植密度与氮肥、磷肥与钾肥交互作用对油菜产量有显著影响,在种植密度10.5~22.5万株/hm2、施纯氮0~207kg/hm2、施五氧化二磷0~96kg/hm2、施氧化钾0~120kg/hm2时,两因子之间均为正相互作用。频率分析结果表明,油菜产量大于3 900kg/hm2的优化栽培措施为种植密度15.48~17.94万株/hm2、纯N、五氧化二磷、氧化钾、有效硼施用量分别为360.2~387.1、170.0~181.4、15.0~30.0、1.46~1.84kg/hm2。  相似文献   

12.
玉米优化施肥模式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通过常规施肥模式下磷、钾用量基础上的氮肥用量试验;氮、磷用量基础上的钾肥试验;氮、钾和密度的三个因素试验及优化施肥模式与常规施肥模式的对比研究,提出了优化施肥模式对提高氮肥肥效、增加玉米产量具有显著作用。  相似文献   

13.
肥料三要素对玉米杂交制种的生理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立华  孙杰  杜永江 《玉米科学》2002,10(Z1):082-085
通过田间试验,测定玉米杂交制种的缺少氮、磷、钾肥条件下,与氮磷钾充足条件相比较,其种子产量,幼苗生理素质、叶面积指数(LAI)、净同化率(NAR)、光合势、子粒灌浆速度以及植株体和子粒中氮磷钾含量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肥料中的氮磷钾三要素对玉米杂交制种产量具有显著影响.其生理学机制在于这些营养元素能够显著地影响玉米杂交制种的幼苗生理素质、光合作用、物质形成与积累、养分吸收与存贮,从而影响制种产量.这种因缺乏某些主要营养元素而影响玉米杂交制种生长发育和生理机能,最终导致种子产量变化的机制符合植物生理学关于"主要营养元素作为植物体内成分并调节植物生理功能"的一般原理,为完善玉米杂交制种的施肥技术,提高其施肥水平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4.
氮磷钾优化施肥对夏大豆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氮磷钾优化施肥试验研究表明:夏大豆籽粒产量和单株粒数与氮磷钾施肥量呈二次曲线关系,籽粒产量和单株粒数随着施肥量的增加而增加,增加到一定水平后又开始下降。大豆籽粒产量和单株粒数受施氮量的影响最大,磷肥次之,钾肥更次之。在土壤供肥能力1 568.6 kg/hm2,密度为18万株/hm2的条件下,当施氮量为65.56 kg/hm2,施磷量63.73kg/hm2,施钾量39.25 kg/hm2时,濉科998产量最高,最高产量为2 745.7 kg/hm2;当施氮量为64.80 kg/hm2,施磷量59.42kg/hm2,施钾量37.11 kg/hm2时施肥效益最高,经济产量为2 743.7 kg/hm2。  相似文献   

15.
The effects of three levels of potash, phosphate and lime fertilizers on the yield and mineral content of white clover ( Trifolium repens ) and on soil nutrient levels were studied in a field experiment over 7 years. The aim of the experiment was to define an optimum fertilizer programme for breeding nurseries and experimental fields.
Potash was the main factor limiting production: clover yield was negligible after 2 years where no potassium was applied. Phosphate increased yields after the third year, while liming had no significant effect on clover yield.
The soil potassium status improved with the repeated application of potash over the 7–year period, but no consistent pattern was discernible for the phosphate treatments. There was a slight increase in soil pH with liming.
Application of phosphate increased the phosphorous content of herbage, but had no effect on other plant constituents for the first 2 years. Subsequent applications increased the calcium and sodium contents. Potash reduced the content of all constituents other than potassium as the treatment levels increased. Lime had little effect on plant constituents other than calcium.  相似文献   

16.
科学管理与调控钾肥,实现玉米高产稳产   总被引:10,自引:4,他引:10  
应用"土壤养分状况系统研究法"对吉林省202个土壤样品化验分析和生物诊断.结果表明,土壤缺钾位序由70年代的N、P、Zn、K演变为N、K、Zn、P,钾肥在我省春玉米的平衡施肥中起着重要作用;各品种玉米对土壤和肥料中钾素的敏感程度不同,吸收钾的数量差异悬殊.钾肥在不同类型土壤上对玉米增产数量有较大差异,在黑土上增产15.1%,淡黑钙土上增产20.4%,风沙土上增产38.8%.试验还得出了土壤中速效钾含量与施钾最大增产量呈极显著的直线负相关(y=3491.5-23.0X)。  相似文献   

17.
丽水茶园土壤肥力与茶叶品质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检测丽水市名茶及普通茶相应茶园土壤养分指标、茶叶品质指标,并运用dps3.0软件,进行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影响秋茶品质最关键的土壤养分指标是速效氮含量,它与5个茶叶品质指标存在相关性;其次是土壤有机质含量,它与茶叶中的氨基酸、咖啡碱含量和酚氨比呈线性相关。春茶品质主要受速效氮和速效钾含量的影响。丽水市土壤速效氮和有机质含量较高,这是该地区茶叶具有较高品质的主要原因。应保持有机肥、氮肥适量施用,配施钾磷肥,促进茶叶产量及品质的稳步提高。  相似文献   

18.
不同施钾量对玉米钾素吸收利用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8,自引:2,他引:16  
采用田间试验研究了不同施钾量对玉米钾素吸收利用的影响。结果表明:玉米产量随钾肥用量提高呈缓慢上升趋势。当钾肥用量达156kg/hm2时玉米产量最高,为11177kg/hm2,与不施钾肥处理相比增产20.53%,产量差异达显著水平;不同施钾处理玉米收获后土壤速效钾含量比播种前有所降低,土壤缓效钾随钾肥施用量的增加而明显提高,土壤全钾含量变化不大;不同施钾处理,随着钾肥的施用量提高,玉米从土壤中带走钾量明显增加,当钾肥施用量在117kg/hm2以下时,土壤中的钾素亏损,不能保持土壤中钾素平衡;各处理玉米子粒中钾素含量均比其茎秆钾素含量低,随着钾肥施入量的增加,子粒茎秆中钾素含量也相应增加;不同施钾处理,钾素的利用率随钾肥的施用量的增加而减少。  相似文献   

19.
钾肥对玉米的增产增收效果与利用率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田间试验结果表明,钾对玉米有较显著的增产作用。以施用K2O 50~100kg/hm2可以获得最大产量和最高收益。钾肥在风沙土上增产、增收效果好于淡黑钙土和黑土,在黑钙土上好于黑土。施钾量与玉米产量关系式为y=a+bx+cx2。土壤有效钾含量与施钾最大增产量呈极显著的直线负相关y=3491.5-23.00x。玉米施钾可提高植株和子粒含钾量和干物质产量,因而明显提高吸钾量。在中肥力黑土上施用100kg/hm2钾(K2O)的利用率为37.56%。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