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我国是世界柞蚕生产第一大国(占总产量的90%),掌握世界上最先进的柞蚕生产实用技术,全国可利用的柞蚕场近百万公顷.按理论值计算,每公顷蚕场应产柞蚕茧近400kg,而实际产量只有100kg左右,即理论值的1/4.这与柞蚕生产大国的地位很不相称.  相似文献   

2.
运用柞蚕抗病、稳产性状的遗传相关性及基因重组原理,进行纯种选育和杂交组合评选,育成了强健性柞蚕新品种抗大并组配抗大×8821.8822杂交组合。新品种抗大对柞蚕核型多角体病毒的感染抵抗能力分别是选大1号的5.62倍和大三元的5.58倍,对柞蚕链球菌的感染抵抗能力分别是选大1号的6.76倍和大三元的4.37倍。杂交组合抗大×8821.8822在秋季的千粒种茧产量为226.9 kg,较对照品种大三元增产10.9%,并且具有发育整齐、营茧集中、耐粗饲料、稳产性好的特点,已在二化性柞蚕区大面积放养。  相似文献   

3.
柞蚕新品种抗大及抗大×(8821·8822)是辽宁省蚕业科学研究所自1994年开始,经过十年的选择培育而成的强健性柞蚕新品种.在纯种选育和杂交组合评选中,按照育种程序,进行了新品种的实验室品种比较试验.  相似文献   

4.
柞蚕高饲料效率品种8821×9906及(8821·981)×(8822·9906)的育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佩峰  徐亮 《中国蚕业》2004,25(2):93-95
蚕业发展最有效的途径,在于不断地育成和推广新的品种.由于首例柞蚕高饲料效率品种大三元的育成,解决饲料资源充分利用的难题,使柞蚕业的发展进入崭新的阶段.该品种的育成,不仅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同时也为高饲料效率品种的研究起到了示范作用.然而该品种还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主要表现在龄期经过相对较长,在相对高山冷凉蚕区推广应用受到一定的限制.针对上述问题,以大三元分别为对照种,把生命力性状和经济性状作为重点,选育适应性更强、龄期经过相对较短的新的高饲料效率品种,提高个体的饲料转化效率和群体的饲料利用效率,是本项研究的宗旨.  相似文献   

5.
<正>柞蚕强健性品种选育研究从1994年开始,选用茧型大、高产性好的选大雌蛾与抗Ap NPV能力强的抗病2号雄蛾进行杂交,将其杂交后代作为新品种的选育材料,代号“抗大”。首先进行纯种稚蚕对ApNPV感染抵抗能力和柞蚕链球菌抵抗性的选择,采用蛾区半分法,实验室添毒  相似文献   

6.
运用柞蚕抗病、稳产性状的遗传相关性及基因重组原理,进行纯种选育和杂交组合评选,育成了强健性柞蚕新品种抗大并组配抗大&#215;8821&#183;8822杂交组合,新品种抗大对柞蚕核型多角体病毒的感染抵抗能力分别是选大1号的5.62倍和大三元的5.58倍,对柞蚕链球菌的感染抵抗能力分别是选大1号的6.76倍和大三元的4.37倍,杂交组合抗大&#215;8821&#183;8822在秋季的千粒种茧产量为226.9kg,较对照品种大三元增产10.9%,并且具有发育整齐、营茧集中、耐粗饲料、稳产性好的特点,已在二化性柞蚕区大面积放养。  相似文献   

7.
柞蚕场退化原因及其综合治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柞蚕场是柞蚕生产的基地和物质基础,也是山区植被的重要组成部分。近30年来,由于多种原因,辽宁地区的一些柞蚕场质量明显下降,约有1/3的柞蚕场树势衰退,植被减少,水土流失较重。砂化面积不断扩大,如果任其发展下去,不仅会阻碍柞蚕生产的发展,而且还将破坏山区生态平衡,危及水系中、下游地区工农业生产,因此,这是一个亟待研究解决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8.
中国柞蚕业的发展际遇和科技需求   总被引:9,自引:6,他引:3  
世纪之交,中国的柞蚕产业面临着既传承旧制又拓疆鼎新的发展际遇,于是,必然产生新的科技需求. 1中国柞蚕业的国际地位 1.1生产状况与前景近百年,中国的柞蚕茧和柞蚕丝产量,通常都占世界总产量的90%.又据国内外多人的预测,未来50年,世界柞蚕业的这种格局难有重大的改变.而中国每年约4000t的柞丝纤维,在世界纤维生产总量中不足0.02%,按60亿世界人口平均,每人不到0.7g.  相似文献   

9.
王文航 《北方蚕业》2002,23(2):38-40
柞蚕生产是辽宁的传统产业,已有近千年的历史.目前,全省每年放养柞蚕利用蚕场53.3万hm2(其中人造蚕场13.3万hm2),蚕茧产量4万t,放养面积和蚕茧产量均居国内和世界首位,分别占全国和世界的80%和70%,在国内外蚕业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相似文献   

10.
浅谈当前辽宁柞蚕科学研究面临的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石淑萍 《北方蚕业》2006,27(2):12-13
中国是柞蚕的发源地,一直保持着世界柞蚕业第一大国的地位,柞蚕茧年产量占世界总量的90%,其中的70%产自辽宁,因此辽宁省的柞蚕业现状就基本反映了世界柞蚕业的现状。而辽宁省蚕业科学研究所作为国际野蚕研究中心,拥有着全国83.9%的柞蚕业重大科技成果,其在柞蚕业应用技术领域研  相似文献   

11.
加强柞蚕种管理的几点意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柞蚕生产是丹东市农业生产的特色产业之一.作为全国最大的柞蚕茧生产基地,全市现有柞蚕场面积13.33 万hm2,年养柞蚕约3万把,年产柞蚕茧1.8万 t,年产值2亿元左右.多少年来,柞蚕茧的丰歉,除了受自然条件制约外,柞蚕种质量的优劣成为影响柞蚕茧产量的主要因素.由于蚕种质量低劣,造成蚕农产量减产40%~60%,严重者产量绝收.  相似文献   

12.
中国是柞蚕的发源地,一直保持着世界柞蚕业第一大国的地位,柞蚕茧年产量占世界总量的90%左右.印度目前居第2位,其产量约占世界的7%左右.我国柞蚕资源丰富,分布辽阔,南起云贵高原,北至黑龙江,东起山东半岛,西至甘肃河西走廊,均有柞树分布,辽、鲁、豫、吉、黑、内蒙等省(区)都有放养柞蚕的历史.全国适于发展柞蚕生产的柞林面积有1000万hm2,被开发利用的仅占10%左右,还有很大的发展潜力.放养柞蚕一直是部分山区人民重要的经济来源.建国55年来,我国的柞蚕业依靠不断进步的科技实力的支撑,使柞蚕茧年产量由建国初期的1.1万t发展到目前的6万t左右,古老的柞蚕产业在农民增收中的作用日益突出.然而任何一个产业的发展离不开技术支撑,柞蚕业亦然.而文献信息资源是承载技术信息的载体,是行业进步的真实记录.因此,本文以1994~2003年公开发表于专业期刊的柞蚕研究文献为研究对象,旨在探索发现最近10年来我国柞蚕研究领域重点内容的变化,同时为柞蚕专业科研人员搜集、利用相关文献提供参考,为继续保持我国柞蚕业的国际领先地位尽一份力.  相似文献   

13.
柞蚕是我国特有的一种生物资源,世界上柞蚕和柞蚕丝绸总量的90%出自中国.我国的东北地区是柞蚕主产区,柞蚕产量约占全国总产量的70%.在重点蚕区,柞蚕生产是农业生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柞蚕茧及其副产物是发展当地经济的重要资源.因此,柞蚕生产对增加国民经济收入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田荣乐 《北方蚕业》2012,33(3):54-57
正辽宁丹东的柞蚕生产,经历了沧桑巨变。所谓沧桑是指1940年以前在日伪统治下艰难生存;所谓巨变是指1960年以后在共产党和人民政府领导下生存发展。丹东地处辽宁省东部,位于鸭绿江下游,大部为山区,蚕场较多,地势比较平坦,养蚕场海拔为200~300m。有人做过调查,世界柞蚕在中国(占90%),中国柞蚕在辽宁(占70%),辽宁柞蚕在丹东(占50%),已成为业界共识。近百年来,丹东柞蚕生产之所以能够顽强生  相似文献   

15.
《四川蚕业》2013,(1):19-19
<正>巴中市通江柞蚕种场是四川省唯一的柞蚕遗传资源保护单位。2012年对保育的川08、川06、通江、河33、辽2、秋2等6个品种,进行了淘汰复壮,提高了品种保育质量。共制母、原种蚕卵2.5kg,生产种茧4.5万粒,生产柞蚕茧55万粒,产量、产值创历史新  相似文献   

16.
孙萍  董秀元 《北方蚕业》2004,25(4):28-29
阿荣旗地处内蒙古东部的大兴安岭南麓,有柞蚕场4万hm2,年放养柞蚕两千多把,全旗养蚕农民近3000户,蚕业收入已占农业收入的60%以上.  相似文献   

17.
柞蚕业可持续发展最突出的问题就是如何解决放养柞蚕与山区生态环境的矛盾.通过对柞蚕场利用现状的调查 ,分析了柞蚕场资源利用存在的问题 ,提出了实现柞蚕场可持续利用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18.
高增立 《北方蚕业》2003,24(3):8-9,28
柞蚕生产是辽宁省的传统产业和优势产业 ,科技进步和柞蚕资源综合利用使柞蚕业迎来新的发展机遇。按照辽宁省柞蚕生产“巩固提高、稳步发展”的方针 ,从柞蚕生产的要素——蚕种、蚕场、柞蚕生产技术三个方面 ,分析了柞蚕生产仍蕴含着巨大的发展潜力 ,并针对柞蚕生产中存在的制约因素 ,提出了进行内涵式潜力开发的有效措施和途径。  相似文献   

19.
赵云吉 《北方蚕业》2006,27(2):41-42
西丰县现有柞蚕场面积4万hm^2,每年放养柞蚕5000把左右,全省五家国有柞蚕母种繁育场,有三家在西丰,是我省柞蚕母种生产基地。目前全县已形成从柞蚕种繁育、原料茧生产、收购及绢纺、缫丝及深加工的柞蚕产业化链条。每年蚕业产业化收入1.3亿余元,每年安排就业7000余人。柞蚕生产已成为全县经济发展的主导产业。为了使这一主导产业持续稳步发展,全县实施生态立县战略,加强蚕场管理力度,依法规范生态蚕场建设,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20.
蒿柳用于柞蚕生产保苗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为充分开发利用蒿柳自然资源,并推广人工栽植蒿柳场,以解决缺乏柞林资源地区应用于柞蚕生产保苗问题,笔者对蒿柳的分布和用于柞蚕生产保苗技术作了调查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