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无补充水源、条件相当的4口静水鱼塘主养奥尼鱼,混养滤食性鱼,探索不同养殖类型的养殖效果。试验表明,总放养密度15000尾/hm^2、奥尼鱼与滤食性鱼比例为50%:50%时,溶氧量最高,达7.08mg/L但产鱼量及养殖效益较低,单造鱼产量10275kg/hm^2,利润25185元/hm^2;总放养密度17100尾/hm^2、奥尼鱼与滤食鱼比例为70%:30%时,池塘溶解氧较低,仅4.27mg/L产鱼量及利润较高,单造鱼产量达13680kg/hm^2,利润35790元/hm^2。  相似文献   

2.
王敏  陈福斌 《水利渔业》2004,24(2):41-42
选择0.48hm^2的1号塘为试验池塘,0.53hm^2的2号塘为对照塘,进行鱼种池套养泥鳅养殖试验。养殖9~10个月,1号塘总产2795kg,其中泥鳅770kg,总收入21942元。折合45712元/hm^2,纯收人15962元,折合33255元/hm^2;2号塘总产2424kg,总收入16713元,折合31348元/hm^2,纯收人10606元。折合19875元/hm^2。池塘常规养殖套养泥鳅可增加渔业产量,提高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3.
利用8hm^2池塘进行集约化养殖乌鳢高产试验,投放乌鳢鱼种47894kg,经过14个月的养殖,获成鱼407640kg,其中乌鳢389640kg,平均单产48705kg/hm^2,折合纯收入10.36万元/hm^2;并在苗种选择、饲养管理。特别是鱼病防治方面提出了一些独到的见解,经济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4.
1990—1993年进行稻鱼高产模式研究,确立了“田凼结合养鱼”这一稻鱼高产模式,分析了“鱼凼”与“鱼溜”,“鱼池”的基本区别,提出了“鱼凼”建设的标准和稻鱼高产配套技术。4年共实施面积288.52hm^2,产鱼363.35t,稻谷4055.43t。总产值533.20万元,每hm^2平18970.4元,其中1993年实施面积76.72hm^2,产鱼157.2t,每hm^2产2149kg,稻鱼总产值201.1万元,纯收入129.42万元,每hm^2平16869.15元,投产比1:2.81。  相似文献   

5.
姜希泉 《水利渔业》2006,26(6):73-74
改田筑库养殖水面2.6hm^2,按80:20养殖模式实施精养,2005年取得了总产24557kg、纯收入62423元、平均单产9445kg/hm^2、折合纯收入2.4万元/hm^2的高产量和高效益。  相似文献   

6.
筑坝围塘5.33hm^2进行河蟹养殖,投放规格6g/只的蟹苗2.7万只,养殖5个月,起捕成蟹1329kg,平均规格132g/只,回捕率36.8%,单产249kg/hm^2,总收入28.78万元,纯收入12.00万元,折合纯收入2.25万元/hm^2,投入产出比1:1.7。  相似文献   

7.
0.367hm^2池塘放养规格为20g的黄颡鱼鱼种。密度16.36万尾/hm^2经150d饲养.平均规格100g;产量15545.45kg/hm^2;饵料系数1.7;利润11.0万元;投入产出比1:2.16;出塘率95.0%。  相似文献   

8.
黄玉忠 《水利渔业》2004,24(6):52-53
池塘面积4hm^2,栽种鄂莲4号浅水莲藕种3750kg/hm^2,投放50尾/kg的鲶鱼种7500尾/hm^2、草鱼夏花2万尾;共收获白莲藕90000kg、鱼4500kg,毛收入10.45万元,纯收入4.65万元,投入产出比为1:1.8;为当地调整养殖品种结构探索了一种新模式。  相似文献   

9.
西南边疆稻田养殖中华绒螯蟹示范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梁强  寸永平 《水利渔业》2004,24(1):33-34
2002年3月21日至10月23日,稻田养殖中华绒螯蟹示范面积3.47hm^2,产量1237kg,单产356.5kg/hm^2,产值28468元/hm^2,纯收入18540元/hm^2。稻田鱼、虾、蟹的养殖产量占全县水产品产量的61%。稻田养殖的发展,加快了少数民族脱贫致富的步伐。  相似文献   

10.
在非航运河道设置网箱养殖乌鱼,通过不同放养密度及投喂活饵料鱼和死鱼对比试验,3只16m^2的网箱单产分别为13.94kg/m^2,9.19kg/m^2.8.44kg/m^2.平均10.52kg/m^2,效益分别为86.2元/m^2、53.2元/m^2、41.9元/m^2,平均60.4元/m^2饵料系数分别为3.77、3.82、4.2。试验表明:提高乌鱼放养密度,投喂足量活体饵料鱼,能够提高乌鱼产量及效益,提高对饵料鱼利用效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