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6 毫秒
1.
<正>1大菱鲆引进养殖概况大菱鲆(Scophthalmus maximus)英译名(兼商品名)为多宝鱼,自1992年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的雷霁霖院士从欧洲把大菱鲆引进我国以来,经过水产工作者近20年的努力,养殖面积不断增加,2010年全国大菱鲆养殖面积达400万m2,其中辽宁葫芦岛市养殖面积为180万m2,占全国养殖面积的45%。而近几年葫芦岛地区养殖的大菱鲆发生了较为严重的皮肤囊  相似文献   

2.
科技信息     
大菱鲆家系苗种高效培育方法获得国家发明专利授权9月初,由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张庆文研究员等发明的大菱鲆家系苗种高效培育方法获得国家发明专利授权,专利号:ZL20091001400.0。本发明专利涉及大菱鲆家系苗种高效培育方法,其技  相似文献   

3.
大菱鲆是欧洲重要的海水养殖鱼类之一,其饵料转换量高,生长迅速,耗氧量低,非常适合高密度养殖和远距离运输。在英国自50年代就开始养殖,目前已经达到企业化生产水平。1992年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把大菱鲆引进我国,经过8年的艰苦探索,1999年取得了全人工育苗技术的重大突破和大批量生产性育苗的成功,使大菱鲆成为一个新的养殖良种。目前,大菱鲆养殖已成为我国第四次海水养殖浪潮中一个引人注目的亮点。本文简要介绍了大菱鲆的生态习性和利用塑料大棚井水养殖的具体方法,供大家参考。一、大菱鲆的生态习性1、大菱鲆属于…  相似文献   

4.
大菱鲆(Scophthalmus maximus)是欧洲名贵经济鱼类,由中国水产科学院黄海水产研究所雷霁霖院士于1992年引入我国,并于1998年突破了大菱鲆人工育苗技术难关,为开展大菱鲆工厂化养殖打下了坚实基础.葫芦岛市于2000年从山东及法国引进大菱鲆鱼苗开始进行工厂化养殖,并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5.
大菱鲆 (Scophthalmusmaximus)英文名为Turbot,原产于英国。自然界主要分布于大西洋东岸的北海、黑海西部及地中海沿岸。大菱鲆肉味鲜美 ,风味独特 ,是欧美重要的名贵养殖鱼类。我国于 1 992年由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引进 ,并在我国北部地区试养成功。近年来大菱鲆养殖业日益推广壮大 ,已掀起了继海带、对虾、扇贝之后的第四次海水养殖浪潮。1 大菱鲆主要生物学特性1 .1 形态特征及食性大菱鲆属鲽形目、鲆科、大菱鲆属。体扁平近似圆形 ,双眼位于身体的左侧。该鱼体中部肌肉层较厚 ,内脏团较小 ,含…  相似文献   

6.
一个优良的品种,可以带动一个产业的迅速发展。在水产优良苗种不足的今天,根据我国养殖的基本情况引进优良品种,培育出适合我国水产养殖业发展的新品种,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一条来自英国的大菱鲆,带动一个年总产值近20亿元的大产业,充分说明优良品种在水产养殖中发挥的巨大作用。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雷霁霖研究员为大菱鲆的引进及其产业化发展作出了卓越贡献。2005年12月雷霁霖研究员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相似文献   

7.
大菱鲆Scophthalmus maximus (Linnaeus)引进我国10周年回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92年8月,黄海水产研究所雷霁霖教授首次从英国将大菱鲆引进中国,进行增养殖实验。到今年8月份已经10周年了。目前大菱鲆养殖已成为我国北方海洋经济的一个新的亮点,成为海水养殖第四次浪潮的新兴产业。作者回顾了大菱鲆引进以来的研究和开发历程,坚信大菱鲆养殖业能够发展成为我国北方沿海地区的支柱产业。  相似文献   

8.
大菱鲆亲鱼培育关键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育苗能否成功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种质。培育优良的亲鱼,从而获得优质的受精卵,是大菱鲆人工育苗的重要基础环节。笔者根据多年亲鱼培育经验,将大菱鲆亲鱼培育关键技术总结如下,以供广大水产工作者参考。1环境和设施亲鱼培育应当选择相对偏僻、安静的地方,避免外界环境对其的干扰。车间管理人员最好固定,闲杂人  相似文献   

9.
正当一些外国科学家还在为大菱鲆全雌技术苦苦攻关的时候,从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传来消息,该所承担的国家鲆鲽类产业技术体系"大菱鲆全雌苗种生产技术研究"通过现场验收。该项目负责人、副研究员刘新富带领的课题组攻克了全雌苗种培育技术难关,培育的大菱鲆苗种雌鱼比例高达100%,这在世界范围内尚属首次。自1992年雷霁霖院士从国外引入大菱鲆,开启大菱鲆养殖之路,到如今全雌苗种  相似文献   

10.
引言 大菱鲆(Scophthalmus maximus)英文名Turbot,音译名为多宝鱼,是原产于欧洲的名贵经济鱼类.自1992年引进我国以来,在黄海水产研究所科研人员及广大养殖业者的不懈努力下,依靠自己的力量,在短短几年的时间里,不但攻克了大规模人工苗种繁育这一世界性难题,而且找到了适合我国国情的产业化发展道路,使我国跻身于世界大菱鲆苗种生产和养殖大国行列.但是,我们应该看到,与法国、英国、西班牙等大菱鲆养殖先进国家相比,我国在亲鱼培育、苗种生产、养殖工艺、病害防治等技术领域还存在着不小差距,有待解决的问题还很多.  相似文献   

11.
赵兰英  张劲松 《中国水产》2009,404(7):59-60
大菱鲆英文名turbot,音译名(兼商品名)“多宝鱼”。自1992年黄海水产研究所的雷霁霖院士把大菱鲆引进我国后,成为我国北方沿海海水养鱼的一项特色产业,其养殖面积发展较快。到2008年底,全国的养殖面积达到400多万平方米。  相似文献   

12.
大菱鲆为栖息于大西洋东北部沿岸的特有的海水鱼类。其最佳养殖水温10-20℃,耐受极端温度0-30℃,1龄鱼的生活水温为3-26℃,2龄以上对高温的适应性略有下降。大菱鲆是欧洲著名的海水养殖良种,受到国际养殖界的高度重视,并在不断扩大其养殖范围。我国于20世纪90年代初引进,2000年9月14日,经全国水产原良种审定委员会审定,确认大菱鲆为适宜在我国水产养殖生产中推广的从境外引进的品种。现已推广到山东、大连等沿海地区。大菱鲆主要养殖方式为工厂化养殖和海上网箱养殖,目前在工厂化条件下,5厘米的苗入池…  相似文献   

13.
大菱鲆主要疾病及其防治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周进 《水产养殖》2003,24(1):31-32,26
大菱鲆(Scoophthamus maximus)为原产于欧洲的冷水性底栖鱼类,鲽形目、鲆科,是英国、丹麦、挪威等许多欧美国家的主养对象。该鱼具有肉味鲜美、风味独特、生长迅速等特点,近年来逐渐成为各国养殖业中的新贵。我国于1992年由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成功引进,经过10年的养殖尝试已初具规模,现已成为我国北部地区海水养殖业中又一举足轻重的支柱产业。随着养殖规模的不断扩大,集约化程度的不断提高,疾病危害也接踵而至,严重制约着养殖业的步伐。本文就大菱鲆几种常见疾病及其防治分述如下。  相似文献   

14.
半封闭式循环水养殖大菱鲆技术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菱鲆(Scophthalmus maximus Linnaeus),英文名turbot,音译名"多宝鱼",原产于欧洲,是名贵底栖冷水性经济鱼类,隶属于鲽形目、鲆科、菱鲆属,于1992年由中国水产科学院黄海水产研究所雷霁霖院士引进我国.  相似文献   

15.
我国于1992年由中国水产科学院黄海水产研究所引进大菱鲆在国内养殖,目前山东沿海等地已发展到一定养殖规模。但苗种的繁育技术尚未普及,苗种数量和质量远远不能满足日益扩大的养殖生产的需要,亲鱼的培育在苗种生产中显得尤为重要,本文结合近几年的生产体会介绍大菱鲆亲鱼培育的几个技术要点。一、亲鱼运输亲鱼运输用鱼箱、充氧塑料袋或开口塑料袋干运,温度高时可适当放入冰块降温,运输时间为3~10小时。1.用鱼箱运输:鱼箱容积1.5米3,充水充氧,放鱼密度为10千克/米3。2.用充氧塑料袋运输:塑料袋容积10升,充…  相似文献   

16.
大菱鲆(Scophthalmus maximus),英文名为Turbot,我国也叫"多宝鱼",1992年由黄海水产研究所引进我国,到2008年底辽宁省的大菱鲆养殖面积达到100多万m2,主要集中在葫芦岛市兴城、绥中两地,随着大菱鲆养殖业的发展,也相应出现了一些问题,就是过度开发井盐水,致使井盐水的水位下降,造成淡水补充浸入,使盐度降低.部分盐水井的最低盐度降到5‰~8‰,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在低盐度条件进行了大菱鲆养殖试验.  相似文献   

17.
2008年6月5日,在湖北省英山县水产技术推广站巴沙鱼繁育基地,省科技精英、水产科学研究所研究员魏于生一边亲手将一尾尾巴沙鱼鱼苗放入培育池,一边高兴地告诉该县有关领导:“这批鱼苗大约有6万尾,已经开始大量进食,繁育终于取得成功”。这标志着该县通过12年的努力,使巴沙鱼不仅首次在我国繁育成功,而且还填利、了我国水产养殖业一项空白。  相似文献   

18.
大菱鲆自1992年引进以来,已发展成为我国北方优秀的水产养殖品种和工厂化养殖的主要对象之一。但由于其繁殖难度大、成活率低、白化率高,制约了大菱鲆工厂化养殖的进一步发展。日照市同翔大菱鲆工作室自2003年以来根据专家理论结合自己操作经验取得大菱鲆育苗成活率10%以上、原色率80%以上的业绩。现将有关技术问题作简要介绍。  相似文献   

19.
<正>大菱鲆(Scophthalmus maximus)属于硬骨鱼纲、鲽形目、鲽亚目、鲆科、菱鲆属,商品名为"多宝鱼",其性格温顺,体型优美,肌肉丰厚白嫩、骨刺少、内脏团小、出肉率高,鳍边和皮下含有丰富的胶质蛋白,口感良好、风味独特。自1992年由中国水产科学院黄海水产研究所雷霁霖院士引进我国以来,历经20多年的发展,大菱鲆深受广大  相似文献   

20.
中国北方地区养殖大菱鲆病害及其防治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菱鲆(Scophthalmas maximus)是原产于欧洲沿海的一种名贵比目鱼,自1992年由黄海水产研究所引进以来,以其特有的高生长速度、优良品质和强抗病害能力逐渐成为我国北方优秀的水产养殖品种和工厂化养殖的主要对象,产生了很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但由于其繁殖难度大、成活率低、白化率高,制约了大菱鲆养殖的进一步发展,且伴随着养殖范围的扩大和养殖密度的增加,以及品种的退化,大菱鲆的病害问题目趋严重.根据近几年的生产经验,现将大菱鲆的病害及其防治技术与同行探讨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