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玉米制种亩产860kg和828kg,这是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四师制种农户陈善田31亩和魏建华16亩制种玉米地的测产结果,预计2005年他们仅制种一项纯收入分别超过3万元和2万元,亩产860kg创造了农四师新的玉米制种高产记录.  相似文献   

2.
张延秋 《作物杂志》1991,7(1):13-14
一、杂交玉米种子计划生产的必要性我国杂交玉米已种植2.5亿亩,占玉米总面积的83%。近几年,玉米种子时多时少,供需矛盾一直没有很好地解决。1987年全国玉米杂交种制种面积585万亩,产种9亿公斤,1988年需种约7亿公斤,种子积压约2亿公斤,各种子公司一年仅支付利息达  相似文献   

3.
夏玉米机械化收获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孟凡玉 《中国种业》2014,(10):77-77
黄淮海夏玉米区是我国玉米主产区,仅河南省每年夏玉米种植面积就达400万hm2。长期以来,玉米的收获多采用人工或者机械分步式摘穗、剥苞叶、晾晒果穗、脱粒、晾晒子粒等步骤,劳动强度大,费工又费时,成为玉米收获的一大难题。特别是最近几年随着土地流转、种植大户的增多,玉米收获的问题愈显突出,加快发展玉米机械化收获已迫在眉睫。  相似文献   

4.
渭单6000是陕西省2013年通过审定的第1个用于机械收获夏播玉米籽粒的新品种。专家组对夏播玉米1.14hm2渭单6000和847m2郑单958进行了籽粒机械现场收获鉴定。鉴定结果为:渭单6000和郑单958,倒伏率分别为0和3.6%;鲜籽破碎率分别为0.78%和4.00%;鲜籽含水率分别为25.6%和33.7%;鲜籽杂质率分别为1.23%和1.90%;产量分别为7 524kg/hm2和7 860kg/hm2;该品种的现场收获鉴定及对比示范和密度试验、性状表现证明,渭单6000在7.5万株/hm2密度时,生产水平与郑单958相当,在7.25万~9.00万株/hm2密度时,生产水平高于郑单958。而且该品种早熟、秆坚轴硬,抗倒耐腐、籽粒脱水快、鲜籽破碎率低、商品玉米优良,是适宜夏播玉米籽粒机械收获的优良新品种。  相似文献   

5.
随着我国小麦收获机械化程度的不断提高,玉米收获机械化水平偏低的矛盾日益突出,解决玉米收获机械化问题,有利因素与不利因素并存,现就实现玉米收获机械化的有利因素作一探讨,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周婷 《中国种业》2016,(10):16-19
昌吉州杂交玉米制种是朝阳产业,在农民增收、农业增效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杂交玉米制种面积由2009年的18.11万亩增至2015年底的52万亩,位居我国玉米制种地区前列。根据昌吉州多年各制种玉米基地的无霜期、≥10℃活动积温、年平均日照时数、抽雄吐丝期间气温、年平均降水量等气象因子和海拔高度等地理因子,利用SAS软件分析工具,采用动态聚类分析方法,将昌吉州制种玉米区划分为不适宜区木垒县,次适宜区吉木萨尔县、阜康市,适宜区奇台县、呼图壁县和最适宜种植区昌吉市、玛纳斯县4个气候生态区。结合昌吉州玉米制种现状和主要存在问题,提出推动昌吉州杂交玉米制种可持续发展的对策和展望。  相似文献   

7.
玉米品种性状与机械化收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笔者在近年玉米机收过程中发现,制约当地玉米机收的主要问题是掉穗、漏籽和烂粒。要解决这些问题除了收获机械有待改进提高外,玉米品种性状是否有利于机械收获也是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8.
玉米郑三3号高产制种经验张冬仙,乐美旺,刘小明,周红英,刘家荣(江西省农科院旱作所莲塘330200)(江西省玉山县农科所)1991年全省玉米种植面积达48.3万亩,但在发展过程中时起时落。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是缺乏最适宜种植的高产品种。由于单交制种产...  相似文献   

9.
新疆玉米高产保纯制种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疆拥有丰富的光、热、水资源,在玉米制种上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常年制种面积在3万h㎡左右,制种产量达到15万t以上.新疆杂交玉米制种主要分布于北疆沿天山一带的山前平原或洪积扇,以及伊犁河谷的地方乡镇和兵团农场,南疆的阿克苏等地.这些制种基地土层深厚,水源和灌溉条件较好,>10℃的积温3200℃左右,适合玉米的生长发育.玉米高产的首要条件之一就是要有优良的种子,因而制种在生产上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通过几年实践摸索,总结出一套高产保纯制种技术.  相似文献   

10.
玉米是江苏省粮食作物的三大支柱之一,常年种植面积在700万亩以上,制种面积一般在5~6万亩,但单产不高不稳。本文试图通过分析制约我省玉米制种产量的几个原因,提出相应的对策,与同行共同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