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潮间带围塘养殖刺参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我们在潮间带岩礁地带,围塘进行刺参养殖试验。通过建造刺参暂养池和养成池,提高放苗成活率和商品参回捕率,并实行轮捕轮放,1个养殖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我们在潮间带岩礁地带围塘进行刺参养殖试验,通过建造刺参暂养地和养成池,提高苗种成活率和商品参回捕率,并实行轮捕轮放,周期内取得了亩产260kg,亩获纯利润1万元的好效果,现将有关养殖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由于刺参营养价值高,抗逆性强,养殖技术比较成熟,很快成为北方沿海地区主要的养殖品种之一,尤其是刺参池塘养殖业发展迅猛,据不完全统计,利用改造的对虾池塘和新建的潮间带池塘从事刺参养殖的面积已达30万亩.为使养殖刺参达到无公害食品质量安全要求,现将刺参无公害养殖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4.
陈亚琴 《水产养殖》2007,28(4):19-20
目前国内刺参养殖业规模不断扩大,养殖方式多种多样,有池塘养殖、潮间带养殖、浅海底播投石养殖、围网养殖、海上筏式养殖、海底沉箱养殖、虾参混养等多种养殖模式。其中刺参池塘养殖经济效益最显著,发展潜力最大,已成为沿海地区的养殖热点。  相似文献   

5.
池塘刺参健康养殖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龙口市水产技术推广站与龙港街道办事处央格庄实业公司协作,于1998年通过市科委立项,进行池塘刺参健康养殖试验。在近海围堰建池塘80亩,经3年的精心管理,达到亩蕴藏刺参鲜重928kg,刺参个体鲜重82~252 g。以每年3:1的比例捕大留小,所捕刺参均达商品规格,完成了课题的经济技术指标,健康养殖取得成功。现将池塘刺参健康养殖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6.
无公害刺参养殖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连华 《齐鲁渔业》2004,21(12):22-24
由于刺参营养价值高,抗逆性强,繁养殖技术比较成熟,近年来已成为北方沿海的主要繁殖养殖品种之一。尤其是海参池塘养殖业发展迅猛,据不完全统计,利用改造的对虾池塘和新建的潮间带池塘从事海参养殖的面积已达30万亩。为使养殖刺参达到无公害食品质量安全要求,现将无公害刺参养殖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由于刺参营养价值高,抗逆性强,养殖技术比较成熟,很快成为北方沿海地区主要的养殖品种之一,尤其是刺参池塘养殖业发展迅猛,据不完全统计,利用改造的对虾池塘和新建的潮间带池塘从事刺参养殖的面积已达30万亩。为使养殖刺参达到无公害食品质量安全要求,现将刺参无公害养殖技术介绍如下:一、产地环境要求养殖地远离生活区,不受工业“三废”及农业、城镇生活、医疗废弃物等污染。水源水质应符合渔业水质标准的规定,育苗、养成用水水质符合无公害食品海水养殖水质标准规定,养殖水域有毒有害物质最高限量应符合无公害养殖产地环境要求。二…  相似文献   

8.
目前,我国刺参人工养殖主要采取近海围港养殖和潮间带池塘养殖的方式进行,由于沿海刺参养殖企业大面积联片开发造成的环境影响,刺参养殖病害逐年增多,养殖风险不断升高。许多养殖业主开始采用降低养殖密度的粗放式养殖模式以规避风险,然而却导致养殖效益下降。因此,寻求高效、安全、环境友好型的刺参集约化养殖新途径成为产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9.
海参属棘皮动物门、海参纲,全球约有800多个品种,其中可供食用的约有40种,在我国已报道的约有100多个品种,其中可供食用的约有21种。在全部可供食用的海参中,以盛产于我国北方辽宁、河北及山东沿海的刺参(stichopusjapomcus)为最佳品种。近几年来,我国北方刺参池塘养殖业发展迅速,据不完全统计,利用改造的对虾养殖池塘和新建的潮间带池塘从事刺参养殖的面积已达30万亩。青岛市城阳区于2002年~2003年对20亩对虾养殖池塘进行了高标准改造,开展了虾池垒石养殖刺参技术试验,并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其技术要点如下:一、虾池垒石改造由于池塘底质…  相似文献   

10.
刺参潮间带池塘养殖,具有便于管理、回捕率高、养殖成本低等优点。本文就山东省荣成市近年来刺参期间带池塘养殖技术进行总结如下,以供参考。一、池塘条件大部分期间带池塘建在半封闭的内湾或中湖区以下,水质清新无污染,设进、排水闸门于池子最低处,池子大小为2--4亩,水深在2-3米左右。有部分单位增加提水设备。二、放苗前的准备工作l.清池与除害,经过一年的养成,池子淤泥或其它杂藻腐烂,池底产生硫化氢气味。因此进入2月上旬,应把池塘的水全部放掉,封闭好闸门,开始清淤与除害。具体做法是:用铁掀把淤泥杂藻铲起,再用竹筐…  相似文献   

11.
为了解在刺参(Apostichopus japonicus)养殖池塘中放养篮子鱼(Siganus guttatus),利用其摄食丝藻(Ulothrix spp.),达到控制池塘中丝藻数量的效果,利用3个池塘进行刺参养殖对照试验,刺参放养密度均为600 kg/hm^2,其中:1^#塘放养篮子鱼3 000尾/hm^2,规格40 g/尾,不投喂刺参饵料;2^#塘不投放蓝子鱼、投喂海参专用饵料;3^#塘不投放蓝子鱼、不投喂海参专用饵料。经180 d试验,1^#塘刺参产量2 340 kg/hm^2,分别比2^#、3^#塘增产457.5和825 kg/hm^2;增加篮子鱼净产量105 kg/hm^2;塘中丝藻重量分别比2^#、3^#塘单位面积减少75.9%和75%;1^#塘经济效益33.1万元,与2^#、3^#塘相比分别增加了12.6万元和18.9万元,降低了打捞丝藻的人工成本,提升了刺参养殖产量、效益和品质。  相似文献   

12.
刺参(Apostichopus japonicus)是目前我国北方海水养殖的主要品种之一,养殖方式主要有室内工厂化养殖、潮间带筑池养殖、底播养殖、池塘养殖、潮间带沉箱养殖、围网养殖、筏式笼养、多品种混养等。随着刺参养殖面积的逐年扩大,养殖刺参的疾病种类、发病面积及危害程度也日益增长。  相似文献   

13.
1黄河三角洲地区刺参养殖现状2004年山东省东营市河口区山东海星长盈集团投资120万元对原有虾池进行改造,建成高标准刺参养殖池塘1个,面积3.3hm~2(50亩),进行刺参池塘养殖试验,经1年试验,生长良好,每667m~2纯效益达15000元以上,是本地区养殖虾蟹效益的5~10倍。同时,为保证  相似文献   

14.
刺参的池塘养殖技术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刺参是我国常见海参种类中营养价值最高、最受人们喜爱的一种 ,名列海味八珍之首。近年来由于浅海贝类、对虾等养殖品种的经济效益很不稳定 ,刺参养殖业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 ,山东、辽宁等省的不少地方兴起了池塘养参热。现根据笔者的生产经验并参照各地的实际情况 ,将刺参的池塘养殖技术介绍如下 :1 池塘条件应选择在附近海区水质清新、无污染、无淡水注入的地方建池。以沙泥或岩礁池底为好 ,池塘要求进排水方便、常年水深保持 >1 .5m ,一些较浅的旧塘也可在池底挖上环沟 ,池塘面积一般 5~ 5 0亩。2 放苗前的准备2 .1 池塘清整旧塘在…  相似文献   

15.
虾池养殖刺参技术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本文论述了利用虾池养殖刺参,2cm-3cm人工育种,经过15个月养成,商品参回捕率达15%,平均体重为173g,比自然海区生长刺参提前6-10个月收获,此种养殖方式,为北方地区人工养殖刺参,探索了一条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6.
<正>随着刺参养殖业的发展,刺参的增养殖方法也逐渐多样化,由底播增殖、潮间带围堰养殖、池塘养殖、海上筏式养殖、海底沉笼养殖到人工控温集约化养殖,发展很快。刺参增养殖作为一个新兴的产业,为我国渔业结构的调整提供了新的途径。但就目前这些养殖模式来看,它们都只利用了底层的空间,而中上层水体未能充分利用,致使刺参的产量受到限制。  相似文献   

17.
黄河三角洲沿海池塘养殖刺参的关键技术及其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刺参(Apostichopus japonicus)在自然条件下多生长在沿海潮间带及浅海区1~15m深的水底,要求水质清新,小型底栖生物丰富,满足其对溶氧和天然饵料的需要。但是,近几年开展的池塘养殖刺参,养殖环境、养殖密度、水质条件等发生了很大变化,怎样使刺参在一个规范适宜的养殖环境中快速生长,仍然是刺参养殖所面临的主要问题。本研究主要探讨了黄河三角洲沿海池塘养殖刺参的池塘生态、养殖技术和养殖效果。黄河三  相似文献   

18.
近日,在乳山市海洋与渔业局的指导下,乳山市一家公司启动了刺参网箱养殖新模式。 目前乳山的刺参养殖模式主要有池塘养殖(虾池改造)、潮间带围堰养殖,这两种养殖方式要想在扩大养殖面积以满足市场需求方面做文章已经行不通,  相似文献   

19.
刺参(Apostichopusjaponicus)在我国自古被誉为“海产八珍”之首,具有很高的营养保健和药用价值。近年来,刺参的特殊功能不断被人们认识和接受,消费人群在不断增加。虽然目前国内刺参养殖规模在不断扩大,并形成了适应不同海域环境条件的池塘养殖、潮间带围堰养殖、深水井大棚工厂化养殖等多种养殖模式,但仍远远满足不了人们的需求。  相似文献   

20.
<正>近10年来,我国北方刺参养殖发展迅速,刺参养殖已成为北方沿海水产养殖中的重要产业,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不完全统计,仅辽宁锦州地区,利用虾池改造池塘及潮间带新建池塘已达30万亩以上。在自然海域,刺参一般多栖息于潮间带下的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