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陈爱华 《水产养殖》2002,(1):28-29,32
单细胞藻类的培养是泥蚶人工育苗的基础,单胞藻饵料培养的品种、质量以及投喂数量,直接影响着泥蚶亲贝性腺发育、幼虫、稚贝的成活与生长。根据泥蚶幼虫发育的不同阶段,需培养和投喂不同品种的饵料,我们就此问题进行了探讨。1 材料方法1.1 单胞藻品种有硅藻:三角褐指藻、小硅藻。金藻:湛江叉鞭藻、3011、大溪地等。扁藻:亚心形扁藻、青岛大扁藻。1.2 泥蚶亲贝购自浙江温州自然海区,性腺尚未发育。亲贝经促熟培养后催产,获得所需的幼虫及稚贝。试验用池为5m× 6m ×1.1m的水泥池。1.3 饵料培养 藻种培养:5 …  相似文献   

2.
全封闭式塑料薄膜袋培养金藻类单胞藻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藻类单胞藻细胞小,营养全面,是双壳类育苗幼虫理想的开口饵料。金藻类单胞藻对生态条件要求较高,特别容易受污染,大量培养难度大。所以,金藻类单胞藻培育的效果如何直接影响到整个育苗的结果。笔  相似文献   

3.
饵料是双壳类浮游幼虫和稚贝生长发育的物质基础,是双壳类人工育苗成败关键之一。有关于培养单胞藻饵料,双壳类的幼虫食性、饵料效果的研究。国内已有不少的研究报道。自1976年福建省水产研究所筛选并大量培养了异胶藻(Heterogloea sp.)以来,各地在牡蛎、缢蛏、菲律宾蛤仔、华贵栉孔扇贝、泥蚶等,  相似文献   

4.
泥蛐苗种生产中,饵料曾用过螺旋藻粉,干藻粉、冷藏单胞藻或酵母,而直接培养的新鲜单胞藻是泥蛇苗期必不可少的最主要的优质饵料,是蛐苗生长和变态的重要因素,直接关系到青苗的成败,并且,在育苗过程中具有保护和改善水质的作用。因此结合1994至u1998年我们在乐清币东港水产育苗场和本中心藻类研究室所进行的试验,将该培养技术总结如下。一、保种培养l.种类作为泥蛐苗种饵料的微藻主要是金藻、扁藻和角毛藻。湛江叉鞭金藻、球等鞭金藻等单细胞金藻,个体小,无细胞壁,游动缓慢,易被摄食,而且蛋白质含量高,但易受污染,老化快;扁…  相似文献   

5.
在同一地区、同一季节和基本相同的设备条件下,众多 育苗厂的生产结果却呈现十分悬殊的差距,这其中单细胞 藻类的培养是否成功起着关键的作用。由于泥蚶育苗池量 多、季节长,中后期又处于高温季,因此,如何保证藻种不老化、不污染和保持稳定的供应量是泥蚶生产性育苗中单细胞藻类培养的要点。  筛选、对比、总结成功育苗厂的单细胞藻类培育经验,我们可以发现现今泥蚶育苗中的单细胞藻类培育生产工艺与虾蟹类苗种生产及扇贝、贻贝苗种生产和早期的泥蚶苗种生产中的单细胞藻类生产工艺已有了显著的改进。后者基本沿用教科书上的模式:…  相似文献   

6.
单胞藻培养是贝类、虾蟹工厂化人工育苗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是关系到育苗的成败。作者于1994年的梭子蟹和泥蚶人工育苗过程中,通过改进以往大型聚乙烯薄膜挂袋(容量0.2吨)单胞藻培养方法,首次提出采用小型的聚乙烯薄膜即对虾出苗袋藻类二级培养方法,取得了初步的成功。此后,该技术在浙江、福建乃至广东等地的泥蛐育苗、河蟹育苗中的单胞藻二级培养得到了快速、广泛、成功地推广。现介绍技术方法于下。二级聚乙烯薄膜(对虾出苗袋)挂袋的具体制作方法是:将二个新的聚乙烯薄膜袋(对虾出苗袋)套在一起,袋口用编织绳紧系于直径为…  相似文献   

7.
牟氏角毛藻的生产性培养技术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牟氏角毛藻(Chaetoceros muelleri)为耐高温单细胞藻类,在泥蚶、牡蛎等贝类育苗生产中,角毛藻作为贝类幼体的优质饵料,与其它单胞藻相比具有耐高温、繁殖速度快、抗污染能力强等优点,所以角毛藻的顺利培养,将是贝类育苗成功的保证。角毛藻的培养方式与其它单胞藻虽有相似之处,但也有不同于其它单胞藻培养的关键技术,笔者通过几年的藻类培养生产实践,总结出牟氏角毛藻大面积培养的一些实用技术,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正泥蚶俗称血蚶、粒蚶、花蚶,富含特有的血红蛋白和维生素B12,具有补血、温中、健胃的功效,是我国滩涂养殖的重要经济贝类。日照市海洋与渔业研究所自2000年开始进行泥蚶室内人工育苗生产试验,经过多年的实践,积累了丰富的育苗技术和经验。现将泥蚶室内人工育苗中如何合理利用单胞藻高密度培育泥蚶幼虫,提高幼虫生长速度,缩短变态时间,提高成活率的经验介绍如下。1泥蚶的幼虫期幼虫期是指从孵化后的担轮幼虫开始到稚贝  相似文献   

9.
云微型藻的筛选、培养和应用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我国在贝类人工育苗中,幼体初期常用的饵料生物有扁藻、三角褐指藻、小新月菱形藻、牟氏角毛藻、湛江叉鞭金藻及底栖硅藻等。上述单细胞藻类的筛选及培养的成功,促进了贝类人工育苗工作的开展。为了筛选福建海区优良的微型藻种,笔者等于1979年在泥蚶、缢蛏繁殖季节,  相似文献   

10.
牟氏角毛藻培养技术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牟氏角毛藻(Chaetoceros muelleri Lemmerman)是一种小型的海洋浮游硅藻,细胞小,壁薄,多数单个生活,在10℃~39℃环境下均能生长繁殖,最适温度为25℃~35℃,是一种沿岸性半咸水种类,为海产经济动物的良好饵料。与其他常用的单胞藻如球等鞭金藻(Isochrysisgalbana Parke)、湛江叉鞭金藻(Dicrsteria zhan jiangensis Hu.)和扁藻[Platymonas subcordiformis(Wille)]相比,它繁殖快又更耐高温,更以其高营养价值,可兼作浮游幼虫和稚贝培养的高效全程饵料,因此在浙江贝类苗种生产尤其是泥蚶[Arca(Anadara)granosa Linnaeus]育苗生产(生…  相似文献   

11.
在同一地区、同一季节和基本相同的设备条件下,众多育苗厂的生产结果却呈现十分悬殊的差距,这其中单细胞藻类的培养是否成功起着关键的作用.由于泥蚶育苗池量多、季节长,中后期又处于高温季,因此,如何保证藻种不老化、不污染和保持稳定的供应量是泥蚶生产性育苗中单细胞藻类培养的要点.  相似文献   

12.
菲律宾蛤仔幼虫食料和食性的研究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4  
本文叙述了菲律宾蛤仔面盘幼虫初期对饵料大小和活动能力有明显选择性。培养时,能及时投放个体小、幼虫生长快的单胞藻为饵料,可缩短幼虫培养周期和使幼虫变态更一致。试验表明,湛江叉鞭金藻、角毛藻和三角褐指藻是幼虫较理想的饵料。  相似文献   

13.
在泥蚶[Arca(Anadara)granosa Linne]人工育苗中,选择适宜的饵料和掌握适当的投饵量,是育苗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关于泥蚶幼虫和稚贝的饵料,国外尚未见过报道。国内在七十年代,浙江省海洋水产研究所温州分所、福建省水产研究所、广东省海丰养殖场等单位,曾采用牟氏角毛藻、三角褐指藻、扁藻和小球藻等做为泥蚶幼虫的饵料,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相似文献   

14.
单细胞藻类培养技术要点浅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叶素兰 《齐鲁渔业》2004,21(2):43-44
泥蚶苗种生产中,直接培养的新鲜单细胞藻是泥蚶苗期必不可少的最主要的优质饵料,直接关系到育苗的成败。  相似文献   

15.
黄边糙鸟蛤幼虫对9种单胞藻的摄食与消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确定黄边糙鸟蛤(Trachycardium flavum)幼虫生长发育时期的合适饵料,研究了幼虫对9种单胞藻的摄食与消化效果。用浓度为105个·m L-1的9种单胞藻分别饲喂2、6、10、14和18日龄幼虫,1 h后观察幼虫摄食情况,对已摄食单胞藻的幼虫过滤冲洗后转移至过滤海水中观察其消化效果。结果表明,幼虫在所有日龄都能摄食小球藻(Chlorella vulgaris)、微绿球藻(Nannochloropsis oculata)、绿色巴夫藻(Pavlova viridis)、湛江叉鞭金藻(Dicrateria zhanjiangensis)和球等鞭金藻(Isochrysis galbana),6日龄开始摄食杜氏盐藻(Dunaliella salina),14日龄摄食亚心形扁藻(Platymonas subcordiformis)和三角褐指藻(Phaeodactylum tricornutum),18日龄摄食牟氏角毛藻(Chaetoceros muelleri);但对小球藻和微绿球藻较难消化,水体中单胞藻投喂过多使单胞藻不消化或不完全消化。因此,在幼虫培育中应选择容易摄食和消化的绿色巴夫藻、湛江叉鞭金藻和球等鞭金藻作为开口饵料并遵循少量多次的投喂原则。  相似文献   

16.
泥蚶苗种生产中,投喂直接培养的新鲜单细胞藻是泥蚶苗期必不可少的最主要的优质饵料,是蚶苗生长和变态的重要因素,直接关系到育苗的成败。  相似文献   

17.
在单细胞藻类的生产培养中,金藻类很容易被原生动物污染,一旦被原生动物污染,原生动物在培养液中生长繁殖,当其数量增多达到一定程度时,即对培养藻类的生长繁殖产生影响。被原生动物污染后的藻种不利于再扩大培养,甚至造成培养的失败,特别是在高温季节,金藻类的大量培养难度更大,不易保证生产中持续稳定的供应。原生动物污染是造成单细胞藻类培养失败的主要原因,是单细胞藻类培养中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笔者通过近几年来的生产实践,当金藻类在生产培养中出现原生动物污染时,采用酸化处理的方法来抑制和杀灭藻液中的原生动物,取…  相似文献   

18.
在单胞藻的培养中,常会发生敌害生物的污染,而导致培养失败。为防治污染,保证单胞藻培养的成功。现把敌害生物对单胞藻的危害及防治简介如下,以供生产者参考。1敌害生物对单胞藻的危害1.1直接吞食一些较大的敌害生物,如轮虫、游仆虫、尖鼻虫、变形虫、海生残沟虫等,直接吞食藻细胞。由于单胞藻生长繁殖较快,如果敌害生物的数量不多,吞食量不大,则影响并不显著。但当敌害生物大量繁殖后,吞食量也增大,则对藻类产生严重的影响。尤其是轮虫的吞食量达到惊人的程度,在两三天内可以把藻细胞吃光,使藻液变清。1.2通过分泌有害物质对单胞藻起抑制和毒害作用一些较小的敌害生物,如小白虫、微孢子虫等通过其分泌的抗生物质对培养藻类产生毒害作用。当敌害生物分泌的抗生物质的量还较少时,培养藻类繁殖不快,生长不良。当敌害生物大量繁殖,抗生物质大量分泌后,即造成培养藻类下沉死亡,使培养失败。敌害生物分泌的抗生物质对培养藻类的毒性大小,依不同种类而异,有些种类毒性大,虽然还未在培养液中达到大量繁殖的程度,已能使培养藻类严重受害。但一般情况下,当敌害生物在培养液中达到较大数量后,才会造成严重后果。一种生物对藻类的危害作用,可能是一个方面的,也可能两个方面同时发...  相似文献   

19.
泥蚶工厂化育壮苗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普通扇贝育苗场进行泥工厂化育苗壮苗试验,亲蚶在室内丰饵能、成熟后自然排放,采卵孵化。幼虫、稚贝以叉鞭金藻、小球藻为饵料。以筛滤的滩泥作附着基,每天换水放干氏,定期换泥洗苗。1996年在底面积480m^2水泥池中,育出平均壳长1.09mm的蚶苗16539万粒。1996年11月专家鉴定认为,技术水平居国内领先。  相似文献   

20.
持续稳定培养单细胞藻技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曹丽 《水产科学》1995,14(4):35-37
持续稳定培养单细胞藻技术曹丽(辽宁省海洋渔业开发中心大连116013)关键词:培养,单细胞藻,技术随着栉孔扇贝、海湾扇贝、太平洋牡蛎、魁蚶等品种人工育苗技术的不断发展与完善,育苗室的综合利用,已成为共识。这就要求技术人员能够稳定地提供大量的单细胞藻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