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昌吉市从1998年开始,在六工镇开始林权改制试点工作,引起基层干部群众巨大反响。通过公开竞标、拍卖、承包等多种形式,将林权落实到户,农民群众承包林地经营林业建设的积极性很高。经过几年的实践,林权改制取得了显著绩效,但在林权改制中还存在着众多的问题有待研究解决。1存在的问题1.1基层干部群众思想还不够解放,不愿将属于集体管理的生长较好的林木拍卖或承包,将产权落实到户,而是仍由集体派工进行粗放式管理,再由集体申请采伐,以用于增加集体的收入来源,从事其他的建设或开支。由于林业生长周期长,投入多,见效慢,所以…  相似文献   

2.
“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就是要做到还山于民、还权于民、还利于民。要以农民答不答应、高不高兴、满不满意为标准。”7月14日,自治区党委常委副书记陈际瓦率调研组一行,到钦州市浦北县检查指导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工作时,这么说。  相似文献   

3.
在林改过程中,崇义县紧紧围绕明晰产权、还权于民这一重点,以林业“三定”权属为基础,按照属村归村,属组归组的原则,改革村办采育林场集体统一经营体制,将原全县70%以上的山林由村集体统一经营权还给农户自主经营,做到“山有其主、主有其权、权有其责、责有其利”,实现了以自留山、责任山分户承包经营为主的多种经营形式并存的历史性转变。  相似文献   

4.
《林业工作研究》2006,(5):50-53
2003年8月,永安市全面启动集体林权制度改革,通过有计划、分步骤推进产权改革,实现了还山于民、还权于民、还利于民。历经两年多的探索和实践,林权改革不仅调整了林区生产关系,解放了林业生产力,还成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一个有效载体。  相似文献   

5.
吴飞 《绿色大世界》2012,(2):185-186
指出了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不仅能解决传统林权制度中存在的相关问题,还能提高林业的管理质量。分析了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6.
从林权纠纷个案说开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3年福建省全面推行以“均山、均权、均利”为主要特征的集体林权制度改革,通过采取“二到三还”(产权到户、到人,还山、还林、还利于民)的政策,将林地使用权、林木产权划归农民个体所有.确定了山林初始产权安排向农户转移的基本改革路径,从而结束了公有产权长期垄断的局面。  相似文献   

7.
党中央、国务院对集体林权制度改革高度重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林业发展的决定、今年中央1号文件、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都明确提出了加快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总要求,把它列为深化农村改革的重要内容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措施。胡锦涛总书记、温家宝总理都明确指出,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意义确实很重大,要坚定不移地搞好林权制度改革,不断增强林业的活力。回良玉副总理多次对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作出重要批示,这次又专程来江西出席会议并作了重要讲话。这是对我们的极大鼓舞和鞭策,大家一定要认真学习领会,认真贯彻落实。 今年5月,我们在福建举办了集体林权制度改革高峰论坛,这次又在江西召开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现场经验交流会,目的就是要深入贯彻落实中央的重大决策和中央领导同志的重要指示,认真总结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成效和经验,及时分析研究新情况和新问题,进一步统一思想.坚定信心,精心组织,稳步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解放和发展林业生产力,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作出贡献。昨天,我们参观了江西省泰和县、遂川县的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现场,与基层干部群众进行了面对面的交流,很受教育。今天,回良玉副总理又给我们作了重要讲话,讲话高屋建瓴,内涵深亥4,要求明确,对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福建、江西、辽宁3省还作了典型发言,浙江省临安市、安徽省宁国市、内蒙古敖汉旗等8个单位进行了书面交流,介绍了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经验和做法,很受启发。各地要认真学习借鉴,深入贯彻落实。下面,我讲四点意见。  相似文献   

8.
《林业工作研究》2006,(4):24-27
在国家林业局、福建省政府和三明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中国人民大学从2005年12月开始,承担了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永安模式”的研究,这个研究还正在进行,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相似文献   

9.
通道侗族自治县检察院林植股在实践中,以案释法,将林业法制宣传落到实处,收到了良好的效果。该县江口乡大团村原党支部书记吴大玉由于林业法制观念淡薄,1995年元月为还贷款擅自组织、策划将本村三、四组的集体林木计立木材积160m3出卖,并天证将其全部砍伐,使森林资源遭受严重破坏。同年Ic月11日,被告人吴大玉因滥伐林木罪经通道县人民检察院批准被依法逮捕。消.包一径而走,江口乡一时轰动很大,特别是基层党员干部反映尤其强烈,纷纷赶到乡党委、政府咨询,认为吴大玉是为了偿还集体贷款,为集体办事,不应该坐牢,对法律理解不透…  相似文献   

10.
二十一、问:对保护农民承包荒山造林的合法权益,有哪些具体规定?答:为了保护农民造林的合法权益,《森林法》有以下规定:“农村居瓦在房前屋后、自留地、自留山种植的树木,归个人所有。全民所有和集体所有的宜林荒山荒地可以由集体或者个人承包造林。承包后种植的林木归承包的集体或者个人所有;承包合同另有规定的,按承包合同的规定执行。”上述规定表明,全民和集体所有的宜林荒山荒地,法律允许承包给集体和农民个人造林,其合法权益受法律保护。国家还明确规定:“承包权可以继承,可以转让。”承包期短的可以延长,要使承包者在…  相似文献   

11.
在近日召开的全国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百县经验交流会上,敖汉旗旗委书记吉玉龙以《林改是再造秀美山川的不竭动力》为题作了典型发言,同时他还作为全国林改试点县的典型代表之一,作客中国林业网《书记县长谈林改》栏目,针对当前集体林改工作的一些热点和核心问题,向全国的广大网友们推介了敖汉旗林改的成功经验和做法。  相似文献   

12.
这是一个英雄的集体,这是一支特别能战斗的公安队伍。近年来,该集体先后被国家林业局森林公安局、广西壮族自治区林业局授予“全国森林公安系统优秀公安局”、“全国绿盾行动先进集体”,荣立集体二等功、集体三等功,获得“全区林业严打整治斗争先进集体”等荣誉称号。这个集体就是广西钦州市森林公安分局。荣誉的背后是艰辛、是血汗,莽莽的青山林海可以作证,重返大自然的野生动物愿意作证。  相似文献   

13.
初冬的阳城县东冶镇田庄村,山上是七彩斑斓,田间里还泛着谷穗的清香。在村民刘斌家里,这位朴实的庄稼汉抑制不住内心的喜悦,兴奋地告诉笔者:“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我们不仅无偿分到了林地,还依靠林地进行山地养殖,今年卖掉收获的300多公斤土鸡蛋,增收5200多元。没想到我们这个山沟沟还能有这样好的挣钱门道。”  相似文献   

14.
构建和谐林场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当前国有林场正处于改革与发展的关键时期,受经济、政治、社会等因素的影响,还存在一些错综复杂的矛盾,如国有与集体之间的山林权属纠纷,职工群体之间利益分配上的矛盾,职工个体之间、  相似文献   

15.
广西是我国林业大省区,拥有集体林地2亿多亩,居全国第3位。白2009年全面启动集体林权制度以来,目前广西99.1%的集体林地已完成勘界确权,95.1%的集体林地完成登记发证,已完成集体林地主体改革任务。受林改带动,当地林下种植、养殖等“林下经济”发展呈现活力。集体林地改革工作向来被视为“老大难”问题,广西是如何推进的?林改下一步在哪里?  相似文献   

16.
桑植县:林改措施到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九山半水半分田”的桑植县,近年来,经过改革、创新和发展,林业取得了较好的成效。但用发展的眼光看,其潜能还远未发挥出来。如何解放林业生产力,把林地资源盘活,实现林业增效、农民增收,便成为当前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关键。  相似文献   

17.
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不仅能够激发林农植树造林的积极性,还会成为林农致富增收的重要保障论述了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必将成为推动造林绿化事业发展、林农致富增收的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18.
政策信息     
国务院通知要求切实加强农村集体资产管理工作。国务院前不久发出通知,要求切实加强农村集体资产管理工作。通知讲了六点:一、各级人民政府要高度重视农村集体资产管理工作。通知重申,集体资产所有权受国家法律保护,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侵犯。由于集体资产管理相当薄弱,以致造成集体资产的严重流失,需引起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并认真加以解决。要加强对集体资产管理工作的领导,明确指导和监督集体资产管理工作的主管部门。加强对集体资产的管理,要有利于双层经营体制的稳定与完善,有利于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的壮大,有利于促进农业和…  相似文献   

19.
加强林权抵押贷款管理的几点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入,社会各界投资林业的热情空前高涨。为了破解林业发展资金“瓶颈”,解决林农资金周转困难的问题,农村信用社、农业银行等金融机构相继推出了林权抵押贷款业务。但是由于林权抵押贷款的特殊性,在实际操作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亟待解决。  相似文献   

20.
说“法”谈“证”艾克新目前,我区大部分国有林及一些地区的集体、个人的林地已发放了林权证。然而,对林权证的作用还存在许多不正确的认识。有人认为,“林权证没多大用,土地证才管用”。“发了林权证还得再换土地证”。有人认为,“土地证与林权证性质不同,土地证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