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0 毫秒
1.
距离2020年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的时间越来越近,全国扶贫进入攻坚期,总结前一阶段的经验,更有效地开展精准扶贫,成为目前面临的重要问题。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产品加工研究所作为农业领域国家级科研事业单位,多年来凭借自身科研与人才优势,在各地开展科技扶贫,文章尝试结合实际开展的扶贫工作,浅谈产业扶贫及科技扶贫的经验与面临的问题,希望为有效开展精准扶贫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
高等院校科技扶贫模式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提高科技在扶贫中的作用,增强科技扶贫工作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运用系统分析的方法,总结了科技扶贫的强调自我发展、引入竞争机制、注重技术、治愚与治穷结合、实行合力扶贫等特点;归纳了输出科技人才、传播科技知识、教育扶贫、选配科技副职、师生社会实践、现代远程教育、公司+农户+高校+政府和高校科研机构+小额信贷共8个具体模式。  相似文献   

3.
《农业科技管理》2019,(6):64-67
农业科研单位拥有先进实用的农业科技成果和经验丰富的科技人才队伍,已经成为我国实施扶贫开发战略特别是科技扶贫工作的主力军。文章阐述了天津市农业科学院科技精准扶贫的主要做法,提出了"产业技术体系+"、"技术推广项目+"、"首席专家+帮扶负责人+帮扶专家组+困难村"、"院地开放合作"等科技精准扶贫创新模式,得出加快政策创新、加强科研创新、加强以贫困地区需求为导向的扶贫体制机制创新等科技精准扶贫的经验与启示。  相似文献   

4.
新形势下,打好脱贫攻坚战,必须以促进转型升级和提升产业能力为导向,强化农业科技在精准扶贫中的作用和地位,积极探索科技扶贫的有效途径和模式。文章以安徽省农业科学院为例,阐述了省级农业科研单位科技扶贫的主要做法和取得的主要成效,并提出因地制宜做好精准扶贫科技规划、加强院地结对帮扶、树立科技示范样板、发挥人才扶贫效应等加强农业科研单位科技扶贫工作的建议。  相似文献   

5.
习近平总书记在扶贫工作中强调指出,精准扶贫要抓好基层干部、科技扶贫人员、真贫户、乡村本土人才四个"关键主体":依托基层干部解读、落实好国家扶贫政策,精准使用扶贫资金,坚定老百姓脱贫决心;依托科技扶贫人员做好精准施策,把好精准扶贫方向,坚定老百姓脱贫信心;探底真贫户致贫原因,彻底解放其思想,激发其致富内生动力;培育好乡村本土人才,致力脱贫后致富可持续性建设,组建"原生态"致富生力军。  相似文献   

6.
随着现代化信息技术的发展,科技在生活中的运用逐渐得到普及。在现代化的扶贫中,运用农业科技扶贫成为了扶贫工作的重要内容,有利于促进地区农业生态的可持续发展。精准扶贫重要强调一个"精"字,是针对化的扶贫,是社会和谐发展的重要举措。农业科技是精准扶贫的动力,是精准扶贫的保障,是精准扶贫的活力。文章就对创新农业科技驱动精准扶贫进行探索,希望能够对我国的扶贫举措带来启示作作用。  相似文献   

7.
2016年,为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市脱贫攻坚决策部署,充分发挥农业科技技术在农业产业扶贫中的支撑作用,雨城区选派了38位农业技术推广人员具体负责一个贫困村的农业产业技术扶贫工作。通过总结2016年农业产业技术扶贫工作成效,并分析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关建议,为持续推动农业产业技术扶贫及脱贫攻坚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李娜  羊杏平 《安徽农业科学》2016,44(24):216-218
结合江苏省农业科学院在江苏泗洪西南岗地区20多年的科技扶贫历程,通过对西南岗地区基本情况的剖析、对不同时期科技扶贫方式的总结和反思,归纳扶贫工作的经验和教训,并针对农业科技产业扶贫工作中的产业规划、人才队伍、资金投入、资源利用、产业链建设等方面提出可操作性的意见和建议,旨在探索适合当下扶贫新形势的农业科技产业扶贫模式,为具有同质性的国内连片贫困地区脱贫致富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包樱 《安徽农业科学》2017,(34):233-234
总结了江苏省科技扶贫工作取得的成效及主要做法,提出新时期科技扶贫工作的对策建议,为欠发达地区扶贫开发、农民可持续增收致富、科技支撑农业现代化发展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0.
概述了近年来温州洞头县东郊村的扶贫工作概况,介绍了该村产业扶贫实践的总体思路、科技扶贫对策及初步成果,对农业高职院校开展新农村建设综合服务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1.
促进农业科技创新转化 推动江苏农业现代化发展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文章阐述了农业科技创新转化与现代农业发展的理论关系,分析了江苏在农业科技创新转化中存在的问题,如应用需要强化、成果转化效果不佳、主体作用有待增强和产学研紧密合作的体制机制活力不足等,并提出推动农业技术创新、培育农业科技创新转化领军单位、建设高水平科技园区等促进农业科技创新,实现现代农业发展的措施。  相似文献   

12.
科技与教育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两个重要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析了对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两个重要问题-科技与教育的现状,并对其发性提出了看法。认为农业科技进步的重点应加强农业科学研究;建立农业科技产业;完善农业科技推广体系。发展农业教育应抓好农业的发展,加强2推广体系建设;重点加大对农业高校的投入和采取有关特殊政策;实行招生改革,为农业第一线和贫困地区培养更多“招得来,下得去,用得上”的农业建设人才。  相似文献   

13.
贯彻科教兴农战略,实现从农业大省向农业强省的飞跃,是今后一段时期摆在湖北全省人民面前的重大历史课题。为能有针对性地研究湖北科教兴农的对策思路,从农业科技体制改革、农业科研投入、农业科技推广组织体系、农业教育体系、农户组织化程度和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政策法规支持等方面对新的历史阶段湖北科教兴农的障碍因素作了分析。  相似文献   

14.
加强现代农业科技服务体系建设的对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加强现代农业科技服务体系建设,要构建以政府为主导的多元化农业科技服务组织,健全农业科技服务保障机制,加强现代农科教、产学研结合体系和农业科技服务人才队伍建设,完善农业科技特派员制度.  相似文献   

15.
中国农业现代化进程中的科学和教育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法瑞  杨直民 《农业考古》2012,(1):329-338,355
一.1900年前后中国从"农事最疲"窘境引发变革在西方国家发展近现代农业,兴办相应的教育、科技事业,以其产品及再制品作为商品敲击中国市场大门时,中国农业状况如何?农业教育和科学技术又是怎样的呢?这一直是农业史研究关注的问题。竺可桢(1890~1974)于1950年在《中国科学的新方向》一文中曾指出:"中国之有近代科学,不过近四十年(1)  相似文献   

16.
网络农业科技信息分类与编码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在结合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基于Web应用的农业科技信息的分类与编码作了初步的分析与研究,为农业科技信息在网络化条件下的采集、加工、发布、利用、共享以及与诸如农业专家系统、农业GIS、农业科技远程教育等系统的整合应用,提出了一套多维网络农业科技信息分类编码体系,以期为数字农业基础平台的构建和农业信息的标准化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7.
梁铮  周军  陈洁洁  孙静 《安徽农业科学》2014,(17):5545-5547
以苏州五峰农业科技示范园为例,在分析基地现状的基础上,结合地域特色,提出了规划思路,即科技研发、示范推广、农业生产、景观营造和观光科普教育于一体的农业科技示范园模式。对苏州五峰农业科技示范园区进行了规划设计,似期为可持续发展生态观光农业提供理论及实践参考。  相似文献   

18.
李震  张萌 《古今农业》2014,(1):39-46
英国作为一个稳定、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依靠其雄厚的工业技术基础和较完善的农业科研、教育和管理体系的支撑,已经成为世界农业科技强国。英国农业在注重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坚持科学研究与农业生产紧密结合,重视科技创新成果转化,加强职业技能培训,突出实践操作能力,运用第三方评价模式提高评价结果的公信度等方面,具有很多成功的经验和先进的特点。分析和研究英国农业科技人员管理的特点,对促进中国农业发展具有一定的启示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9.
分析认为科研经费使用效率低、科技创新主体创新能力低、科技计划缺乏统一管理是当前我国农业科技计划管理体制存在的主要问题,其根源在于科研绩效考评中重视科研资源占有而轻视科研贡献、项目管理松散、项目主管部门缺乏责任人等.提出应该严格科研绩效考评和项目管理,防止项目管理中的寻租活动,切实提高农业科技投入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20.
农业科技成果推广率体现了农业科研对农业生产力的促进程度,要提高我国的农业科技成果应用率,应将与农业科技成果推广有关的成果生产者、推广者、使用者放在由农业科教系统、农业经济系统、农业生态系统构成的农业系统中,以系统的观点和方法考察其运行状态、功能发挥及目的实现情况,找出制约成果推广率提高的限制性因子,并具有针对性地提出改进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