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26 毫秒
1.
杉木积成材薄木贴面工艺初探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杜春贵  林秀珍  施友云 《林业科技》2004,29(1):43-44,62
采用正交试验法,探讨了杉木积成材薄木贴面的工艺过程。试验结果表明:利用杉木积成材进行薄木贴面.工艺切实可行,奥古曼薄木贴面的较佳工艺参数为:热压温度100℃,热压压力1.0MPa,热压时间4min,涂胶量120g/m^2。  相似文献   

2.
杉木间伐材及制材板皮加工研究现状与高效加工的新途径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简述了杉木间伐材及制材板皮加工研究的现状,特别是杉木间伐材改性与制造人造板的研究情况,着重介绍了杉木间伐材及制材板皮高效加工的新途径--采用梳解加工法制造杉木积成材的研究情况.  相似文献   

3.
为了探索较佳的木束条尺寸,以提高杉木积成材的质量,研究了不同尺寸的杉木木束条对杉木积成材性能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木束条的长度对杉木积成材的纵向静曲强度、弹性模量、24h吸水厚度膨胀率有较大的影响;木束条的厚度对杉木积成材纵向静曲强度、弹性模量的影响不大,但对24h吸水厚度膨胀率、内结合强度有较大的影响;木束条的宽度对杉木积成材的物理力学性能影响极小,不存在统计意义上的影响;木束条的较佳尺寸为:长度120 mm,宽度4mm,厚度2.5 mm.  相似文献   

4.
异氰酸酯胶无毒低密度杉木刨花板的制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探讨了用异氰酸酯胶粘剂制造低密度杉木刨花板的工艺条件,讨论了施胶量、热压温度、热压时间、热压压力和刨花含水率对板材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板材密度为0.43~0.48g/cm^2时,施胶量只需5%,刨花含水率适应范围广,所制成的刨花板无毒,耐水性好。  相似文献   

5.
杉木积成材竹片贴面工艺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杉木积成材进行了竹片贴面的初步试验,结果表明:杉木积成材进行竹片贴面切实可行;竹片贴面后的杉木积成材密腹略高于基材;竹片与基材之间的胶合强度大于基材内部的胶合强度;贴面板的MOR和MOE高于基材:24h吸水厚度膨胀率佟明显低于基材。  相似文献   

6.
采用涂胶量、热压温度、热压压力、加压时间等4因素3水平的L9(34)正交试验,探讨以杉木间伐材和非规格材为原料制作杉木胶合板的热压工艺。结果表明:采用涂胶量280 g.m-2、热压温度125℃、热压压力1.0 MPa、热压时间1 m in.mm-1,制作出的杉木胶合板胶合强度达到GB/T 9846-2004中Ⅱ类胶合板的指标要求。  相似文献   

7.
试验研究表明:1-3年生杉木幼林地禁止饲放山羊,因山羊取食3年生杉木 林技叶次数占总次数的75.75%,特别是取食杉木顶梢后,对杉木幼林的高生长,成材有极大影响。山羊取食杉木幼林侧枝叶,对杉木幼林的高径生长及成材影响差异性不显著。4年生以后的杉木幼林地内及林缘可饲放山羊。  相似文献   

8.
杉木室外型中密度纤维板的制造工艺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采用正交试验法并对试验结果作统计分析 ,通过验证、跟踪试验 ,为杉木制造室外型中密度纤维板提供了依据。研究结果表明 :以杉木为原料制造室外型中密度纤维板是可行的 ;在本研究确定的施胶量、板密度及热压工艺条件下 ,实验室制得 9mm厚试验板材的所有性能指标均达到了国家标准的要求  相似文献   

9.
人工林杉木单板层积材制造工艺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本文探讨了以小径级人工林杉木为原料制造单板层积材(LVL)的可行性,研究采用二次正交旋转组合设计,系统分析了热压温度、热压时间及热压压力三因子与LVL物理力学性能的关系,并得到了实验室制作杉木LVL的优化工艺,研究结果表明,人工林杉木LVL的物理力学性能优越。  相似文献   

10.
对以竹炭颗粒为主要原料、麻毡为增强材料制造竹炭板的可行性进行了试验,探讨了不同水平的施胶量、热压温度和时间等工艺参数对样板部分物理力学性能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麻毡增强竹炭板的制造工艺是可行的;本试验范围内适宜的制板工艺条件为:热压温度125℃,时间12min,施胶量11%;按此工艺制得竹炭板的MOR为4.6~6.1MPa,MOE为600~1100MPa,TS为0.6%~1.0%,24h吸水率28.7%~33.0%。  相似文献   

11.
热压法制备速生杉木集成材工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脲醛树脂胶粘剂,运用热压胶合工艺,对速生杉木进行指接与侧拼胶合后制成集成材,并进行横向静曲强度和弹性模量测试:分析热压法制备速生杉木集成材的工艺可行性,讨论侧拼压力、胶合时间与热压温度对速生杉木集成材横向静曲强度与弹性模量的影响,为速生杉木集成材的热压法生产提供理论依据。试验结果表明,在本研究试验条件内,采用脲醛树脂作为胶粘剂,运用热压法制备速生杉木集成材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2.
对杉木素材与聚乙烯醇缩甲醛浸渍处理材的物理与力学性能进行了对比研究,并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分析了改性剂在木材中的分布情况。结果表明:随着改性剂浓度的提高,改性材的气干密度和抗缩系数均逐渐提高,气干密度最大可达0.4 g/cm3,提高了5.7%,抗缩系数最大提高了18.8%;改性材的吸水率逐渐下降,最多下降了21.1%;当改性剂浓度为30%时,改性材的破坏极限和弹性模量分别提高了6.7%和35.3%;当改性剂浓度为15%时,静曲强度下降了9.9%。SEM结果表明,改性剂填充于部分木射线以及交错纤维间的空隙中。  相似文献   

13.
For this study, an intercalation compounding method was used to prepare Chinese fir wood/Ca-montmorillonite (Ca-MMT) composite board to improve its properties such as surface mechanical properties, flame retardance and dimensional stability. By virtue of water-soluble phenolic resin (PF), Chinese fir wood and Ca-MMT were mixed by pressure and vacuum impregnation. The optimum impregnation technology of Chinese fir wood/Ca-MMT composite board was obtained by using an orthogonal design and a single factor design of pressure and vacuum impregnation, using weight percent gain (WPG) as the basic index. The results are as follows: 1) On the basis of the orthogonal design and an actual experiment, the optimum preparation technology of Chinese fir wood/Ca-MMT composite board is 20% PF resin dispersion concentration (wt%), 1.0 CEC amount of organic intercalation agent, 0.098 MPa vacuum degree, 5% concentration of Ca-MMT and 1.0 MPa pressure. 2) The WPG of the composite board samples of 450 mm length was much larger than that of the samples of 600, 750 and 900 mm length. Warm water extraction contributed little to WPG  相似文献   

14.
压前含水率对杉木间伐材压缩木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杉木间伐材压缩密化的水分和物理力学性能进行分析,并观察木材微观结构的变化,可得出以下结果:1)压缩木各方向的水分分布不均匀,容易翘曲变形;2)水分对压缩木的物理力学性能有影响,压前含水率50%左右,压缩木硬度、抗弯弹性模量和抗弯强度最大,但冲击韧性随着压前含水率的增加呈下降趋势。从微观结构的观察可知,杉木间伐材压缩木的细胞只是被挤压,细胞腔变小而细胞壁未受到破坏。为了降低压后含水率,使水分分布均匀,可以采取两种办法:一是使初始含水率尽可能低,二是热压时间尽可能长。  相似文献   

15.
杉木间伐材生产胶压木工艺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探讨了利用小径杉木间伐材生产建筑结构用材——胶压木的生产方法与工艺条件,并研究了各种工艺参数对产品性能的影响,确定了生产胶压木的较佳工艺条件。  相似文献   

16.
采用支持向量机(SVM)结合近红外光谱(NIR)技术建立测定杉木中木质素的定量分析模型。以47个杉木样品作为实验材料,用常规方法测定了样品中木质素的含量,用近红外光谱仪采集相应的光谱,对光谱数据进行平滑、求导、小波压缩以及归一化,结合支持向量机,以径向基(RBF)作为核函数,建立了测定杉木中木质素含量的模型。校正相对误差的平方和为0.007433,预测相对误差的平方和为0.001219。结果表明,该方法测量比较准确,可以用于杉木中木质素含量的预测。  相似文献   

17.
杉木浸渍改性材的尺寸稳定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聚乙烯醇缩甲醛改性剂对杉木木材进行浸溃改性,对其改性材的尺寸稳定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改性材的弦向、径向和体积干缩率与素材相比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改性材的弦向、径向和体积湿胀率与素材相比也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但当改性剂浓度超过20%时,下降才较明显;改性材吸水率随改性剂浓度的上升而下降,最大可由改性前的197%下降到改性后的155%;改性材的抗干缩系数(ASE)随改性剂浓度上升而增加,最大可达18.8%。杉木改性材的尺寸稳定性能要明显优于素材。  相似文献   

18.
杉木粉液化与液化产物树脂化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硫酸为催化剂、苯酚为液化剂采用溶剂热法对杉木粉进行液化,用杉木粉液化产物制备出酚醛树脂;考察了反应温度、反应时间、液比(苯酚-木粉的质量比)和催化剂用量对杉木粉液化效率的影响,并初步探讨了液化产物残渣率对所制酚醛树脂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杉木粉液化的最佳工艺条件是:反应温度160℃,液化时间12 h,液比值3,催化剂用量3%,在此条件下残渣率约为10%。液化产物残渣率的测定表明,升高反应温度、延长反应时间、增加液比和催化剂用量可以降低残渣率,提高液化效率;液比值为0.5~1.5时残渣率随液比增加而显著降低,催化剂用量为0.5%~2%时液化效率的变化明显。红外光谱结果表明,由液化产物所合成的酚醛树脂中羟甲基含量较高。液化产物残渣率低时制备的酚醛树脂残碳率较高。  相似文献   

19.
杉木人工林自然稀疏规律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吴承祯  洪伟 《林业科学》2000,36(4):97-101
植物种内竞争的结果———自疏现象,是植物种群生态的一大特征。人们通过大量的试验观察,对植物种群的自然稀疏规律有了一定认识,60年代提出了著名的Tadaki法则(只木良也,1963),描述竞争枯死阶段的3/2法则(Yodaetal.,1963)以及Shinozaki根据种群的初期密度与现存密度之关系提出的例数法则。由于植物种群自然稀疏规律的重要性,它们仍然是人们讨论的焦点之一(Happer,1977)。特别是Yoda(Yodaetal.,1963)提出的3/2乘法被人们称之为生态学中心法则((Hutchings,1983)和生态学基本原则(Whit…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