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正> 1988年我省家蚕微粒子病严重,我们必须采取有力措施,把微粒子病控制下去。否则将会影响我省蚕桑生产发挥优势。微粒子病出现消涨的原因很多,我认为主要是蚕种场自控与监督检验这两个方面的原因。近年来突出抓了蚕种场自控微粒子病毒收到了一定的效果。但忽视了各级蚕种质量监督检验的重要作用。蚕种病毒合格检验应由省,地监督检验部门进行未完全作到,蚕种质量事后把关又未完全把住。  相似文献   

2.
杭州蚕种场前些年原蚕点带微毒情况时有发生,给该场造成一定的经济损失。为此该场对微防工作高度重视,认真贯彻落实常规消毒措施,控制了微粒子病毒的发生。2013年春期,杭州蚕种场微粒子病检验结果无毒率为50%,无淘汰蚕种。经调查与分析,笔者就该场蚕种微粒子病防治工作所采取的主要措施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3.
<正> 1989年全省蚕种生产、经营管理会议于最近在成都召开。参加会议的有各市、地、州主管蚕种生产、经营管理的部门负责人,各国营蚕种场主管蚕种生产、经营管理的场长、科长和财务主办会计,以及部分乡办蚕种场的负责同志共计110人。会议总结交流了蚕种场经营管理、防治微粒子病、完成生产任务的经验,讨论了加强我省蚕种场经营管理、不断深化改革的意见,进一步研究了控制微粒子病,不断提高蚕种质精的措施,安排了1989年三级蚕种  相似文献   

4.
<正>我省微粒子病发生的概况我省在解放前,家蚕微粒子病曾在部分蚕种场的供种区域猖獗一时。解放后,人民政府十分重视,省蚕业主管部门运用巴斯德研究的成果,预防措施得力,经过短短几年的努力,至1954年,我省已基本控制了所制蚕种带毒微粒子,切断了蚕种胚种传染的途径,丝茧生产得到了保障。  相似文献   

5.
新华蚕种场是我省微粒子病危害严重的场之一,该场自1985年发生微粒子病以来,毒率逐年增加。微粒子病不仅使该场蒙受严重的经济损失,而且给我市蚕种供需平衡上带来一定的困难。为防治新华场微粒子病危害,摸索出一套村办蚕种场防治微粒子病的方法,1990年我们针对新华场以往防病防毒工作上存在的问题及村办蚕种场的特点,在养蚕、制种等各个环节,制订了一套防病防毒  相似文献   

6.
杭州蚕种场家蚕微粒子病防控的做法与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浙江省蚕种微粒子病发生有所上升的情况,分析了家蚕微粒子病发生的3个原因,介绍了杭州蚕种场牢固树立“防微”意识、建立新一轮“防微”措施,防治家蚕微粒子病暴发的各项措施.  相似文献   

7.
随着城市的东扩,浙江省杭州蚕种场的蚕种生产由场部向基地转移,由于许多原蚕基地房屋及环境条件较差,严重影响消毒工作的进行,使微粒子病爆发成为可能,现针对蚕种场实际情况浅谈微粒子病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8.
随着城市东扩,杭州蚕种场原蚕饲养从专业场完全转向原蚕区,由于原蚕区房屋及设施条件较差,生产、生活区难以隔离。一年中原蚕、普通蚕混养,环境难以彻底消毒,病毒积累日趋严重,尤其是富阳洞桥两个原蚕点历来是微粒子病的重灾区。近几年来,虽采用多种微防措施,微粒子病有所控制,但其  相似文献   

9.
正近几年来,随着城市的东扩,杭州蚕种场由专业场向原蚕区转移。由于原蚕区房屋及设施条件较差,生产、生活区难以隔离,一年中原蚕、普通蚕混养,环境难以彻底消毒,病原积累日趋严重。蚕种场采用多种微防措施,微粒子病有所控制,效果比较明显。特别是2010年后各原蚕点全面推广"全程叶面消毒"技术,取得了明显成效,现就"全程叶面消毒"在杭州蚕种场原蚕区应用效果分析总结如下。1原蚕区"全程叶面消毒"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0.
1991—1999年,陕西省安康市蚕种场原蚕区微粒子病发病比较严重,蚕种超毒淘汰数量较多;20世纪90年代末期,陕西省安康市蚕种场认真总结约10年的防微经验,制订了一套符合陕西省安康市蚕种场生产实际的原蚕区防微(细则)技术体系,2000—2006年,微粒子病的危害程度较20世纪90年代有了明显好转,但年平均超毒淘汰蚕种量仍高达1.23万张,年蚕种超毒淘汰率高达5.03%;为此,2007年陕西省安康市蚕种场再次根据生产实际开展技术创新,突破防微瓶颈,对防微技术体系加以修改并进一步完善,2013年以来陕西省安康市蚕种场原蚕区家蚕微粒子病发病率均控制在1. 50%以内,微粒子病防治技术体系趋于健全。  相似文献   

11.
坚持防微成效显著湖州蚕研所陈端豪新华蚕种场张梅荣,张云国,方建新,徐会章湖州市村办新华蚕种场原是我省微粒子病为害最严重的场之一,自1985年发生微粒子病至1989年5年内总计淘汰毛种近10万张,累计经济损失达40余万元,使新华蚕种场濒临停产。1990...  相似文献   

12.
《蚕桑通报》1992,23(2):16-18
湖州市村办新华蚕种场自1985年发生微粒子病以来,毒率逐年增加,已成为我省微粒子病危害最严重的场之一。经调查该场发腐原因是由于1984年所在村盲目办起两个加工蚕茧下脚料的棉胎厂带进病原所造成。发病后虽也采取了一些防治措施,但收效甚微,1985年至1989年因淘汰蚕种,累计经济损失达40余万元。微粒子病不仅使该场蒙受严重的经济损失,而且给我市蚕种供需平衡上带来一定的困难。为此,我们于1990年开展“防治新华蚕种场微粒子病的研究”。该课题被湖  相似文献   

13.
近年家蚕微粒子病对我省蚕茧、蚕种生产造成较大的损失,检验母蛾微粒子病淘汰病卵是防治的有效措施。目前执行省的蚕种品质监管条例中的抽检方法亦存在一些问题。为此,1980年华南农学院蚕桑系开展家蚕普通种微粒子病检查方法改进的研究,提出改进的检验方案。1981年与南海县沙头蚕种场协作进行中间试验及生产试验。经过实  相似文献   

14.
<正> 为了总结江苏省1992年防治家蚕微粒子病工作的经验教训,研究落实今后的防病措施,江苏省蚕学会生理学组,于1992年12月22—23日在浒墅关召开了防治家蚕微粒子病学术研讨会。出席这次会议的代表来自中国农业科学院蚕业研究所,江苏省丝绸公司、蚕种公司,苏州蚕桑专科学校,盐城农校,浒关、镇江、东台、海安、武进蚕种场,盐城、南通、淮阴市丝绸公司,共37名。 会议通报了1992年全国主要省区蚕种场防治家蚕微粒子病的情况,交流了江苏省防治工作的经验。东台、海安、镇江、浒关蚕种场的代表,就蚕种生产中防治微粒子病措施及技术,作了发言;中国农业科学院蚕业研究所、苏州蚕桑专科学校的代表作了关于微粒子病研究进展的学术报告。 与会代表认为,江苏省1992年在防治家蚕微  相似文献   

15.
<正> 最近,四川省蚕种公司在省属北碚蚕种场召开了全省蚕种场的桑园生产会议。参加会议的有省属蚕种场及部分地、县蚕种场的场长,科(股)长、桑园管理干部共63人。会议交流了北碚,万县、三台、阳花渡蚕种场等加强桑园管理、桑叶高产稳产,以及病虫害防治、控制微粒子病的经验,研究分析了近年我省蚕种场自有桑园产量下降。病虫害严重的主要原因是:一些蚕种场对  相似文献   

16.
为了提高检种工作效率,摸索集团磨蛾机在我省蚕种检验工作上的实用价值.1979年我省从日本琦玉县平野制作所引进了自动化集团磨蛾样机一台,1983年着手在杭州冷库检种空进行试验,1984年扩大试点,由嵊县、留下、龙游、绍兴等七个蚕种场,计原种五千余张,普通种约47万张进行测试.集团磨蛾检查法是项新技术,我们参考了日本蚕种微粒子病的检毒方法和四川省关予桑蚕普通种微粒子病母蛾抽样法的改进及其科学性的论述(李泽民)等有关资料结合我省实  相似文献   

17.
四川省南充蚕种场围绕家蚕微粒子病防控基础理论知识、技术操作规程、组织保障体系、绩效激励机制,建立了系统的家蚕微粒子病防控技术体系,对比了四川省南充蚕种场2006—2015年场内、原蚕区、桑园的环境抽样、预知检查及母蛾检验情况,结果显示:通过家蚕微粒子病防控技术体系的实施运行,原原种的母蛾微粒子病不合格率从2009年历史最高点的0.26%,下降到2011年的0.01%,2013—2015年不合格率均控制在0.01%以下;原种的母蛾微粒子病不合格率从2010年历史最高点的39.30%,下降到2011年的2.76%,2012—2015年的不合格率稳定在0.05%~0.08%水平;一代杂交种的母蛾微粒子病不合格率从2009年历史最高点的54.01%,下降到2013年的2.79%,2014—2015年不合格率均为0,有效地控制了家蚕微粒子病。  相似文献   

18.
蚕种质量是蚕种场的生命,而家蚕微粒子病防治又是蚕种质量控制的重中之重,淮阴蚕种场自1997年以来,一直非常重视家蚕微粒子病的防治工作,消毒防病措施均以微粒子病防治为中心,蚕种质量特别是无毒率在全省一直名列前茅,受到了同行业的一致好评,也积累了一定的经验,现与各位共同探讨一下"防微"工作.  相似文献   

19.
1991年秋繁期至1992年秋繁期,在我省微粒子病重疫场开展防微灵治疗微粒子病农村中试,罗定县蚕种场连续三个繁育季度全面使用防微灵喷施桑树饲养原蚕,防治指数分别为67.25%、66.67%和86.38%;翁源县蚕种场中心坝原蚕村的防治指数为80.27%;郁南县蚕种场石坂原蚕村的防治指数达97.00%和94.87%。对39批原蚕做同户同批对比调查,亦显示了防微灵的良好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20.
控制桑蚕微粒子病发生,降低毒率一直以来都是蚕种场的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它关系到蚕种场的存亡,也关系到某一地区蚕业生产的安全和发展,因此,各蚕种场都下足了功夫,千方百计降低微料子病发生率,但在实际工作中,因微粒子感染与发生的环节多、路径长、面积广,结果还是经常不尽人意,毒率居高的现象时有发生,给蚕种场造成不必要的损失。因此,如何有效控制微粒子病发生,降低毒率意义非常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