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针对2018年河南小麦晚霜冻害发生情况,科学分析晚霜冻害发生规律、危害及原因,针对性地总结提出相应的防御技术与补救减损措施,以期为今后科学开展防冻补救减损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分析了小麦晚霜冻害形成原因,介绍了小麦晚霜冻害的症状,阐述了小麦冻害预防对策及灾害补救措施,以期为小麦生产中最大限度减少因晚霜冻害发生而造成产量的损失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3.
申晓晴 《农业灾害研究》2020,10(2):40-41,51
近年来,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及春季极端温度波动加大,小麦晚霜冻害发生越来越频繁,给周口市冬小麦生产造成一定损失,成为影响小麦高产的主要灾害因子。通过对2010—2019年周口市小麦生育期资料及低温过程、小麦发生晚霜冻害的年份及危害程度等进行综合分析,探究小麦晚霜冻害发生特点及成因,并提出相应的防御措施,以期为当地冬小麦生产趋利避害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4.
<正>小麦晚霜冻害是豫东地区小麦生产上重要的农业气象灾害。从生产实践上看,晚霜冻害发生频率高,小麦减产严重。睢县小麦晚霜冻害重发年份受冻地块为60%~70%,一般减产率在30%~40%,严重地块甚至颗粒无收,严重影响了睢县小麦产量。  相似文献   

5.
阐述了豫西丘陵渑池县小麦晚霜冻害发生症状、特点,对发生原因进行了分析,提出了补救和预防措施,在豫西及同类丘陵山区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随着气候的变化,小麦晚霜冻害发生越来越频繁,是商丘市重要的气象灾害之一,严重影响小麦产量。该文通过对当地小麦晚霜冻害的发生原因、影响因素及预防补救措施进行分析,旨在提高防御小麦晚霜冻的水平,保障小麦生产安全。  相似文献   

7.
依据建国后河南省历次小麦晚霜冻害成因机制,构建了小麦晚霜冻害预警防御系统,提出预防小麦晚霜冻害,可采取镇压法、连片覆盖或熏烟法、及时浇水、割棵、喷施叶面肥及选用抗冻品种等措施,为小麦安全生产、防灾减灾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正豫东平原是我国黄淮大平原的组成部分,地处黄淮平原的周口、驻马店、商丘和信阳四市,是河南省重要的粮食生产核心区。近几年由于全球气候变暖,冻害已成为豫东地区小麦持续增产的一个障碍因素。近几年豫东小麦连年发生冻害现象,根据发生特点和症状表现,小麦冻害分为初冬温度骤降型、越冬冻融交替型、早春温度骤变型、春末晚霜型。发生特点是:越冬冻害少而轻,初冬,早春、晚霜冻害多而重。主要表现为小麦幼穗和旗叶遭到伤害,抽穗后空颖或  相似文献   

9.
春季小麦田间管理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总结了春季小麦的田间管理技术,包括运筹肥水、中耕、耙耱、镇压、预防发生倒春寒和晚霜冻害、病虫草害防治等方面内容,以期提高小麦的生产水平。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小麦冻害发生频繁,给小麦生产造成一定损失,是制约小麦高产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了解小麦冻害的发生规律,进行准确的预测和有效的预防与补救,对促进小麦稳产、高产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小麦春季冻害可分为早春冻害和春末晚霜冻害.小麦早春冻害是指小麦进入返青拔节阶段,抗寒能力下降,因寒潮降温,地表温度降到0℃以下而发生的霜冻灾害,因此时天气已逐渐转暖,又突来寒潮,故常称为倒春寒.春末晚霜冻害是指小麦拔节后,穗分化进入幼穗形成期,抗寒能力减弱,遇强冷空气,气温低于-3℃~-5 ℃而导致的冻害.  相似文献   

12.
豫东地区小麦冻害调查分析   总被引:19,自引:1,他引:19  
冻害已成为豫东地区小麦持续增产的一个障碍因素。根据发生特点和症状表现,将小麦冻害分为初冬温度骤降型、越冬冻融交替型、早春温度骤变型、春末晚霜型。发生特点是:越冬冻害少而轻,初冬,早春、晚霜冻害多而重。提出春季冻害温度指标和冬季、早春冻害分级标准。选用半冬性抗寒品种、适期播种、培育壮苗越冬、冻前灌水,是防御冻害的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13.
小麦冻害调查及其防御和补救措施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近年来,小麦冻害发生频繁,每年都给小麦生产造成一定损失,已成为制约小麦高产的重要因素之一。据统计,周口市2004~2005年冻害发生极为严重,冻害面积26万hm^2,严重冻害面积6.2万hm^2,给夏粮生产造成了严重影响。因此,了解小麦冻害的发生规律,进行准确的预测和有效的预防与补救,对促进小麦稳产高产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衡水市小麦冻害的发生原因及预防补救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小麦冻害类型,分析小麦冻害发生的主要原因,并提出预防小麦冻害的有效措施以及灾后补救措施,以为小麦冻害的预防补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小麦冬季冻害的发生及预防补救措施   总被引:5,自引:4,他引:1  
根据小麦易遭受冬季冻害的苗类和冻害症状,分析小麦发生冻害的原因,提出预防冬季冻害发生的栽培技术和发生冬季冻害后的补救措施,以加强防御和补救意识,提高小麦产量。  相似文献   

16.
小麦冻害发生原因及防御措施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对小麦冻害发生的症状进行了介绍,分析了其发生原因,提出小麦冻害防御对策,包括提高播种质量,采取措施抑制小麦冬前旺长,针对实际情况采取防冻措施,及时对冻害田进行补救等内容,旨在为小麦冻害防御工作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17.
小麦越冬期发生冻害,会对产量产生一定的影响,生产应根据苗情采取措施预防.冻害发生后及时进行补救,可以减少产量的损失.  相似文献   

18.
豫东地区为河南省小麦晚霜冻害频发、重发区。预防冻害要从培育壮苗、选用抗寒性好的品种入手,增强个体的抗寒能力,拔节期前后要密切关注天气变化,在寒流来临之前,采取浇水、喷洒叶面肥和防冻剂等措施预防晚霜冻害。冻害发生后应以促为主,及时采取浇水、施肥、中耕等补救措施。  相似文献   

19.
小麦防冻害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零下低温使小麦的细胞组织因冰冻而受害称为冻害。影响我国小麦生产的冻害类型主要有冬季冻害、早春冻害(倒春寒)和低温冷害。小麦防冻害高产栽培技术包括预防小麦冻害的播种技术和补救小麦冻害的应变技术。  相似文献   

20.
黄淮麦区不同类型小麦品种抗晚霜冻害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黄淮麦区不同类型小麦品种抗晚霜冻害的能力。[方法]于2006~2007年统计28个不同成熟期、穗型小麦品种遭遇晚霜冻害的伤害率,调查各品种抗晚霜冻害的能力。[结果]在相同气候条件下,早熟小麦品种平均伤害率(冻伤率、冻死率)最大,中熟品种次之,晚熟品种最小。各品种各级冻害均有发生,0、1级冻害占很大比重。大穗型小麦品种伤害率最大,中穗型品种次之,多穗型品种最小。1级冻害3种穗型相差不大;2级伤害多穗型最低;3、4级冻害大穗型偏高。冻害程度的轻重和小麦发育时期的早晚呈正相关关系。[结论]早熟的大穗品种冻害程度最重,晚熟的中穗品种冻害程度最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