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摘 要:为明确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对甘肃河西地区3种玉米害虫和松毛虫赤眼蜂的毒力,协调甘肃河西地区化学防治和生物防治之间的矛盾,本研究在室内采用饲喂法和药膜法分别对棉铃虫、亚洲玉米螟、粘虫和松毛虫赤眼蜂进行毒力测定。结果表明,随着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浓度增加,4种昆虫的校正死亡率均呈递增趋势,当药剂浓度达0.500 mg/L时,4种昆虫的校正死亡率均达95%以上。致死中浓度表明,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对松毛虫赤眼蜂毒力最高,致死中浓度LC50为0.078 mg/L,其次依次为亚洲玉米螟、棉铃虫和粘虫,致死中浓度LC50依次为0.109、0.120、0.127 mg/L。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对松毛虫赤眼蜂的毒力是其他3种鳞翅目昆虫的1.40~1.63倍。因此,综合防治中使用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防治害虫时,应避开赤眼蜂的出蜂时期,以降低化学杀虫剂对赤眼蜂的杀伤作用。  相似文献   

2.
EXCEL在农药毒力测定中的应用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根据机值分析法原理,利用EXCEL编制了农药毒力测定数据处理程序。用户只需输入药剂剂量(或浓度)、试验总虫数和死虫数,即可快速、准确地计算出毒力测定中毒力回归曲线、致死中量,95%置信限,相关系数和卡平方值等数据,并可进行卡平方检验和毒力曲线的绘制。  相似文献   

3.
大肠杆菌生物膜毒力基因的检测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通过确定大肠杆菌形成生物膜毒力基因的分布情况,为大肠杆菌生物膜的形成机理提供理论依据。本实验利用PCR聚合酶链式反应,对25株大肠杆菌阳性菌株菌进行了相关毒力因子fimH,Kp sMTII,chuA,fliC,yja和PapC的检测筛选。其结果显示:KpsMTII在所检测25株菌中出现的频率最高,占40%;其次是fliC,占32.5%,fimH占20%,合计占52.5%;chuA占7.5%,yja和PapC均未检出。结果表明:细菌粘附结构fimH基因和fliC基因是影响大肠杆菌形成生物膜的主要粘附结构毒力基因,其次是大肠杆菌毒力因子KpsMTII基因,最后是外膜蛋白血红素chuA基因。  相似文献   

4.
<正>沈阳农业大学植物保护学院科研人员近期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了14种生物杀菌剂对人参灰霉病菌的室内毒力,并进行了7种生物杀菌剂对人参灰霉病的田间药效试验。室内毒力测定结果表明:0.3%丁子香酚可溶液剂和2%蛇床子素乳油对人参灰霉病菌毒力最强,其EC50分别为0.129、0.623mg/L,2%春雷霉素水剂、10%多抗霉素可湿性粉剂、3%中生菌素  相似文献   

5.
研究了培养基、温度、通气量对淡紫拟青霉NH-PL-03菌株毒力的影响,结果表明:总体上,菌液对甘薯茎线虫的毒力随发酵时间的增长而上升;孟加拉红、PDA和察培克有利于毒力产物分泌,其中察培克培养基的毒力较高,对甘薯茎线虫最高校正死亡率为43.4%;在15℃~30℃范围内,温度升高,毒力也随之上升,30℃条件下毒力最高,培养132h菌液对甘薯茎线虫的较正死亡率达到48.8%;较低的通气量(转速60r/min、装瓶量40%)有助于毒力提升,对甘薯茎线虫的最高校正致死率分别达到47.5%、57.1%。  相似文献   

6.
正为了筛选防治西瓜瓜蚜的有效药剂,北京市植保科技人员用6种药剂进行了室内毒力测定和田间药效试验。室内毒力测定结果表明,1.8%阿维菌素EC对瓜蚜的毒力最高,60 g/L乙基多杀菌素SC毒力最低,48小时LC_(50)分别为0.38mg/L和2225.63mg/L。6种药剂毒力大小依次为阿维菌素溴氰虫酰胺氟啶虫胺腈啶虫脒吡虫啉乙基多杀  相似文献   

7.
正江苏省农科院植保所研究人员近期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了4种常用杀菌剂对36株番茄枯萎病菌的毒力。结果表明,不同杀菌剂对番茄枯萎病菌的毒力水平有显著差异,25%氰烯菌酯悬浮剂和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对菌落生长的抑制毒力最强,平均EC50分别为1.65μg/m L和2.91μg/m L;3%中生菌素可湿性粉剂的毒力次之,平均EC50为12.56μg/m L;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的毒力最小,平均EC50为55.14μg/m L。不同地区的番茄枯萎病  相似文献   

8.
7种杀菌剂对稻瘟病菌和水稻纹枯病菌的室内毒力测定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水稻稻瘟病和纹枯病是水稻上重要的真菌性病害,化学防治是其主要防控措施之一,本研究旨在通过室内毒力测定筛选对稻瘟病菌和水稻纹枯病菌毒力作用强的杀菌剂。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了7种杀菌剂制剂对水稻稻瘟病菌和纹枯病菌的室内毒力作用。测定结果表明,在3种琥珀酸脱氢酶抑制剂(SDHI)类杀菌剂制剂中,6.25% Fluindapyr(研发代号IR9792)EC对稻瘟病菌毒力作用最强,EC50为1.01 mg/L;在3 种甲氧基丙烯酸酯(Strobilurin)类的杀菌剂制剂中25%吡唑醚菌酯EC对稻瘟病菌毒力最高,EC50为0.01 mg/L;三唑硫酮类杀菌剂48%丙硫菌唑SC对稻瘟病菌的EC50为0.70 mg/L。对于纹枯病菌,琥珀酸脱氢酶抑制剂(SDHI)类的24%噻呋酰胺SC对纹枯病菌毒力最高,EC50为0.07 mg/L;甲氧基丙烯酸酯(Strobilurin)类的20%丁香菌酯SC对纹枯病菌的毒力强,EC50为0.52 mg/L;48%丙硫菌唑SC对纹枯病菌的EC50为1.19 mg/L。研究结果为上述杀菌剂的进一步开发和应用提供了一定的基础。  相似文献   

9.
摘要:采用紫外照射孢子悬液和原生质体的方法对玫烟色拟青霉Pf9606菌株进行了诱变选育,并对诱变株的生物学性状及毒力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筛选出的 UV-22、UVP-39两菌株的产孢量分别为对照的1.58倍和1.37倍,毒力分别比对照的提高14.03%和11.00%。比较UV-22和UVP-39两诱变菌株可知,玫烟色拟青霉PF9606孢子悬液的诱变效果要好于原生质体的诱变效果。  相似文献   

10.
为了给除虫菊素在农业上的推广应用提供参考建议,本研究通过室内毒力测定及田间药效试验,测定了2.5%除虫菊素乳油对棉蚜的防治效果。室内毒力测定结果显示:除虫菊素对棉蚜具有一定的杀虫活性,但相比于对照药剂其毒力较低,LD50值为112.12 mg/L。田间防效结果显示:除虫菊素对天敌和寄主作物棉花均安全。但如果需要在农业生产上大面积推广使用,还需要进行更大面积的试验以及对天敌的安全性进行评价。  相似文献   

11.
甜菜夜蛾优良球孢白僵菌菌株的筛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测定初筛获得的6个球孢白僵菌菌株的毒力、产孢量、萌发率、胞外蛋白酶活性及菌株生长速度等多个生物、生态学指标,从专业角度构建最优序列,经灰色分析和不同菌株毒力效价显著性比较,筛选出了两株具有较大生产潜力的优良菌株BD-B015和BD-B038,对甜菜夜蛾的校正死亡率分别为88.33%和86.70%,僵虫率分别为86.67%和85.27%。  相似文献   

12.
正为了探究10.5%三氟甲吡醚乳油对园林害虫榕管蓟马的毒杀活性并为其田间应用技术提供依据,广东海洋大学农学院、北京新禾丰农化资料有限公司研究人员采用浸叶法进行了室内毒力测定和喷雾法进行了田间防效试验。室内毒力测定表明,10.5%三氟甲吡醚EC对榕管蓟马成虫48小时LC50值为76.62mg/L。田间防效试验表明,10.5%三氟甲吡醚EC在140mg/L剂量,药后1、3天防效  相似文献   

13.
<正>为筛选出用于防治棕榈蓟马的有效药剂,北京市植保科技人员近期采用玻璃残留处理法测定了5种药剂对蔬菜上棕榈蓟马的室内毒力,并进行了田间药效试验。室内毒力测定结果表明,杀虫活性最高的是乙基多杀菌素,其48小时的LC50值为0.19mg/L;其次是阿维菌素、溴氰虫酰胺和啶虫脒,LC50为54.45~76.48mg/L,呋虫胺的毒力最低。田间试验结果表明,6%乙基多  相似文献   

14.
正为探索减量化防治苹果黄蚜技术,山西省农科院植保所研究人员采用室内毒力测定的方法从4种杀虫剂中筛选出毒力最高的药剂阿维菌素,测定了分别添加0.5%GY-T1602、0.1%NF-100和0.3%迈道3种助剂后,阿维菌素药液表面张力及在苹果叶片上的接触角变化,田间进行了防治效果对比。结果表明,3种助剂均能显著降低5%阿维菌素乳油各浓度药液的表面张力,各浓度药液表面张力降低3.19~12.59Mn/m。添加3种助剂后5%阿维  相似文献   

15.
为了筛选防治花生网斑病菌的有效药剂,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12种杀菌剂原药对花生网斑病菌的室内毒力活性,筛选出防效较好的杀菌剂;选取不同类型的杀菌剂进行复配,并对花生网斑病菌进行室内毒力测定试验。结果表明:95%咯菌腈、98.6%嘧菌酯、97%咪鲜胺、95%苯醚甲环唑、95%己唑醇、95%甲基硫菌灵、97%戊唑醇对花生网斑病菌具有较强的抑制作用。87%代森联与97%咪鲜胺按1:9复配时,具有增效作用,EC50值为0.673 μg/mL。室内杀菌剂毒力测定结果显示试验选取的单剂和复配药剂均对花生网斑病菌的菌丝生长具有抑制效果,该结果为花生网斑病的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为下一步田间防效试验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6.
12种杀菌剂对牡丹黄斑病的室内毒力测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贺春玲 《中国农学通报》2015,31(19):122-125
为筛选出可有效防治牡丹黄斑病的有效药剂,在实验室条件下,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比较分析12种药剂在10mg/L质量浓度下对牡丹黄斑病的相对抑制率,测定12种杀菌剂对牡丹黄斑病的室内毒力。结果表明:在10mg/L质量浓度下70%百菌清可湿性粉剂对牡丹黄斑病病菌的毒力最强,相对抑制率为(65.19±2.80)%;其次是8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相对抑制率为(64.81±4.49)%;32%叶斑净对牡丹黄斑病病菌的毒力最弱,相对抑制率为(25.56±4.01)%。毒力测定结果表明50%嘧霉·多菌灵可湿性粉剂对牡丹黄斑病病菌的毒力最强,EC50值最小,为2.6268mg/L。其次是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EC50值次之,为2.9781mg/L。32%叶斑净可湿性粉剂对牡丹黄斑病的毒力最弱,EC50值最大,为26.3957mg/L。研究结果为牡丹黄斑病的大田防治提供药剂筛选依据。  相似文献   

17.
<正>为筛选出用于防治棕榈蓟马的有效药剂,北京市植保科技人员近期采用玻璃残留处理法测定了5种药剂对蔬菜上棕榈蓟马的室内毒力,并进行了田间药效试验。室内毒力测定结果表明,杀虫活性最高的是乙基多杀菌素,其48小时的LC50值为0.19mg/L;其次是阿维菌素、溴氰虫酰胺和啶虫脒,LC50为54.45~76.48mg/L,呋虫胺的毒力最低。田间试验结果表明,6%乙基多杀菌素悬浮剂和  相似文献   

18.
正华中农业大学植物科技学院等单位研究人员采用室内药膜法和田间生物测定,评价了12种化学药剂对柑橘木虱成虫的毒力和防治效果,筛选出适合叶面喷雾和土壤淋施的高效低毒化学农药及其最佳使用浓度,为柑橘木虱化学防治的科学精准用药提供参考,并为柑橘黄龙病的综合防控提供理论依据。室内毒力测定结果表明,对柑橘木虱成虫毒力效果较好的是48%噻虫胺、45%毒死蜱、10%溴氰虫酰胺和20%呋虫胺,LC50值分别为1.42、1.48、1.49、1.60mg/L。田间叶面喷雾生测结果表明,20%呋虫  相似文献   

19.
10种杀菌剂及其混配剂对骏枣黑斑病菌室内毒力测定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旨在筛选出能有效防治南疆骏枣黑斑病的药剂,减少农民用药的盲目性,从而提高病害防治水平,增强枣园经济效益。室内毒力测定采用孢子萌发法,首先在预试验的基础上确定杀菌剂浓度使用范围,然后测定杀菌剂的室内毒力。试验结果表明25%吡唑醚菌酯EC50值毒力最高,其EC50值为0.0373 mg/L。其次为50%氟硅·嘧菌酯AS、80%多菌灵WP及10%苯醚甲环唑WG,其EC50值分别为16.0752 mg/L、43.8137 mg/L、63.198 mg/L。50%戊唑·咪AS毒力最差,其EC50值为7007.383 mg/L。农药混配试验结果表明:80%多菌灵WP与25%吡唑醚菌酯EC以A(6:1)和B(3:1)及E(1:6)混配其共毒系数分别达到698.3147、5131.721和322.2999,增效作用明显。25%吡唑醚菌酯EC、50%氟硅·嘧菌酯AS、10%苯醚甲环唑WG和80%多菌灵WP药剂对骏枣黑斑病菌毒力相对较强,可进一步在生产上试验应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测定中国马铃薯主产区晚疫病菌对甲霜灵药剂的抗性及频率,并测定霜脲氰和霜霉威与甲霜灵的是否存在交互抗药性;【方法】通过菌落直径法检测马铃薯晚疫病菌对甲霜灵的抗性,通过比较药剂的毒力确定霜脲氰和霜霉威与甲霜灵是否存在交互抗药性;【结果】在测定的4个马铃薯主产省中,除云南省以外,四川、河北和黑龙江等3省均存在马铃薯晚疫病菌对甲霜灵的抗性菌株,其抗性频率分别为16.7%,24.0%和100%。毒力测定表明霜脲氰对甲霜灵抗性菌株和敏感菌株毒力都很强,而霜霉威对这两种菌株的毒力都很差,这说明甲霜灵与霜脲氰和霜霉威不存在交互抗药性;【结论】在中国普遍存在对甲霜灵产生抗性马铃薯晚疫病菌菌株,霜脲氰与甲霜灵不存在交互抗药性且毒力强,可作为甲霜灵的替代药剂防治晚疫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