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02年夏秋季节,鲁中南地区遇到了历史上罕见的持续高温干旱天气,给中秋蚕饲养带来了困难。沂水县公司采取了应变措施,仍获得了中秋蚕的大丰收,全县中秋蚕共放种9856张,总产茧量331160.9kg,平均张产茧33.6kg。本文就高温干旱气候条件下的中秋蚕饲养谈点体会。1 强化蚕室气流,降低蛋室温度,改善饲养环境2002年中秋蚕期前后,30℃以上的高温天气持续长达两个多月,长时间的高温,使蚕儿正常的生理机能受到抑制,特别是4龄以后的大蚕期,许多养蚕户反映  相似文献   

2.
为进一步摸索雄蚕品种秋华×平30在中秋期的饲养性状,海盐县蚕业生产技术指导站于2004年中秋蚕在沈荡镇进行了秋华×平30与白云×薪杭的饲养对比试验,秋华×平30经受了中秋后期持续高温干旱恶劣气候环境的考验,仍然取得了较好成绩,蚕茧产量、产值均超过了现行品种白云×薪杭.  相似文献   

3.
<正> 2003年我镇中秋蚕发种18696张,生产中由于受到气候、虫害等因素的影响,真菌性病害发生较为严重,从2龄期起,部分蚕农饲养的中秋蚕发生曲霉病3、4龄期全镇有40%的蚕户饲养的中秋蚕程度不同地发生以白僵、绿僵为主的真菌病。我们针对发病原因,及时采取防治对策,有效地控制了病害的扩散蔓延,中秋蚕产量仍取得张产35kg的成绩。  相似文献   

4.
王晖 《中国蚕业》2005,26(2):53
夏秋蚕生产是全年蚕桑生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提高秋蚕茧质量是提高蚕桑生产效益的一项重要措施.但是,夏秋季节是一年中气候比较恶劣的时期,如2003和2004年的夏秋季节,浙南地区遇到了历史上罕见的高温干旱气候,给秋蚕的饲养带来较大的困难.我们根据当时实际情况,借鉴各地的先进饲育经验,在饲养中果断采取了应变措施,仍然获得了较好的收成.现就高温干旱气候条件下主要抓了如何处理好桑叶这一环节,谈谈粗浅的体会.  相似文献   

5.
戴建忠 《中国蚕业》2004,25(2):87-89
2003年中秋蚕饲养期间,因受气候、叶质、虫害、饲养管理和春夏茧价等多种不利因素的影响,导致部分镇、村、组中秋蚕上蔟前发生较大面积的病毒病、细菌病等蚕病.虽然通过各级蚕桑技术部门和蚕农的共同努力,全市平均张产茧仍达30.0kg,名列嘉兴各县、市、区前茅,但与正常年份相比,仍有很大差距,特别是户与户之间张产茧极不平衡.回顾全市中秋蚕生产有不少问题值得探讨,还有一些教训值得反思.  相似文献   

6.
如何优化夏秋期蚕品种,是当前蚕桑生产急待解决的问题.因为夏蚕和早中秋蚕是最难饲养的2期蚕,此时气候条件和桑叶质量都较差,蚕农对夏秋蚕品种的呼声一直很高.随着近几年的生产实践和市场需求的变化,夏蚕和早中秋期仍饲养春用品种,蚕茧质量优势得不到充分发挥,种桑养蚕稳产丰收不能保证.为考虑蚕农和企业的共同利益,选择适合本县夏秋期饲养的优良蚕品种,获得蚕茧优质高产高效势在必行.通过近几年引进蚕品种在农村试养对比,在获得示范成功的基础上,于2004年夏蚕和早中秋蚕全面推广应用强健好养、产茧量高、茧质优、市场前景好的秋丰×白玉这1对中丝量蚕品种,并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7.
金湖县历来有“鱼米之乡”的美称,水稻是我县的主要农作物。自1993年以来,由于受农药污染的影响,中秋蚕饲养中毒现象普遍发生,蚕农怨声载道。到2003年,我县被迫取消了中秋蚕,每年只饲养二季蚕,即春蚕和晚秋蚕。随着养蚕次数的减少,蚕农收入下降,蚕桑效益与其它农作物相比失去了明显优势,蚕桑生产稳定的形势也变得不容乐观。为巩固和发展我县的蚕桑生产,提高桑园单产效益,2007年春我们引进了“二春蚕”饲养这一做法,进行了二春蚕的饲养实践,现对推广二春蚕饲养谈一点体会。1二春蚕推广饲养的优势1.1二春蚕期的气候适宜,蚕作安全二春蚕的饲养正值6月份,气温一般在25~30℃,气候条件相对夏蚕、中秋蚕而言比较适宜,而且大田农作物未到农药使用高峰期,蚕作十分安全,正好适合二春蚕的饲养。1.2二春蚕的经济效益高于夏蚕和中秋蚕夏蚕期由于高温多湿,蚕茧产量极低,经济效益差。中秋蚕由于水稻多次使用农药,造成大环境的污染,蚕中毒现象屡见不鲜,甚至绝收。通过实践,饲养二春蚕,桑叶质量优良,蚕茧产量和春蚕相当,蚕茧质量略逊于春茧,但明显好于中秋茧,总的效益高于夏蚕和中秋蚕。1.3桑叶硬化延迟,有利于晚秋蚕生产由于春蚕和晚秋蚕相差3个半月左右的...  相似文献   

8.
1适时分批饲养 夏秋蚕期根据气候条件、桑树生长状况、劳力调配情况等因素统筹安排,适时分批饲养.汉中蚕区一般分为夏蚕、中秋、晚秋三个批次饲养.夏蚕期桑叶充足,但气温高应选择抗性强的品种适量饲养,中秋蚕期叶质和气温适宜应充足养,晚秋蚕期叶质下降,应根据桑叶情况看叶养晚秋蚕.生产上,夏蚕、中秋、晚秋三个批次放养比例以1:1.25:0.75为宜.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根据当地的气候特点及实际,我们进行了养蚕布局的适当调整,合理地安排中秋养蚕量,适量增加了晚秋的饲养量,使蚕农的效益有了一定的提高。鉴于此,针对晚秋蚕的饲养,把我们的做法介绍如下:1 合理安排中秋蚕,适量增养晚秋蚕1.1 近年来,中秋常有高温多湿等不良气候,一般产  相似文献   

10.
<正> 近几年来,由于秋蚕病害的大量发生,不少地方巳停止了晚秋蚕的饲养,对中秋蚕的危害也是极其严重的。从我省一些蚕茧基地县来看,白僵病和脓病仍有发展的趋势。旬阳县由于白僵病和血液型脓病的危害,晚秋蚕已基本停止了饲养,中秋蚕也岌岌可危。从1980年以来的三年中,全县共发中秋蚕种22171张,共产鲜茧5515.5担,平均张产为24.87斤,仅为春蚕平均张产的47%。菜湾公社一九八二年养中秋蚕340张,由于脓病、僵病的发生,平均张产只有19.9斤。从我省两个万担县来看,安康县1980年药材公  相似文献   

11.
众所周知,晚秋期气候条件和叶质比夏秋期好,如无高温多湿恶劣天气危害,除氟污染严重地区全年饲养秋丰×白玉等抗氟品种外,长江中下游地区一般都饲养春用或春秋兼用品种.但晚秋期气温逐渐下降,昼夜温差大,两期蚕之间间隔时短,病原残留多.宁国市2000年晚秋期因中秋茧价抬升,蚕农养蚕积极性高,蚕种场对当时形势估计不足等原因,造成当时大区域的春用和兼用品种供不应求.无奈之下,使用因中秋期未用完而多余的苏三元作晚秋用种.由于晚秋蚕饲养夏秋品种在宁国市还是首次,该市经过细心考虑安排,加强了饲养前后的技术指导,蚕茧产量非但没有受到影响,反而接近春用品种.如胡乐镇竹川村中秋蚕饲养的秋苏×苏四平均单产为30kg,晚秋蚕饲养的春蕾×镇珠40 kg,秋苏×苏四39.5 kg,之所以能取得以上成绩,我们重视了以下几项技术管理工作.  相似文献   

12.
淳安县位于浙西山区,春蚕和晚中秋蚕小蚕期间都需要加温,特别是晚上气温更低,与小蚕期的生长发育要求相差较大.小蚕对高温多湿的抵抗力强,在适温适湿环境中饲养,蚕儿食桑活泼,发育齐一,体质强健,全茧量重、茧质优良.  相似文献   

13.
如何优化夏秋期蚕品种,是当前蚕桑生产急待解决的问题。因为夏蚕和早中秋蚕是最难饲养的2期蚕,此时气候条件和桑叶质量都较差,蚕农对夏秋蚕品种的呼声一直很高。随着近几年的生产实践和市场需求的变化,夏蚕和早中秋期仍饲养春用品种,蚕茧质量优势得不到充分发挥,种桑养蚕稳产  相似文献   

14.
我县的养蚕布局,从1993年开始,变4季为3季,即从原来的养春蚕、夏蚕、中秋蚕、晚秋蚕变为养春蚕、中秋蚕、晚秋蚕。这期间,夏蚕一直未养,致使中秋蚕的产量与质量也一直不太理想。那么,夏蚕是否应该饲养呢?笔者认为夏蚕必须饲养。1从桑树生理和合理用时的角度分析必须饲养更蚕桑树夏伐打破了树体的平衡,特别是丧失了全部同化器官,树液流失很多,吸收作用等各种生理活动,大大减弱,并且导致须根枯萎,约经7-8天又重新萌芽生长,根系也生长新根。此时正值高温季节,在肥水充足的情况下,树叶生长迅速。在6-8月间,新梢平…  相似文献   

15.
<正> 回顾我市蚕桑生产发展历程,养蚕布局曾进行过两次调整。1965年之前,由于都是利用农户家前屋后乔木桑养蚕,一般全年仅饲养春蚕、中秋(群众称之为桂花蚕)两期蚕。1966年开始,大力引种推广湖桑。为充分发挥其产叶量高的优势,第一次进行养蚕布局的调整。在饲养春蚕、中秋蚕基础上,增养夏蚕、早秋和晚秋蚕。逐步形成全年饲养5期蚕的养蚕布局。进入八十年代中期,秋蚕发种量最大的一批中秋蚕,由试养到基本全部实行春种秋养以后,为适应饲养蚕品种这一新的突破,确保稳产、高产,养蚕布局又一次进行了调整,由全年饲养5期蚕调整为饲养  相似文献   

16.
湖州市善琏镇是南浔区蚕茧重点产区之一。在浙北老蚕区2005年中秋蚕大面积遭受持续高温、农药与工业污染危害,蚕茧产量损失较为严重的情况下,该镇饲养的5415张中秋蚕仍然取得较好收成,平均张产达35.6kg,比上年同期提高了0.2kg,与全区平均张产相比,则高出5kg多,成为湖州市东部老  相似文献   

17.
2013年中秋蚕生产季节,射阳县特庸、盘湾等乡镇大面积爆发脓病等病害及农药中毒,初步统计,全县饲养中秋蚕13379张,发病面积达50%,平均损失率达45%,发病严重的农户约占10%,这些农户基本无收,全县平均单产25 kg左右。我县蚕桑服务人员通过对养蚕环境的实地察看、蚕病鉴定及蚕户走访,认为中秋发病有以下几点原因:一是有病源存在,春蚕结束后,正处于农忙季节,忽视了桑园治虫与蚕室消毒工作。有的虽经消毒,但蚕室、蚕具洗消不彻底,蚕室残留病死蚕污液,这是中秋蚕发病的祸根;二是有诱发的环境条件,2013年夏秋持续高温超历史,恶劣的环境有利于病菌与病毒的发生与蔓延,病原物达到一定量就爆发蚕病;三是桑Ⅱ十质量差,由于长期高温干旱,桑叶营养降低,而且中秋蚕采用的是下部叶,不能满足幼蚕生长发育需要,致使蚕体虚弱,抗病力下降;四是养蚕布局安排欠妥,中秋蚕8月213出库,3日催青,11日傍晚发种,整个饲养过程正处于农业治虫高峰期,环境污染严重,导致幼蚕大面积农药中毒。中秋蚕损失惨重,令人痛惜,也令人深思。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睢宁的养蚕布局是不养夏蚕,少养中秋,大养晚秋蚕,即全年三季蚕:春蚕、中秋、晚秋蚕。其比例为100:20:100,自然形成了两头大中间小。正因为有了这中间小批量的中秋蚕,而影响了大批晚秋蚕的饲养成绩,结果是中秋蚕数量小,产量低,质量差,工农业效益都不理想。据1999-2003年五年统计,中秋蚕张产茧均在15kg左右;中晚、秋蚕无法拉开时间差,蚕农没有足够的时间进行消毒,造成病原积累,给晚秋蚕带来暴发蚕病的潜在危机,形成养了这小批量的中秋蚕,晚秋蚕不得不向后推迟的局面,导致晚秋蚕等黄了桑叶、等冷了气温,饲育中不得不加温。这样无疑增加了生产成本、用工量,还容易污染养蚕环境。中秋蚕饲养量小,经济效益低。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农民也不愿在高温气候条件下饲养中秋蚕,这已是不争的事实。  相似文献   

19.
春用蚕品种越年种超期冷藏保护技术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实验室条件下,采用3次冷藏法对春用蚕品种秋制越年夏用种延长保护期限作中秋用种和晚秋用种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春用蚕品种秋制越年夏用种经3次冷藏后,于次年中秋蚕期饲养,养蚕成绩仍接近正常蚕种的水平。试验结果可为生产上越年蚕种的余缺调节提供借鉴。但是,本方法冷藏的蚕种在农村大面积的饲养情况,还有必要进一步进行试验。  相似文献   

20.
利用上年中秋制种的滞育卵经复式冷藏处理,到当年夏蚕期饲养,夏制种再经中秋蚕期饲养,进行了有滞育多化性品种的省力保种试验.夏蚕期其生命力较对照组低1.2%~1.9%,生种率上升16.0%,差异达显著程度.中秋蚕期生命力高1.0%,生种率低0.9%,完全恢复正常.重复试验,结果一致.有滞育多化性品种用滞育卵复式冷藏处理一年二次省力保种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